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集体备课伴性遗传
- 格式:docx
- 大小:159.83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第一章:伴性遗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掌握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1.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定义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比较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遗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传递规律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染色体模型介绍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1.4.2 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定义1.4.3 比较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1.4.4 讲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遗传1.4.5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的现象1.4.6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二章:伴性遗传的类型2.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类型掌握不同类型伴性遗传的特点2.2 教学内容类型1:X连锁隐性遗传类型2:X连锁显性遗传类型3:Y连锁遗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类型伴性遗传的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2.4.2 讲解类型1: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3 讲解类型2:X连锁显性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4 讲解类型3:Y连锁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5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三章: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3.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掌握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方法和步骤3.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意义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方法和步骤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和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意义3.4.2 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和方法3.4.3 介绍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步骤:家族史采集、风险评估、遗传检测、咨询和指导3.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四章:伴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伴性遗传的实例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分析伴性遗传的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实例和分析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4.4 教学步骤4.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4.2 讲解红绿色盲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3 讲解血友病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4 讲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5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五章: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5.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技巧5.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基因敲除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技巧:染色体观察、基因敲除操作5.3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进行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5.4 教学步骤5.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5.4.2 讲解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基因敲除5.4.3 讲解伴性遗传第六章: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6.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家族史、遗传咨询、基因检测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6.4 教学步骤6.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疾病对患者及家庭的影响6.4.2 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6.4.3 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6.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七章: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7.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掌握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7.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XY型性别决定、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SRY基因、AMH基因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7.4 教学步骤7.4.1 引入:讨论性别决定的基本原理7.4.2 讲解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7.4.3 讲解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7.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八章:伴性遗传与进化8.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掌握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8.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性染色体变异、基因流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基因突变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8.4 教学步骤8.4.1 引入:讨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原理8.4.2 讲解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8.4.3 讲解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8.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九章:伴性遗传与生物技术9.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掌握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9.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克隆、基因编辑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PCR技术、CRISPR/Cas9系统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生物技术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9.4 教学步骤9.4.1 引入:讨论生物技术在伴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9.4.2 讲解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9.4.3 讲解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9.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十章:伴性遗传与伦理问题10.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掌握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10.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歧视、隐私、基因筛查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公平、尊重、保护隐私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伦理问题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10.4 教学步骤10.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研究中的伦理问题10.4.2 讲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10.4.3 讲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10.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五章: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环节内容:进行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操作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知识的重要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伴性遗传》适用对象:高中生物课程,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目标:1.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伴性遗传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3.能够理解并解释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实际应用;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表现;3.伴性遗传与性别相关的特点;4.伴性遗传的应用。
教学方式: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教科书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伴性遗传在实际中的表现;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伴性遗传的应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或实例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2.理论讲解:介绍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伴性遗传在实际中的表现,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伴性遗传的应用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实际应用的理解;6.总结: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伴性遗传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学手段:1.讲义:为学生提供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2.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3.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演示或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4.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引导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和思考。
评估方式:1.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和发言情况;2.测试成绩:通过课后测试或考试,检验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来评估其对伴性遗传的掌握情况;4.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伴性遗传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第一章:伴性遗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1.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定义和基本特点伴性遗传的类型和规律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的关系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和性别决定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是什么?小组讨论:分析实例,判断遗传方式是否为伴性遗传第二章:伴X染色体遗传2.1 教学目标掌握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理解伴X染色体遗传在人类性别决定中的作用2.2 教学内容伴X染色体遗传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类型和实例伴X染色体遗传与人类性别决定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伴X染色体遗传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伴X染色体遗传在人类性别决定中的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是什么?小组讨论:分析实例,判断遗传方式是否为伴X染色体遗传第三章:伴Y染色体遗传3.1 教学目标掌握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理解伴Y染色体遗传在人类性别决定中的作用3.2 教学内容伴Y染色体遗传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类型和实例伴Y染色体遗传与人类性别决定的关系3.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伴Y染色体遗传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伴Y染色体遗传在人类性别决定中的作用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是什么?小组讨论:分析实例,判断遗传方式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第四章:伴性遗传的变异和演化4.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变异类型和机制掌握伴性遗传的演化规律和因素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4.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变异类型和机制伴性遗传的演化规律和因素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实例4.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伴性遗传的变异类型和机制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演化规律和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伴性遗传的变异类型有哪些?小组讨论:分析实例,探讨伴性遗传的演化规律和因素第五章:伴性遗传与性别差异5.1 教学目标掌握伴性遗传与性别差异的关系了解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理解伴性遗传对生物进化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与性别差异的关联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伴性遗传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和实例5.