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实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0.60 KB
- 文档页数:3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实训资源不够、实训教师水平不高是目前的主要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研究: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增加实训资源投入、加强实训教师培训。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总结了问题及对策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对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提出了建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问题、对策研究、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资源、教师水平、培训、建议、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是当前高职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部分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分析背景情况,可以更好地理解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问题及对策,有助于深入探讨在校内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瓶颈问题,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通过对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提升教学实效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加强产学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实践教学难题,还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合作的研究摘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实现职业教育职培养目标的成功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企合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优势,并对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合作的具体方式进行了探讨,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abstract: the “cooperated with enterprises and combined with production-teaching” is a successful road to realize the training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lso constant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status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schoo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to build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y discussing the way to realiz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building schoo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关键词: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productive practice training bas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79-02————————————作者简介:牛芳芳(1985-),女,陕西宝鸡人,助教,硕士,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研究教学工作。
校企协同构建高职管理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作者:陈榕利陈晓忠颜汉军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6期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平台的重要形式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之一,但该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提出了构建“运作规范、多方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管理体系。
关键词:校企协同管理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体系一、校企协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各高职院校的评估考核条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既要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实践教学经费要有保障,并且企业、行业应参与到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
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要求高职教育要积极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从政府层面,肯定了产教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高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
因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学生技能的培养为目的,集教学、培训、科研、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室,而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生获得与企业相符合的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之一。
[1]二、校企协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研究1.校企协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当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多样化,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已积累了多年的办学经验,在校企协同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和探索方法。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其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概念及作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办学条件,开展技术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场所,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常由学校的实训基地、实验室、工作坊、实训车间等组成,能够真实地模拟各类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技能培训。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高职院校需要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和管理。
高职院校需要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规划和设计,依托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确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和专业设置,确保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
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投入,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和设备的更新维护,创新实训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符合时代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实践环境和实训条件。
高职院校需要健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完善实训师资队伍和实训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确保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和管理。
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也需要注重软实力的培养。
只有建设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和技能培训平台,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迁,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新和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更新实训基地的设施和装备,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创新实训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在校内建设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
本文从功能定位、经营体制、运作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了探索,以推进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引企入校;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教育1.前言实训基地是学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场所。
高职教育特别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基础条件之一。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要改善实训、实习的条件。
就必须联系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是专业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进一步深化与应用,是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就业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其特点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在校内建设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
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高校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高校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桥梁,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进行研究,探讨其对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构建1、建立校企协同创新联盟校企协同创新联盟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创新平台,旨在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科技成果共享、人才培养共建和科研合作共赢。
在构建校企协同创新联盟时,需要充分考虑高校和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明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合作方式,建立起稳定、长久的合作机制。
2、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高校作为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创新能力,而企业拥有市场需求和工程实践能力。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3、设立校企科研基地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科研基地,为双方提供优质的科研条件和资源支持,加强科研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1、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训平台,以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和流程进行实训教学。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考虑行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设备,搭建真实的实训场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训资源。
2、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可以开展各类专业的实训教学,引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让学生在实训中接触和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3、推动产学研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促进了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发展。
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项目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其实训环境和实训任务的真实性,与社会和市场联系的紧密性,以及明显的经济效益性得到了高职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
它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代表了未来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方向。
但我国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急需相关理论指导。
因此,研究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一、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工作过程体验、岗位技能训练、专业知识应用与创新、工作经验获得的必要场所。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以模拟性和仿真性基地为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能够真正在校内做到生产性实习的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意义、建设模式等基本问题认识不清,更谈不上开展建设的问题。
对于什么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综合他们的观点,可作如下定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职业院校利用各种资源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使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际意义如下:第一,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的必要领地。
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才能为学生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从而使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贴近生产经营实际,实现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教师既是生产性实训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又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技术骨干,所以必须参与真实的生产过程、企业管理,接受市场的考验,通过真刀实枪的锻炼,造就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加大了与企业的合作力度,通过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实践机会,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进行深入研究。
一、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意义和特点1.1 意义校企共建创新平台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一个面向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
这种合作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校园内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也可以让企业了解到更多优秀的学生资源,进行人才储备。
这种双赢的合作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产学研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特点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平台的建设需要充分结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形成一种互补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提供教学设施和人才培养理念,而企业则可以提供实际的工作项目和技术支持。
平台的运作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灵活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保障平台的顺利运行。
平台的建设需要注重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需要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使得双方都能够从合作中获益。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和实践效果2.1 运行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建设一定规模和装备齐全的仿真生产线或实际生产线,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进行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
这种基地的运行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基地,学校提供基地场地和部分设备,企业提供生产项目和技术支持,双方共同承担管理和运营。
学校向企业租赁生产线或场地,根据学生的实训需求进行定制,学校负责管理和运营。
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学生实训纳入到企业的生产环节中,学生在企业工厂内进行实训,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实践机会。
2.2 实践效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
一、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将企业生产环境引入学校,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1. 建设原则(1)校企共建原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2)产学研结合原则:实训基地建设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可持续发展原则: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长远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建设内容(1)设备设施:根据专业特点,配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教学设备等,满足教学、实训、生产需求。
(2)师资队伍:引进企业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等,组建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3)课程体系: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
(4)管理模式: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实训基地高效运行。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1. 实训教学(1)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教学实施: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生产性实训(1)企业项目:与企业合作,引入真实生产项目,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
(2)产品研发:鼓励学生参与产品研发,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3)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1. 管理机构(1)设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部门,负责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
(2)设立实训基地理事会,由学校、企业、行业专家等组成,负责实训基地的决策和监督。
2. 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