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谏吴王(节选)》阅读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88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语文谏吴王书语文第四册高中语文谏吴王书语文第四册一、完成下列题目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以王.诸侯〔wàng〕恻怛.〔dán〕系.〔jì〕间.不容发.〔jiān〕〔fà〕B、乘.累卵之危〔chéng〕累.卵〔lěi〕县.〔xuán〕敝.〔bì〕万乘.〔shèng〕C、至石必差.〔shí〕寸景.灭〔jǐng〕霤.〔liù〕断幹.〔gán〕铢.〔zhū〕D、寸而度.之〔duó〕搔.〔shāo〕擢.〔chuó〕砻.〔lóng〕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①以王.诸侯②上.不绝三光之阴,下.不伤百姓之心者③惟.大王少加意念④鼓.而惊.之⑤有时..而尽3。
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性有畏其景而恶习其迹者B、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C、渐靡使之然也D、单极之沆断幹4.下列句子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B、危于累卵C、易于反掌D、故父子之道,天性也.5、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枚乘,西汉辞赋家。
字叔。
淮阴〔今江苏清江市西南〕人。
先为吴王郎中,后投奔梁孝王刘武。
B、枚乘为吴王郎中,吴王有叛心,枚乘上书谏劝,吴王不听。
景帝时,吴王参预六国谋反,枚乘又上书劝阻,吴王仍然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兵败身死。
枚乘也因此而知名.C、刘勰称“古诗佳丽,或称枚叔〞(《文心雕龙·明诗》),萧统《文选》列为无名氏作.后人多依《文心雕龙·明诗》,认为是枚乘作品.《隋书·经籍志》有《枚乘集》2卷,已散佚;近人辑有《枚叔集》。
D、“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他不愿做郡吏,称病离职,仍旧到梁国,为梁王的文学侍从。
据《汉书·艺文志》,枚乘有赋9篇,今传赋3篇,其中《七发》见于萧统《文选》、《柳赋》见于《西京杂记》、《梁王菟园赋》见于《古文苑》。
中国文学史考试题附与答案一、单项挑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具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D )。
A.鲁诗B.齐诗C.韩诗D.毛诗2.《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A)。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A.国风B.大雅C.小雅D.颂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 )。
A.《尚书》B.《春秋》C.《左传》D.《国语》4.《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B )。
A.论辩体B.语录体C.对话体D.记事本末体5.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C )。
A.抒情散文B.描写散文C.史论散文D.时评散文6.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 C )。
A.情感浓郁,文气纵横B.引经据典C.崇实诚,通达深刻D.抨击时弊,愤世疾俗7.《汉书》体例中所取消的一类是(B )。
A.本纪B.世家C.列传D.表8.《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 A)。
A.《天子游猎赋》B.《二京赋》C.《校猎赋》D.《羽猎赋》9.《文选》所收录的“苏李诗”是( B )。
A.四言诗B.五言诗C.杂言诗D.楚辞体诗10.曹丕在七言诗进展上的贡献要紧体如今创作了( C)。
A.《同声歌》B.《七哀诗》C.《燕歌行》D.《善哉行》11.建安阶段的闻名女作家是( B)。
A.许穆老婆B.蔡琰D.薛涛12.第一具把庄子诗化了的诗人是( C )。
A.曹植B.阮籍C.嵇康D.陶渊明1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 A )。
A.太康诗风B.元康诗风C.元嘉诗风D.永明诗14.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D )。
A.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B.不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C.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降尽见真淳15.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B )。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初发芙蓉,自然可爱C.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锦工机锦,玉人琢玉16.下列诗句出自谢月兆诗的是( A )。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一.吴王欲伐荆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注释】①荆:楚国的别称。
②舍人:国王的侍从官。
③少孺子:年轻人。
④委身:弯曲着身体。
【导读】劝谏本是对君王效忠的一种表现,但专制时代,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劝谏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向吴王进谏的年轻人自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以一种很巧妙的方法进谏: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说理,一则避开杀身之祸,二来又点明了伐楚的坏处,最终说服吴王放弃伐楚的念头。
