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博物馆导游词

  • 格式:docx
  • 大小:27.29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博物馆导游词

【篇一:文字博物馆解说词完整版本】

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词完整版本

中国文字博物馆语音导览讲解词

(1)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立足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是一座面向国内、

国际开放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您现在走进的是前厅,这是入馆参

观的过渡空间。你一定会注意到我们的馆名。这是前国家主席江泽

民同志为中国文字博物馆题写。背景上的文字随机选自《康熙字典》,体现汉字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请您走进序厅。序厅共有四面浮雕。北面表现中国文字

载体发展史。最上面的是史前陶文。往下依次是甲骨文、金文、石

鼓文,最下方是书写在纸张上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反映了汉

字从陶器刻画、甲骨契镂、到铸于铜、勒于石,最终发展到纸张书

写的历程。东面浮雕表现汉字字体演变的一个轮廓,某种意义上也

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南面浮雕表现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

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我们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西面浮雕集中表现

各少数民族文字,选择的是主要少数民族的比较典型的吉祥话语。

有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还有一些现在不再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四块浮雕的内容浓缩了中国文字的概况,表现了中国文字的丰

富多彩和源远流长。浮雕旁边的天然石材有竖向的凹槽,远远看去,好似古代的竹简。黑白灰的颜色搭配也象征着中国的水墨书法。房

顶上的苍穹代表了天空,周围的灯饰象征着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接下来,请您走进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

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

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和中

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穿

越时空,至今仍在使用并且充满活力。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

献记载并最早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这里迄今为止已

经发现了约13万片刻辞甲骨,记录了商王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科学等多方面的信息,为研究商代

社会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甲骨文记录了这个王朝许多早已

被时间湮没的故事,已经成为古今安阳的符号。

甲骨文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早在清朝末年,安阳殷墟小屯还是一片农田,小屯村民在这里耕种的时侯,经常能从泥土中刨出一些骨片,被人们当作中药“龙骨”卖到药店里。1899年,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时,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划符号。经过仔细的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划符号是商王朝的文字。他的发现后来得到学术界确认。由于这些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而被称为甲骨文。王懿荣先生因此被为“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的发现,可谓是“一片甲骨惊天下”。1908年,学术界获知刻有文字的甲骨出自安阳小屯。消息付出,很多人纷纷来到小屯收购甲骨,私人挖掘成风,因此大量的甲骨片流散到了海外,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呼吁科学发掘小屯。

()1928年——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先后对殷墟进行了大规模科学发掘。此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小屯村北地、南地和花园庄东地发掘了

大量的刻辞甲骨,为全面深入的解读殷商社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先后发掘15 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

()有关甲骨的最重要的一次发现,发生在1936年。您现在看到的照片是1936年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第十三次发掘时发现的一个甲骨坑。这个坑是一个甲骨窖穴,编号为yh127。这是殷墟考古至今出土甲骨最多的一坑,共出土甲骨17096片。在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上,被专家

誉为“世界最早的图书馆”、“中国最早的档案库”。考虑到安全性,当时的发掘者决定将整坑甲骨搬到室内清理。但这坑甲骨过重,如何搬运就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问题。经过研究,考古工作者们将整坑甲骨切割成一个灰土柱,然后让工人连夜赶制一个特制的大木箱套在上面,加底封盖,然后用绳索沿着简易的马道拖到地面。当时没有起重设备,大家采取了当年为袁世凯抬灵柩的做法,用众多共同抬棚杠,以锣为号,经过两天两夜,终于将甲骨坑抬到火车站,最后由火车运往南京。抗日战争期间,这坑甲骨又被辗转运到昆明。此后,胡厚宣、高去寻对其进行清理、编号。整理工作历时半年之久。

()您现在看到的是yh127甲骨窖穴复原的原貌,它再现了这坑甲骨出土的情景。这坑甲骨基本上都是龟甲,形状规整,集中堆放,并且有大块的小块的,正面的反面的,有字的无字的,大字的小字的,腹甲的背甲的,彼此叠压,相互枕籍。

()从1950年起,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在小屯村设立了工作站,先后举行30多次重要发掘。

其中甲骨方面有两次重大发现:一次是1973年发现的小屯南地甲骨,出土刻辞卜骨的13650片,这是建国以来发现甲骨最多的一次。您现在看到的这片

甲骨正是出土于小屯南地。它可能是迄今为止知名度最大的甲骨片

之一。它的图像经常作为教科书彩图甚至封面出现。我国还曾用它

作为邮票图案。

()另外一次重要甲骨发现是1991年发掘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坑。这坑甲骨共发现1583片。这一发现被评为1991年全国考古十

大发现之一。出土甲骨的内容主要是商代的“非王卜辞”,即不是由

商代国王自己占卜的甲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甲骨文有占卜性刻辞和记事性刻辞,其中大部分为占卜性刻辞记录,主要是“问”,所记事情未必都要发生。这些都已经是残片了,不能

整句的释读,我们也只能理解其中的个别单字。比如占卜下雨的情况,占卜关于妇人分娩的情况。他们的占卜很频繁。还有少部分是

记事刻辞,所记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主要是一些有关卜用甲骨贡纳、征取、整治和收存手续的记录。

()百年甲骨史,国内外研究甲骨的专家达到3000多人,发表著

作万种以上。不同阶段都有为甲骨学研究作出突出成绩的学者,首

屈一指的当属“四堂一宣”。所谓“四堂一宣”是指五位甲骨学家。

1.罗振玉

罗振玉(1866~1940),号雪堂,早期重要的甲骨收藏者和研究者。罗振玉将甲骨文的出土地考订为河南安阳小屯村,并确定小屯村即

为商代晚期都城。这是他对甲骨学和殷商考古研究的重大贡献之一。仅其个人破译的甲骨文字就有561个。他以一人之力共征集甲骨30000余片,先后编印出《殷虚书契》等多种著录书,为甲骨文的

搜集、拓印、流传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 ),号观堂。近代中国国学大师。他用甲骨文

材料研究商代历史和典章制度,不仅考释文字,更重要的是考证商

代历史。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从甲骨文中辑出了商王朝的王位世系。

3.董作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