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伴性遗传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第六章:伴性遗传疾病6.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疾病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常见伴性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和实例理解伴性遗传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防治措施6.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常见伴性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和实例伴性遗传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防治措施6.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常见伴性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和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伴性遗传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防治措施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伴性遗传疾病的定义是什么?小组讨论:分析实例,判断疾病是否为伴性遗传疾病第七章:伴性遗传与生物伦理7.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与生物伦理的关系掌握伴性遗传在生物伦理问题中的应用理解伴性遗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伦理问题7.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与生物伦理的关系伴性遗传在生物伦理问题中的应用伴性遗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伦理问题7.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伴性遗传与生物伦理的关系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伦理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伴性遗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伦理问题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伴性遗传与生物伦理的关系是什么?小组讨论:分析实例,探讨伴性遗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伦理问题第八章:伴性遗传与生物技术8.1 教学目标掌握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了解伴性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和基因检测理解伴性遗传对生物技术发展的影响8.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伴性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和基因检测技术伴性遗传对生物技术发展的影响8.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和基因检测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伴性遗传对生物技术发展的影响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是什么?小组讨论:分析实例,探讨伴性遗传对生物技术发展的影响第九章:伴性遗传与人类性别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在人类性别研究中的应用掌握伴性遗传疾病的性别差异和影响理解伴性遗传对人类性别研究的意义9.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人类性别研究中的应用伴性遗传疾病的性别差异和影响伴性遗传对人类性别研究的意义9.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伴性遗传在人类性别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疾病的性别差异和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伴性遗传对人类性别研究的意义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伴性遗传在人类性别研究中的应用是什么?小组讨论:分析实例,探讨伴性遗传对人类性别研究的意义第十章:伴性遗传研究的前沿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掌握伴性遗传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了解伴性遗传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理解伴性遗传研究对生物科学和社会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伴性遗传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伴性遗传研究对生物科学和社会的影响10.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伴性遗传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伴性遗传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伴性遗传研究对生物科学和社会的影响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重点和难点解析1.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定义和基本特点难点解析:需要详细解释伴性遗传的定义,以及它是如何与常染色体遗传区分开来的,包括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和性别决定的关系。
《伴性遗传》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o掌握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o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遗传家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伴性遗传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伴性遗传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病传递规律。
三、教学准备•伴性遗传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遗传家系图、性别决定机制和伴性遗传病案例。
•相关的遗传病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性染色体的概念和性别决定机制。
o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简要介绍其在遗传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o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o介绍性别决定机制,包括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系统。
o讲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和传递规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3.观察与分析o展示遗传家系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伴性遗传病的传递规律。
o学生根据案例资料,总结伴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和遗传方式。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如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伴性遗传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o准备一个与伴性遗传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五、板书设计《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 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 性别决定机制:XY型、ZW型二、伴性遗传病的特点与传递规律- 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等三、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 性别控制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四、思考与探索- 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多媒体课件和遗传家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高一生物教案:伴性遗传【导语】为了帮助各位学生掌控教材重点,更好地高效率的进行学习,作者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以下是《高一生物教案:伴性遗传》,供大家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教案:伴性遗传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伴性遗传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什么是伴性遗传;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①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③一样为隔代遗传;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4.举例说出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伴X隐性、显性遗传病及其特点。
二、进程与方法:1.浏览课本,划出知识点。
掌控基础知识,红笔标出重、难点以及疑点。
2.小组或者组间进行讨论、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学习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使用说明】:本节的重点是伴性遗传的特点。
学习时应结合实际问题,从事例入手,找出基因在性染色体上,随性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将这些特点迁移到不同的事例中去解决问题。
【知识链接】:与基因在常染色体的遗传进行对照。
联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自主学习】一、基本概念:性别决定: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二、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有对,与性别决定无关。
性染色体:有对,男性为,女性为,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三、性别决定的方式:1、XY型:①雄性:常染色体+;雌性:常染色体+。
如:人的红绿色盲。
2、ZW型:①雄性:常染色体+;雌性:常染色体+。
如:鸡的性别。
3、色盲由隐形致病基因控制,该基因只位于上,在上没有。
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具遗传现象。
即致病基因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女性患者的和一定是患者,如病。
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或性环连。
下面是带来的高一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知识:1.领会伴性遗传的特点。
2.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症。
能力:1.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情感:通过学习,树立优生、关爱生命、关爱遗传病患者的意识。
【学习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学习难点】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的课堂】自学等级一.情境导入:二.课前预学:1.发现色盲症的第一人是,被发现是色盲症的第一人是,《论色盲》是写的。
2.基因由携带着从亲代传给下一代。
即基因在上,和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萨顿)3.摩尔根在研究果蝇时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4.染色体可分为和两种。
5.伴性遗传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相关联。
6.色盲基因只位于上,为基因,可表示为。
三.合作探究:1.分析下面几组人类红绿色盲症家族系谱图:第一组:第二组:P 正常女性×色盲男性 P 色盲女性×正常男性子代男女正常子代正常女性色盲男性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可得出什么结论?由第一组可得出:色盲基因为基因。
为什么?。
由第二组可得出:色盲的遗传方式为。
为什么?。
综合一、二可得:色盲的遗传方式为。
2.分析红绿色盲的两种交配方式:(即P35—图2—12和图2—13)得出:红绿色盲具有(或)的特点。
3.阅读教材P36,学生分组完成图2—14和图2—15的遗传图解。
得出:男性患者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是患者。
四.我的疑问:五.自我检测:1.伴性遗传是指()2.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3.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C.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D.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4.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下列哪种基因的传递是不可能发生的()A.外祖父→母亲→女儿B.祖母→父亲→儿子C.祖母→父亲→女儿D.外祖母→母亲→儿子5.某女同学在体检时发现是色盲,该同学的父母的色盲情况是()A.父色盲,母正常B.父正常,母携带者C.父正常,母色盲D.父色盲,母携带者6.(08广东)右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II-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II-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II-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D.II-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7.某种雌雄异株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
人教版(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授课)第3节伴性遗传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主要包含了伴性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解答遗传综合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教学目标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基于对伴性遗传的认识,运用演绎推理,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对常见的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伴性遗传病,能够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预测。
3.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议。
4.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分析人类伴性遗传实例,归纳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发展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策略情境创设策略五、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讲授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一、性染色体与性别二、伴性遗传1.红绿色盲2.抗维生素D佝偻病3.外耳道多毛症三、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十、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图解的形式阐述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利用色肓育家族系谱图,引导学生绘制4种婚配方式的红绿色盲遗传图解。
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演绎、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总结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再通过比较、分析,进而推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培养学生图与文、图与图转换的能力。
适度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最后两个案例的展示,试图培养学生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