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五专题针对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13.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课时练习配套精练(2018.5)第十三讲硝酸专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下列试剂①浓氨水②氯水③硝酸银④浓硝酸⑤浓盐酸⑥溴化银,其中必须用棕色瓶装的是()A.全部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⑥2.将硫化氢通入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 ()①3H2S + 2HNO3= 3S↓+ 2NO↑+ 4H2O②H2S + 2HNO3= S↓+ 2NO2↑+ 2H2O③4H2S + 2HNO3= 4S↓+ NH4NO3 + 3H2O④5H2S + 2HNO3= 5S↓+ N2↑+ 6H2O结合所学有关硝酸的知识,判断硝酸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3.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上,然后按顺序滴加65%的HNO3、98.3%H2SO4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A.白、红、白B.红、黑、红C.红、红、红D.白、黑、白4.2001年1月,某地发生了导致四人死亡,一百多人中毒的食用熟牛肉中毒事件,经过对该牛肉的检测,发现某盐的含量比国家容许标准高800倍,该盐可能是()A.NaCl B.NaNO2C.NaNO3D.BaSO45.NO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而其奇妙作用也使其成为“明星分子”。
如制HNO3肥料、炸药、促进血管扩张、促进免疫功能、增强记忆等。
其工业主要来源可能是()A.Cu+HNO3→B.N2+O2→C.NH3+O2→D.NO2+H2O→6.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C.硝酸与Na2S反应制得H2S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7.下列各组微粒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A.H+、Na+、OH—、Cl—B.NO3—、SO32—、Na+、K+C.NO3—、SO32—、H+、NH4+D.PO43—、S2—、Na+、K+8.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FeO + HNO3B.C + HNO3C.Cu + HNO3D.CuO + HNO39.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颜色变浅B.变为绿色C.没有改变D.变棕黄色10.酸根RO3-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NO3-的电子数多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原子的电子层数比N的电子层数多1B.RO3-中R的化合价与NO3-中的N的化合价相等C.RO3-和NO3-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D.R和N为同族元素11.将铜片投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无反应。
(广东版)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讲专练第3-5单元(含详解)(考查范围:第三~五单元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B.过氧化钠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C.生活中应用最广的合金是钢D.氯气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水消毒剂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时,能产生可燃性气体的是( )①炭块投入热的浓硝酸中②铁丝投入稀硫酸中③过氧化钠投入水中④电石投入食盐水中A.①③B.②③④C.①④ D.②④3.已知A是一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G2-1所示的转化关系,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G2-1①A可能是铝或硅②D一定是一种两性物质③D晶体的熔点很高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4.X、Y、Z、W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具有如图G2-2所示转化关系,则下列组合不可能的是( )X Y Z WA C CO CO2O2B Na Na2O Na2O2O2C AlCl3Al(OH)3NaAlO2NaOHD Fe FeCl2FeCl3Cl2图G2-25.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以制备Al(OH)3B.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混在Cl2中的HCl气体C.由铁与氯气直接化合制氯化亚铁D.用水和Al2O3混合共热制备Al(OH)36.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化学原理加以说明的是( )A.氯化铵和碘都可以用加热法进行提纯B.铜和氯化钠溶液均能导电C.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后均会变质D.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7.已知CaH2中Ca为+2价,对于CaH2+2H2O===Ca(OH)2+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H2中的氢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H2只是氧化产物C.H2O是氧化剂D.当有2 mol H2生成时转移电子2 mol8.电子层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少1,Y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1,Z的单质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W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 电子题库第一部分 专题三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广东专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胆、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SO2与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CuS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 解析:选B。
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4价硫氧化为+6价,A正确;根据H2O中氢、氧原子个数比的关系,Na与H2O反应不可能生成O2,B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铜氧化为+2价,自身被还原,可能生成CuS,C正确;酚酞遇碱变红,而Cl2能与碱反应,也能与H2O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D正确。
2.(2011年南昌高三模拟)下列物质为中学常见物质,它们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对它们有如下的推断: ①X不可能是单质; ②X一定是化合物; ③若n=2,则XYn+1可能是FeCl3; ④若n=1,则XYn可能是NO。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③④ D.③ 解析:选D。
置换反应的概念: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则X可能是单质,①②错误;将③代入正确;若XYn为NO,NO与O2化合生成NO2,但是NO2无法通过化合反应生成NO,④错误。
