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7
城乡统筹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发展不平衡逐渐得到缓解,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在全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首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而在农村,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随着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均衡配置。
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得到了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学生们接受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教育公平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再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普及。
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城市医疗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在农村,农村卫生院得到了改造和提升,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大病不再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另外,城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而在农村,农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农民增加了多种经营收入渠道,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最后,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和农村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持续向好。
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促进城乡发展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宁夏目前的发展趋势宁夏是中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过去几十年来,宁夏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宁夏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的方向前进。
下面将详细介绍宁夏目前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趋势在经济方面,宁夏正在逐渐摆脱资源型经济的依赖,实现高质量发展。
宁夏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开发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宁夏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宁夏已成立了几十个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
同时,宁夏积极推进绿色能源发展,加大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宁夏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农业发展趋势宁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宁夏正在推进农业现代化。
宁夏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同时,宁夏也重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加强土地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宁夏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城市发展趋势宁夏的城市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宁夏的主要城市银川、石嘴山和吴忠都在不断发展壮大。
这些城市正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
宁夏还在积极推动城市创新发展,鼓励创业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
此外,宁夏还加强城市与农村的联动发展,推动农村的农田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教育和科技发展趋势宁夏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
宁夏已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宁夏还鼓励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宁夏正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率。
同时,宁夏也在推动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强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城乡统筹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1. 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首要影响是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农作物品质改善、农业机械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2. 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发展还可以优化农村的产业布局,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有效缓解农民的就业压力。
同时,优化产业布局也可以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留在乡村发展。
3. 城乡统筹发展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乡村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
这不仅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4. 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产品流通城乡统筹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还表现在推动农产品流通方面。
通过加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设施建设,改善农产品包装和品牌形象,可以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发展电子商务和农村物流也有助于农产品的在线销售和配送,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5. 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改善农村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同时,城乡一体化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6. 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
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减少农业污染、推广农药、化肥的绿色使用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都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支撑。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宁夏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宁夏的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宁夏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选择。
一、现实困境1.依赖传统资源型产业宁夏的经济主要依赖能源、煤炭、化工等传统资源型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受制于能源资源的持续供给和市场需求,一旦资源枯竭或者市场需求下降,宁夏的经济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2.产业结构单一宁夏的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较大,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水平不高。
这就导致了宁夏的经济比较脆弱,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
3.区域发展不平衡宁夏的地理环境复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人口大量外流,城市化进程缓慢。
4.环境治理问题宁夏是能源和化工重要区域,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宁夏的一个难题。
空气污染、水资源紧张、土壤污染等问题比较严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
5.外部竞争压力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宁夏的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一流企业的竞争压力,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
二、路径选择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宁夏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宁夏应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 GDP 中的比重,完善服务业的体系,增加就业岗位。
宁夏要实施积极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城乡差距。
同时要加大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推动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宁夏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治理体系,严格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山区农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逐渐推进,山区农村发展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山区农村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山区农村的现状山区农村是指位于山区的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的限制,山区农村面临着许多独特的发展问题。
首先,山区农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山区农村的资源条件相对较差,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
再者,人口外流导致了山区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
