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实施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5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会审表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会审意见表会审地点签 字会审时间会审 人员 签字矿 长年 月 日 常务矿长年 月 日 总工程师年 月 日 生产矿长年 月 日 机电矿长年 月 日 安全矿长年 月 日 通风矿长年 月 日 安检科年 月 日 技术科年 月 日 机电科年 月 日 调度室年 月 日 通讯中心年 月 日 通风科年 月 日 编 制年 月 日会审意见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为加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在发生安全灾害后,能够缩小事故范围、降低事故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三条的规定,矿井必须根据险情或事故情况下矿工避险的实际需要,建立井下紧急撤离和避险设施,并与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结合,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为此矿对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编制了矿井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一、监测监控系统(一)监测监控基本情况我矿为低瓦斯矿井,为加强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建立了瓦斯管理和瓦斯防治系统,配了专职瓦斯检查员,建立了瓦斯巡回检查、瓦斯超限处理、密闭管理、瓦斯日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瓦斯日报每天由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矿长审查并签字。
地面装备有一套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的KJ90NB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具有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显示和报警功能;具有对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门开关、各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的采集、显示、报警、控制等功能。
形成了瓦斯个体巡回检测和安全监控监测双重瓦斯防治系统。
监控设备情况一览表名称型号设备数量(台)名称型号设备数量(台)使用备用使用备用防爆环网交换机KJJ127 监控大分站KJ90-F16 11 5 甲烷传感器KJ9701A 27 25 监控中分站KJ90-F8 5 2 风速传感器GFY15 9 8 温度传感器GW50(A) 20 10 开停传感器GT-L(A) 15 20 烟雾传感器GQF0.1(B) 5 5 CO传感器GTH500(B) 23 9 风筒传感器GFK70(A) 2 5风门状态传感器GFK40T 5 5馈电/断电仪KDG3K 5 5氧气传感器GYH25 6 5 CO2传感器GRG5H 4 4 (二)井下设备情况根据我矿目前实际情况,根据设计在井下各地点安装3#临时避难硐室、5#永久性避难硐室、中央变电所、5#变电所、3#变电所、5#二采区变电所、各采掘工作面、主井机房,共安装16台分站、低浓度甲烷传感器27台、一氧化碳传感器23台、温度传感器20台风速传感器9台、二氧化碳传感器4台、水位传感器1个、负压传感器1个、氧气传感器6台、开停15个、风门传感器5个、烟雾传感器5台、风筒传感器2个。
XX煤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初验报告一、监测监控系统1.系统概述:井下选用一套KJ83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生产环境以及各主要生产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数据监测,使有关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了解井下环境状况,达到对各类灾害的早期预测,并进行24h值班。
该系统实现了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进行了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能充分发挥其避险预警作用。
现矿井共安设了18台监控分站,32个瓦斯传感器、16个温度传感器,18个一氧化碳传感器、4个风速传感器,2个负压传感器、12个设备开停传感器,6个烟雾传感器、11对风门开关传感器、2个水位传感器。
每7天对井下所有瓦斯传感器进行一次全面调校。
按规定要求在采掘工作面安设了瓦斯电闭锁装置,每7天进行一次瓦斯电闭锁试验。
2.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安全监控2台主机不能双机热备,需厂家进一步完善。
(2)风门开关传感器出现常开状态与现场风门状态不符,需联系厂家查明线路接线问题。
(3)没有监控设备设计图纸,需进一步根据设计完善现场监控设备。
(4)监控系统没有专业技术负责人,管理上存在漏洞,对日常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处理。
(5)监控维护人员缺少且技术水平有限,需增加维护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学习。
(6)监控系统线路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梳理。
二、人员定位系统系统概述:矿井选用一套KJ236人员定位监控系统,对下井人员进行监测,实现考勤管理,并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可随时查询下井人员的身份,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或任一指定时间段的活动踪迹,在人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矿井共安设了11台人员分站,35个人员读卡器,下发439张人员设别卡,覆盖了全矿井,确保了对下井人员进行安全监控。
目前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三、压风自救系统1.系统概述:地面设空气压缩机房,采用集中供风方式,空气压缩机选用SRC-150SA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三台(空压机额定排气量min,额定排气压力,配套380V,110kW电动机),两台工作,一台备用。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实施报告矿井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开发形式,其六大系统的有效性评估对于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行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矿井六大系统的有效性评估实施进行报告。
