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南部山区近10年气候变化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9.12 KB
- 文档页数:3
宁夏南部山区近10年气候变化分析
景博;张成军;陆萍;高国青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1(023)004
【摘要】应用宁夏南部山区地面观测数据,经统计对比分析,发现近10年来,宁夏南部山区平均年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在上升,其中春季上升幅度最大,其次为夏季,秋季升温最小.平均年降水量减少,春、夏季降水减少,春季减少比例最大;秋、冬季降水增加,冬季增幅比例最大.干旱和大雨以上降水等极端天气频率增加.
【总页数】3页(P139-140,143)
【作者】景博;张成军;陆萍;高国青
【作者单位】宁夏周原市农业气象中心,宁夏,固原,756000;宁夏固原市气象台,宁夏,固原,756000;宁夏周原市农业气象中心,宁夏,固原,756000;宁夏周原市农业气象中心,宁夏,固原,75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2
【相关文献】
1.气候变化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马铃薯水分供需特征分析 [J], 亢艳莉;申双和;张学艺;刘静;郭晓雷
2.宁夏南部山区河流水资源状况及变化分析 [J], 安宏英;黄贵
3.1989—2018年奈曼旗南部山区气候变化分析 [J], 李海宁
4.宁夏中南部山区马铃薯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特征 [J], 李阳;刘静;马力文;赵金龙;
张学艺
5.近39 a宁夏旅游气候适宜期及变化分析 [J], 官景得;王咏青;孙银川;王素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依据宁夏1951-2008年降水及气温资料,运用滑动平均、气候趋势系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近半个多世纪气候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年降水量由北向南依次递增,多年平均温度南部山区低于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最高.降水、气温变异系数均较小.极端事件较少.1990年和2000年是气温的突变点.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降水呈减少趋势的概率均为75%,引黄灌区达71.4%,全区降水减少的概率达到73.3%.全区气温整体呈现升高趋势,其中南部山区气温升高的概率均达100%,引黄灌区85.7%,全区为86.7%.宁夏有趋于暖干的可能.。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表明,近百年来,我国大陆区域平均增温0.9~1.5℃,且目前处在近百年来气温最高阶段[1];年降水量未见显著的趋势性变化,但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和区域分布差异特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2]。
气候变化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水分利用、产量和品质等,进而对种植制度及作物布局造成影响[3]。
作物发育期变化对气候变化最敏感且最易于观测,发育期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当地气候、环境状态,也反映了气候、环境变化一定时间的累加效应,能够表达出气候变化和作物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4-6]。
油料作物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7-12],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农业种植区,气候变化会导致油料作物的生育期发生变化。
胡麻是宁夏南部山区传统优质油料作物,该地区是全国6个胡麻主产区之一[13]。
在长期定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分析宁夏南部山区(宁南山区)气候变化对胡麻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该地区胡麻发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旨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1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本文胡麻发育期观测记录来源于固原农业气象观测站,时段为1990—2020年,共28年(1992年和2000年因发生了严重干旱,观测地段胡麻被翻种而无数据,2013年中断1年)。
胡麻观测地段为旱地,无灌溉,观测品种为宁亚系列,耕作措施与大田相同,发育期的观测方法遵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来源于宁夏气象档案馆,资料序列为1971—2020年。
应用DPS19.0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气象因子与胡麻发育期相关统计。
2结果与分析2.1近50年胡麻生长季气温和降水量概况固原旱地胡麻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时段为4月上旬至8月上旬,统计分析1971—2020年该时段的气温和降水量情况及变化趋势。
由图1(a)可知,固原胡麻生长季时段的平均气温为15.3℃,最低值为13.6℃,最高值为17.1℃。
总体来看,胡麻生长季气温为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47℃/10a,增温明显且目前处在高位震荡阶段。
