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王烈,字彦方”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89 KB
- 文档页数:2
1张某暴卒,随鬼使去,见冥王,王稽簿,怒鬼使误捉,责令送归。
张下,私浼鬼使,求观冥狱。
——《僧孽》
2妪来寻钗。
王成虽贫,然性介,遽出授之。
妪喜,极赞盛德,曰:“钗值几何,先夫之遗泽也。
——《王成》
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段落翻译: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后汉书·独⾏列传-范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后汉书·独⾏列传|范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后汉书·独⾏列传|范式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范式字巨卿,⼭阳⾦乡⼈也。
少游太学,为诸⽣,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并告归乡⾥。
式谓元伯⽈:“后⼆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焉。
”乃共克期⽇。
后期⽅⾄,元伯具以⽩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年之别,千⾥结⾔,尔何相信之审邪?”对⽈:“巨卿信⼠,必不乖违。
”母⽈:“若然,当为尔酝酒。
”⾄其⽇,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别。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征晨夜省视之。
元伯临尽,叹⽈:“恨不见吾死友!”⼦征⽈:“吾与君章尽⼼于⼦,是⾮死友,复欲谁求?”元伯⽈:“若⼆⼦者,吾⽣友⽿。
⼭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寻⽽卒。
式忽梦见元伯,⽞冕垂缨,屣履⽽呼⽈:“巨卿,吾以某⽇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驰往赴之。
巨卿既⾄,叩丧⾔⽈:“⾏矣元伯!死⽣路异,永从此辞。
”式遂留⽌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
时诸⽣长沙陈平⼦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
⽽平⼦被病,将亡,谓其妻⽈:“吾闻⼭阳范巨卿,烈⼠也,可以托死。
吾殁后,但以⼫埋巨卿户前。
”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
既终,妻从其⾔。
时式出⾏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
乃营护平⼦妻⼉,⾝⾃送丧于临湘。
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状。
三府并辟,不应。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组是A.⼆⼈并告归乡⾥四美具,⼆难并B.尔何相信之审邪审容膝之易安C.后元伯寝疾笃则刘病⽇笃D.时式出⾏适还适莽苍者,三餐⽽反3.以下各组句⼦中,全部说明范式是位信⼠的⼀组是[来源:]①⾄其⽇,巨卿果到②⼦未我忘,岂能相及③投其葬⽇,驰往赴之④营护平⼦妻⼉,⾝⾃送丧于临湘⑤省书见瘗,怆然感之⑥三府并辟,不应A.②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①③④4.下列对原⽂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范式跟张劭关系很好,两⼈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要去拜见他的母亲,并看望他的孩⼦。
《后汉书列传・独行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
少有志操,介特。
习《鲁诗》,师博士许晃。
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
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
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
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驽射市,薄命者先死。
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
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①,孔子临河而还。
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
”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
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
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
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
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
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
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
”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
君子见危投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
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
业子翚,逃避不受。
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
选自《后汉书·列传・独行列传》【注】①鸣犊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鸣犊,后亦泛指贤臣。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B. 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C. 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D. 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葬之世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谓“居摄”。
《魏书·王烈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魏书·王烈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
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魏书·王烈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魏书·王烈传》原文: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
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
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
由是英名著于海内。
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
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庾之储,以救邑里之命。
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
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
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
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
州闾成风,咸竞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
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
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
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
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
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
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
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
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
”乃语之而去。
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
”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
时国主*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