首先,我们将对矿井的六大系统进行概述。
矿井的六大系统包括:采掘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通信与监控系统以及安全系统。
这些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在矿井的正常运行和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对矿井六大系统的有效性评估实施进行讨论。
有效性评估的目的是评估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效果,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评估实施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评估的指标和标准。
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确定适用的指标和标准,如采掘效率、通风质量、排水能力、供电稳定性、通信与监控效果以及安全管理的完善程度等。
其次,我们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收集各系统的相关数据,包括运行记录、设备状态、人员管理情况等。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评估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效果。
然后,我们进行问题识别和风险评估。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识别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比如,采掘系统中可能存在设备老化、效率低下的问题;通风系统可能存在局部通风不畅、氧气浓度偏低的风险;排水系统可能存在排水能力不足、漏水等问题等。
最后,我们需要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根据问题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比如,对于采掘系统,可以提出设备升级换代、工艺改进等建议;对于通风系统,可以提出加强通风管理、增加通风设备等措施;对于排水系统,可以提出加强巡查和维护、提升排水能力等建议。
总结起来,矿井六大系统的有效性评估实施是确保矿井安全运行和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指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问题识别和风险评估以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确保矿井的正常运行和生产。
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总结南庄分公司二〇一一年十月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总结根据国家、省、市等文件精神的要求,自20XX年底以来,南庄公司按期开展矿井“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讯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以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具体建设情况总结如下:一、矿井监测监控系统1、系统简介:(1)矿井于20XX年装备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制的KJ9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并于20XX年4月份升级为符合《AQ6201-2006》标准的KJ90NB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工业环网+树型式通讯模式,能充分发挥各部分设备的性能优势,结构简洁、可操作性强,彻底消除了井下变频设备对监控系统通讯质量的影响。
(2)KJ90NB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分站、断电器、传输光缆、交换机、地面中心站和监控监测软件等组成。
地面中心站采用双回路加UPS供电,安装监控主机2台,服务器2台,Web浏览器1台,防火墙1台,地面交换机1台,在线式不间断UPS电源1台,录音电话1部,系统具备声光报警功能及双机切换功能。
现有通讯光缆30Km,以太网交换机10台,安装分站35台,断电器27台,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共计272台。
(3)KJ90NB安全监控系统实行双机并行传输方式,根据山西省数据上传协议,实现监控数据由Web浏览器数据库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传输,做到了矿井瓦斯正常、稳定、连续监控,甲烷传感器在线监测率达到100%,传感器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等信息全部上传至市局,全年不正常时间小于1个工作日。
(4)安全监控系统保持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确保了监控有效。
(5)安全监控系统中各类传感器均符合《AQ6201-2006》的规定,稳定性不小于15天,实现了安全监控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
会审表会审意见表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为加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在发生安全灾害后,能够缩小事故围、降低事故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三条的规定,矿井必须根据险情或事故情况下矿工避险的实际需要,建立井下紧急撤离和避险设施,并与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结合,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为此矿对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编制了矿井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一、监测监控系统(一)监测监控基本情况我矿为低瓦斯矿井,为加强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建立了瓦斯管理和瓦斯防治系统,配了专职瓦斯检查员,建立了瓦斯巡回检查、瓦斯超限处理、密闭管理、瓦斯日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瓦斯日报每天由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矿长审查并签字。