宁夏气温、降水、蒸发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郑广芬;陈晓光;孙银川;张智;纳丽【期刊名称】《气象科学》【年(卷),期】2006(026)004【摘要】本文对近40多a来宁夏气温、降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气候跃变,跃变后增温最明显的是冬季;秋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明显,在1978年发生转折,此前宁夏处于多雨时段,其后处于降水偏少的气候背景之中;宁夏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近40 a来存在下降趋势,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最明显的区域是宁南山区;近年来宁夏蒸发量的减少与太阳辐射的减弱及水汽压的增加有关,宁南山区蒸发明显下降,与低云量的减少有关;宁夏平均气温对中国区域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当中国区域平均气温增加1 ℃(各季及年),宁夏春季平均气温约升高1.1 ℃,夏、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约升高1.3 ℃;宁夏春季降水量与中国区域同期降水量有密切联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宁夏秋季降水有下降趋势,冬季降水存在上升趋势;宁夏气候有变干的趋势.【总页数】10页(P412-421)【作者】郑广芬;陈晓光;孙银川;张智;纳丽【作者单位】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银川,750002;宁夏气象台,银川,750002;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银川,750002;宁夏气象台,银川,750002;宁夏气象台,银川,750002;宁夏气象台,银川,7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6.7【相关文献】1.祁连山北麓山区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J], 孙伍红;李涛2.气候变暖背景下汾河上游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J], 钱锦霞;王淑凤;李娜;闫永刚;韩普3.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城县近30 a气温与降水变化的新特征 [J], 严锐;董瑞;龙园;张润琼;肖艳林4.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城县近30 a气温与降水变化的新特征 [J], 严锐;董瑞;龙园;张润琼;肖艳林5.气候变暖背景下陕甘宁蒙接壤区1961-2015年降水变化响应特征 [J], 杨蓉;赵多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宁夏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短暂,而春秋过渡季节较短。
年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降水总量非常有限,仅为100-200毫米左右,同时空气干燥。
中部和南部的气温较高,高达35-39°C,而北部和西部的气温相对较低,约为28-33°C。
该地区的气温差异较大,尤其是昼夜温差大,冬季晴朗无风时,夜间气温可以骤降至零下10°C以上。
1.干旱特征:由于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得不到大力湿润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加之河西走廊的山脉屏障阻挡了湿润气流的进入,导致宁夏的降水量非常有限。
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或半荒漠地带。
同时,降水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导致干旱状况严重。
2.寒冷特征:冬季气温较低,尤其是北部和西部地区。
由于盛行西北气流,这些地区的冬季气温可低至-20°C以下。
而且,冬季降水较少,主要以雪或少量的雨水形式出现。
3.炎热特征:夏季炎热而短暂,气温较高,特别是中部和南部地区。
夏季平均温度在32-35°C,最高可达39°C以上。
同时,由于降水不足,夏季往往伴随着旱灾。
4.昼夜温差大:宁夏地处内陆,地势高低起伏大。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没有云层的遮挡,地面散失的热量很多,导致夜间气温骤降。
因此,昼夜温差可达10°C以上,甚至超过20°C,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不便。
5.干旱确为主要特点:总体而言,宁夏的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
气候燥热、降水稀少、蒸发潜力大、蒸发和降水失调严重,气候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了解宁夏的气候情况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宁夏需要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耐旱作物和农业管理模式。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生态方面,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宁夏地区的生态质量。
宁夏近5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万佳;廷军平
【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卷),期】2012(028)006
【摘要】利用宁夏10个气象站1960-2010年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宁夏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宁夏整体呈现暖干化趋势,但存在区域间差异.②近51年来宁夏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升温幅度大,秋季升温幅度最小.③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小趋势,春季微弱增加,冬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夏季降水微弱减少,秋季降水减少明显.④通过Kriging空间差值法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中、北部增温较明显;平均年总降水量总体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中、北部降水量减小最为明显.