3.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判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 B.FeSO4 C.NaOH D.BaCl2 解析:选B。
由现象“丁滴入乙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推断丁一定是NaOH,乙为Al2(SO4)3,丁滴入甲中无明显现象,则甲为BaCl2,丙为FeSO4。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已知A为金属单质,下列物质相互转化如图所示:试回答:(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试剂为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取B的溶液酸化后加入碘化钾淀粉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序号分别代表短周期中的一种元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2)元素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3)①①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的碱性最强的是(用电子式表示)_______。
(4)①①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用电子式表示)_______。
(5)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
(6)化合物X由①①①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Y是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将标准状况下11.2L Y通入到200mL3mol/L 的X溶液中完全被吸收。
通过计算判断所得溶液组成的化学式及质量(不用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3.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H 的化学式:_______,C 的化学式:_______。
(2)化合物A 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物质M 的名称是_______。
一、选择题1.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将一小块钠投入足量的下列溶液中,既能生成气体,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MgSO4B.BaCl2 C.FeCl3D.CuSO43.(原创题)将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四种物质放入等量的足量水中,反应所得溶液的浓度最小的是()A.Na B.Na2O C.Na2O2D.NaOH4.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钠可以从FeCl3溶液中置换出铁B.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说明Na2O2为碱性氧化物C.NaHCO3受热分解可生成Na2CO3,说明Na2CO3比NaHCO3稳定D.Na2O2为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2011·青岛模拟)在一定条件下,使CO和O2的混合气体26 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14 g,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O的质量比可能是()A.9∶4B.1∶1C.7∶6D.6∶76.将106 g的Na2CO3和84 g NaHCO3先经充分加强热后,再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消耗盐酸一样多B.放出CO2的总量一样多C.后者生成的NaCl是前者的一半D.后者消耗盐酸是前者的一半7.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C的以下性质错误的是() A.溶液呈碱性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D.受热易分解8.(2011·济南模拟)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A.84w2-53w131w1 B.84 w1-w231w1C.73w2-42w131w1 D.115w2-84w131w19.(2009·全国卷Ⅱ)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10.(2010·湖北八校联考)CO2与H2的混合气体5 g,在150 ℃时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用电火花充分引燃,在相同状况下再将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Na2O2中,测得Na2O2固体增重的质量为3.4 g ,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25% B.75% C.88% D.32%二、非选择题11.(2011·惠州模拟)A、B、C、D、E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A、B分别与水反应都有气体放出,同时都生成C溶液,A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具有还原性,B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具有氧化性,C与适量的F气体反应生成D,D溶液与F气体反应生成E,E加热能够生成D和F 气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带答案)作为文科科目的化学在温习进程中一定要多做题,为此查字典化学网整理了2021-2021高考化学一轮温习提升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1.八角茴香含有一种抗亚洲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分莽草酸,其分子结构如右图。
以下关于莽草酸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遇FeCl3溶液呈紫色B.分子式为 C7H10O5C.能使溴水褪色D.能溶于水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3.以下系统命名法正确的选项是A.2甲基4乙基戊烷B.3,4,4三甲基己烷C.2,3二乙基1戊烯D. 3,4二甲基―4―乙基己烷4.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相对分子质量相反、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B、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一定互为同系物C、结构对称的烷烃,其一氯取代产物肯定只要一种D、分子通式相反且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为同系物A.蒸馏常用于分别提纯液态无机混合物B.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剖析无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C.熄灭法是研讨确定无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D.对无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讨有助于确定无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6.某无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以下关于该无机物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能与金属钠发作反响并放出氢气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作加成反响C.在浓H2SO4催化下能与乙酸发作酯化反响D.能发作银境反响7.无机物A和B,只由C、H、O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反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熄灭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以下对A、B的判别错误的选项是A.A与B能够互为同分异构体B.A与B的分子组成能够相差n个CH2C.A与B的分子组成能够相差n个CO2D.A与B的分子组成能够相差n个H2O8.的正确命名为A.2-乙基-3,3-二甲基戊烷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C.3,3,4-三甲基已烷D.2,3,3-三甲基已烷9.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