地面装备有一套由中煤科工集团研究院的KJ90NB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具有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显示和报警功能;具有对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门开关、各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的采集、显示、报警、控制等功能。
形成了瓦斯个体巡回检测和安全监控监测双重瓦斯防治系统。
监控设备情况一览表(二)井下设备情况根据我矿目前实际情况,根据设计在井下各地点安装3#临时避难硐室、5#永久性避难硐室、中央变电所、5#变电所、3#变电所、5#二采区变电所、各采掘工作面、主井机房,共安装16台分站、低浓度甲烷传感器27台、一氧化碳传感器23台、温度传感器20台风速传感器9台、二氧化碳传感器4台、水位传感器1个、负压传感器1个、氧气传感器6台、开停15个、风门传感器5个、烟雾传感器5台、风筒传感器2个。
(三)传感器监控布置地点1、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和工作面、乳化液泵站、避难、硐室外、各变电所安装甲烷传感器。
2、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避难硐室外、各皮带运输机头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
3、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避难硐室外、变电所、水泵房、乳化液泵站安装温度传感器。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日益严峻,矿井监控系统作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矿井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本次评估报告对XX煤矿的矿井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评估。
二、矿井概况XX煤矿位于我国某省,井田面积XX平方公里,设计生产能力为XX万吨/年。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采用长壁工作面、走向长壁开采方式。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包括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井下排水系统、压风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
三、评估依据本次评估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对矿井监控系统进行全面评估。
四、评估内容1. 系统构成及功能(1)供电系统:矿井监控系统供电系统应保证监控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评估内容包括电源质量、电压稳定性、供电可靠性等。
(2)提升运输系统:提升运输系统应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运输效率。
评估内容包括提升运输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运输安全监控等。
(3)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应实现自动化控制,确保矿井通风安全。
评估内容包括通风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通风安全监控等。
(4)瓦斯抽采系统:瓦斯抽采系统应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瓦斯事故风险。
评估内容包括瓦斯浓度监测、抽采设备状态监测、瓦斯抽采效果评估等。
(5)井下排水系统:井下排水系统应实现自动化控制,确保矿井排水安全。
评估内容包括排水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排水安全监控等。
(6)压风系统:压风系统应实现自动化控制,保证矿井供风安全。
评估内容包括压风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供风安全监控等。
(7)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应实现实时监测、预警、报警、记录等功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评估内容包括系统构成、功能实现、数据准确性、故障处理等。
(8)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应实现实时监测、定位、跟踪等功能,确保人员安全。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第一篇: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根据集团公司安监局《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检查的通知>的通知》(安监局字〔2012〕12号)精神及李斌矿长早班前会议具体安排,由安全处牵头,相关系统分管领导组织,各有关科室参加,按照规范标准对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检,自检情况如下:一、人员定位系统项目责任人:张英杰人员定位系统自2009年8月开始安装,同年11月份完成安装。
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共安装工控机2台,10KVA8小时UPS(计蓄电池60块),以太环网交换机1台,LED显示屏(2*1m)2块,LED 控制机1台,发放人员定位卡3204个,敷设矿用阻燃通信电缆23公里,井下布线4830多条,安装矿用防爆交换机6台,电源供电点43台,读卡器93台、127V电源线井下敷设800m,接线盒80个等。
我矿原有的人员定位系统由于故障率较高,系统未能达到检查标准。
经集团公司批准,我矿已经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重新招标安装。
要求能够全程监控和记录每个下井人员的详细分布情况,能在紧急状态下,向井下每个工人定位卡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工人在井下发现危情时,也可就地向地面发出报警、紧急求救信息,在管理和安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八月底按计划扩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人员管理分站28台、矿用读卡器146台、发放识别卡3300张、数据通讯接口1台、通讯线路避雷器2台、电源避雷器1台、移动读卡器2台、铁三通20个,工控机、显示器各2台等。
二、通信联络系统项目责任人:张英杰有线通信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我矿深刻认识到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对矿井生产的重要性,是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