此外,山区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社会服务发展不均衡。
二、山区农村未来的发展趋势1. 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了提高山区农村的经济竞争力,必须实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山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
加强交通建设,改善山区农村的交通状况,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
同时,加大对农村供水、供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山区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 人才培养和流动: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流动。
鼓励大学生和城市居民到山区农村就业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和条件。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4. 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服务:提高山区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增加教育和医疗资源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5.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山区农村的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尤为重要。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可持续农业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山区农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结语山区农村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城市化背景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以宁夏为例张耀武【摘要】【内容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产业结构的改变都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农村,由于生态移民、劳务输出及劳务移民、教育移民等活动造成农村居民大规模流动导致生源逐步萎缩,教育规模逐步缩小。
研究探索城市化进程中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教育,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宁夏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城乡教育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提出了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社科纵横【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城市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城市化的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功能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加强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现实要求。
一、宁夏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现状(一)宁夏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成就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重点是统筹基础教育发展,自1995年以来,宁夏按照“高中向城市(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小学实行联村办学”的原则,先后进行了三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为全区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2005—2008年进行的第二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和2009年开始的第三轮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紧紧围绕调整学校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目标,加快学校新建、扩建、改造、撤并步伐,使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逐步趋于合理,基本形成了符合宁夏实际、基本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办学体系。
截至2010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96所,持续、全面的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工作,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学生分布趋于城镇化的特征明显,除小学阶段的学生分布比例与城乡人口分布比例基本接近外,幼儿园、初中、高中各阶段城乡学生分布比例远高于城乡常住人口分布比例。
关于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紧紧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坚持城乡统筹,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到xx年底,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增长15.3%,人均达到19999元;财政总收入10628万元,增长21.2%,人均为662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6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4736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7平方米。
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最近,结合区上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采取实际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现就调研情况,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规划,区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确定为我区产业发展重点,启动了以五个万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先后分四次组织干部群众800多人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现代农业发展先进经验,制定实施了《杨陵区促进标准化生产园设施农业发展(试行)办法》《杨陵无公害农产品实施方案》,推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无公害产品认证。
抽调21名单位领导,处级领导任工作组组长,组成设施农业和小麦良种、20万头生猪基地、万头奶肉牛基地和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等五个包抓组,督促和推进五个万建设工程。
截止目前,设施农业大棚完成2274座墙体建设,中棚246亩。
苗木花卉基地引进企业3家,高酸苹果项目完成投资150万元,栽植树苗12万株,中华红叶杨项目栽植树苗1.3万株,育苗10万株。
20万头生猪基地已完成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正在进行一期200亩猪舍建设。
宁夏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分析作者:曹伟琴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24期摘要:通过分析南部山区城乡发展的现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以及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南部山区;城乡统筹;贫困;发展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051-03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小康,宁夏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省区,又是民族地区,川区和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宁南山区是制约宁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没有南部山区民众的脱贫和发展,就没有宁夏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南部山区的城乡统筹发展的进度和程度决定宁夏全面现实小康的速度,因而加快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也是宁夏全面基本实现小康的关键。
1 南部山区城乡发展的现状及城乡统筹的需要宁夏南部山区集中了国家级7个重点扶贫县,南部山区包括固原市的四县一区西吉县、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和原州区和中卫市的海原县和同心县。
宁南山区辖7县(区),总土地面积3.05万km2,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588%,总人口223.7万人。
南部山区地理面积是宁夏自治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人口比重也很大,因而宁南地区的城乡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宁夏整体发展水平,研究宁南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现状非常必要。
1.1 贫困人口多且程度深与统筹发展脱贫需要宁夏南部山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被喻为“老、少、穷”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多,按照国家新调整的扶贫标准2300元,宁夏还有10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其中八成左右集中在南部山区,占全区农村人口的1/4,贫困人口比较多,截止2012年,宁夏GDP为2326.64亿,人均GDP为36410.64元,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银川市人均GDP为56317.82元,南部山区所在地区的固原市人均GDP为12872.20元,南部山区人均GDP更低,明显居于全国后列,贫困现象十分严重,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扶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目前35万极度贫困人口生活在不适宜居住、难以发展的环境里。
使得南部山区发展比较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给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带来了巨大压力,以前单一的扶贫、脱贫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进一步的脱贫工作,变输血为造血形成良性循环,需要城乡统筹合理规划科学发展。