此则故事启示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患。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2)如是.者三旦()(3)螳螂委身曲附.()(4)黄雀延.颈()2. 翻译下列句子。
(1)子来,何苦沾衣如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少孺子“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样的劝谏方式,其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请结合故事,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四、1.(1)怀揣(2)这样,代“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农”(3)同“跗”,脚背骨(4)伸长2.(1)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2)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专题23 课外文言文阅读【挑战中考】1. (2014·山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上书谏吴王(节选)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①,足可搔而绝②,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③也。
磨砘砥砺④,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⑤,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又背理不知其慈有时而亡。
臣愿大王熟计⑥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①蘖:植物的细芽。
②足可搔而绝:用脚可以断。
③据其未生,先其未形:在它未成长这前(就抑止它),在它未形成之前(就抑止它)。
④磨砘砥砺:四种磨刀工具。
⑤种树畜养:种植物,养牲畜。
⑥熟计:仔细考虑。
(1)将文中画线句子用“/”断句。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又背理不知其慈有时而亡。
(2)文中画线名阐明了积善成德、的道理。
空白处正确的选项是()A. 防微杜渐B. 温故知新C. 礼尚往来D. 得寸进尺2. (2014·福建龙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②会③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
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一:当初。
③会:约定。
④罢:取消。
(1)下面句中的“期”与“文侯与虞人期猎”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B. 道不通,度已失期.C. 期.日中,过中不至D.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译文:②乃往,身自罢之。
译文:(3)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答:3. (201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201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25分)1.默写(15分)(1)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
(3)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
(5)__________,死于安乐。
(6)北国风光,__________,万里雪飘。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新颖传神,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8)“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李白《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
(9)选择以下其中之一,默写省略的文言句子(不含标点)。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四时俱备。
”《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和蔼馈赠铭记吮吸绚.烂雀.跃撮.合酬.报B、xuàn què cuō chóu炫.目鹊.桥搓.洗筹.备桂冠(guān)记载(zǎi )湖泊(pō )轴心(zhóu)C、冠军(guàn)超载(zài )停泊(bó )压轴(zhòu)顷刻(qǐng)yì )旷野(kuàng)阁楼(lóu)D、倾倒(qīng)摇曳(yè )粗犷(guǎng)镂空(lòu)3.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马大哈马后炮马前卒B、人是衣裳马是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C、马到成功青梅竹马心猿意马历兵秣马D、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4.阅读下面文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书谏猎〔西汉〕司马相如【原文】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1),捷言庆忌(2),勇期贲、育(3)。
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
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4),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5),舆不及还辕(6),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7),枯木朽枝尽为难矣。
是胡越起于毂下(8),而羌夷接轸也(9),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10)。
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