有关柠檬烯的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它的一氯代物有6种B.它和丁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C. 它的分子中一切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D. 一定条件下,它区分可以发作加成、取代、氧化、恢复等反响A.3种B.4种C.5种D. 6种11.以下物质属于同系物的是A.CH3CH2CH2OH与CH3OHB.与C.乙酸与HCOOCH3D.CH3CH2Cl与CH3CH2CH2Br验证某无机物属于烃,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A.只需测定它的C、H原子数目比B.只需证明它完全熄灭后产物只要H2O和CO2C.只需测定其熄灭产物中H2O和CO2物质的量的比值D.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熄灭后生成H2O和CO2的质量13.2021年3 月17日«京华时报»报道,双聚集团就瘦肉精事情致谦,涉事子公司停产整理。
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化学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是化学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带铁夹、铁圈)、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滤纸。
只应用上述仪器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蒸发B.萃取C.过滤D.蒸馏2.(2019桂林模拟)现有一瓶物质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物质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的溶解性甲 -98 57.5 0.93 可溶乙 -84 97 0.90 可溶据此,将甲和乙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A.萃取法B.升华法C.蒸馏法6.(2019无锡模拟)下列所采用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直接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C.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氯化钾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D.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碘化钾混入淀粉中可用渗析法分离7.(2019大连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水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一一区别的一组是 ()A.Na2O2、Al2(SO4)3、MgCl2、K2CO3B.BaCl2、Na2SO4、(NH4)2SO4、KOHC.AgNO3、NaCl、KCl、CuCl2D.Fe2(SO4)3、K2CO3、KHSO4、NH4Cl8.(2019杭州模拟)将空气缓慢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后,在试管中收集到少量稀有气体。
空气在通过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 ()A.O2、N2、H2O、CO2B.CO2、H2O、O2、N2C.H2O、CO2、N2、O2D.N2、O2、CO2、H2O9.(2019襄阳模拟)有一澄清透明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H+、Fe3+、Fe2+、Al3+、Al、C、N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1 molL-1的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而后有沉淀,沉淀达最大量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部分消失。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B原子基态时s电子数与p电子数相等,C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D 的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能级且全部充满电子,E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多的。
(1)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E在___________区。
(2)A、B、C的电负性大小顺序(填元素符号,下同)___________,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
(3)D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
2.前四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性质如表所示:A2p能级电子半充满B与A同周期,且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C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原子轨道排有电子,且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ns npD其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1n+1E前四周期元素中,E元素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A、B、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B、C、D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B和C可形成一种同时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化合物,写出此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该元素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3.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
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半径最大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回答下列问题:(1)A为______(写出元素符号,下同),电子排布式是______。
2蒸气;C项,HCO-3也可能。
2.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B。
A观察时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演示合成氨的方法可行,但检验氨气应用湿润的pH试纸;D氯气的收集方法错误,集气瓶中的导管应长进短出。
3解析:223与MgCl2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错误;C中水、乙醇、乙酸三者互溶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离,C错误。
4.有关下图及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铜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3胶体C .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D .丁图验证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解析:选C 。
