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乡温都富蕴县哈拉村发挥远教示范带面作用 推动庭院经济及养殖业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江西省五市九校高考地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9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沙特的汽车长期依赖进口,并对进口车辆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沙特政府设定了电动汽车目标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电动汽车。
M国某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该国,并建立直营区域配件中心(售后配件)。
图示意沙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第1~3小题。
1.沙特对进口车辆质量要求高的主要表现在()A.对表面油漆的厚度和硬度要求高B.对动力和油耗要求高C.对表面油漆防腐蚀能力要求高D.对轮胎防滑要求高2.沙特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直接动力是()A.环保B.政策C.科技D.市场3.M国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沙特建立直营区域配件中心的直接目的是()A.提升服务水平B.培育潜在市场C.增强竞争能力D.提高生产效率图为某城市(37.5°N,121.5°E)学校办公楼,办公楼周围有四处露天停车位。
据此完成4﹣5题。
4.6月25日,王老师11:40(以下皆为北京时间)将车停在蔽荫条件最好的停车位上,为确保她在18:30下班前车不被阳光晒,她()A.最迟18:00前要移车位B.最迟18:06分前要移车位C.最迟17:54前要移车位D.下班前不必将车移位5.该日(6月25日),与该城市同时日出的地点位于该城的()方位A.东南、西北B.东南、东北C.西南、东北D.西南、西北联合国曾公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森林资源的评估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人类的砍伐、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等。
图为庐山自然保护区内被尼龙网包裹的树桩,部分树桩的附近还可见被砍的树干被直接烧毁的痕迹。
据此完成6﹣7题。
6.为保护森林资源,庐山自然保护区内树桩上的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A.庐山海拔较高,冬季防低温冻害B.标记被砍伐的痕迹C.防病虫害的传播D.尼龙网具有防火的效用7.为监控森林火灾和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庐山自然保护区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导航系统C.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2024年,“南方小土豆”成为网络热词,东北三省的人口问题也随之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海尔科区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为加快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推进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建设,优化产区布局,扩大规模养殖,促进种养结合,强化科技支撑,助力脱贫攻坚,着力推动肉牛、肉羊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9年,全区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为0.376万头、7.7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4.1%、3.9%,其中,存栏分别达0.24万头、3.85万只,出栏分别达0.136万头、3.87万只;牛肉产量204.5吨,羊肉产量542.5吨,同比分别增长47.65%、2.94%;牛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18.78%;牛羊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37.77%。
目前,全区肉牛存栏0.31万头,肉羊存栏3.87万只。
(二)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着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大力实施肉牛“见犊补母”,加快基础母牛扩群增量,产业聚集度显著提高;推进优质牧草种植,优质牧草种植面积1.18万亩,为我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场创建为抓手,着力提高肉牛、肉羊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全区养殖规模100头肉牛养殖场、500只肉羊养殖场3家,规模养殖数量0.34万只,规模化率4.2%。
肉牛、肉羊产业良种化程度稳步提高,肉牛“见犊补母”补贴项目顺利实施,肉牛基础母牛存栏达到0.1075万头,肉羊基础母羊存栏1.51万只。
(三)牛羊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明显坚持供给与环保并重,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针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机制,全面推进牛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正在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全区6家规模养殖场共建成粪污处理设施6家,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建成3个有机肥生产线,周边养殖企业通过与有机肥厂签订销售协议全量消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合作社可是我们养殖户的‘主心骨’,有了合作社,出栏一头牛每斤能多卖1毛到2毛钱,每头牛能多赚400元。
”。
XX旗敖润苏莫苏木海布日嘎嘎查养殖户告诉我们。
提起“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海布日嘎嘎查人人都竖大拇指。
连外村人也羡慕地直说:“这个养牛合作社不简单!”。
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月份,总资产600万元,合作社社员36人。
目前合作社基础母牛存栏800多头,年出栏育肥牛500多头,全年产值可达300万元,纯收入可达75万元,户均纯收入近2万元。
一、合作社的成长之路海布日嘎嘎查是传统的牧区,该地属于科尔沁沙地南缘。
村民祖祖辈辈就以养殖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当地农牧民在苏木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海布日嘎嘎查人工草场总面积为1万亩,年产优质牧草500万公斤,全村农田种植面积为7000亩(其中专业青贮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秸秆700万公斤,这些饲草料可供1.8万羊单位全年使用,另外全嘎查有牧场13万亩。
基于这些丰富的资源,嘎查支部和嘎查部提出“养殖立村、牛业富民”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肉牛养殖业。
到2008年年底,全嘎查肉牛产业已发展到存栏1500头,年出栏900头,全年存栏50头以上的大户有8户。
邵金权作为支部书记,此时心中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是“肉牛规模是扩大了,但是农牧民的收入增长怎么还是缓慢?”。
2008年初,他带着这一问题,到苏木政府以及旗畜牧业局讨教,得到的答案是:养牛成本较大,由于单门独户经营,市场劣势较大。
旗畜牧业局领导还告诉他“目前,要发展养殖业,一定要走合作社这条路”。
