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酸盐镀锌故障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127.44 KB
- 文档页数:2
镀锌设备故障维修方案背景介绍镀锌是将钢铁表面镀上锌层,以起到防腐、美化和增加表面硬度的作用。
在镀锌生产过程中,设备是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设备遇到故障或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设备故障维修方案对于保障生产过程非常重要。
故障分类在镀锌生产中,设备可能遇到的故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机械故障。
例如轴承损坏、带宽脱落等。
2.电气故障。
例如电机接线松动、电源过载等。
3.管道故障。
例如管道堵塞、漏水等。
4.其他故障。
例如变频器失控、传感器损坏、机器人误差增大等。
故障处理流程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该采取以下流程进行处理:1.确认故障种类和具体表现。
2.停机并切断电源,防止二次损失。
3.确认故障原因,排除可能原因。
4.按照故障原因进行修理或更换部件。
5.安装好后,进行安全检查和运行测试。
6.恢复生产并记录处理过程。
设备维护为了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设备维护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设备维护方法:1.定期检查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更换易损件和磨损较大的部分。
3.按时加油和润滑,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机器参数。
5.对设备进行清洁和除尘,排除污垢和异物等。
总结针对镀锌设备故障,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对于保障生产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
要根据故障种类进行分类处理,并严格按照处理流程进行,保证设备维修质量。
同时,要注重设备的维护工作,预防故障的发生。
通过科学管理和维护,保障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锌酸盐镀锌工艺的故障原因与处理方法:镀层钝化膜质量故障(发花、变色、变暗等)目前镀锌进行钝化处理的工艺主要低铬彩色钝化和三价铬钝化,在钝化后有时放置一夜或几天时间,钝化膜的表面就会出现雨点状白点,大小不一,钝化膜也变暗变淡,光亮度下降。
1.原因分析实际上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更复杂,可能有镀液的问题;前处理不良的问题;基材有麻点,镀后出光等清洗不良的问题;钝化液成分比例失调的问题;钝化膜老化时间不够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空气中水蒸气、酸雾严重使得钝化膜色泽变化和腐蚀等。
2.解决方法针对上述可能的原因,逐条采取措施。
调整镀液成分到工艺规范,并且对镀液进行锌粉、硫化钠处理,再进行电解处理;加强除油、活化等前处理工序;加强镀后清洗和出光工序;严格控制钝化溶液成分和钝化工艺参数,控制好钝化膜的色彩;加强钝化后老化工艺的控制;改善工作环境,镀后零件尽快入库等。
尤其要注意的是钝化后的老化问题,因为热水槽老化温度过高(>70℃),就会使得钝化膜中的六价铬溶解,形成耐蚀性很差的多孔钝化膜。
就容易出现镀锌层钝化膜表面的雨点状白点,钝化膜变暗变淡,光亮度下降的故障。