我矿调度总机采用昆明塔迪兰电信公司的coraiipx 800型和coraiipx 3000型两台设备,分别安装于跑蹄辅助工业园区及辛置矿办公楼。
六大系统验收预报告第一篇:六大系统验收预报告修文县洒坪乡洒坪煤矿“六大系统”预验收报告2013年1月25日“六大系统”预验收报告修文县工信局、安监局:2013年1月12日,洒坪煤矿组织安全、技术、机电及各系统维护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标准,对我矿安全避险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逐项进行了检查。
针对存在的问题,矿领导非常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下达了整改方案。
一、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行情况(一)“六大系统”工程设计简介洒坪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开采方案设计》、《安全设施设计》中进行了专门设计(设计单位: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经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煤矿监察局林东监察分局批复,其主要设计内容如下:1、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矿井选配KJ90NA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中心站配置监控主机2台,地面中心站实现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了不小于2h在线式不间断电源,信号传输总线选用两条MHYV32-1×4×7/0.52型矿用通讯电缆为阻燃型,沿主井引入井下,在入井处设置DHX90避雷器;井上、下共设计13个KJ90-F16型监控分站,每个监控分站备用可保证2小时以上供电防爆兼本安电源箱一个(KDW0.3/660(A)或KDW0.3/660(B)。
井上、下各地点按需求分别共设计安装高低浓度瓦斯传感器(TC)27台、多参数传感器(TDCS)6台、粉尘传感器(TF)4台、烟雾传感器(CS)2台、温度传感器(TT)9台、风速传感器(TV)4台、负压传感器(TH)1台、设备开停传感器(KT)20台、风门开闭传感器(AD)18台、压力传感器(P)1台、CO传感器15台、馈电传感器(KD)3台、风筒传感器(FT)2台、氧气传感器(O)11台、CO2传感器11台、湿度传感器(S)5台、声发射传感器(SF)2台、液位传感器(YW)2台。
检查验收报告XX有限公司一号井,根据《云南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的通知》(云安办〔2011〕46号)要求,认真组织了标准的学习贯彻工作,目前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已经建成,部分系统对照标准还有差距,但我们正在进行整改完善。
一号井开采+1660米水平以上残余煤层或边角煤柱,改扩建工程又被迫终止,加上公司及井口“六大系统”建设工作起步晚、底子薄,部分工作因改扩建工程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开展,影响了矿井整体进度。
另外,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正在积极筹建中。
为建设一号井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特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安排如下: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目前,XXX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有关规定,按要求建设完善了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
各大系统建设完成情况如下:一、安全监控系统XXX瓦斯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了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安全监控系统做到了定期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范围,确保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健全完善了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矿井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重要地点和重要生产环节及井下采、掘、运各环节进行安全环境监测和工况监测(如瓦斯、风速、温度等),对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如设备开停、线路馈电状态等),实行风、电、瓦斯闭锁,并对超限及故障等情况进行报警。
关于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自查情况的汇报山西榆次官窑煤业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十一月九日关于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自查情况的汇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煤矿安监局《关于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关于“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2年内完成”的要求,严格按照《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的标准和规范,对本矿井的“六大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的基本情况本矿井为90万吨/年基建矿井,预计于2013年3月完成技改区域的全部工程,现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本矿井的基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中,对“六大系统”进行了专篇设计,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核。
二、深刻认识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重要性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通过建立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煤矿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避险;通过建立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通过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
