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五级赔付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1.58 KB
- 文档页数:1
工伤等级1-10赔偿标准工伤等级是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根据不同的伤残程度,对应着不同的赔偿标准。
工伤等级1-10赔偿标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能力鉴定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的,具体标准如下:1. 一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1-10%。
对于一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30倍。
2. 二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11-25%。
对于二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35倍。
3. 三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26-40%。
对于三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40倍。
4. 四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41-55%。
对于四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45倍。
5. 五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56-70%。
对于五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50倍。
6. 六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71-80%。
对于六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55倍。
7. 七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81-90%。
对于七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60倍。
8. 八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91-100%。
对于八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65倍。
9. 九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100%且需要全日制看护。
对于九级工伤,劳动者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补助金金额为劳动者月工资的70倍。
10. 十级工伤,指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残程度达到100%且需要全日制看护并且丧失劳动能力。
工伤等级1-10级赔偿标准
工伤等级1-10级分别对应的赔偿标准如下:
1级工伤:工伤员工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60%左右;
2级工伤:工伤员工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60-70%左右;
3级工伤:工伤员工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并再确定的轻伤残等级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70-80%左右;
4级工伤:工伤员工功能减损,但工资收入未丧失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80-90%左右;
5级工伤:工伤员工功能减损,工资收入减少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90-100%左右;
6级工伤:工伤员工功能损失较重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110-120%左右;
7级工伤:工伤员工丧失完全劳动能力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130-140%左右;
8级工伤:工伤员工丧失劳动能力,且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150%左右;
9级工伤:工伤员工丧生或者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170%左右;
10级工伤:工伤员工丧生或者按照重大事故致人死亡的,一次性赔偿金为两年工资的20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赔偿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所不同,上述的数值仅供参考。
2024工伤赔偿新标准
2024年工伤赔偿标准如下:
1.劳动者发生工伤,一般应由工伤保险基金依法赔偿给劳动者其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用人单位则应依法赔偿给劳动者其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等费用。
2.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
3.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六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4.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1到10级工伤赔偿表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身体伤害、功能障碍或者器官损伤,并且符合法定的认定条件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申请工伤赔偿。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赔偿由职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根据工伤程度的不同,赔偿标准划分为十级。
下面是1到10级工伤赔偿表:1级工伤: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住院生活补助费用,根据医疗费用实际支出支付,不超过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倍。
2级工伤:1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倍支付,即不超过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倍。
3级工伤:1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倍支付,即不超过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90倍。
4级工伤:1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倍支付,即不超过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20倍。
5级工伤:1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倍支付,即不超过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50倍。
6级工伤:1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倍支付,即不超过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80倍。
7级工伤:1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倍支付,即不超过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10倍。
8级工伤:1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倍支付,即不超过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40倍。
9级工伤:1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倍支付,即不超过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70倍。
10级工伤:1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倍支付,即不超过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倍。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是根据实际情况所制定的赔偿标准,如果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高于查询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赔偿标准仍然以平均工资为基准进行计算。