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
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
靖江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一条蜿yán 的小路沿着山脚向山顶缓缓爬升,春便肆意地在路旁铺展开来:奇jué的树干或弯或直,娇艳的花朵盛满仙露琼jiāng……人们便不禁惊愕于春之伟力了。
向上,向上,这或许正是春天生机蓬勃的秘jué吧!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人生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自然不一样:勤奋、细致的,学业优异;懒惰、散漫的,成绩不佳。
B.“我喜欢孩子们”,王老师深情地说,“特别是那些非常有趣的小不点儿。
”C.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
D.第二轮中央巡视工作组回来后,对于发现的问题该如何处理,该怎样向公众交代,这次中纪委给出了轮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中学生理解和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B.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
C.基因序列故障是遗传病的根源,它是由双亲传给下一代的异常基因引起的。
D.我班荣获学校“文明班级”的原因是全班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每题1分,⑤~⑥每题2分)①愚者暗于成事,。
②,三日不绝。
③,草色入帘青。
④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⑤范仲淹的《渔家傲》中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的词句是:,。
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这两句诗激发了多少人神驰宇宙的豪情!5.名著阅读。
(6分)①《水浒》第三十八回中宋江、戴宗、李逵三人在浔阳江边琵琶亭上吃酒,宋江想吃鲜鱼汤,李逵便到江边讨鱼,因,与(绰号)张顺打了起来。
张顺用计将李逵引到江中,让李逵吃尽苦头,后在戴宗等人的劝解下两人和好。
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王烈,字彦方”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王烈,字彦方”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王烈,字彦方”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①事陈窆,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②,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
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
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注释】:①师: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
表示对人的态度。
②(我)甘心受刑被杀【翻译】:【阅读训练】:9.下列加点的“使"与“安陵君因?唐雎使于秦中的“使”意思相同的是( )(1分)A.乞不?王彦方知也B.烈闻而?人谢之10.解释下列带点的“遗”的不同含义(2分)①遗布一端( ) ②后有老父遗剑于路( )11.下列“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徒以有先生也B.以义行称C.故以此激之D.以事告烈12.翻译(2分)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王烈凭________________使盗牛者弃恶从善的。
(1分)【参考答案】:9、B10、①赠送②丢失11、B12、小偷怕我听到他的罪过,这说明有以作恶为羞耻的想法13、对人仗义的态度(道德感化)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范晔《强项令》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篇一:《强项令》原文和译文强项令南朝宋范晔1.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人。
2. ??后特征为洛阳令。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
3.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
4.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
5.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6. 主即还宫诉帝。
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
7.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光武帝非常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
8.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
”9. 帝曰:“欲何言?”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10. 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董宣说:“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来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11.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臣下我不需要鞭打,请求能够自杀。
”12.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
13.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光武帝命令宦官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
14.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使官吏不敢到家门。
15.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16. 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17. 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于是命令道:“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给他三十万钱。
18. 宣悉以班诸吏。
十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部分节选二北京卷(一)_年北京高考试用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辈?〞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衰厚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故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十一注)11.对下列名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B.崧辞曰辞:推托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识:见识D.君乃舍之乃:就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夫书者,必皆具有你兄者B. 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D. 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过其旁而泣子路拱而立B.一则羡其不孤秦贪,负其强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D.当以书相分斧斤以时入山林14.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于是遂就书B.(师)金玉其行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童年丧你,家境贫寒,因面时常感伤哭泣.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自己.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答案分析11.答案:B解析:〝哀原之言面为之泣〞中的〝哀〞应解释为同情,怜悯;〝哀〞也有悲伤意,但放在此名中〝悲伤邴原的话〞,显然不通.识:记忆;乃:转折连词,却. 12.答案:A解析:涕零:落泪;乡里:家乡;交游:交往;以上几个词基本由古汉语沿用下来了.古今义差别不太.〝具有〞显然跟现代汉语表抽象的〝具有〞不同,在此应为两个单音词不词.具:通〝俱〞,同时.一并,又;有:拥有.13.答案:C解析:A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B项①代词,他,②代词,他自己的;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①介词,把,②介词,按.14.