【总页数】5页(P511-514,封3)
【作者】万佳;廷军平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宁夏南部山区近10年气候变化分析 [J], 景博;张成军;陆萍;高国青
2.宁夏盐池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璩向宁;王惠荣
3.近30a宁夏平罗县气候变化趋势 [J], 姜浩; 薛佩珍; 牛宏宇; 张慧; 李春艳
4.全球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泾河流域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袁素芬;唐海萍
5.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Ⅰ):近40年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 [J], 范广洲;吕世华;程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8卷 第6期2020年12月干 旱 气 象JournalofAridMeteorologyVol.38 No.6December,2020李 阳,刘 静,马力文,等.宁夏中南部山区马铃薯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20,38(6):1001-1008,[LIYang,LIUJing,MALiwen,etal.Temporal-SpatialCharacteristicsofClimateSuitabilityofPotatoinMountainousAreaofCentralandSouthernNingxia[J].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20,38(6):1001-1008],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6-1001宁夏中南部山区马铃薯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特征李 阳1,2,刘 静1,2,马力文1,2,赵金龙1,2,张学艺1,2(1.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02;2.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02)摘 要:基于宁夏中南部山区1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8年逐日气象数据,综合气温、日照、水分适宜度指标,构建适合宁夏中南部山区的马铃薯综合适宜度计算模型,重点分析该地区温度适宜度(PT)、日照适宜度(PS)、水分适宜度(PW)、综合适宜度(P)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宁夏中南部山区马铃薯各生育阶段光热资源适宜,能满足马铃薯生长所需,水分是影响马铃薯各生育阶段的主要限制因子,且水分适宜度年际波动幅度最大。
分枝期—开花期综合适宜度变异系数最大,是气候条件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最不稳定的时期。
从空间变化规律看,全生育期内综合适宜度基本呈自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最适宜区在西吉县、海原县和原州区大部、彭阳县西部、隆德县和泾源县境内除海拔较高的六盘山山脊外的大部地区,这些地区具有适宜生产马铃薯的独特气候优势。
第23卷 第4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 o l .23N o .4 2008年7月J O U R N A L 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J u l y ,2008 收稿日期:2006-11-20;修订日期:2007-09-0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 I B 3J 121);中英气候变化双边合作研究项目(2001-B A 611B-04-06-01);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 C S F 2006-16、C C S F 2007-27)。
第一作者简介:陈豫英(1972-),女,福建福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气气候变化。
*通讯作者:E -m a i l :c h e n n a n c y y @s i n a .c o m 致谢:国家气候中心闫俊岳和任国玉研究员对本文进行了精心指导,特此致谢!近45a 宁夏气温、降水及植被指数的变化分析陈豫英1,2,陈 楠1*,郑广芬2,穆建华2,马筛艳2,纳 丽2,邵 建2(1.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银川750002;2.宁夏气象台,银川750002)摘要:利用1961~2005年宁夏气温、降水资料,并结合1982~2003年植被指数(N D V I )数据,分析了宁夏气温、降水和N D V I 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近45a 来,宁夏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季和引黄灌区升温最明显,冬季降水增加,其它季节及各地区降水减少,其中秋季和宁夏南部山区减少最明显;秋冬季降水在1968年前后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冬季降水增多,秋季降水减少;1985~1996年间发生了气温突变,突变后各季及各地区气温明显升高,冬春季和引黄灌区降水增多,其它季节和地区降水减少,极端气候事件较突变前发生更为频繁;近20a 宁夏区域内N D V I 值呈增加趋势,荒漠化面积整体得到控制。
进一步分析表明,前一年气温偏高、夏季降水增加时,有利于当年N D V I 值增加。
宁夏气候概况【字体:大中小】 2010-06-30 11:02:14 来源:中国天气网宁夏站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
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
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宁夏年平均气温为~℃,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
兴仁、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和℃,为全区年最高。
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月最低,平均为~℃,气温年较差大,达~℃。
2、降水宁夏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
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
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的3%(图3)。
图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3、蒸发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毫米之间(图4)。