建设完善煤矿“六大系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安全发展理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上的重要体现,是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是建设坚实的煤矿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会审表会审地点签字会审时间会审人员签字矿长年月日常务矿长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机电矿长年月日安全矿长年月日通风矿长年月日安检科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通讯中心年月日通风科年月日编制年月日会审意见表会审意见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为加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在发生安全灾害后,能够缩小事故范围、降低事故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三条的规定,矿井必须根据险情或事故情况下矿工避险的实际需要,建立井下紧急撤离和避险设施,并与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结合,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为此矿对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编制了矿井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一、监测监控系统(一)监测监控基本情况我矿为低瓦斯矿井,为加强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建立了瓦斯管理和瓦斯防治系统,配了专职瓦斯检查员,建立了瓦斯巡回检查、瓦斯超限处理、密闭管理、瓦斯日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瓦斯日报每天由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矿长审查并签字。
地面装备有一套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的KJ90NB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具有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显示和报警功能;具有对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门开关、各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的采集、显示、报警、控制等功能。
形成了瓦斯个体巡回检测和安全监控监测双重瓦斯防治系统。
监控设备情况一览表名称型号设备数量(台)名称型号设备数量(台)使用备用使用备用防爆环网交换机KJJ127 监控大分站KJ90-F16 11 5 甲烷传感器KJ9701A 27 25 监控中分站KJ90-F8 5 2 风速传感器GFY15 9 8 温度传感器GW50(A) 20 10 开停传感器GT-L(A) 15 20 烟雾传感器GQF0.1(B) 5 5 CO传感器GTH500(B) 23 9 风筒传感器GFK70(A) 2 5 风门状态传感器GFK40T 5 5馈电/断电仪KDG3K 5 5氧气传感器GYH25 6 5 CO2传感器GRG5H 4 4 (二)井下设备情况根据我矿目前实际情况,根据设计在井下各地点安装3#临时避难硐室、5#永久性避难硐室、中央变电所、5#变电所、3#变电所、5#二采区变电所、各采掘工作面、主井机房,共安装16台分站、低浓度甲烷传感器27台、一氧化碳传感器23台、温度传感器20台风速传感器9台、二氧化碳传感器4台、水位传感器1个、负压传感器1个、氧气传感器6台、开停15个、风门传感器5个、烟雾传感器5台、风筒传感器2个。
(三)传感器监控布置地点1、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和工作面、乳化液泵站、避难、硐室内外、各变电所安装甲烷传感器。
2、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避难硐室内外、各皮带运输机头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
3、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避难硐室内外、变电所、水泵房、乳化液泵站安装温度传感器。
4、各皮带运输机头上侧安装烟雾传感器。
5、副斜井测风站上侧、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测风站上侧安装风速传感器。
6、井下各大巷、联巷正反风门安装风门传感器。
7、井下掘进供风主扇、水泵房安装设备开停传感器。
8、采掘工作面安装有馈电状态传感器9、避难硐室内外安装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
10、井下所有传感器并挂牌管理,并有专人负责。
采掘工作面瓦斯报警设置≥0.79%,断电设置≥0.8%,复点浓度<0.79%,掘进工作面全部实现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采煤工作面实现了瓦斯电闭锁,瓦斯一旦超限,断开该区域所有非本质型安全电源。
通过断电测试,断电灵敏可靠。
(四)传感器监测及标校我矿配备GJG-10(A)型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50台,使用30台备用20台,在地面设有专人发放、回收,定期进行标校,各类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光干涉式瓦斯测定仪、每年向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一次,并取得合格证。
监测监控巡检员每周对井下所有甲烷传感器、机载断电仪用标准空气样和甲烷气样做一次调校。
甲烷电闭锁,风电闭锁每半个月测定一次,并填写测定记录。
(五)检测监控自查问题1、有时作业地点未能及时吊挂传感器。
2、有时掘进工作面跟头传感器未能及时跟进,导致检测可能出现误差。
(六)检测监控解决方法1、督促监测监控巡检员及时进行井下作业地点各类传感器的接线吊挂工作。
2、针对瓦斯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贯彻瓦斯危害性,加强瓦斯检测意识,瓦斯监测的重要性。
(七)监测监控有效性评估经过以上分析,我矿瓦斯系统完善,各类传感器设置齐全,各检查点按规定设置了监测监控探头,能够较好的监控井下,系统状态良好。
加强监测监控系统的井上监管、井下巡查。
经过评估,我矿监测监控系统可靠、合理、完善,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紧急避险系统(一)紧急避险系统基本情况我矿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救护大队签订了煤矿应急救援协议,救护的范围包括: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水灾、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等煤矿井下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