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11),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12)。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注释】(1)乌获:战国时秦国力士。
(2)庆忌:吴王僚之子。
《吴越春秋》说他有万人莫当之勇,奔跑极速,能追奔兽、接飞鸟,驷马驰而射之,也不及射中。
颜师古则说他能射快箭。
(3)贲、育:孟贲、夏育,皆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勇士。
(4)卒(cù)然:卒同“猝”。
突然。
逸材:过人之材。
逸,通“轶”,有超越意。
这里喻指凶猛超常的野兽。
(5)属车:随从之车。
颜师古释作连续不断的车队。
两义可并存。
这里是不便直指圣上的婉转说法。
清尘:即尘土。
“清”是一种美化的说法。
(6)还(xuán):通“旋”。
辕:车舆前端伸出的直木或曲木。
这里借指舆车。
(7)逢(páng)蒙:夏代善于射箭的人,相传学射于羿。
(8)毂(gǔ):车轮中心用以镶轴的圆木,也可代称车轮。
中国古代文学史单选题1、“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出自——[单选题]A 《山海经》.B 《庄子》C 《淮南子》.D 《周易》正确答案:C2、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作品《弹歌》的歌词是——[单选题]A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B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C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D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正确答案:B3、我国先秦古籍《尚书·尧典》中关于原始初民歌舞的记载是——[单选题]A 屡舞僊僊.B 方将万舞C 百兽率舞.D 蹲蹲舞我正确答案:C4、神话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单选题]A 幻想的.B 现实的C 理论的.D 逻辑的正确答案:A5、汉代“四家诗”中属于古文经学的是——[单选题]A 齐诗.B 鲁诗C 韩诗.D 毛诗正确答案:D6、《国语》又被称为——[单选题]A 《春秋外传》.B 《左氏春秋》C 《春秋内传》.D 《春秋公羊传》正确答案:A7、《春秋》作为史书其体例是——[单选题]A 国别体.B 纪传体C 编年体.D 纪事本末体正确答案:C8、《尚书》的语言风格特色是——[单选题]A 佶屈聱牙.B 情韵并美C 辩丽恣肆.D 质朴平实正确答案:A9、《战国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记载——[单选题]A 儒家的言论.B 道家的言论C 阴阳家的言论.D 纵横家的言论正确答案:D10、《老子》的文风特点是——[单选题]A 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 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 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 义正词严,理直气壮正确答案:B11、《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单选题]A 国别史.B 纪传史C 编年史.D 纪事本末史正确答案:A12、下列寓言出自《孟子》的是——[单选题]A 庖丁解牛.B 买椟还珠C 揠苗助长.D 唇亡齿寒正确答案:C13、班固对《离骚》题义的解释是——[单选题]A 离骚者,犹离忧也.B 离骚者,楚古乐曲名也C 离,犹遭也;骚,忧也.D 离,别也;骚,愁也正确答案:C14、下列有关《史记》《汉书》的选项正确的是——[单选题]A 都反映汉代的历史.B 都能以圣人是非为是非C 都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D 都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正确答案:A15、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单选题]A 表达人生感慨的议论文.B 为新朝歌功颂德的颂世文C 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文.D 与治国安邦有关的政论文正确答案:D16、贾谊《过秦论》归结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A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D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正确答案:B17、《史记》所采用的几种体例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单选题]A 本纪.B 世家C 列传.D 表正确答案:A18、“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单选题]A 《高唐赋》.B 《赋篇》C 《登徒子好色赋》.D 《吊屈原赋》正确答案:B19、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单选题]A 《归田赋》.B 《刺世疾邪赋》C 《穷鸟赋》.D 《鹦鹉赋》正确答案:A20、《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单选题]A 《鼓吹曲辞》.B 《杂曲歌辞》C 《相和歌辞》.D 《杂歌谣辞》正确答案:C21、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单选题]A 幽婉深沉.B 平淡自然C 慷慨激昂.D 豪放雄浑正确答案:B22、南朝诗人徐陵最擅长的是——[单选题]A 宫体诗.B 山水诗C 田园诗.D 乐府诗正确答案:A23、“声律与风骨兼备”所标志的是——[单选题]A 唐代近体诗的形成.B 盛唐诗风的形成C 各种诗人群体的形成.D 各种诗歌之美的形成正确答案:B24、李白乐府诗的特色是——[单选题]A 语言简洁明快而蕴涵丰富.B 气势凌厉而悲中见豪C 境界清新而内蕴俊逸风神.D 用古题写己怀而发兴无端正确答案:D25、属于大历“十才子”的一组诗人是——[单选题]A 韦应物、刘长卿、钱起.B 刘长卿、戴叔伦、李端C 钱起、李端、卢纶.D 卢纶、李益、顾况正确答案:C26、李贺诗中最具特色的作品是——[单选题]A 气势高扬之作.B 感愤不遇之作C 揭露时弊之作.D 咏仙讽鬼之作正确答案:D27、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是——[单选题]A 峭健俊爽.B 深情绵邈C 清奇僻苦.D 正大高华正确答案:B28、唐传奇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关键在于其——[单选题]A 虚构和想象.B 情节和结构C 语言和形象.D 体裁和样式正确答案:A29、具有鲜明的“士大夫之词”特征的词是——[单选题]A 敦煌曲子词.B 早期文人词C 花间词.D 南唐词正确答案:D30、“词为艳科”的局面始于——[单选题]A 晚唐.B 五代C 北宋.D 南宋正确答案:A31、原始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夫(肉)”载于——[单选题]A 《吴越春秋》B 《淮南子》C 《周易》D 《蜡辞》.