1.2 川区和山区收入差距大需要城乡统筹协调由于川区和山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使得山区和川区农民收入差距一直呈现拉大趋势,2010年宁夏南部山区人均GDP仅为全国26%,是全区水平的29.6%,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57.7%,是全区水平的73.1%,下面列表比较2012年南部山区农民与宁夏全区和全国农民收入的差距。
表1 2012年宁夏南部山区农民与宁夏全区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表宁南山区农民宁夏全区农民宁夏川区农民全国农民平均人均纯收入(单位:元)4590.56180.37870.87916.6宁南山区相对收入差额0-1589.8-3280.3-3326.1宁南山区人均收入百分比100%74%58.3%58%数据由来:2013年宁夏调查数据_赵川主编_第二篇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
要使宁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山川和谐共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是缩小山区与川区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南部山区快速脱贫的迫切需要。
1.3 城镇化水平低需要城乡统筹协调共进据2012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公布数据,中国目前城镇化率在50%,而宁夏固原市的城镇化率为34.85%,位于固原市的南部山城镇化率则更低只有25.6%,不到宁夏城市化率50%的一半。
宁夏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川区和山区城乡差距很大,南部山区工业基础薄弱,县域经济不发达,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
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还有10%的贫困户处在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的深山,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很大难度,单一的公共服务成本很大,实施起来也困难重重,制约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只有统筹规划脱贫与发展、城市与乡村协调共进,才彻底改变南部山区的人民生活和居住环境。
2 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制约因素分析2.1 自然条件恶劣,发展难度大南部山区固原市2/3以上的面积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类型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资源贫乏,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常年干旱缺水,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650毫米,人均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95立方米,生活在那的人们日常饮用水困难,为全国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
现在宁夏全区有100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干旱半干旱山区。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严重,多数是靠天吃饭,农业收入低而不稳,短期内生态退化不可逆转,难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当地的民谣说:“三年两头旱,中间风沙愁,人畜辛劳苦,十种九不收。
”南部地区贫困人口多,当地经济发展落后,人口超过宁夏全区的40%,经济贡献率却仅占10%。
南部山区经济发展的难度大,也是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计划生育控制不力,土地承载超限南部山区自然生存条件差,土地人口容量超过了合理承载能力的8-10倍,人口、资源、环境严重失衡,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能根本改变,土地人口容量严重超限,加剧了脱贫的难度。
新中国成立前南部山区人口增长呈“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特点,1949年后呈“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状况,据统计,从1949年到1994年人口增长了3.19倍,2002年宁夏南部山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比平原地区分别高出7.1和6.69个千分点,宁夏是10.1‰,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5.3‰左右,2010年后宁夏控制在10%以下呈下降态势。
宁夏自然增长率高主要是南部山区,南部地区多是少数民族,生育政策较宽,再加生态移民和劳务输出等人口流动,存在监管盲区和服务空白,超生现象较为严重,很长一段时间人口刚性增长。
人口压力也是造成山区生态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人地关系失衡,生态恶化和环境破坏,南部山区陷入“人口增加—开垦—生态破坏—贫困—人口增加”的恶性循环,一边生态移民,一边人口增长,为脱贫带来很大难度,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这需要统筹协调各种矛盾,统筹监管,统筹治理,统筹规划,这对解决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3 教育水平低,思想观念滞后宁南山区生存条件差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但教育跟不上,思想观念滞后也是加重贫困的另一个因素。
我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9.1737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2.5924万人,文盲率由11.26%下降为6.22%,但仍比全国同期的4.08%高2.14个百分点。
而文盲主要集中在宁南山区的农村,由于南部山区地理环境复杂,经济发展落后,使得当地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缺乏,教育水平低,再加贫困,当地孩子入学率低而辍学率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宁南山区60%以上是回族,长期贫困激化社会矛盾,民族民生问题比较严重,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对政府行政和社会管理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一些宗教氛围很浓的区域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被相对削弱,教民相对更愿服从本教首领或本教神职人员的管理,这就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本族宗教信仰之外的新文化、新思想很难融入,一些地区民众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生事物,这些都对南部山区民众的移民脱贫,转变生存方式带来很大的阻力。
新一轮的南部山区脱贫工程将教育、文化等与移民搬迁等工程统筹协调共进。
3 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南部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又地处内陆地区,不沿边、不靠海,有些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若没有政府统筹规划,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或大量的外部资金注入,仅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改变贫困,现实小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及宁夏地方各级政府对宁南山区实施一系列的有计划、大规模物资救助和扶贫开发战略,几十年来宁夏通过“三西”开发建设、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还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等等,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共搬迁贫困人口100余万,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小康,为宁夏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下面列表呈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入宁夏中部和南部山区重大扶贫资金。
表2 国家投入宁夏扶贫资金统计表 ;单位:亿元合计1983-2000年2001-2011年扶贫资金总额78.7825.7753.01财政扶贫资金43.377.0836.29三西资金12.386.665.72以工代赈资金23.0312.0311.00数据来源:宁夏扶贫网。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自治区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为南部山区民众脱贫和环境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条件。
(2)宁夏区政府在党中央的支持下,通过30年的不断努力扶贫移民、连片开发和整村推进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贫困山区的贫困面貌大有改变。
为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南部山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和生态移民,使扶贫资源和要素更加集聚,为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创造了条件。
4 南部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宁南山区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按照远近结合、统筹规划、标本兼治、分步实施的方针,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开发,尽快缩小川区和山区城乡差距,实现川区和山区良性互动。
4.1 山区和川区统筹规划,协调共济宁夏分为北部川区(银川平原)为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三大区域,随着宁夏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宁夏山区和川区城乡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
“2012年全区地区经济差异系数的实现程度为57.7%。
从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来看,北部川区大多都在80%以上,南部山区大多只有60%。
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现价绝对量来看,差距依然在扩大。
2013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0.3: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
”统筹协调发展是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统筹规划是川区和山区协调发展的前提,宁夏提出沿黄城市带“一堤六线”由“线”及“带”到“区”内涵渐次拓展的发展规划,川区和山区统筹发展,打造一个…南北呼应‟的新平台,汇聚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充分挖掘川区水土资源,把中南部地区贫困人口搬到黄河两岸,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山区农业与生态用地,实行有计划、科学地政策制定、资源调配是川区和山区统筹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