于是2008年5月起,邵金权就组织几户养殖大户到四家子镇塞沃、羊场牵牛星等已经成立并运作较好的几家养牛合作社进行实地学习,对合作社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之上,组织人员到北京和山东等较早成立合作社的地区进一步学习,同时,认真翻阅学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单选题(2022秋·北京石景山·高三统考期末)浙江省嘉兴市生猪养殖以谷物副产品为饲料,从传统农耕时代开始,几乎家家养猪。
20世纪90年代开始,嘉兴成为上海市的重要生猪供应地。
近些年来自北方的廉价生猪大举入沪,嘉兴生猪在上海的份额不断降低。
2014年浙江省开始“水环境治理工程”,嘉兴生猪养殖业面临转型。
下图为2010年至2017年嘉兴市生猪出栏量及稻谷产量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4年至2017年嘉兴生猪出栏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猪肉市场价格下降B.环境治理力度加大C.北方生猪入沪,竞争激烈D.稻谷产量下降,饲料短缺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嘉兴生猪养殖转型的是()A.加大宣传拓展市场,发展观光农业B.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发挥价格优势C.综合利用养殖废弃物,发展生态农业D.引进德国优良畜种,提高市场竞争力二、选择题组(2021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a、b、c、d依次为()A.污水处理、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D.污水处理、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4.该园区()A.属于高科技产业园B.应布局在棉花产区附近C.生产过程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生产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三、综合题5.(2023秋·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2022年6月武汉市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开幕。
某中学开展了主题为“国际湿地城市——武汉”的调研。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资料卡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实例,论述武汉成为国际湿地城市对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
(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6.(2023秋·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2022年2月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继续有序推进镇区建设,带动镇区外围村庄改造提升,因镇制宜,实现小城镇特色化发展。
家庭牧场高效畜牧业农牧结合模式1模式配置所谓的家庭牧场,就是以草场和牲畜的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商品畜牧业生产为目的,具有一定基础设施和畜群规模,经济收入稳定,运行高效的畜牧业生产单位。
家庭牧场在达到“六化”标准,即草场围栏化、圈舍暖棚化、饲料基地化、牲畜良种化、防疫规范化、饲养科学化。
见图1。
家庭牧场的草场应该产权明晰,围栏设施齐备,在草库伦周围营造防护林,草场内打机井,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一定面积的人工饲草料基地;天然草场实行划区轮牧,饲养方式由自由放牧转向舍饲、半舍饲生产,建有一定面积的暖棚、暖舍、青贮窖和蔬菜温室,有一定的机械设备,如拖拉机、割草机、粉碎机等;要有一定规模的畜群和1-2名掌握一定养殖与管理技能的牧民技术员。
会应用饲料调配新技术,进行饲料加工、粉碎、糖化、青贮等。
在适宜发展沼气的地区,还要建沼气池,种植适当面积的蔬菜。
家庭牧场改变了牧民传统的经营方式,由靠天养畜、掠夺式经营向治理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的方向转化。
图1 家庭牧场高效畜牧业农牧结合模式以草地资源为中心,用先进的技术,较高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草地资源、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潜力,产生最大经济效益。
家庭牧场一般饲养牛100头以上,每户饲料地100亩以上;或饲养基础母羊500只以上,每户饲料地50亩以上。
饲料地以种植高产精饲料、块根饲料、多汁饲料、青贮饲料为主;以专营一种牲畜为佳,如饲养高产奶牛、育肥牛、良种细毛羊、绒山羊牧场等。
2实例介绍实例: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
总面积为11.7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7%。
现有人口5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93万人,乡村劳动力8.17万人。
从事第一产业的10.10万人。
草场总面积约达一亿五千万亩,畜牧业以养羊业为主,同时也是新疆的肉牛生产基地之一。
绵羊品种主要是阿勒泰羊和新疆细毛羊、新疆半细毛羊;黄牛品种为哈萨克牛和经改良和自然杂交的杂种牛,山羊品种为北疆山羊;还有北疆双峰驼、哈萨克马等。
乡村振兴丨Rural Revitalization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脱贫攻坚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新疆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共有面积29.21万亩,耕地面积18.91万亩。
辖21个行政村,共有6586户28789人。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346户1376人,现已全部脱贫。
按照自治区脱贫攻坚滚动计划安排,2020年要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拜什吐格曼乡以林果业为主,种植业为辅。
林果业是以种植香梨、红枣、核桃为主。
农民收入构成总体是以林果业、畜牧业、劳动力转移(零散务工)为主。
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缺土地、缺技术、缺劳动力和因残致贫;脱贫路径主要是充分考虑贫困户家庭人员构成、财产状况、种植结构、养殖水平、脱贫技能,结合贫困户发展能力和意愿,按照“五个一批”在家庭中收入占比,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和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扶持措施,因人因户制定精准化、差异化脱贫措施,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办法。
(一)产业发展扶持。
鼓励农民发展种植业,2019年拜什吐格曼乡鼓励4个村的52户贫困户种植92.9亩西(甜)瓜,亩均增收达到1500元。
目前正在实施的143亩大棚基地项目预计实现人均增收350元、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为贫困户捐赠扶贫羊、扶贫牛。
此外,乡镇党委引导当地畜牧养殖合作社与部分有养殖条件的村民合作,采用合作社提供牛犊、养殖技术和饲料,村民提供场地,存养一年后,合作社按照每头牛一万元给予村民补贴。
根据对走访的300多户村民的家庭收入来源结构分析,养殖业收入是村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打造葡萄长廊,动员农户在门外长廊种植葡萄和玫瑰;发展小产业,种植蔬菜,养殖牲畜家禽,减少家庭开支的同时带动增收。
该乡巴扎专门设立了农民庭院无公害农产品销售市场,免费提供场地,供农民买卖农产品。
此外,为给村民提供更大销路,乡党委负责人积极联系早市、菜市场、沟通企业为该乡农产品寻找销路,目前已引入11家企业定期到乡收购农产品。