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纯铜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A 错误;制备Fe(OH)3胶体时应该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B 错误;铝粉和MnO 2能在镁条和氯酸钾的引发下发生铝热反应制得Mn ,C 正确;利用套管实验验证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时,应将NaHCO 3放在小试管中,将Na 2CO 3放在大试管中,D 错误。
5.下图装置可用于制取、提纯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 、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解析:选22,不正确;B 项,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该装置不可行;C 项,碱石灰是固体干燥剂,而题给的装置适用于液体干燥剂,不正确。
6.(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2424再加新制的Cu(OH)2。
7.在实验室进行有关物质的制备流程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C ――→在空气中点燃 CO ――→CuO △CO 2――→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 B .Cu ――→AgNO 3溶液 Cu(NO 3)2溶液――→NaOH 溶液Cu(OH)2 C .CaO ――→H 2OCa(OH)2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 D .Fe ――→点燃 Fe 2O 3――→H 2SO 4溶液Fe 2(SO 4)3溶液 解析:选C 。
(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微一轮复习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微课时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微一轮复习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微课时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微一轮复习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微课时练的全部内容。
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一、选择题1.(2018·安徽宣城联考)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三种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烃与烷烃属于Ⅰ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属于ⅡC.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ⅢD.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属于Ⅰ解析: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部分酸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两者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D2.通过复习总结,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Na2O、NaOH、Na2CO3、NaCl、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B.简单非金属阴离子只有还原性,而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并伴有能量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就一定没有化学键断裂或生成,也没有能量变化解析:氯化钠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A项错误;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如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B项正确;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同种化合价也可以对应几种氧化物,如NO2、N2O4等,C项错误;物理变化也可能有化学键断裂或生成,有能量变化,如氯化铵溶于水,有离子键的断裂,同时吸热,D项错误.答案:B3.(2018·甘肃甘谷一中一检)图表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某同学所做的下列归纳与右图对应正确的是()选项X Y ZA胶体混合物淀粉溶液B化合物酸性氧化物一氧化氮C 气态氢化物化合物液溴D强电解质强酸硫酸于化合物之一,C错误。
1.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内容结论A 某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物质一定是氨气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是氯气C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溶液一定含有大量碳酸根离子D向铁和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反应后溶液中肯定有Fe3+,可能还有Fe2+解析:选D。
A项,只要是碱性溶液均可;B项,只要是氧化性气体均可,如NO2、溴蒸气;C项,HCO-3也可能。
2.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B。
A观察时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演示合成氨的方法可行,但检验氨气应用湿润的pH试纸;D氯气的收集方法错误,集气瓶中的导管应长进短出。
3.下列物质除杂(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及试剂都正确的是()物质方法试剂A CO2(SO2) 洗气氢氧化钠溶液B AlCl3(MgCl2) 过滤氢氧化钠溶液C 水(乙醇) 萃取、分液乙酸D Fe(Al) 过滤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解析:选D。
A中CO2与SO2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错误;B中AlCl3与MgCl2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错误;C中水、乙醇、乙酸三者互溶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离,C错误。
4.有关下图及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铜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3胶体C .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D .丁图验证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解析:选C 。
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纯铜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A 错误;制备Fe(OH)3胶体时应该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B 错误;铝粉和MnO 2能在镁条和氯酸钾的引发下发生铝热反应制得Mn ,C 正确;利用套管实验验证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时,应将NaHCO 3放在小试管中,将Na 2CO 3放在大试管中,D 错误。
5.下图装置可用于制取、提纯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 、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选项气体 a b c ANO 2 浓硝酸 铜片 NaOH 溶液 BSO 2 浓硫酸 Cu 酸性KMnO 4溶液 CNH 3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 D CO 2 稀硝酸 CaCO 3 浓硫酸解析:选D 。
