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4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寒假作业(4)——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1.选出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诗中流露出心绪难平但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
B.诗中第二联运用两个典故,写出了孤身归来后的感触,既有旧友离世的悲痛,又有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无限怅惘。
C.诗人将自己比作“千帆”“万木”,与“沉舟”“病树”两两相对,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乐观精神的写照。
D.诗作的结尾,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白居易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2.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关头,起兵抗元。
B.第二联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历经艰辛危苦,动荡不安。
C.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前四句欲扬先抑,极言宴席的华美,反衬诗人内心的苦闷。
B.诗中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C.诗中借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诗人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2020-2021学年初一语文人教部编版寒假作业(4)一、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瘫痪(huàn)暴怒(bào)沉寂(jì)诀别(jué)B.捶打(chuí)憔悴(cuì)央求(yāng)絮叨(xù)C.侍弄(sì)淡雅(yă)高洁(jié)烂漫(làn)D.仿膳(shàn)豌豆(wān)敏感(mĭn)恢复(huī)二、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羁绊高梁彬彬有礼沧海桑田B.取谛迸溅沁人心脾辗转反侧C.竣工板栗斩钉截铁眼花瞭乱D.霹雳抱歉惊涛澎湃诲人不倦三、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他翻来覆去地想这件事,但还是没有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C.意志消沉的史铁生同意去北海公园赏花,这令母亲喜出望外。
D.每次捧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都会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五、用诗词原句填空。
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2.古人常用明月寄相思之意。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诗句“,”,就是希望明月送去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3.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4.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
5.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的浩渺景象。
春江花月夜课后限时作业(四)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B.汀.上白沙看不见汀:沙滩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此处指思妇A解析逐:追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可怜..楼上月徘徊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B.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C.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解析A、B两项,意为“让人同情”。
C项与例句相同,意为“可爱”。
D项,意为“可惜”。
3.下列诗句在诵读时音节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A解析正确停顿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B解析A项,“迟日”指春日。
B项,“黄花”指“菊花”,应为秋季。
C项,“小荷”指荷花,应为夏季。
D项,“六出飞花”指的是雪花,因为雪花有六角,故以名之,应为冬季。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上,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春江花月夜》中,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中神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别韦司士①高适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②,无那③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④边柳向城.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司士:官名。
此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韦司士路经滑州,渡黄河北去,诗人与州郡中官吏夜间设宴为韦送行。
韦司士与诗人就是这次宴会上所结识的新交.②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木》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
堪,能。
求侣,呼唤同伴。
③无那:无奈、无可奈何.④白马津:古代黄河津渡名,在今天河南省滑县东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高馆张灯"言环境之豪华,酒香清洌言酒菜之丰盛,足见待客之殷勤。
B.次句选取“夜钟”“残月”“雁归声”等意象,渲染了凄清,寂寥的别离气氛.C.颈联展开想象,设想友人别后行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充满了离情别意。
D.尾联将伤别化为对前路处处有逢迎的热情祝愿和乐观展望,充满了乐观情调.2.颔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C2.①运用典故.化用《诗经》中的诗句,表现了自己能够结识韦司士为新交的庆幸;②虚实结合。
“啼鸟"虽非实写,却关合春天的季候,与下句的“春风”,一虚一实,正成对应;③拟人手法。
不说朋友送别,而言“春风欲送行”,将“春风”人格化,道出了朋友送别的温煦情意,设想新颖。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项,“情景交融"说法错误。
颈联是对韦司士行程所经的想象。
唐时滑州州治白马城在黄河南岸。
韦司士离此北去,头一站便是黄河岸边的白马津渡,所以诗人想象韦司士的别后行程,首先便写到“黄河曲”“白马津”。
这一联写景,只用淡笔轻点,不施浓墨重彩,不加渲染刻画.诗人此处并没有着意寓情于景,只是预想中的沿途景物,以渲染朋友的旅途劳顿。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二单元 4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袭.人(xí)模.范(mó)夜霄和蔼可亲B.绷.着脸(bēnɡ)抖擞.(sǒu)体贴入微螺丝钉C.兵痞.(pǐ)事迹.(jì)感人肺腑算账D.熙熙攘.攘(rǎnɡ)亲昵.(nì)抱歉和言悦色【解析】A项,霄—宵;B项,“绷”应读běnɡ;D项,言—颜。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钟扬把拟南芥栽种在自己位于西藏大学安置房的后院中,它做成标本被带回了复旦大学。