正确答案:A3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单选题]A 南、风、雅B 风、雅、颂C 雅、颂、南D 颂、南、风正确答案:B33、下列《诗经》诗歌属于农事诗的是——[单选题]A 《生民》B 《蒹葭》C 《七月》D 《谷风》正确答案:C34、下列篇名属于《九歌》的是——[单选题]A 《涉江》B 《思美人》C 《惜往日》D 《湘夫人》正确答案:D35、《春秋》的文风特点是——[单选题]A 微言大义B 富艳浮夸C 汪洋辟阖D 辩丽恣肆正确答案:A36、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单选题]A 处女遇盗B 郢书燕读C 刻舟求剑D 狡兔三窟正确答案:D37、《庄子》中运用的主要手法是——[单选题]A 重言B 卮言C 寓言D 杂言正确答案:C38、《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收集所持的说法是——[单选题]A 采诗说B 作诗说C 删诗说D 献诗说正确答案:C39、从《吕氏春秋·察今》的本义来看,“刻舟求剑”的故事要表达的是——[单选题]A 因时制宜的思想B 因地制宜的思想C 因人制宜的思想D 因事制宜的思想正确答案:B40、杨恽《报孙会宗书》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单选题]A 对不平遭际的怨愤B 对田园生活的不满C 对重归仕途的企盼D 对为官生涯的留恋正确答案:A41、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是——[单选题]A 前期反对虚妄、批驳图谶,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一B 前期歌颂新朝、献计献策,后期崇尚实诚、通达深刻C 前期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后期远离现实而倡言避世D 前期指摘世风反政治腐败,后期建言献策以改革政治正确答案:A42、《史记》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互见法”指的是——[单选题]A 在不同的人物传记中叙述同一人物的同一事迹B 在同一篇人物传记中叙述不同人物的事迹C 把同一人物的事迹根据需要写在本传和其他传记中D 把不同人物相似的事迹集中到同一篇传记中正确答案:C43、《吴越春秋》记载的是——[单选题]A 春秋初年吴、越两国的历史B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的历史C 战国中期吴、越两国的历史D 战国末年吴、越两国的历史正确答案:B44、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表述“招隐”主题的基本表现方法是——[单选题]A 通篇直接倾诉“招隐”的强烈愿望B 讲述盛世隐居实为不明智的道理C 以描述仕途环境的美好来表达主题.D 以铺叙隐居环境的恶劣来表现主题正确答案:D45、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的主、客是——[单选题]A 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B 西都宾与东都主人C 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D 楚太子与吴客正确答案:D46、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单选题]A 西汉前期B 西汉后期C 东汉前期D 东汉后期正确答案:C47、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是——[单选题]A 《文章流别论》B 《文赋》C 《文心雕龙》D 《诗品》正确答案:B48、中国诗歌史上抒情组诗的源头是——[单选题]A 陶渊明《饮酒》B 左思《咏史》C 阮籍《咏怀》D 鲍照《拟行路难》正确答案:C49、南朝诗人鲍照最著名的诗作属于——[单选题]A 山水诗B 宫体诗C 乐府诗D 田园诗正确答案:C50、永明时期诗坛普遍倾向于沈约提出的三易原则,下列不屈于沈约三易原则的是——[单选题]A 易见事B 易识字C 易读诵D 易人乐正确答案:D51、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收录南朝乐府民歌最多的是——[单选题]A 《杂曲歌辞》B 《杂歌谣辞》C 《清商曲辞》D 《横吹曲辞》正确答案:C52、《文心雕龙》的五篇总论中,理论观点最为重要的一篇是——[单选题]A 《原道》B 《征圣》C 《宗经》D 《正纬》正确答案:C53、由梁、陈人隋的文人是——[单选题]A 江总、许善心、虞世基B 杨索、薛道衡、江总C 卢思道、杨索、薛道衡D 杨索、庾自直、许善心正确答案:A54、李白歌行体诗的风格特色是——[单选题]A 语言简洁明快而蕴涵丰富B 境界清新而内蕴俊逸风神C 气势凌厉而悲中见豪D 用古题写己怀而发兴无端正确答案:C55、杜甫诗歌《哀江头》、《春望》、《羌村》的写作时间是——[单选题]A 困守长安时期B 安史之乱时期C 定居成都时期D 飘泊西南时期正确答案:B56、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单选题]A 白居易的《长恨歌》B 李商隐的《无题》C 李贺的《天上谣》D 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正确答案:D57、刘禹锡《竹枝词》的文学体裁是——[单选题]A 民歌B 词C 诗D 散曲正确答案:C58、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说,第二个“象”是指——[单选题]A 韵味B 意境C 形象D 旨意正确答案:A59、陆龟蒙的小品文《野庙碑》的主厨是——[单选题]A 指出帝王的权位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B 讽刺最高统治者穷兵黩武和大兴宫室C 鞭挞大小封建官吏的凶狠残暴和伪善无用D 揭露历代统治者打着解救百姓的幌子争夺帝位的行径正确答案:C60、下列作品集中最早的词集是——[单选题]A 《尊前集》B 《草堂诗余》C 《花间集》D 《云谣集杂曲子》正确答案:D61、《礼记·郊特牲》中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蜡辞》的歌词是——[单选题]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文言文阅读答案】《上书谏吴王(节选)》阅读及答案上书谏吴王(节选)丈夫十个腰围周围的树木开始像耕耘者一样生长①. 脚可能会被划伤和破坏②. 手可以被拉和抓住。