严格控制钝化老化工序(60℃),这种故障就可以消除,生产恢复到正常。
其他环节也会出现钝化质量的故障的问题,如某厂采用DE碱性锌酸盐镀锌液,低铬钝化的滚镀锌工艺生产线,出现了钝化膜发花,表面有许多大块不规则灰黑色斑块的故障。
经分析是由于镀锌后的清洗槽中白色絮状沉淀较多,出光槽溶液呈黄棕色,pH值接近4,这些都可能带来电镀故障,由于清洗不干净和出光液pH高,造成电镀零件表面碱性镀液的清洗不够,出光液的出光作用下降,导致钝化膜发花等故障。
通过增加一道热水洗,将出光液pH调至l左右后,故障排除,生产恢复到正常。
锌酸盐镀锌工艺的故障原因与处理方法:锌酸盐镀锌层起泡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实例首先我们从零件的制备加工检查,没有发现出现起泡的可疑环节,所以重点考虑电镀各个工序的影响。
零件表面的油污,一般是经化学除油、电解除油清除干净。
但若操作不当或者除油液成分失调,可能会有少量油珠残留在零件表面,这就可能引起镀锌层的起泡。
零件若酸洗除锈时间过长,可能由于过腐蚀也会引起镀层的起泡。
此外,镀前活化不充分,没有活化,零件表面形成了一层薄氧化膜,也会导致镀层结合力变差而起泡。
因此,碱性锌酸盐镀锌前处理要严格控制。
前处理流程为: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酸洗除锈→2次流动水洗→电解除油→热水洗→流水洗→镀前活化→2次流动水洗→镀锌。
除油液要定期加料;酸洗液、镀前活化液要定期更换,而且要严防铜杂质的危害。
(1)电镀工序中引起镀层起泡的可能因素。
挂具选择不当会引起锌镀层起泡,这一点往往易被人们忽略。
一般是用焊锡或铜将挂钩与杆子焊接在一起,再浸塑、浸漆,或用聚氯乙烯薄膜包扎。
若包扎破损,焊接处易受电解质腐蚀,腐蚀产物附着在零件表面、零件自上而下便产生带状密集小泡,因此,应经常检查挂具焊接处是否破损以防止挂具腐蚀而引起镀层起泡。
镀液操作或维护不当导致锌镀层起泡。
镀液中添加剂含量过高,易夹杂在镀层中使得内应力骤增,导致镀层起泡;镀液中重金属杂质,如铅、铜等含量过高,使锌层中夹杂过多的铅、铜等杂质,镀层与基体结合不良而起泡;光亮剂香草醛加入过多,镀层的光亮性虽好,但脆性增大,导致镀层起泡,此外,操作条件控制不当如温度太低,电流密度太大,也会导致镀层夹杂有机杂质,引起起泡。
镀后钝化工序的影响。
镀后出光、钝化操作不当,清洗不彻底,出光液、钝化液残留在镀层内,烘烤老化也容易引起镀锌层起泡。
(2)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镀锌工序消除起泡故障。
①生产厂首先把好了原材料关,选用性能优良的锌酸盐镀锌原料和添加剂,并且在添加剂加入镀槽前,先进行霍耳槽实验。
②加强镀锌槽液的维护,严格控制添加剂及光亮剂的补充量,以"少加勤加"为原则,或者根据霍耳槽试验计量补加。
环保碱性锌酸盐镀锌浅谈(2021-12-29 22:23:49)标签: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
众所周知,电镀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如何使电镀行业抵达清洁生产确实目的,是咱们每一个电镀技术工作者的一路的目标。
就单纯的镀锌而言,用无氰锌酸盐代替有氰镀锌,是实现环保电镀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但在实际生产操作进程中,由于无氰电镀比有氰电镀控制起来要困难的多,而且生产本钱也比拟高,尤其是对于一些高质量要求的镀锌件来讲,氯化钾镀锌达不到要求。
所以很多的生产厂家不肯采用,继续采用老工艺有氰电镀,给推行环保型镀锌造成了必然的阻力。
但做为此刻的碱性锌酸盐镀锌体系来讲,在工艺性能方面已经完全可与之想媲美,现将本人在利用环保碱性锌酸盐镀锌的进程中产生的一些故障及排除方式做一下浅谈,希望能为推行环保型电镀生产出一份力,给咱们的子孙后代后代留一片净水。