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毫米)4、太阳辐射及日照宁夏海拔较高、阴雨天气少、大气透明度好,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950~61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5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69%,是全国日照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1960~2010年宁夏降水和温度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分析作者:孔祥伟黄玉霞王勇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09期摘要利用1960~2010年宁夏9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和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非均一性,主要以弱的减少趋势为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暴雨的主要爆发时间段较之前提前2侯;严重干燥(湿润)事件平均发生频次和持续日数均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增(递减),全区呈一致的增加(减少)趋势,90年代末之后降水趋向于极端性、不均衡性;全区高温(低温)日数呈一致的增加(减少)趋势,北部地区的变化速率相对较大,1998(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之后显著增加(减少);全区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呈一致的显著增加(减少)趋势,气温变暖在低温上的表现更加显著。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宁夏;降水;温度;变化特征中图分类号S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683-06基金项目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宁夏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年代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子”;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项目(CMAYBY2014-072,CMAYBY2013-071)”。
作者简介孔祥伟(1988-),男,山东荣成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短期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4022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区域的气候变化比较复杂,尤其是极端气候事件变率较之平均气候变率更为复杂,区域性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其特征、变率、机理和预报预测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西北地区东部近十几年气候变得更加极端,自从1990年开始,降水距平百分率低于气候平均值,变化异常[1-2],春、秋、冬季的极端降水事件出现的多与少基本决定了季节降水趋势的变化[3]。
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问题材料
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问题:
一、水资源承载压力较大
宁夏南部山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但长期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
加之过度开垦、非法采矿、乱砍滥伐等行为进一步削减了水资源量,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森林覆盖率下降
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和过度利用,宁夏南部山区的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同时,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养殖业也给森林带来了难以恢复的损害。
三、生态保护意识不足
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些居民对于生态保护意识不足,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缺少环保意识。
这导致了一些人为的破坏行为,无形中加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
四、物种多样性下降
随着长期的生态压力和人为活动的干扰,宁夏南部山区的物种多样性
不断下降。
一些珍稀动植物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对当地生态环
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
五、土地沙漠化严重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宁夏南部山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大规模的滥伐森林和过度开垦等活动对于土地生态系统形成了极大的
损害,导致土地退化严重。
六、生态修复缺失
由于过去的人为活动,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小的损害,
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恢复。
但是,管理部门的生态修复工作不到位,
导致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恢复,加剧了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
浅谈宁夏南部山区水库流域的水土流失摘要:首先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水库流域的土壤侵蚀类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库流域的水土保持应抓住四个方面。
关键词:宁夏南部山区;水库流域;水土流失1前言水库是山丘地区的主要水利工程,它对调节洪峰流量、减免下游洪涝灾害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还能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农田,为农、林、牧、副、鱼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但是,山丘地区的水土流失会使水库迅速淤积,丧失它灌溉、饮水等综合作用,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宁夏南部山区水库的淤积更为严重,因此,加强和做好宁夏南部山区水库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当务之急的事。
2水库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与空间分布按照破坏和搬运地面土石物质的营力分类,水库流域的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是水蚀和重力侵蚀,风力侵蚀极其轻微。
水力侵蚀的主要类型有雨滴溅蚀、面蚀、沟蚀和泥流;重力侵蚀的主要类型有滑坡、滑塌、崩塌、土溜和泻溜等。
雨滴降落到地面上,首先产生击溅,使地面土粒发生跳跃,离开原来位置,形成溅蚀,即而产生地表径流,携带分散和悬移的土粒下移,形成面蚀。
在距分水岭不远的地段,地表径流不断汇集,沿一定的路线冲刷土体,形成细沟侵蚀,随着水流的进一步合并,形成浅沟、切沟侵蚀,切沟的进一步发展演变,形成冲沟、干沟、河沟,切沟和冲沟的侵蚀尤为强烈,它处于河道地貌发育的活跃时期,使得沟头延伸、河床下切和沟坡扩展非常剧烈。
黄土高原沟深坡陡,黄土内聚力小,且垂直节理发育,沟坡易产生重力侵蚀。
泻溜多发生在黄土裸露的坡面上,特别是在古土壤条带上最为严重,形成“红土泻溜面”,土溜常发生于阴坡,阴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在冻融作用下,春季土壤解冻时,造成坡面整体下滑,滑坡、滑塌和崩塌常发生在大于45°的斜坡上,且流水凹面多于其它地段。
从流域整体来看,重力侵蚀主要发生在中上游,这一地段,正是沟谷地貌发育的活跃时期,各种侵蚀营力强烈,重力侵蚀产生的堆积物停积在沟床上,一旦洪水暴发,被带到下游,造成严重的水库淤积和土壤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