B.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C.张秉贵的一生,是从一个没有文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典型。
D.“汕优63”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
【解析】A项,结构混乱,“它做成标本被带回了复旦大学”偷换了主语,应改为“把它做成标本带回了复旦大学”。
C项,“一生”和“典型”搭配不当,应删去“的一生”。
D项,“约”和“左右”重复,应删去“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人们往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常常要和野兽争夺食在原始时期,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物和生存的空间。
与野兽的抗争可以通过武器,通过集体的力量慢慢解决,但是面对一望无,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
“海”字“从水际、神秘莫测的大海,人们束手就擒....从晦”。
晦,便是晦暗。
又有人记载“海之言,晦昏无所睹。
”“无所睹”表明不可知,这样可以想象当时人对海洋的敬畏程度了。
人类始终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看待海洋,海洋的浩.瀚无垠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①。
...科学家们从河姆渡古人类遗址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至少有7 000年之久,在夏代也曾出现过“东狩于海,获大鱼”的文字记载。
渐渐地,人们的视线扩展到了海的那一边,发现新的大陆,感受不同的文化。
14 普罗米修斯1.读拼音,写一写。
听了这个bēi cǎn 的故事,大家都很fèn nù,指责宙斯太hěn xīn ,同时jìng pèi jiān qiáng不屈的普罗米修斯。
2.用“违”字组词填空。
普罗米修斯觉得不能做()良心的事情,所以没有()地答应火神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的要求。
但火神不敢()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3.根据性格特点,选择相应的人物。
(1)有正义感,但很软弱。
()(2)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3)有力气,有正义感,敢作敢为。
()(4)善良,坚定无畏。
()A.大力士B.普罗米修斯C.火神D.宙斯4.根据课文内容排序。
()普罗米修斯受到了残酷的惩罚。
()普罗米修斯拿到了火种,小心翼翼地带到了人间。
()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自由。
()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此事,气急败坏。
()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射死了鹫鹰,解救了普罗米修斯。
5.课内阅读。
有一天,著名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经过高加索山。
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接着又用石头砸碎了()。
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2)与“挽弓搭箭”结构相似的四字词语是()A.拔地而起B.三心二意C.驱寒取暖D.精打细算(3)把大力士解救普罗米修斯的动作圈出来。
这些动作描写表明赫拉克勒斯拥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普罗米修斯被成功解救的故事,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课外阅读。
课时分层作业(四)[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B .难赋.深情 赋:写作C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D .杜郎俊赏..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C [C 项,三秋:指农历九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天堑..无涯天堑..变通途 B .⎩⎨⎧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错落 C.⎩⎨⎧异日..图将好景此事异日..再议 D .⎩⎨⎧户盈罗绮..遍身罗绮..者 A [A 项,“天堑”前者指钱塘江,后者指长江;B 项,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C 项,异日:改日,他日;D 项,罗绮:借指丝绸衣裳。
]3.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乙)。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文句依次是( )A .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B.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C.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D.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D[注意上下片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判断。
]4.下列有关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一派。
D.“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其中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语文作业
1.为何说本诗表现了曹操博大的情怀?本诗如何将政治家与诗人融为一体?
答:本诗通过运用比兴,比喻等手法来体现曹操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通过引用典故来表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以及曹操的那种求贤如渴的和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意识都能体现出曹操的博大情怀和宽广的胸襟。
2.如何评价对酒当歌——唯有杜康,在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杜康指中国造酒第一人。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引人联想。
由此来表现曹操此时的郁闷的心情,和渴望贤才的无奈之举的沉重的心情。
从侧面表现出曹操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急切的强烈的心情。
3.本诗用了哪些比喻?作用如何?
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运用比喻,说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的短暂、时光易逝,而自己功业未成。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也表达了诗人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将曹操的那种求贤若渴的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
4.作者为何要用“周公吐哺”的典故?
答: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美名,他怕失掉士人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
曹操在这里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表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由此来表现出曹操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之急切,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