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理论(精简版2)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31
公安部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显微鉴定规则公安部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显微鉴定规则一、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根据自然老化痕迹鉴定古旧陶瓷的准确性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古旧陶瓷器自然老化痕迹鉴定的对象和范围是历史上和现代生产的各种带釉面的陶瓷品。
第三条术语和定义1.古旧陶瓷:是指始自商代的原始青瓷和汉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带釉面瓷器。
2.老化痕迹:即自然老化痕迹。
陶瓷器自烧成之日起,经长时间存放(河海、窖藏、随葬。
掩埋、库存等)受到空气氧化、化学腐蚀、生物侵蚀等,使瓷器釉面发生质地、色释、形态方面的变化。
自然老化痕迹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和相对稳定性。
老化痕迹是针对人为做旧产生的痕迹而言。
3.老化痕迹鉴定:就是根据物件上的自然老化痕迹的特定性和稳定性的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数码照相记录、微机处理等科学仪器、设备进行瓷器釉面痕迹采集、标注、比对、诸存等,对器物的新与旧(仿品、赝品)做出确切结论。
第四条利用古旧陶瓷器的自然老化痕迹鉴定方法是在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手段的科学检测方法,其结论是准确的鉴定结论。
(一)准确识别出是古旧陶瓷器物,还是新品的决断性鉴定结论。
(二)确定是赝品瓷器,还是故意做旧,可以做出推判性结论。
(三)根据一些窑口器物上的自然老化的独特特征确定部分器物的生产窑口。
(四)可以采取古旧陶瓷上的自然老化痕迹建立器物的“DNA”档案,一旦发生纠纷或被盗等问题时可以准确确定其个体身份。
第五条利用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法,是在发展中的创新技术,新手段,在断定新旧方面与传统的目鉴鉴定法和其他科学技术检测法相比,其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都有优势,但不能依其代替其他的鉴定方法。
如传统的目鉴鉴定法和其他的有效科技检测法结合,可以构成目前中国古旧陶瓷鉴定新体系。
二、自然老化痕迹特征分类第六条目前通过对已采集到的标本上的自然老化痕迹的观察、比较、归纳,可将各种古旧陶瓷器物上的老化痕迹的形态分成十类。
十类老化痕迹形态特征:一、直线、曲线、弧线、半环形腐蚀线。
古瓷器的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
古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瓷器会出现一些老化痕迹,这些痕迹不仅是古瓷器的历史印记,也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
古瓷器的老化痕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釉面老化:古瓷器的釉面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出现龟裂、剥落、变色等现象。
这些老化痕迹是古瓷器真伪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器身老化:古瓷器的器身会因为长期的使用和保存而出现一些老化痕迹,如裂纹、磨损、划痕等。
这些老化痕迹也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底款老化:古瓷器的底款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底款的老化痕迹也是鉴定古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底款老化痕迹主要表现在字迹模糊、磨损、划痕等方面。
鉴定古瓷器真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釉面:通过观察古瓷器的釉面,可以判断其真伪。
真品的釉面质地细腻、光滑,色泽自然,而假品的釉面质地粗糙、不均匀,色泽过于鲜艳。
二、观察器身:通过观察古瓷器的器身,可以判断其真伪。
真品的器身线条流畅、比例协调,而假品的器身线条生硬、比例不协调。
三、观察底款:通过观察古瓷器的底款,可以判断其真伪。
真品的底款字迹清晰、整齐,而假品的底款字迹模糊、不规则。
四、化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古瓷器的成分,可以判断其真伪。
真品的成分与古代瓷器的成分相似,而假品的成分则与古代瓷器的成分不同。