根据他们未出生的情况,他们没有成形③ 第一锐化④, 有时不要看到它的损坏。
植树养畜⑤ 这是没有好处的,有时是巨大的。
积累美德和实践。
有时你不知道它的好处,但你放弃了正义和理性。
有时你不知道它的邪恶,就死了。
陈垣国王对这个计划很熟悉⑥ 而且是针对个人的。
一百年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
注释:①蘖(niè):植物的幼芽。
②足可搔而绝:用脚可以踩断。
③据其未生,先其未形:在它未成长之前(就抑止它),在它未形成之前(就抑止它)。
④磨砻砥砺:四种磨刀工具。
⑤种树畜养:种植物,养牲畜。
⑥熟计:仔细考虑。
12.用“/”分隔带下划线的句子。
(2分)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13.课文中带下划线的句子说明,善行会带来美德——真理。
空白中的正确选择是()(2分)。
a、防微杜渐b、温故知新c、礼尚往来d、得寸进尺12.积德/不知其善/有时使用/弃义弃理/不知其恶/有时死亡解析:根据上下文及句意可判断。
这是一组骈句。
13.分析:划线句子的意思是:积累美德而不看到它的好处,?当时间很长时,它会起作用;背叛理智和正义,却不知道它的危害,?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消亡。
因此,可以判断这是一项预防措施。
附:上书谏吴王(节选)》参考译文:周长为十的树在开始生长时是一个很小的芽。
你可以用脚趾抓它,然后用手把它拔出来。
在它生长和形成之前把它挖出来。
如果你暂时看不到它的损坏,一段时间后它最终会被摧毁;种树养畜,不生长,过一段时间就会生长;积累美德,没有它的好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起作用;如果你背叛了理智和正义,却不知道它的危害,你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后灭亡。
希望陛下慎重考虑,亲自执行。
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
吴王欲荆阅读答案【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
1、解词。
(1)臣之妻私()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吾知所以亡()矣(4)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2.译句(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导读:你会做文言文吗?下面的是八年级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欢迎阅读![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劝谏、上书阻止我出兵的,将他处死!”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劝谏却又不敢,于是他就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
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天天让将衣服露湿。
”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弯着身子紧贴着树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
”吴王一听后说:“真是说得了太好了。
”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1、请从短文中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3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告其左右曰:如是者三日: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文中孺子为什么能世历劝谏吴王?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 B3(1)身边的臣子(2 )像,这样4.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
5.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深入浅出,易于让吴王理解和接受。
【七】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叫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全都逃跑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礼记·\u37066X特牲》中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蜡辞》的歌词是()A.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B.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C.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D.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狱?答案:B2.《吕氏春秋·\u21476X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动作而歌舞的记载是(A.履xx,不咥人B.xxxx,其血xxC.xx如,皤如,xx翰如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答案:D3.