1 工艺流程本公司所采用的碱性镀锌工艺是才用自动生产线,工艺流程为:热脱脂——清洗—清洗——喷淋清洗——酸洗——清洗——清洗——喷淋清洗——电摆脱脂——清洗——清洗——喷淋清洗——弱酸中和——喷淋清洗——碱性锌酸盐镀锌——清洗——清洗——喷淋清洗——出光——清洗——钝化——清洗——清洗——喷淋清洗——热水清洗——烘干——包装。
2 工艺条件及配方工艺配方如下:NaOH 50-80g/lZnO 8-15g/lA〔主光剂〕10—25mL/LB〔走位剂〕1—3mL/LC〔净化剂〕—1mL/L3 工艺影响因素3.1 NaOH。
氢氧化钠的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好坏。
尤其是对高光亮度的基体。
含量过少,阳极很容易钝化。
造成发雾现象,外表粗糟无光,分散能力变差,低区发黑。
对于镀锌后要进展机械加工的零件来讲,还容易造成脆性增大的现象。
含量太高,那么上镀速度比拟慢。
本人以为最正确的含量为130-140g/l。
3.2 ZnO。
氧化锌的含量上下因选用的光亮剂的不同而不同。
常见故障的分析和纠正(酸锌)常见故障的分析和纠正(1)镀层起泡,结合力不好。
镀前处理不良;镀液中添加剂过多;硼酸含量过低同时阴极电流密度过大等会使镀层起泡,造成结合力不好。
镀液中添加剂含量过多,则阴极表面上吸附了较多的有机添加剂,导致阴极表面憎水,同时它还会夹附于镀层内,造成镀层与基体金属间晶格不连续而结合不牢;镀液中硼酸含量低,阴极膜中pH容易升高,同时电流密度过大,阴极膜中pH更高,容易造成金属的氢氧化物或碱式盐夹附于镀层内,影响镀层晶格的正常排列,从而造成镀层结合不牢。
硼酸含量低,电流密度大造成的结合力不好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尖端和边缘,出现这类现象时,一方面检查电流,另一方面分析硼酸含量,然后按检查和分析结果进行纠正。
在排除了硼酸含量和电流密度的影响后,再加强镀前处理或用良好的镀前处理与原来的操作进行对比,检查镀前处理是否有问题。
另外用赫尔槽试验检查添加剂的含量。
当发现添加剂含量过高,可用电解或活性炭处理降低其含量。
(2)镀层粗糙。
镀液中锌含量过高;添加剂含量偏低;温度过高或镀液中有固体微粒等都会使镀层粗糙。
镀液中锌含量和温度升高,添加剂含量降低,都是降低阴极极化,导致镀层粗糙。
假使在电镀过程中,镀液温度有升高的趋势,那么最好装置冷却设备。
假使温度略微偏高而没有冷却设备,也可加入适量的苯甲酸钠,以改善镀层的结晶组织。
添加剂含量的多少,可用前述的赫尔槽试验确定,同时还可以从一些现象进行观察,因为添加剂含量偏低时,不但镀层粗糙,同时镀层的光泽差,电流密度的范围比较狭小,低电流密度处镀层色暗,当同时出现这些现象时,再在赫尔槽试验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后进行试验,观察阴极样板上的镀层状况,若有好转,可向镀液中补充添加剂。
镀液中的锌含量,可按分析进行调整。
发现锌含量过高时,一方面要稀释镀液,将其浓度调节在工艺范围内,另一方面要减少阳极面积,防止锌含量继续升高。
确定镀液中是否有固体微粒,一种方法是在搅拌镀液的情况下,用500mL(或1000mL)的量杯取一杯镀液,将它放置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另一方法是用定量滤纸过滤少量镀液,然后观察滤纸上同体微粒的多少,从而估计镀液中固体微粒的含量,若镀液中固体杂质较多,就应过滤镀液,除去这类杂质。
在我国碱性锌酸盐镀锌约占镀锌总量的50%。
在长期实践中,人们积累了许多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维护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排除故障的有效方法。