答案:C解析:A项应为〝(原)于是遂就书〞.B项应为〝(原)金玉其行〞.C项正确.D项应为〝(孙崧)又曰:……〞.15.答案:D解析:A项邴原哭泣的原因不是家境贫寒,而是孤苦无依,不能上学,且没有〝时常〞哭.B项邴原求学于孙崧是因为人各有志,积压人打算不同,而不是孙崧的学部更大.C项〝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表述有误.(二)_年北京高考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每小题3分)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日:〝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宝者异也B.见一丈人,刺小船C.吾不受也D.去郑而之许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B.日:〝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有?D.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④去郑而之许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A.①②⑥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管仲日:〝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答案解析7.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用法.C项〝受〞,古今含义相同,其他〝宝.刺.去〞的用法不同.8.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暗换主语的句子.A项中〝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登太行而望郑〞的主语是〝五员〞.9.答案:B解析:考查虚词的用法.B项中〝因〞都可理解为〝于是〞.A项前一个〝于〞作〝从〞讲;后一个作〝比〞讲.C项前〝之〞字为主谓之间,不译;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中前者〝以〞作〝把.拿〞讲;后者作〝以致〞讲.10.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①②⑥三项都能表现〝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内容.11.答案:D解析:考查全文的概括能力.D项中〝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表述不当.17.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知〞译为〝了解〞也对)解析:考查小段文言文的翻译.此题考查了管仲与鲍叔的关系.三.上海卷(一)_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20_23题.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④季康子问政治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0.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的.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2.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23.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日:〝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日:〝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 :〝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子胥日:〝请文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日:〝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1)乃渡之千寻之津()(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3)价直百金()(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25.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之树下,不见之:子胥B.如是至再是:歌而呼之C.此吾前君之剑此:前君之剑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其:渔父26.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D.富贵莫相忘也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2)何用姓字为?28.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答案解析20.答案:①④品德修养解析:考查内容方面的理解,从大的方面看,分治国与品德修养两个方面,品德修养不太好判断,因为②③⑤中②侧重松柏的高洁,③侧重道义,⑤侧重知过能改.21.答案: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解析:翻译句子,侧重考查〝居〞〝共〞等词语的用法.22.答案: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解析:考查语句的大意,要抓住〝君子之过〞〝过〞与〝更〞等方面.23.答案:A解析:考查含义的类比.A项不恰当.〝松柏〞应指〝大节〞〝清白〞〝威武〞,之意.24.答案:①古代长度单位②猜疑③值④赐爵位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含义.〝直〞通〝值〞,为通假字.〝寻〞为长度单位.25.答案:D解析:考查词语的指代用法.D项不正确,〝其〞指代盎浆.2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相〞字的用法,A.C.D三项都作代词讲,B作〝相互〞讲.27.答案:(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 (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解析:翻译句子,重点词语是〝子〞〝且〞〝何……为〞等.28.答案: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等).解析:概括总结中心内容.(二)_年上海高考试题(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_25题.(11分)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 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床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延默庵诊之( ) 苟不得其情( ) 亟命别迁一室( )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1分)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译文: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译文: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3分)(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6~29题.(12分)甲自念《志》①云:〝宕②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 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仪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选自《徐霞客游记》)乙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 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选自潘耒《_lt;徐霞客游记_gt;序》)【注】①《志》:指《大明一统志》.②宕:也写作〝荡〞,这里指雁荡山顶的雁湖.26.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2分)人迹绝矣( ) 无不绝也( )27.甲文〝安能容湖〞中的〝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徐霞客寻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8.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可怖的景象?为什么?(5分)29.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解析:(五)22.答案:请如果赶快.急忙解析:需要把这个句子这个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延〞是〝请〞〝邀请〞的意思,这在《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有相同的意思.〝苟〞是〝如果〞的意思,这在《涉江》中〝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中有相同的意思.〝亟〞是〝急忙〞〝赶快〞的意思.23.