A 项,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生成的NO 2,最后收集不到NO 2,不正确;B 项,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该装置不可行;C 项,碱石灰是固体干燥剂,而题给的装置适用于液体干燥剂,不正确。
6.(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末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 2和N 2O 4混合气的两支试管(密封)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在蔗糖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探究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D 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H 2O 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CuSO 4溶液 探究CuSO 4溶液对H 2O 2分解速率的影响 解析:选C 。
C 项,蔗糖中加入稀H 2SO 4,水浴加热后应加入NaOH 中和过量的稀H 2SO 4,再加新制的Cu(OH)2。
7.在实验室进行有关物质的制备流程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C ――→在空气中点燃 CO ――→CuO △CO 2――→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 B .Cu ――→AgNO 3溶液 Cu(NO 3)2溶液――→NaOH 溶液Cu(OH)2 C .CaO ――→H 2OCa(OH)2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 D .Fe ――→点燃 Fe 2O 3――→H 2SO 4溶液Fe 2(SO 4)3溶液 解析:选C 。
A 项中实验室里用在空气中点燃单质碳来制备CO 的方法,在操作上是不可行的。
B 项中用硝酸银溶液与铜反应来制备Cu(NO 3)2是不经济的。
D 项中用铁点燃燃烧制备氧化铁在理论上不正确、操作上不可行。
8.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 .加热滴有酚酞的K 2CO 3稀溶液:红色变浅B .为了提高KMnO 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其酸化C .浓溴水滴入含少量苯酚的稀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D .在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将得到的粗产品先用水洗,再用NaOH 溶液洗,然后分液,可得到乙酸乙酯的精品解析:选C 。
K 2CO 3溶液中因CO 2-3+H 2O HCO -3+OH -而显碱性,加热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A 错误;KMnO 4溶液经酸化生成HMnO 4后氧化性更强,但加入盐酸后,MnO -4会将Cl -氧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 错误;浓溴水能与苯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C 正确;乙酸乙酯在NaOH 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钠和乙醇,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 错误。
9.(2011年高考浙江卷)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
已知:氧化性:IO -3>Fe 3+>I 2;还原性:S 2O 2-3>I -3I 2+6OH -===5I -+IO -3+3H 2OKI +I 2KI 3(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 3、KI 、Mg 2+、Fe 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试液分为3份。
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 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 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 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 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加KSCN 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CCl 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 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I 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
写出潮湿环境中KI 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I 2溶于KI 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 3·H 2O 。
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__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
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________。
A .Na 2S 2O 3B .AlCl 3C .Na 2CO 3D .NaNO 2(4)对含Fe 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 3+),可选用KI 作为加碘剂。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使KSCN 溶液显红色的是Fe 3+,Fe 3++3SCN -===Fe(SCN)3;I 2在CCl 4中显紫红色,其电子式为··I ······I ······。
②IO -3与I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I 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IO -3+5I -+6H +===3I 2+3H 2O ;Fe 3+与I -反应生成I 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 3++2I -===2Fe 2++I 2。
(2)KI 与O 2反应的方程式为4KI +O 2+2H 2O===4KOH +2I 2;KI 3·H 2O 作为食盐加碘剂是不合适的,因为加碘盐受热时,KI 3·H 2O 不稳定又生成KI 和I 2,KI 被氧气氧化,I 2受热升华。
(3)由题干信息知还原性S 2O 2-3>I -,因此可用Na 2S 2O 3作为稳定剂。
Na 2CO 3水解显碱性,由3I 2+6OH -===5I -+IO -3+3H 2O 知Na 2CO 3可作为稳定剂。
(4)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再滴加KSCN 溶液,若显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Fe 2+。
答案:(1)①Fe(SCN)3 ··I ······I ······ ②IO -3+5I -+6H +===3I 2+3H 2O 、2Fe 3++2I -===2Fe 2++I 2(2)O 2+4KI +2H 2O===2I 2+4KOH 否 KI 3在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I 2和KI ,KI 被氧气氧化,I 2易升华(3)AC(4)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再滴加KSCN 溶液,若显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Fe 2+10.(2011年高考福建卷)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过滤。
氢氧化铝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 中生成的BaCO 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