由于锌酸盐镀锌溶液配方和溶液成分的差异,尤其是添加剂(有进口的和国内公司生产的)的不同,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特征也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技术人员认真分析,找出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而找出消除故障的措施。
一般而言,锌酸盐镀锌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和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镀层起泡发脆、结合力差可能原因:①镀前处理不良;②镀液中氧化锌含量高;③镀液中氢氧化钠含量低;④阴极电流密度大;⑤镀液温度低;⑥添加剂添加过量;⑦镀液中有机杂质多等。
2 镀层结晶粗糙可能原因:①镀液中氧化锌含量高;②氢氧化钠含量低;③电流密度大;④添加剂添加过量;⑤镀液中金属杂质多等。
3 镀层沉积速率慢可能原因:①镀液中氧化锌含量低;②氢氧化钠含量高或低;③电流密度小;④镀液的温度低等。
4 镀层光亮不均匀可能原因:①电流密度小;②镀液中添加剂不足;③镀液中有机杂质多等。
5 镀层花斑发雾可能原因:①镀前处理不良;②添加剂过量;③镀液的温度高等。
6 镀层发暗或钝化无光泽可能原因:①镀液中添加剂不足;②金属杂质多等。
7 镀锌阳极出现钝化发黑可能原因:①镀液中氢氧化钠含量低;②阳极的面积小;③电流密度大等。
8 镀液的分散能力差可能原因:①添加剂不足;②氧化锌含量高;③氢氧化钠含量高;④镀液温度高等。
9 镀液的深镀(覆盖)能力差可能原因:①电流密度小;②镀液温度低;③添加剂不足,有机杂质多等。
需要说明的是,镀锌过程中出现上述故障,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分析和解决这些故障的思路和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另外在生产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的故障出现,如镀层脆性大等也需要注意。
1 工件镀锌后镀层起泡的原因是什么?工件镀锌后有的镀层当时看不出什么问题,放置几天或经过加热除氢后就发现有起泡现象。
对氰化物镀锌、碱性锌酸盐镀锌或氯化物镀锌,这种镀层起泡的相同原因都是由于:1)工件镀前处理不良;2)添加剂加入过量;3)电解液中锌离子质量浓度过高而络合剂不足。
电镀故障电镀故障及处理⼀:滚镀故处理:1.镀不上镀层:1).电流太⼩:2)电流很⼤但镀不上镀层:绝缘损坏,钢槽带电消耗电能3)添加剂过量镀不上:阴滞⾦属沉积速度.2.镀件发⿊:1).杂质引起:⼤量铁杂质引起镀液电阻过⾼,消耗⼀部分电流,出现低电流密度处发⿊.增加电流镀层就会发亮.2).电流过⼤,引起击伤.故应先断电再出槽.在⼩电流下继续电镀,⿊点可消除.⼆:锌镉镀层长⽑霜:1.原因:镀层在⾼温,⾼湿,空⽓不流通下,与有机⽓体接触,易产⽣腐蚀,其产物就是这种⽩⾊粘状物,主要为锌镉的氧化物,碳酸盐,氢氧化物,以及有机脂肪酸盐.2.对策:严格⼯艺程序,提⾼清洗⼯序的质量,加强烘⼲⼯序的温度和时间控制,加强油封⼯序的操作,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如聚氯⼄烯,聚⼄烯薄膜,或涂复如下成分的有机涂层:(苯骈三氮唑0.5%;丙烯酸清漆95%; 环氧树脂4.5%) 30%+(⼆甲苯6份; 正丙醇3份; 环⼰酮1 份)70%,混合后涂刷,浸涂均可.三::氰化物镀锌故障:1:⼀串零件的下部出现暗⾊条纹,电流⼤时,零件边⾓烧焦,镀层粗糙,凹处⽆锌层,电流⼩时,则零件⽆镀层或镀层很薄,槽液均镀能⼒和深镀能⼒极差,⽆法进⾏⽣产.分析原因,可能是: 1.NaCN和NaOH的含量不变⽽锌离⼦含量相对增加; 2.NaCN含量偏低,引起Zn(CN)4(2-)络离⼦不稳定;3.NaOH含量过低以及严重杂质的影响时,均能引起槽液的均镀能⼒及深镀能⼒下降.实际情况是:电镀⽤阳极板上不均匀分布着成块,成粒状的⿊⾊物质,其原因是浇铸过程中产⽣的焦化的有机物及⾦属杂质(⽽该板已使⽤近⼀年).