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四章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第四章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56
第4章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4.1复习笔记一、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1.资本的含义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指能用于物质生产的社会资源,是指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或收益预期而在目前所要付出的代价。
2.资本的形态(1)物力资本物力资本指所使用的体现在物质资料上的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指的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是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
其基本特征在于以下几方面:①人力资本是体现、凝结和贮存在特定的人身上,与作为其载体或天然所有者的个人不可分离,并经由这个人形成、支配和使用才能发挥效能。
其他任何个人、组织或政府在人力资本中获得收益,都不能无视或超越它的载体、归属体或直接所有者——个人而为之。
其基本规定性把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知识资本和货币资本等非人力资本区别开来。
a.物力资本物力资本是体现在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料上的资本。
包括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固定资本,以及原材料、半成品等形成存货的流动资本。
b.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借助于外在化形态而存在的,可以带来预期收益的知识、技能等精神性存量。
知识资本是由人利用其大脑机能或人体特殊机制反映、再现和认识对象世界而创造出来的,但作为一种“外在化”了的知识存量,它可以独立于人体之外而存在。
c.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以上各种异质的实体资本的货币表现或金融形态。
②人力资本是为在未来获得预期收益而在目前投资所形成的人力是资本化的人力资产,是可以进行货币计量、会计核算的,并作为获得手段使用的人力资源。
a.“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第一,“人力资源”Ⅰ.在人口经济学中指的是全体人口或社会劳动者人数;Ⅱ在劳动经济学中主要是指的全体人口或劳动力;Ⅲ在管理学中指企业劳动人事关系。
它们是侧重于表达人力的实体形态或数量方面的规定性,强调其稀缺性和有用性以及人力作为一种既存的或外生的资源应如何开发利用的问题。
教育和人力资本形成事实上,人力资本理论一直散见于经济学家的著作之中,然而在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一个系统之前,大量经济学家仅仅零散的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论述,并未认识到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追本溯源,首先运用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配第,威廉.配第把作战中的军队、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类生命的损失进行比较,这种比较的一般思想至今还保留着。
人力资本理论从形成到发展,进一步成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亚当·斯密时代的人力资本思想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斯密写道:“设置高价机器,必然期望这件机器在磨损之前所成就的特殊作业可以收回投下的资本,并至少获得普通的利润.一种费去许多功夫和时间才学会的特殊技巧和熟练的职业,可以说等于一台高价机器。
学会这种职业的人,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必然期望,除获得普通劳动力工资外,还收回全部学费,并至少取得普通利润.”毋庸置疑,此时的斯密己经明确地把人的能力划归为一种“固定资本"。
斯密能做出这种判断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斯密生活在欧洲工业革命的早期,当时欧洲人口的较快增长和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大大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而先进的机械系统和工厂组织的出现,推动了劳动分工的发展,机械力代替人力,迅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归总斯密的观点,和人力资本有关的论点如下:(1)劳动力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全体国民“后天取得的有用能力”都应被视作资本的一部分;(2)工人的工作效率的增加,就如同机器和工具一样,可减少劳动力耗费,而其花费的成本可以经由增加的利润加以收回;(3)亚当·斯密将教育分为两类,即“技术教育(培训)”和“文化教育".他认为,前者将通过提高未来收益支持私人投资,因而主要由家庭或私人教育来投资;后者则主要是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控制等方面产生有利影响,是消费性行为,而非必需的生产技能要求,因而无法刺激家庭对此进行投资.所以斯密建议由国家“推动、鼓励,甚至强制全体国民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人力资本的形成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人力资本的形成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或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是投资的产物。
把人力资本看作是某种预先投资的产物,在解释人力资本与个人财富和收入的关系的问题时是重要的,但它不能有效的解释人力资本的形成问题。
人力资本不应被理解为经济的外生变量,或者说不可能只在外因的作用下形成。
人力资本的产生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它是随着生产关系的发展,由劳动力商品演化而来的,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其形成有特定的自然基础、历史条件和必要的社会基础。
一、人力资本形成的自然前提人力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人力资本的产生有其自然基础,那就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劳动不再是同质的,复杂劳动成为人力资本产生的自然前提。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人类自身的发展史,劳动力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劳动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先天禀赋、瞬间可得的东西,即体力。
随着劳动范围的扩大,劳动过程的深入,人类逐渐积累起一些生产经验,这些经验经过不断地锤炼而内生于人的自身,形成了某些特殊的劳动能力。
此时,作为劳动的能力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具有同质性的产物,劳动力开始有了层次之分,劳动也随之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他将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指一定社会一定时期普遍的、大多数劳动力可以从事的劳动,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全社会价值量决定的标准或尺度;而复杂劳动则指必须经过特殊的培训的劳动者才可以从事的劳动,其所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倍加或倍乘。
当然,劳动的异质化和复杂劳动的出现只是人力资本产生的自然前提,只是一种可能性。
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与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本与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本是指人类通过教育和培训而具备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领域与经济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教育的效益。
1. 人力资本的形成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实现。
教育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它能够提高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训则是对于具体职业或专业的进一步提升和专业化的培养。
2. 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指在教育和培训上的支出,包括学费、教材费、培训费等。
这些投资能够使个体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同时,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国家和社会进行教育投入的重要方式,能够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3. 教育的经济效益教育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个人效益指的是个体通过教育获得的能力和技能提高,从而在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取得更好的回报。
社会效益则是指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减少犯罪率等。
4. 教育投资的回报教育投资的回报是指个体在接受教育和培训后所获取的经济和非经济回报。
经济回报包括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等;非经济回报则包括健康状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
教育投资的回报不仅仅体现在个体上,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5.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教育经济学主要研究教育领域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投资的效益评估、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济政策的制定等。
其研究内容涵盖教育产出、教育成本、教育质量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教育决策提供经济学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6.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提高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同时,人力资本的积累也能够缓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就业和收入的增长。
因此,人力资本对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