2024年第31卷第4期基金项目:新疆社科院2022年青年项目(22QYJ06)乡村振兴视域下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臧 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 要 旨在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促进对策。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赖农业,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和农产品低附加值等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促进乡村特色优质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品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完善农业金融体系;发展和田地区县域经济,加强县域经济合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农业多功能性发挥,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
通过实施上述对策,为和田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 乡村振兴;和田;村特色优质产业;县域经济;农业多功能发挥doi:10.3969/j.issn.1006 8554.2024.04.0340 引言和田地区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该地区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相应的促进对策。
首先,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滞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其次,和田地区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仍然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再次,和田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运输不便,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最后,和田地区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和田地区在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人才流失、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优质产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发展和田地区县域经济、加强农业多功能发挥等措施,旨在推动和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碳减排意愿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7)1. 气候变化概念及其影响 (8)2. 碳排放与碳减排定义 (9)3. 牧民畜牧业碳排放特征分析 (10)4. 气候变化感知概念界定 (11)5. 气候变化感知与畜牧碳减排意愿的关系 (12)三、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3)1. 新疆地区气候特点及气候变化现状 (15)2. 新疆牧区畜牧业发展状况 (16)3.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17)4. 数据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 (18)四、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碳减排意愿的直接影响分析 (19)1. 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碳减排认知的影响 (20)2. 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碳减排态度的影响 (21)3. 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碳减排行为意向的影响 (22)五、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碳减排意愿的间接影响分析 (23)1. 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业成本收益认知的影响 (24)2. 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业政策支持认知的影响 (25)3. 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业技术采纳认知的影响 (26)六、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8)1. 气候变化感知与畜牧碳减排意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9)2. 气候变化感知与其他因素对畜牧碳减排意愿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03. 实证分析结果讨论 (31)七、结论与建议 (33)1. 研究结论总结 (34)2. 对策建议提出 (3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36)一、内容综述本研究旨在探讨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碳减排意愿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畜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领域,其碳排放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牧民作为畜牧业的主体,其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以及由此产生的畜牧碳减排意愿,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2021.22·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 畜牧经济164 ·2021.22第一个重要实现途径是提倡适畜禽度规模养殖,提高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
第二个重要实现途径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第三个重要实现途径是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畜牧业产业竞争力,人工草地建设视为一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方案。
2.5 畜牧业产业提质增效一个重要实现途径是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提升牲畜核心种源自给能力,支持地方原种场和纯繁场建设。
推广良种冻精冷配改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可视为一种经济方案。
另一个重要实现途径是加强品牌打造,让优质牲畜产品卖得出,卖上好价钱。
2.6 畜牧业产业重点领域转型升级国家大力支持的畜牧业产业重点领域转型升级,是促进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机遇,一定要抓住做好。
第一个重点领域是生猪养殖业,近年来猪肉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生猪产业问题进一步暴露,急需转型升级。
第二个重点领域是畜禽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补短板工程。
第三个重点领域是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业,促进畜禽产品供应和销费。
第四个重点领域是奶业,依托项目和资金,支持奶业振兴发展,扶持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各类乳品加工主体做大做强。
2.7 提高畜牧业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第一个主要实现途径是针对饲料兽药质量实施多流程监管,进一步提高兽药质量监督处罚力度,尽可能避免各类非法添加兽药和违禁兽药进入销售市场。