故直接过滤后调整好成分即可电镀四:氯化钾镀锌故障:1:氯化钾镀锌彩钝膜采⽤超低铬钝化免清洗⼯艺解决膜脱落问题:氯化钾镀锌属单盐体系,镀液中⽆铬合物存在,靠添加多种有机物的组合添加剂来增加阴极极化,镀层中有不同程度的有机物夹杂.镀液的整平性能远远优于锌酸盐或铵盐镀锌,镀层表⾯很光滑整,故钝化膜的附着⼒较差.⼀般脱膜处的膜层较其余部分厚,膜层疏松结合⼒差.因此,减慢成膜速度,让膜层厚度适中且均匀是关键.⼯件上残留的钝化液在⼲燥过程中继续慢慢钝化,可使⼯件在钝化液中停留时间缩短,且膜层厚度均匀,结合⼒增加.配⽅:CrO3 1-2g/L; HNO3 2-3ml/L; H2SO4 0.3-0.4ml/L; CH3COOH 3-5ml/L;KMnO4 0.1-0.5g/L;PH=1-1.5; 15-25s注意:钝化时⼀出现⾦黄⾊即可,在⼗燥过程中逐渐出现彩虹⾊.不可将⾊泽钝得过深,否则膜厚⾯⽆光也易脱落.钝化出槽后最好进⾏甩⼲再烘烤,尽量减少残留钝化液痕迹.使⽤⼀段时间后钝化时间延长可补充铬酐0.5-1g/L,光泽度差时可适量补充硝酸.仍差时可另配新液.2 镀液中铁离⼦的去除(电镀与环保92.1): 少量铁离⼦在镀液中影响不⼤,但积累到1g/L以上时,会恶化镀层质量。
电镀镀锌常见的问题故障前措置流程为:化学除油粉→热水洗→冷水洗→酸洗防锈水除锈→2次勾当水洗→电消弭油→热水洗→流水洗→镀前活化→2次勾当水洗→镀锌。
电解数小时,并稍许搅动溶液,镀几槽即好。
措置编制新配的锌酸盐槽液,是残酷按工艺请求进行配制,杂质净化法式榜样也未遗忘,但初步总镀欠好。
若是是由于异重金属杂质所激发,则插手1~3g/l的锌粉,或操作开封电镀化工场生产的碱性镀锌杂质措置剂CK—778 0.5g/l,充实搅拌镀液并过滤。
而后在每升镀液中插手2~4g酒石酸,或插手1g的EDTA二钠,以进一步遮掩金属杂质,即能获得精采的米黄色镀层。
这是由于新配槽液Zn2+浓度分层而至。
镀液下层Zn2+浓度高,上面浓度低。
(化学分化应取上、中、下的均匀值)。
同时,阳极正常消融时,阳极下端电流大,有Zn2+流存在。
由于Zn2+比重大,阳极上消融下来的Zn2+往下沉,造成Zn2+高低浓度不均。
除油粉要定期加料;酸洗液、镀前活化液要定期更换,而且要严防铜杂质的风险。
新配镀液如所用原料纯度不高常常产生这类故障。
个别用于电镀的氢氧化钠是用铁桶装的固态碱,质量是合格的。
但操作液碱来配槽,由于液碱中含有大批杂质,会好转镀液。
配槽时操作的水最好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若是操作地下水,常常因水质硬度高,Ca2+、Mg2+含量高,也易使镀层质量降落,获得的将几近美尽是较致密的黑灰色镀层,有时会使镀层产生花斑或针孔。
故障现象2有些景象下,没需要定是电镀工序过程闪现了镀层起泡的现象,电镀生产的四周景象也可能激发电镀层的起泡。
如某厂碱性锌酸盐镀锌每一年4月份~5月份总是产生镀锌层严重起泡的故障,而且初步找不出启事,只得每一年停产一个多月。
后来经过过程视察分化创造,当镀液概况浮有一些藐小的丝状物时,镀层起泡就严重,而那时的季节正是厂区四周梧桐树的开花期,其花瓣呈藐小丝状的物质漂荡,或多或少落人的镀锌槽。
当采用编制否决了花瓣藐小丝状物的影响后,这类镀锌层起泡的故障就消弭了。
(1)氧化锌。
氧化锌是碱性镀锌液的主盐,它与氢氧化钠作用后生成Zn(OH)44-络离子,其含量对镀液的性能影响很大,镀液中氧化锌含量一般控制在89/L~129/L为宜。
当锌含量过高时,镀层结晶粗糙,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降低;当锌含量过低时,电流密度范围缩小,高电流密度区易烧焦,阴极电流效率下降,镀层沉积速率慢。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锌含量在工艺范围内。
(2)氢氧化钠。
镀液中氢氧化钠含量一般控制在909/L~1509/L。
氢氧化钠除了络合锌外,还起到促进锌阳极溶解和提高镀液导电性的作用。