答案:病因解析:联系上下文,找到〝之〞所指代的内容即可.24.答案: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 (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解析:〝盖〞是表示原因,可以解释为〝由于〞,〝开合〞是偏义复词,偏〝开〞,解释为〝睁开〞,〝奈何〞就是〝如何〞〝对……怎么办〞的意思,这在《鸿门宴》中〝之为奈何〞有相同的意思.〝为医者〞是〝为我治病的医生〞. 25.答案:饮食居室被漆的气味所伤害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六脉平和〞即是把脉,然后观察其〝啖〞,最后〝视其室中〞,发现〝床榻桌椅漆气熏人〞,方知是被漆的气味所伤害.(六)26.答案:不见横渡解析:将这两个句子放回原文,置于文中的语言环境之下来理解.第一个〝绝〞是〝消失〞〝无〞的意思,可根据原文解释为〝不见〞;第二个〝绝’’是〝横渡〞,这在《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相同的意思. 27.答案:雁湖(或〝宕〞)考察龙湫之水的源头解析:〝湖〞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指《志》中记载的〝宕〞,也就是雁湖.徐霞客寻湖, 也就是为了证明〝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是否正确,从下文的叙述来看也是如此.28.答案: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不是;这是用来形容徐霞客在洞穴中探险的样子.解析:〝猿挂蛇行〞,其实感觉挺熟悉,〝斗折蛇行〞是一样的用法,〝猿〞〝蛇〞是词用作状语.第二问.第三问实际上是问这句话的目的何在.29.答案:以性灵游,以躯命游解析: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对第二段文字的概括与总结,找到其中心句即可.(三)2003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10分)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妪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20.文中画线句中〝丧志〞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龙仲房所以〝丧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1.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下列诗句中,与本文所说明的艺术创作规律最为贴近的一项(2分)……()A.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B.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C.意匠如神变化出,笔端有力任纵横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7分)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焦石鼎〞云.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1)投亲不值(2)而猫已跃伏窗隅(3)可厌乃尔(4)亡何,猫又来(5)曳尾徐步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 (4分)答案解析:20.答案:失意(或失望)(2分) 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没有找到(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从文中〝丧志〞看,是〝失望〞〝失意〞.原因则是找梅谱找不到而失意.21.答案:画梅的方法技巧(2分)要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得之矣〞的感叹,是指画梅的方法技巧.说明的道理则是观察生活,深人生活.22.答案:A解析:此诗中的〝自得〞与〝相传〞是相辅相成的.23.答案:(5分) (1)相遇(遇上,碰上) (1分) (2) 角落(角,墙角,边)(1分) (3)如此;这样(真就这样)(1分) (4)通〝无〞,没有(亡何:没有多久,不久)(1分) (5)拖(1分)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要依据语境作答.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1)投亲不值(2)而猫已跃伏窗隅(3)可厌乃尔(4)亡何,猫又来(5)曳尾徐步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4分)20.答案:失意(或失望)(2分)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没有找到(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从文中〝丧志〞看,是〝失望…‘失意〞.原因则是找梅谱找不到而失意.21.答案:画梅的方法技巧(2分)要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得之矣〞的感叹,是指画梅的方法技巧.说明的道理则是观察生活,深人生活.22.答案:A解析:此诗中的〝自得〞与〝相传〞是相辅相成的.23.答案:(5分)(1)相遇(遇上,碰上)(1分)(2)角落(角,墙角,边)(1分)(3)如此;这样(真就这样)(1分) (4)通〝无〞,没有(亡何:没有多久,不久)(1分) (5)拖(1分)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要依据语境作答.24.(1)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捕,捕杀)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重点: △△△△△△〝邑宰〞〝扑〞被动句式)(3分)(〝△△〞为三个要点1个1分)(2)(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用手)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重点:〝日〞〝辄〞〝负〞每个要点1分)(3分)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翻译.特别是标〝△〞的地方是翻译的重点,如〝邑宰〞〝扑〞〝日〞〝辄〞〝负〞等.25.答案:(2分)如: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勇无谋,物尽其用〞判错)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是类比推理.26.答案:(4分)他用缚虎的方法去抓猫,分量不相当(或:方法不恰当).(2分) 怀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发挥所长,用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量才录用.(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考查全文的主旨,特别是最后一问,关键是〝量才〞.(四)_年上海高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7分)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巢谷,字元修,四川眉山人)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子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子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 不旬日必见( )已而道平生( )25.〝不自意全〞这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
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王烈,字彦方”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王烈,字彦方”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①事陈窆,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②,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
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
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释】:
①师: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
表示对人的态度。
②(我)甘心受刑被杀
【翻译】:
【阅读训练】:
9.下列加点的“使"与“安陵君因ʹ唐雎使于秦中的“使”意思相同的是( )(1分)
A.乞不ʹ王彦方知也B.烈闻而ʹ人谢之
10.解释下列带点的“遗”的不同含义(2分)
①遗布一端( ) ②后有老父遗剑于路( )
11.下列“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徒以有先生也B.以义行称C.故以此激之D.以事告烈
12.翻译(2分)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王烈凭________________使盗牛者弃恶从善的。
(1分)
【参考答案】:
9、B
10、①赠送②丢失
11、B
12、小偷怕我听到他的罪过,这说明有以作恶为羞耻的想法
13、对人仗义的态度(道德感化)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