古瓷器的老化痕迹和鉴定方法是古瓷器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认真鉴定,才能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浅谈古陶瓷釉面老化痕迹微观鉴定浅谈古陶瓷釉面老化痕迹微观鉴定广东瓷器拍卖中心2016-11-30阅读原文宏观和微观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宏观指的在时空上的总过程、总形式、总现象。
微观指的在时空上的个别过程、个别形式、个别现象。
人们通常把从大的方面、整体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宏观科学,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宏观方法。
通常把从小的方面、局部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微观科学,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观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一件古陶瓷器物真伪评鉴,往往存在众说纷纭状况。
比如我们把一件器物拿给张专家看,张专家评鉴此器物是古陶瓷真品,然而当我们又把此器物送给王专家评鉴,而李专家又把此器物称为赝品。
就一件古陶瓷器物的真赝,往往会把我们弄得一片空白,不知到底该信谁的。
随着人们对古陶瓷器物认识不断提高,我们对古陶瓷真与伪的评鉴过程中,采用的鉴定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借助一些工具辅助古瓷器的鉴定,再结合眼学经验,使古陶瓷鉴定更加严谨、准确。
在传统瓷器鉴定工具中,放大镜是常见的辅助工具,对于瓷器的胎釉、纹饰及款识等进行放大观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平台菜单也有系统的微观鉴定资料(广东瓷器拍卖中心已更名为广东古董鉴定拍卖中心,敬请藏友相互转告)。
不过放大镜鉴定古陶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倍率有限,而且非常的伤眼,放大看一会瓷器,就会出现冒'金星'等眼花现象,而且不能能够经验分享。
近几年来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便携式显微镜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放大镜鉴定古陶瓷的不足。
通过便携式显微镜现场观测古陶瓷釉面,使我们在观测古陶瓷釉面自然老化痕迹过程中,可以很清晰地观测到古陶瓷器物自身存在真与伪的物证证据。
古陶瓷鉴定专家告诉我们,陶瓷釉面老化痕迹鉴定是有充分依据的。
古陶瓷釉面自然老化特征,是器物受岁月运动变化而产生物理性特征。
因此它具有年代越久远的器物,其釉面物理性变化的特征越明显。
中高古陶瓷的八种自然痕迹(一)直线、曲线、弧线。
釉面因受腐蚀会出现短直线、曲线、弧线。
颜色多为白色,也有黄色与黑色。
纹线处下凹。
(二)几何图形。
釉面因受腐蚀,表面会出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几何图形。
出现最多的是圆形,极个别的器物釉面会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
图形颜色有白色、黄色、黑色之分。
纹线处下凹。
(三)腐蚀坑点。
随着腐蚀进一步发展,几何图形中的圆形腐蚀将从环状圈表面斜向圈底部发展,圈内组织也逐渐变成与圈相同的白、黄、黑色,形成色点。
腐蚀再加剧,色点脱落,在釉面上形成一个个有色的小麻坑,麻坑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圆形。
坑点有的较大,有的极为细小。
(请放投影)(四)腐蚀斑块。
现发现五种腐蚀斑块。
1.多个圆形腐蚀圈相连成斑;2.釉上多条短直线相交成斑;3.釉表膜皮局部受腐成斑;4.釉下针状腐蚀发育成斑;5.釉下棉絮状腐蚀成斑。
斑块颜色多为白色,也有黄色、灰色等。
(请放投影)(五)釉面局部脱落。
现发现三种釉面局部脱落形态。
1.因腐蚀在釉表出现的直线、曲线、弧线处腐蚀往宽往深处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腐蚀沟槽,沟槽处被腐蚀的物质脱落露出胎体,形成条状釉面脱落;2.腐蚀沟槽可将釉面分割成若干斑块。
有的斑块脱落露胎,形成斑块釉面脱落;3.腐蚀斑处物质脱落但不露胎,形成斑块釉表脱落。
(请放投影)(六)变色泡。
因受腐蚀,釉中最接近表层的气泡有的先改变了颜色,其色泽基本上可分成白色、黄色、黑色。
白色气泡又可细分为:1.白色雾气泡:泡内似有雾气或烟气,气泡颜色深浅不一;2.白色磨沙气泡:气泡泡面似白玻璃磨沙色,色泽也深浅不一;3.白色冰气泡:气泡似冰雹嵌在釉中,气泡分大、中、小,有微量色差。
黄色气泡又分为:1.淡黄色气泡:淡黄色物质附在气泡表面,气泡仍有一定的透明度;2.土黄色气泡:气泡呈土黄色,没有透明度;3.棕黄色气泡:气泡呈棕黄色,没有透明度。
黑色气泡:有黑色的物质全部或部分附在气泡面上,气泡仍有一定的透明度。
[转载]元代明早期瓷器痕迹鉴定图片分析经过几个小时的鉴定,得出了这样的结论:1号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一致认为属于元代实物,是元青花中的珍品。