因此,当镀液中氢氧化钠含量过低时,镀液导电能力降低,将引起阳极钝化,阴极电流效率下降,沉积速率慢,镀层无光;当含量过高时,则阳极溶解快,镀液中锌离子浓度增大,易导致镀层结晶粗糙、毛刺及光亮不均匀,镀液分散能力差。
(3)添加剂。
氧化锌和氢氧化钠是锌酸盐镀锌的主要成分,如果镀液不加入添加剂,只能得到黑色的海绵状镀层。
锌酸盐镀锌添加剂的种类很多,其作用大都是提高阴极极化,获得光亮细致的镀锌层。
添加剂的管理非常重要,首先是选择优良的添加剂,其次是控制其添加量。
第一次配槽时要按所需添加剂量加入,日常维护应根据生产班次及数量酌情补加,即少加、勤加。
如采用DPE-Ⅲ型添加剂的镀液,最好按每升溶液通电约10A·h消耗lmL量进行补加。
如果镀液中添加剂不足,就不能获得质量良好的镀层;如果添加量过多,将会造成镀层夹杂严重,使镀层发脆,阴极极化增大,引起初始状态渗氢过多,容易产生镀层起泡等故障。
(4)有机杂质。
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补加添加剂,镀液中总是存在一些有机物杂质。
这是因为锌酸盐镀锌添加剂由有机胺和环氧氯丙烷等成分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反应得到的,其反应产物并不是都在电镀过程中起到良好作用,而有相当一部分是有机分解物。
因此,必须对镀液定期进行净化处理(活性炭59/L吸附、过滤).(5)金属杂质。
锌酸盐镀锌液中的金属杂质主要有铜、铅、铁等,这些金属离子参与电极反应,对镀锌层的结晶有显著影响。
锌酸盐镀锌故障分析锌酸盐镀锌⼯艺的故障原因与处理⽅法锌酸盐镀锌层起泡故障的分析与处理(1)⾸先我们从零件的制备加⼯检查,没有发现出现起泡的可疑环节,所以重点考虑电镀各个⼯序的影响。
零件表⾯的油污,⼀般是经化学除油、电解除油清除⼲净。
但若操作不当或者除油液成分失调,可能会有少量油珠残留在零件表⾯,这就可能引起镀锌层的起泡。
零件若酸洗除锈时间过长,可能由于过腐蚀也会引起镀层的起泡。
此外,镀前活化不充分,没有活化,零件表⾯形成了⼀层薄氧化膜,也会导致镀层结合⼒变差⽽起泡。
因此,碱性锌酸盐镀锌前处理要严格控制。
前处理流程为:化学除油→热⽔洗→冷⽔洗→酸洗除锈→2道流动⽔洗→阳极电解除油→热⽔洗→流动⽔洗→镀前活化→2道流动⽔洗→镀锌。
除油液要定期加料;酸洗液、镀前活化液要定期更换,⽽且要严防铜杂质的危害。
(2)电镀⼯序中引起镀层起泡的可能因素。
挂具选择不当会引起锌镀层起泡,这⼀点往往易被⼈们忽略。
⼀般是⽤焊锡或铜将挂钩与杆⼦焊接在⼀起,再浸塑、浸漆,或⽤聚氯⼄烯薄膜包扎。
若包扎破损,焊接处易受电解质腐蚀,腐蚀产物附着在零件表⾯、零件⾃上⽽下便产⽣带状密集⼩泡,因此,应经常检查挂具焊接处是否破损以防⽌挂具腐蚀⽽引起镀层起泡。
镀液操作或维护不当导致锌镀层起泡。
镀液中添加剂含量过⾼,易夹杂在镀层中使得内应⼒骤增,导致镀层起泡;镀液中重⾦属杂质,如铅、铜等含量过⾼,使锌层中夹杂过多的铅、铜等杂质,镀层与基体结合不良⽽起泡;光亮剂⾹草醛加⼊过多,镀层的光亮性虽好,但脆性增⼤,导致镀层起泡,此外,操作条件控制不当,如:温度太低,电流密度太⼤,也会导致镀层夹杂有机杂质,引起起泡。
镀后钝化⼯序的影响。
镀后出光、钝化操作不当,清洗不彻底,出光液、钝化液残留在镀层内,烘烤⽼化也容易引起镀锌层起泡。
(3)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镀锌⼯序消除起泡故障。
①⽣产⼚⾸先把好了原材料关,选⽤性能优良的锌酸盐镀锌原料和添加剂,并且在添加剂加⼊镀槽前,先进⾏赫尔槽实验。
分析与解决碱性镀锌的常见故障(1)镀层粗糙,钝化膜不亮。
镀液温度太高;阴极电流密度过大,镀液中锌含量过高或氢氧化钠及DPE含量太低;镀液中有固体微粒或异金属杂质过多等都会引起这类故障。
分析故障时,先观察一下现象,假使镀件的向上面镀层较粗糙,可能是镀液中有固体微粒;若零件的边缘和尖端处粗糙现象较严重,可能是电流密度太大;如果镀锌层尚好,但在3%硝酸中出光时,镀层上有黑影,钝化时膜层出现棕褐色,可能是镀锌液中有铜或铅等异金属杂质。