《诗经》中的作品大致产生于()A.西周以前B.西周初至春秋中叶C.西周初至春秋末D.xx时期答案:B4.《诗经·\u22823X雅·\u29983X民》是()A.xx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答案:A5.《天问》的诗歌句式主要是()A.七言B.五言C.四言D.杂言答案:C6.下列作品中出自《九章》的一篇是()A.《山鬼》B.《橘颂》C.《东君》)D.《招魂》答案:B7.《论语》的文风特点是()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答案:A8.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A.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答案:C9.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A.铺陈排比B.多用比喻C.质实无华D.婉转诙谐答案:A10.与汉初各家散文比较,枚乘《上书谏吴王》最主要的特点是(A.语言犀利,直说主题B.譬喻叠出,设辞委婉C.质朴无华,造语恳切D.铺排纵横,气势宏大答案:B11.以王充、桓谭为代表的东汉前期散文的主要创作倾向是()A.针对王朝的兴替翻覆发抒感慨B.针对东汉政治的腐败揭露抨击C.针对宦官、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提出批评D.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答案:D12.《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古今特殊人物的事迹C.记述王侯各国的兴衰状况D.记述历代王朝的重要事件答案:C13.《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是()A.前者记载了真实的历史,后者更多荒诞离奇的故事B.前者集中记述吴越争霸的历史,后者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C.前者全面记述吴、越两国历史,后者只写越国的历史D.前者虚构了不少故事细节,后者则客观记述两国历史答案:B14.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A.从情思浓郁、质实纯朴向缺少真情、辞藻华丽方向发展B.从关注社会、政治、人生向远离社会、政治、人生方向发展C.从为统治集团歌功颂德向愤世嫉俗方向发展D.从表达入世进取情志向抒发避世高蹈意愿方向发展答案:A15.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A.B.C.D.《娇女诗》《艳歌行》《悲愤诗》《美女篇》答案:C16.太康诗人潘岳最著名的诗作是()A.《七哀诗》B.《秋胡行》C.《悼亡诗》D.《扶风歌》答案:C17.左思诗风的特点是()A.英雄失路,万绪悲凉B.平淡自然,韵味醇厚C.炳若缛绣,凄若繁弦D.笔力雄迈,文典以怨答案:D18.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是()A.曹操B.阮籍C.郭璞D.曹植答案:D19.下列诗人中属于“竟陵八友”的是()A.江淹B.鲍照C.谢朓D.萧纲答案:C20.下列关于《洛阳伽蓝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作者杨衒之B.属于历史笔记C.记载有佛教故事D.属于南朝文人风格答案:D21.“元嘉三大家”中,颜延之所追求的诗美是()A.清水芙蓉之美B.典丽华赡之美C.热烈明畅之美D.平淡自然之美答案:B2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A.《世说新语》B.《搜神记》C.《博物志》D.《幽明录》答案:B23.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A.卢思道、杨素、薛道衡B.杨素、薛道衡、江总C.江总、许善心、虞世基D.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答案:A24.“初唐四杰”中长于歌行体的诗人是())A.王勃、杨炯B.王勃、卢照邻C.杨炯、骆宾王D.卢照邻、骆宾王答案:D25.诗句“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出自(A.王翰的《凉州词二首》B.李颀的《古从军行》C.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D.高适的《燕歌行》答案:C26.白居易闲适诗的特色是()A.反映国事民生,发挥美刺作用B.表达知足常乐,情致温厚柔和C.受外界事物感动,形诸咏叹D.写山水风光和友情答案:B27.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A.五律B.七律C.五绝D.七绝答案:D28.韩愈散文中数量最多的是()A.序文B.书信C.碑志D.杂著答案:C29.下列作品中采用寓言形式的是()A.《宋清传》B.《毛颖传》C.《柳毅传》D.《南柯太守传》答案:B)30.著名词人冯延巳属于()A.花间词人B.前蜀词人C.后蜀词人D.南唐词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卷编号171)1.[单选题]以下篇目中,出自《诗经)且属于政治讽制诗的是( )A)《氓》B)《怀沙》C)《硕鼠》D)《鹿鸣》答案:C解析:2.[单选题]把汉代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作者是(.A)扬雄B)蔡邕C)班固D)司马相如答案:D解析:3.[单选题]侯方域散文的特点是A)凌厉雄杰B)流畅通达C)靡丽瑰奇D)真气淋漓【考点】八编二章一节侯方域散文的特点答案:B解析:侯方域早年为文,流于绮丽,后学韩欧,有奇气,流畅通达有余,深厚蕴藉不足。
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答田中丞书》、《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与吴骏公书》、《与方密之书》等4.[单选题]由宋入元的作家戴表元的论诗主张是(A)寓骚雅于冲夷”B)“酿诗如酿蜜”C)“至清至和”D)"“不为律缚”答案:B解析:戴表元宋元之际诗人,元代前期东南文章大家,也是元代重要的文论家,其关于“酿诗如酿蜜”之论,“无迹之迹诗始神”之说,“清华奇秀之气”为文等理论都很有价值5.[单选题]“沉郁顿挫”为( )的艺术风格定评A)李白B)李商隐C)李璟D)杜甫答案:D解析:6.[单选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