其他11件器物被目鉴者全部否定、认为是新防,而采用目鉴与科鉴相结合,即“宏观断年代、微观辨真假”的方法,使用80倍显微镜和200倍、500倍电子显微镜进行痕迹鉴定者,则对11件器物给予了不同的肯定,其中3号“元青花荷莲纹大罐”、4号“元青花龙纹四系扁瓶”、5号“元青花釉里红堆塑捏花盖罐”、7号“元青花龙纹象耳瓶”、8号“大明宣德年制祭红暗刻龙纹梅瓶”、10号“明洪武釉里红飞龙纹象耳瓶”和12号“元代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8件器物得到多数的鉴定师的肯定,只有2号、6号、9号器物鉴定争议较大。
肯定和否定的根据(证据)何在?由鉴定人分别进行了陈述。
痕迹鉴定是主观鉴定与客观鉴定的结合,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古陶瓷鉴定,肯定与否定不是靠“老经验”、“一眼活”,而是拿出证据,用事实和证据说话,有人给痕迹鉴定做了通俗解释,痕迹鉴定就是“取证鉴定”,证据就是“自然老化痕迹”和“人为做旧痕迹”。
元青花梅瓶钴料特征1元青花梅瓶钴料特征2自然老化痕迹是无法仿造的,什么是自然老化痕迹?自然老化痕迹是怎样形成的?自然老化痕迹的形态特征及人为做旧痕迹的特征等是这次实物鉴定研讨的重点。
刘育麟主任强调,痕迹鉴定研究、应用、宣传、推广任重道远,鉴评委将团结国内外痕迹鉴定的专家、学者、鉴定师汇聚在一起,共同推动痕迹鉴定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并使其在大众收藏中发挥作用。
他透露,“鉴评委”年内将编辑出版《中国古陶瓷痕迹鉴定论文集》,更高规格和更大范围的痕迹鉴定研讨会正在积极筹备中。
(王芳)元青花梅瓶自然老化痕迹特征1元青花梅瓶自然老化痕迹特征2。
通过自然老化痕迹鉴定古陶瓷真假艺术品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在过去的5~10年中,艺术品的表现都超过了金融资产、股票和房地产。
艺术品的年平均回报率达到了16.6%。
而古瓷器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等,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收藏界最为火爆的艺术品。
而随着古陶瓷收藏市场的火热,也出现了诸多由于瓷器作假而上当受骗的事件。
而且作假者甚至开始运用高科技作伪,让艺术品投资者防不胜防。
面对赝品横行,在此提示广大古玩爱好者、收藏家等要保持清醒认识,多看真品,多了解、学习瓷器鉴定方法。
接下来具体介绍下古陶瓷的鉴定方法。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有许多,但综合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传统眼学经验和现代科学仪器鉴定。
传统眼学经验鉴定,是指鉴定者在长期的古玩鉴定实践中,依据个人所积累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感觉器官,对器物进行鉴别的行为过程,包括“六看”,即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纹饰、看款识,进而达到鉴定瓷器的目的。
近些年来,收藏行业发生过多起瓷器鉴定争议事件,如“王刚砸宝”“邱季端捐瓷器”等,引发社会各方面争论探讨。
这种情况也是由传统眼学经验本身具有较强主观性所决定的,而且当前相关组织、国家都积极推动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因此科学仪器鉴定成为古陶瓷鉴定发展趋势,“眼学目鉴”结合“科鉴”成为古陶瓷鉴定唯一出路。
这里重点介绍下一种广受认可的“科鉴”方法——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
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是文物在时间梯度、空间梯度等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是人为无法仿制的形态特征。
而随着光电技术发展,尤其是便携式显微镜的出现,使这项利用科学证据鉴定古陶瓷的技术和方法应运而生。
不仅解决了以“人证”为中心的证明方法不适应当代实践发展需要的难题,而且把高科技的成果应用到古陶瓷文物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
古瓷老化微观痕迹鉴别实物效果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呢?因为古旧陶瓷釉面上的自然老化痕迹都是微观的,必须借助高倍便携式数码显微技术,寻找、发现、采集古陶瓷釉面自然老化痕迹。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鉴定古陶瓷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定、声音鉴定、手感鉴定、斑纹鉴定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简要介绍古陶瓷的鉴定方法。
一、外观鉴定古陶瓷的外观包括形状、纹饰和釉面等多个方面。