产生这类故障时,先检查温度和电流密度,再通过镀液分析,测定并调整镀液中锌和氢氧化钠的含量,DPE含量是否偏低,可以通过赫尔槽试验来了解。
假使镀层粗糙都不是上述原因引起,那就可能是镀液中的杂质造成的,可以取少量镀液,进行过滤后做Ⅰ试验,再取少量镀液,用锌粉处理后做试验,检查故障是否是固体微粒或铜、铅等异金属杂质引起,逐项试验,故障的原因就不难找到。
(2)镀层起泡,结合力不好。
镀前处理不好;镀液温度过低;添加剂质量不好或添加剂及有机杂质过多等会造成结合力不好。
碱性锌酸盐镀锌液的除油和活化能力比氰化物镀锌液差,所以对前处理的要求比氰化物镀锌高,除油不彻底或酸腐蚀过度都会造成镀层起泡。
但是这类镀液容易起泡的主要原因是有机添加剂在镀层晶面上的吸附,使原有晶体或某些晶面不能正常生长,导致出现新晶核或某些晶面的畸形发展;或者是有机添加剂在镀层中的夹附,阻碍了晶格的正常排列,引起晶格畸变,从而增大了镀层的内应力,导致镀层起泡。
一般是添加剂用量愈多,镀液温度愈低,则添加剂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也愈大;从而使镀层有更大的内应力而更容易起泡。
添加剂的质量对镀层起泡也有影响,有些添加剂合成时反应不完全,在长期存放期间或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继续聚合的情况,这样的添加剂,可能容易使晶格畸变而产生应力,造成镀层起泡。
当镀层起泡时,首先检查镀液温度。
假使镀液温度不低,再加强镀前除油、防止基体金属在酸中过腐蚀。
倘若注意了这些问题,起泡现象依然存在,那就应该注意添加剂的用量和质量,这时可以停止补充添加剂,用大电流电解一段时间,以降低添加剂的含量,观察起泡现象是否改善。
DF-06环保碱性镀锌添加剂系列工艺概述声明:此概述内关于本公司产品所有建议,是根据本公司信赖的实验及资料:因不能控制其它从业者的实际操作,所以本公司不能保证及负责任何不良后果。
本资料不做为任何侵犯版权的依据。
一、前言:DF-06添加剂系列是一种新型、完全无氰的环保镀锌工艺,并可用于氰化镀锌转换,转换极为方便,不影响正常生产。
镀层适合于各种后处理钝化工艺(特别适合黑锌钝化)。
适合于挂镀和滚镀。
工艺操作方便,易于维护,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生产维护费用。
二:设备:⒈使用聚氯乙烯或低碳钢制作镀槽,低碳钢槽必须与电路绝缘。
⒉冷却和加热设备是必要的。
(加热设备适合于寒冷地区)⒊过滤设备、过滤泵功率为每小时循环镀液2-3次为标准。
⒋不建议使用打气装置。
⒌阳极:建议使用低碳钢冷扎板。
⒍建议使用辅助溶锌槽,可提高槽液纯度,减少杂质污染。
三、前处理:前处理步骤对电镀是十分重要的,应根据制品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环保碱性镀锌不象氰化镀锌那样具有内在去油能力,因此需要良好的去油和酸洗工序,建议使用以下的工艺流程:热碱超声波除油→两次流动水洗→酸洗→两次流动水洗→碱中和→电解除油→两次流动水洗→酸活化→两次流动水洗→碱中和→电镀→两次流动水洗→超声波清洗→出光→两次流动水洗→钝化→两次流动水洗→热水老化→干燥→包装四、槽液配制:⒈槽液配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注:可用自来水配制,但水的硬度不高于25度,不管怎样,如需较好的镀层,至少要用纯水(≤10ppm)配制新槽。
①氧化锌配制:使用氧化锌和氢氧化钠配制,但要选用高纯度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钠。
配制方法:将计算用量的氧化锌用少量水调成糊状。
缓慢加入计算用量的氢氧化钠,边加边搅拌,直至呈透明状,补加所需体积的水(镀槽材质耐高温的可直接在镀槽内完成配制,否则需在镀槽外完成此工序)。
②溶锌槽配制:把锌阳极放入钢篮子中,可使用两个金属形成“电池效应”,改善锌的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