A)《豳风·东山》B)《唐风·鸨羽》C)《卫风·伯兮》D)《小雅·采薇》答案:D解析:7.[单选题]汪笑依以汉代张良的英雄事迹为题材,创作出反对袁世凯复辟的作品是( )A)《党人碑》B)《哭祖庙》C)《将相和》:D)《博浪椎》答案:D解析:汪笑侬的《哭祖庙》演三国故事,写刘谌在其父刘禅开城投降之际在祖庙祭祀仙人,以身殉国的事迹。
《将相和》写廉颇和蔺相如团结御敌。
《党人碑》意在映射戊戌六君子。
《博浪椎》以汉代张良的英雄事迹为题材,借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8.[单选题]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戊辛勤久,玉箸箸应啼别离后”其中“玉箸”是()A)筷子B)杯子C)玉器D)眼泪答案:D解析:9.[单选题]《庄子》的文风特点是( )A)冷峻峭拔B)空灵飘乎C)质木无文D)义正辞严答案:B解析:10.[单选题]下列篇名属于《九歌》的是A)《涉江》B)《思美人》C)《惜往日》D)《湘夫人》答案:D解析:11.[单选题]下列为东汉陪都南阳而创作的汉赋是( )。
特别说明:一共整理了自2002年7月以来的共计16套《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极个别试卷没有答案,可查阅教材),部分已文印的试卷也未收录。
第1套试卷2012年1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出自( )A.《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B.《周易·贲卦》C.《吕氏春秋·古乐》D.《礼记·郊特性》2.先秦诸子中行文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是( )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尚书》B.《春秋》C.《国语》D.《左传》4.《谏逐客书》的作者是( )A.荀况B.韩非C.李斯D.贾山5.《上书谏吴王》的作者是( )A.枚乘B.贾山C.贾谊D.晁错6.《史记》写人有个作者独创的手法,即( )A.对比法B.映衬法C.互见法D.渲染法7.东汉出现的一种篇幅较短小、铺叙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增强的赋体类型称为( )A.骚体赋B.散体大赋C.骈赋D.抒情小赋8.司马相如创作的散体大赋是( )A.《子虚赋》B.《七发》C.《两都赋》D.《二京赋》9.西汉最出色的咏物赋是( )A.《杨柳赋》B.《蓼虫赋》C.《洞箫赋》D.《鹦鹉赋》10.代表汉代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A.《古诗十九首》B.《孔雀东南飞》C.《陌上桑》D.《羽林郎》11.创作诗史上第一首纯粹的七言诗《燕歌行》的诗人是( )A.曹操B.曹丕C.曹植D.蔡琰12.史称“年十余岁,通诗论及辞赋数十万,善属文”的诗人是( )A.曹操B.曹丕C.曹植D.曹冲13.被称为“稽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 )A.建安诗风B.正始诗风C.西晋诗风D.东晋诗风14.自______的《悼亡诗》出,“悼亡”一词,专为“悼妻”之用。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参考吴王欲伐荆(楚国),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国王的侍从官有少孺子(年轻人)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一心想要)得其前利(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阅读训练及答案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攻打)旦(天,日)子(您)延(伸长)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2)如是者三旦。
(何苦沾衣如此)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螳螂]欲取蝉,而[螳螂]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螳螂捕蝉》写了螳螂、黄雀和蝉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吴王告诉他左右的.人说:“胆敢有来规劝(我)的人一定处死!”②这三个小动物,都一心想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6、请概括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这则寓言主要写的是吴王决定攻打楚国,有个年轻人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谏吴王不要去打楚国。
二:1.补充成语: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解释句中画线词。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详细评析第一大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是否完全正确。
能力层级A级。
A项中,“杳无音信”中的“杳”应读yǎo;B项中,“毗邻”的“毗”应读pí;C项中,“便笺”中的“笺”应读jiān;D项全对。
本题中的16个加点字都是常用字,错误的三个字,都是声母错误,难度不大,考生只要在生活、学习中多加留意,相信会作出正确判断的。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A项中,“等量齐观”意为把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看待。
语出于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五:“若李沧溟者,诸体少完善,惟七绝差胜,只堪与谢四溟之五律等量齐观”。
此处望文生义,把“等量齐观”从字面意义出发,理解为书法作品质量很好,值得观赏。
另外,“等量齐观”贬义,此处应该使用一个褒义词,如“精彩纷呈”等。
B项中,“间不容发”语出于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间”指空隙,成语原意为空隙中容不下一根细发,后比喻情况或形势极其危急。
此处轻重失当,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无论是破坏还是治理,都不会达到“间不容发”的程度。
