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课件《太阳系》
- 格式:pptx
- 大小:607.17 KB
- 文档页数:13
太阳系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天文学基础》第3章“太阳系”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行星运动规律、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矮行星及小天体的介绍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太阳系的组成,能描述各行星的主要特征。
2. 学习并了解行星运动规律,能够解释行星运动中的基本现象。
3. 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认识其在宇宙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难点:理解行星运动规律,掌握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太阳系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让学生了解各行星的主要特征。
3. 例题讲解:讲解行星运动规律,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例,解释开普勒定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开普勒定律,分析火星绕太阳公转的特点。
5. 讲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6. 矮行星及小天体的介绍:讲解矮行星的定义及特点,举例说明小天体在太阳系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矮行星等2. 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3.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各行星的主要特征。
(2)解释开普勒定律,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
(3)简述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2. 答案:(1)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矮行星等组成。
各行星的主要特征包括:大小、距离、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表面环境等。
(2)开普勒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其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