此外,劳动者还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请求,如果工伤事故是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造成的,用人单位要承担相应责任和赔偿。
工伤赔偿的具体计算还要考虑伤残程度、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计算。
河北省工伤五级标准河北省工伤五级标准是指根据工伤程度对工伤事故进行划分的一种标准。
通过划分工伤五级,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工伤事故对劳动者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
下面是河北省工伤五级标准的介绍。
一级工伤:一级工伤是指因工作造成的伤害,具有较轻程度的残疾功能损失以及机体损伤。
具体条件包括肢体骨折、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眼部损伤、化学物质灼伤等。
对于一级工伤,劳动者可以享受一定的休假和医疗救助。
二级工伤:二级工伤是指因工作造成的伤害,具有较一级工伤更严重的残疾功能损失以及机体损伤。
具体条件包括重度骨折、肌肉挫伤、眼角膜烧伤、中度电击伤等。
对于二级工伤,劳动者将得到相应的休假和较多的医疗救助。
三级工伤:三级工伤是指因工作造成的伤害,具有较二级工伤更严重的残疾功能损失以及机体损伤。
具体条件包括骨折合并大出血、器官挫伤、重度电击伤、深度化学物质灼伤等。
对于三级工伤,劳动者将得到更长的休假和更多的医疗救助。
四级工伤:四级工伤是指因工作造成的伤害,具有较三级工伤更严重的残疾功能损失以及机体损伤。
具体条件包括严重的骨折合并内脏重伤、失明、重度烧伤等。
对于四级工伤,劳动者将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假和更多的医疗救助。
五级工伤:五级工伤是指因工作造成的伤害,具有较四级工伤更严重的残疾功能损失以及机体损伤。
具体条件包括生命体征消失、四肢丧失、重度中毒等。
对于五级工伤,劳动者将得到最长时间的休假和最多的医疗救助。
总结起来,河北省工伤五级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因工作造成的伤害程度进行划分的一种标准,通过明确工伤等级,可以对受伤劳动者提供相应的休假和医疗救助。
这是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一种具体举措,也是推动落实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措施。
一到十级工伤赔偿表工伤事故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不幸,而了解工伤赔偿的标准和范围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到十级工伤赔偿的详细介绍:一级工伤赔偿一级工伤是最严重的工伤等级,通常意味着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赔偿项目包括: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的 27 个月。
2、伤残津贴:按月支付,为本人工资的 90%,直至退休。
二级工伤赔偿二级工伤也属于重度伤残,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赔偿内容有: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的 25 个月。
2、伤残津贴:每月为本人工资的 85%。
三级工伤赔偿三级工伤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赔偿包括: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的 23 个月。
2、伤残津贴:按月领取,为本人工资的 80%。
四级工伤赔偿四级工伤的劳动者劳动能力有较大障碍。
赔偿项目为: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的 21 个月。
2、伤残津贴:每月发放本人工资的 75%。
五级工伤赔偿五级工伤的赔偿标准如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的 18 个月。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六级工伤赔偿六级工伤的赔偿包含: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的 16 个月。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60%。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七级工伤赔偿七级工伤的赔偿项目有: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的 13 个月。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工伤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工伤伤残等级1-10赔偿标准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保险伤残评定与就业适应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因工作岗位上发生意外导致身体残疾的劳动者给予的经济赔偿。
工伤伤残等级是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评定结果将对劳动者的赔偿金额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伤残等级分为十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至十级。
其中,一级为最轻微的伤残,十级为最严重的伤残。
下面将依次介绍各个等级的赔偿标准。
一级伤残:伤残程度为5%以下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18倍进行赔偿。
二级伤残:伤残程度为5%以上但不满10%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24倍进行赔偿。
三级伤残:伤残程度为10%以上但不满15%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30倍进行赔偿。
四级伤残:伤残程度为15%以上但不满20%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36倍进行赔偿。
五级伤残:伤残程度为20%以上但不满25%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42倍进行赔偿。
六级伤残:伤残程度为25%以上但不满30%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48倍进行赔偿。
七级伤残:伤残程度为30%以上但不满35%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54倍进行赔偿。
八级伤残:伤残程度为35%以上但不满40%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60倍进行赔偿。
九级伤残:伤残程度为40%以上但不满45%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66倍进行赔偿。
十级伤残:伤残程度为45%以上的劳动者,按照其月平均工资的72倍进行赔偿。
除了按照月平均工资进行赔偿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同时还应按照劳动者的工资等级、职务等级和岗位工资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对于工伤死亡的劳动者,其家属还可以获得一次性死亡补助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赔偿标准是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等级进行计算的,对于同一伤残等级的劳动者,根据其工资水平的不同,具体的赔偿金额可能会有所差异。
工伤五级赔付标准: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8个月×本人工资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或劳动期满合同终止):
30个月×4310/月(2016年数据)=129300
一次性就业补助金(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或劳动期满合同终止):
30个月×4310/月(2016年数据)=129300
到达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不再享受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
或,伤残津贴(职工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本人工资70%发放。
生活护理费(劳动能力鉴定书出具意见为准):完全不能自理:4310元×50% =2155元/月大部分不能自理:4310元×40% =1724元/月
部分不能自理:4310元×30% =1293元/月
停工留薪期工资:本人工资×停工留薪期(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书或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或据情,最高不超过12个月)
住院护理费:住院天数×4310元/月=
交通费: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