矿井设置了兼职救护中队,分为三个小队,兼职救护队有27名队员组成。
为加强事故应急管理,矿编制了山西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并已在相关部门备案。
应急预案内容全面,危险源分析比较具体,应急指挥,抢险组织,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符合矿井的实际情况,能够保障应急救援的需要。
(二)5#永久避难硐室概况我矿建设了5#永久避难硐室位于5号煤层井底车场北侧轨道大巷与5号煤层一采区轨道大巷间的联络巷,主要为井底附近提升、排水、辅助运输、供电作业人员和瓦斯监测人员、维修人员等作业人员以及在发生事故时从5号煤层一采区采、掘工作面就近逃出的作业人员提供避难场所。
设计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80人。
永久避难硐室设置缓冲区(过渡室)、避难区(生存室),缓冲区(过渡室)是为去除逃生人员进入避难区(生存室)时所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避难区(生存室)是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的主要活动空间。
永久避难硐室为一字型布置,采用双出口、双过渡室的结构,有二个通道分别与井底车场轨道大巷和5号煤层一采区轨道大巷相连,生存室长50m,硐室宽4.0m、净高2.8m,硐室净断面积11.2m2,有效使用面积560m2。
人均占用7m2>1m2。
避难硐室生命保障系统组成及设备配备配置硐室防护、密闭系统;正压、喷淋系统;二氧化碳制冷、除湿系统;压风系统供氧、压缩氧气供氧和自救器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供水系统、动力保障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照明、通讯系统;附属系统等参照永久避难硐室执行。
永久避难硐室内外设有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并与室外五大系统对接,各种救生设备、设施按设计布置,在无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可供额定人数生存96h。
5#永久避难硐室能够满足一采区人员避灾需要,但距目前生产的5205工作面较远,不能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九十条其它矿井应当建设采区避难硐室,或者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者其它临时避险设施的要求。
故需在5#二采区建设采区避难硐室。
(三)紧急避险系统自查问题1、避难硐室饮用水过期。
2、压缩饼干有部分过期,需要更换。
(四)紧急避险系统解决方法1、编制计划进行购置。
2、编制计划进行购置。
(五)紧急避险有效性评估经过以上分析,我矿5#一采区紧急避险系统各类设施完善,避难硐室系统整体完整,救灾物资个别存在过期需加强食用物品管理和完善,及时补充足够的生活用品。
5#一采区紧急避险系统可靠、合理,能够保障应急救援时作业人员的安全。
5#二采区无避难硐室,需进行建设。
三、压风自救系统(一)基本情况我矿在副井工业场地地面安装2台JF—350A型空气压缩机,其技术参数为:额定排气量40m3/min,配用电动机250KW,10KV。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管路,副斜井井筒中、主要大巷铺设压风管路为:Φ159×4.5型无缝钢管,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铺设压风管路为:Φ108×4型无缝钢管。
压风能力满足井下生产及压风施救的风量需求。
(二)压风自救装置固定式永久自救装置选用巨安矿业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ZYJ(A)型压风自救装置由外管系统、压风接头、开关阀、进气连接管、压力表、气动减压阀、排水装置、面罩等构成,井下共配置26套,每套可供6人使用,分布安装在采掘工作面进风、回风和主要大巷中,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安装,采掘工作面进风、回风巷距工作面作业地点50m 安装一组,其后每200m安装一组,主要大巷每200m安装一组,并设有管理牌板,由专人巡查。
压风自救装置具有减压、节流、消噪音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三)空气压缩机设备检测2015年8月26日由山西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对JF-350螺杆式空压机进行了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外观质量、安全保护装置、容积流量、温度、振动等十一项目进行了检测,提供检测报告,报告编号为晋煤检{2015}0805-KY-J093,检测项目全部合格。
(四)压风自救系统自查问题1、部分压风管路连接处存在漏风现象。
2、压风自救管路有时出现个别连接管路断开、或开关损坏。
(五)压风自救系统解决方法1、安排管路维护人员下井及时更换胶垫。
2、加强压风自救维护及时检查各采掘面的压风施救设备,及时维修、及时更换。
(六)压风自救系统有效性评估经过以上分析,我矿压风自救系统能够满足井下人员灾变期间的自救要求,所有采掘工作面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风需要。
评估过程中发现部分管路设施存在漏风现象、个别压风自救设施存在阀门损坏情况,需对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加强管理维护,确保完善、合理、可靠的压风自救系统。
经过评估,我矿压风自救系统整改后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四、供水施救系统(一)基本情况我矿建立有完善可靠的供水施救系统,由井上、下两部分并联组成,并按规定在井下各地点供水管路上每隔50m及避难硐室处设置有一个三通供水阀门地面建有500m3静压水池,水源来自深水井,井下防尘水源均通过副斜井、各巷道沿线铺设的防尘管路与静压水池相接,井下大巷道均铺设直径108×4防尘洒水管路,掘进头、生产工作面铺设54×2防尘洒水管路,且防尘管路上每50m安设有三通阀门,用以满足防尘洒水及各转载点用水。
(二)供水自救装置固定式永久自救装置选用巨安矿业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ZYJ(A)型供水施救装置由供水管网、三通、阀门、过滤装置等构成,井下共配置26套,每套可供6人使用,分布安装在采掘工作面进风、回风和主要大巷中,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安装,采掘工作面进风、回风巷距工作面作业地点50m安装一组,其后每200m安装一组,主要大巷每200m安装一组,并设有管理牌板由专人看管。
供水施救系统在各采掘作业地点、主要硐室等人员集中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应急供水动能。
(三)供水施救系统自查问题1、部分供水管路连接处存在漏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