C项中,“凤毛麟角”语出于唐李延寿《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
”“凤”指凤凰,“麟”指麒麟,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东西。
此外感情色彩不当。
“凤毛麟角”褒义,不自觉排队的人是不道德的人,虽然罕见,但并非什么珍贵的东西。
D项中,“喜出望外”出于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望”指希望,意料,喜悦出乎意料之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此处使用恰当。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案】C。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阅读及答案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译文,完成练习。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于是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官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
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
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弹丸(yuán wán)露水(lù lu)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一条成语替代,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王放弃攻打楚国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楚国十分强大,吴国没有必胜的把握。
B.吴王从螳螂捕蝉这个寓言中体会到吴国如果攻打楚国,会招致灭顶之灾。
C.吴王目光远大,此时不攻打楚国,是为以后更彻底地消灭楚国。
参考答案:
1.wán lù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B。
“吴王欲伐荆,”比较阅读答案“吴王欲伐荆,”比较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若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二)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乃罢其兵(停止)B.告其左右曰(身边的人)C.君其图之(企图)D.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答应)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则怀丸操弹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君其图之安陵君其许寡人D.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乃不知有汉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②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22.吴王、齐桓公两人在为君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9.C(3分)20.BC(4分)21.①(蝉、螳螂、黄雀)这三种动物,都一心想得到它眼前的利益,却不回头看他们的后面有祸害啊。
(2分)②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乐,对各诸侯背信弃义,从而失去天下人的支援,还不如给他(所侵占的鲁地)(2分)22.霸道,以强欺弱:吴王要伐荆,齐桓公侵略鲁国,侵占鲁地;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吴王听取了舍人少孺子的建议,停止向荆国用兵;齐桓公听取管仲的建议“遂割鲁侵地”。
《上书谏吴王(节选)》阅读及答案
上书谏吴王(节选)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①,足可搔而绝②,手可擢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③。
磨砻砥砺④,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种树畜养⑤,不见其益,有时而大。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臣原大王熟计⑥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释:①蘖(niè):植物的幼芽。
②足可搔而绝:用脚可以踩断。
③据其未生,先其未形:在它未成长之前(就抑止它),在它未形成之前(就抑止它)。
④磨砻砥砺:四种磨刀工具。
⑤种树畜养:种植物,养牲畜。
⑥熟计:仔细考虑。
12.将文中画线句子用“/”断句。
(2分)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13.文中画线句阐明了积善成德、____________的道理。
空白处正确的选项是()(2分)
A、防微杜渐
B、温故知新
C、礼尚往来
D、得寸进尺
12.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解析:根据上下文及句意可判断。
这是一组骈句。
13.A解析:画线句的意思是: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旪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旪间久了就会灭亡。
因此可判断是防微杜渐。
附:上书谏吴王(节选)》参考译文:
那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脚趾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在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挖出。
打磨砥砺,(一时)看不见它的损坏,一段时日后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
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