在鉴定古陶瓷时,首先要注意其整体形状是否规整,有没有明显的变形或破损。
而且,要观察其纹饰是否符合古代工艺特点,是否具有代表性特征。
还要检查釉面的质地和色泽,判断其制作年代和地域。
二、声音鉴定声音鉴定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古陶瓷鉴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敲击陶瓷器物,判断其声音的响亮度和音调,来判断其质地和制作工艺。
一般来说,声音清脆、悠扬的陶瓷器物更为精美,而声音沉闷、单调的陶瓷器物则相对简陋。
三、手感鉴定手感鉴定主要是通过触摸古陶瓷的表面来感知其质地和温度。
一般来说,精美的古陶瓷质地均匀细腻,而且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感觉,而粗糙的古陶瓷则质地不均匀,手感较为粗糙。
四、斑纹鉴定斑纹鉴定是通过观察古陶瓷的斑纹情况来推测其年代和制作工艺。
一般来说,古陶瓷的斑纹较为细腻,颜色和纹理也相对独特,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而现代仿制的古陶瓷则往往斑纹较为粗糙,颜色也较为单一。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定、声音鉴定、手感鉴定和斑纹鉴定等多个方面,而且每种鉴定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特点。
在鉴定古陶瓷时,就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尽量减少误判的可能性。
也可以通过参考专业的鉴定书籍和资料,结合实际经验,提高自己的鉴定能力。
(转)古瓷……自然老化的釉面斑痕
古陶瓷釉面经过时间岁月的摩挲和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自然老化痕迹,是有规律可循的。
通过对大量的古陶瓷釉面的观察、鉴别、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自然老化痕迹:
1、釉面因受侵蚀,在釉表面形成的直线、曲线、环形线等形状的下凹线;
2、不规则的几何形线;
3、覆盖在釉面上的氧化膜层;
4、侵蚀斑块;
5、结晶斑;
6、蝇翅纹;
7、蛤蜊光。
以上的综合分析,为我们区分瓷器的新旧、辨别真伪、断定年代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益的参考资料。
古瓷真伪中的“胎釉老化”鉴定方法“胎釉老化”鉴定方法,只有突破传统的经验鉴定模式,从胎土和釉体必然发生由新生到老化的本质变化这一自然法则去认识、去研究,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瓷器鉴定方法不仅要从宏观方面进行研究,还应该从微观方面入手,利用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去分析、去研究古瓷器与作伪瓷器不同的微观物理现象。
分析哪些微观物理状态是器物内在的变化原因引起的,哪些是外在原因引起的;哪些是人力可为的,哪些是人力不可为的;特别要精心分析自然物象状态与人为物象状态产生的根源和本质区别,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达到理性认识阶段。
对古瓷器的研究和鉴定,就是破译古瓷器承载的历史信息密码的工作。
学过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陶瓷器是由多种化学元素化合而成的化学分子组成的物体。
而化学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是时刻处于运动之中的,有运动,就有变化。
瓷器的分子结构,受到外界各种化学元素、磁场、各种力等因素的影响后,瓷器内部的化学元素就会与外来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瓷器胎釉的分子结构就会不断改变。
(1)罩在瓷器外围的化学成分引起瓷器内在的分子结构改变,从而使瓷器胎釉的性质发生变化,就是瓷器最本质的变化。
(这段话说得是新老瓷的区别的本质是什么)瓷器的胎釉不断进行内部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瓷器从新生走向老化、走向衰亡的过程。
真品瓷器的釉质和胎骨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经过漫长时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具有历史变化层次感的物理状态、特征,以及胎釉同步老化后,自然表现出来的那种浓厚的古朴气息,是高仿大师无法菲的。
目前的鉴定模式和方法只是根据鉴定者个人的经验,对器物的形制、饰纹、彩料、胎土、釉层、款识的表面现象进行综合鉴别,缺乏对瓷器本质变化的研究。
器物的形制、饰纹、彩料、胎土、釉层、款识等表面现象都是当今的伪造大师人力可为的。
他们的“高仿品”虽然不可能达到与真品无别和“神是”的程度,但也足以令大多数人真假莫辨。
当然,真品与伪品所表现的气质是不同的(真正的古瓷器具有浓烈的古朴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