第二个主要实现途径是优化屠宰监管治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屠宰制度,积极强化屠宰行业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各类肉品质量合格,不断完善乡村畜牧业执法体系建设,针对出现违禁使用“瘦肉精”等违规物品的养殖户从重处罚。
2.8 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据统计,我国畜禽垃圾每年产量约为38亿t ,综合利用率在60%以下,畜禽粪污资源价值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第一个主要实现途径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教育和技术推广,提高农牧民认识,解决农牧民在畜禽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困难。
发挥远教示范带面作用推动庭院经济及养殖业发展
一、基本情况
温都尔喀拉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于2007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面积达56.7平方米,活动室现配有桌椅20个。
站点采用卫星接收模式,配有电脑、电视各一台。
站点所属党总支党员25名。
为加强站点管理,我站点专门配备两名管理员,并制作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充分落实了“五防一配套”的要求,具备了组织集中学习和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条件。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素质,提高技能,加强远程教育管理员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为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全面负责,落实远程教育各项工作,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的远程教育领导小组。
基于人员变动原因,站点选优配强,安排一名大专毕业生和一名大学生村官分别担任A、B双岗,由布拉特村站点和曲库尔特村站点操作员一对一进行指导培训,快速帮助入门,做好资源接收整理和设备管护运行工作,确保站点工作“不掉链”。
(二)创新组织形式,确保“学用”实效。
一是确保集中轮训有序保质开展。
按照乡远程办要求,精
心组织,认真落实各类远程教育专题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全覆盖和培训实效。
组织党员、村干部、妇女代表、团员青年40人参加基层干部集中轮训,培训前做好设备联调,提前打印课程表,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负责人、站点操作员为组织者的轮训工作小组,每个班次成立临时班委,培训过程做到“四有”(有笔记、有心得、有讨论、有交流),确保轮训实效。
二是依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村干部作风转变。
按照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标要求,积极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组、包村干部和党员在动员会之后集中开展3天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理论培训,包括《群众路线的理论解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专题视频讲座12部。
按照上级授课目录,先后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周恩来》、《焦裕禄》等讲座和电影12场次。
三是专题教育坚定党员理想信念。
利用好“三会一课”活动载体,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6场次以群众路线、中央新疆第二次工作座谈会等主题党员培训,组织村干部和党员收看“七一展播片”。
党支部书记哈德力别克通过远程教育平台面向入党积极分子授课《如何端正入党动机》。
(三)深化富民工程,着力打造惠农利民品牌。
基于本村为农业大村的优势,村党支部积极探索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果树经济。
村党支部采购了李子树、苹果树、葡萄树等果树300棵,一方面在村阵地示范种植,还充分利用退耕
还林空间搞立体养殖,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选定10户家庭发展庭院经济,在村民中示范,站点操作员为示范户提供了种植李子树、苹果树和葡萄树的视频和文档资料,同时邀请远程教育示范户努尔别克与庭院经济示范户开展李子树种植技术交流,让远程教育设施更好地为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服务,拓宽本村农业发展新路子。
为进一步提升牧业发展,在发展种植示范户的同时,将本村党员哈比巴成立的“撒哈拉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远程教育示范基地”,以“远教+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合作社通过远程教育和实地指导的方式带领农户学习和使用牲畜养殖技术。
(四)完善“三务”公开和实现户籍信息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站点有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完善“三务”信息公开制度,利用“三日合一”活动向群众公开发展党员工作、党费收缴明细、村级财务收支情况、低保动态、各类补贴补助发放等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供群众随时查阅,保障了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晓权和监督权。
2013年,本村联系内地软件制作企业定制户籍管理软件,录入本村所有村民详细信息,可随时查阅调取村民信息,大大节省了村干部办事成本,也提升了社会稳定指数。
三、取得成效
温都哈拉村积极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优势,一直将农村党员
干群的科技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作为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培训工程成效明显。
该村“撒哈拉养殖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提高党员干部和农民政治素质、致富本领,全面加强农村党员群众养殖技术培训教育,使本村畜牧业迅速发展,农民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同时本村农业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调整,在示范户的带领下,2014年本村已发展经济作物(庭院经济发展)300棵果树,其中杏子树180棵,苹果树20棵,葡萄树100棵,并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空间搞立体养殖,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集体实力,党组织凝聚力也得到了提高,不少党员干群在乡土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也成为小有名气的农业技术人员。
远程教育送信息、送项目、送技术,用其省时、快捷、节约、方便的优势真正为村民带来了实惠。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存在的问题:一是村民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理解和主动学用意识不够。
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建设,用示范带动群众,通过“学、带、比”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加强站点管理员和操作员培训的力度,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制作、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现代化手段,切实做好村级远程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