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往事)二十五、剑出江湖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与《庄子》有关的小知识一、《庄子》简介《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内篇:《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脍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大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 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楚国往事)二十、寻访欧冶(春秋名剑2)厥初生民,时卫姜援。
生民如何?帝武敏歆。
攸芥攸芷,载震载夙。
有剑太阿,飘风自南。
欧冶之子,来游来歌。
一木浮生,芥芷虚弥……卫国:周武王灭商后,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其弟姬封(周文王之幼子,号:康叔),建立了卫国,定都朝歌。
后北狄侵犯卫国,卫国差点亡国。
卫文公(姬毁)在齐桓公(姜小白)的帮助下复国并迁都楚丘。
四年前,卫文公加紧整顿军备,且派礼至兄弟潜往邢国当上大官。
这年春,卫国出动大军进攻邢国,与礼氏兄弟内应外合,杀死邢大夫国子,卫军乘势攻入城内,一举灭掉了邢国。
此时,齐国因内乱而霸业中衰,楚国向北方大肆扩张,先后灭掉了玄、黄等国,打败了许国、徐国和宋国,中原之国都纷纷与楚国结盟。
卫国虽然灭掉了邢国,但实力有限,又因连年征战,已沦为二等小国,为求生存,卫文公派遣大夫宁俞(宁速之子,号:宁武子)去向楚国联姻。
………………………………楚国与越国、吴国三国交界的越国边境上有个欧余山,据说铸剑名师欧冶子隐居在这山里,可是到底在哪里却没人知道。
欧余山中一个平静的小湖上,湖中有一叶平静的小竹排,竹排上一个渔者唱着无人明白的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飞廉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蒙天地之不仁兮,不訾刍狗。
心随流而不羁兮,得知君心。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思君兮君已休。
”那渔者跣足踏在竹排上,宽阔的斗笠不但遮住了他的脸,也遮住他大半个肩膀。
不过,你依然可以隐约看见他那结实的胸膛和腹肌,即使是在阴影之下。
湖边一个俊俏的少年,那少年五官精致,乍一看他还以为他是个姑娘,尤其是他的一头秀发,长过腰间,如瀑如泉。
时而清风戏过秀发,将几缕青丝掠过少年脸庞,使得少年更显神秘。
少年对着湖中说:“前辈可知那里能找到欧冶子?”那渔者声音苍老的笑道:“这山涧平日无人来染,微有它息,我便知道。
只是没有想到来的是个少年……你为何要找欧冶子?”少年到:“前辈可是欧冶子?”渔者笑道:“是有如何?不是又如何?”少年眉尖一颦,从身后抽出一个麻布包裹的长物,那长物什长三尺不足,宽两寸有余,少年颤声道:“那前辈总识得此剑吧?”说着,少年拨开麻布,双手捧出一把白剑(未开刃之剑)——长二尺八寸,宽两寸半。
伍子胥与渔夫文言文节选自《越绝书》原文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庐。
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
” 将为之报仇。
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
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
” 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
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
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 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
蔡请救于吴,子胥谏曰:“蔡非有罪也,楚无道也。
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
” 于是兴师伐楚。
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笞平王之坟。
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君舍君室,大夫舍大夫室,盖有妻楚王母者。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
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子胥之亡,荆追之,子胥遂亡。
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 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 不受。
子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
至于吴,吴王阖庐方安,伍胥以所入献之。
阖庐曰:“此何剑也?” 曰:“楚之亡臣伍子胥之剑也。
” 阖庐曰:“子之仇报矣。
” 伍子胥曰:“未也,臣闻之,王者尚不能置身于天子之下,而况诸侯乎?请从王伐楚,王且许之。
” 阖庐许诺,与子胥伐楚。
注释1.伍子胥父诛于楚: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国杀害。
诛,诛杀。
2.身干阖庐:亲自求见阖庐。
干,求见。
阖庐,春秋时期吴国国君。
3.士之甚,勇之甚:(你真是)非常之士,非常勇敢。
4.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诸侯不应该为一个普通人报仇。
匹夫,指平民百姓。
5.事君犹事父也:侍奉国君就如同侍奉父亲一样。
6.蔡昭公南朝楚:蔡昭公向南朝拜楚国。
7.被羔裘:穿着羔羊皮袍。
被,同“披”。
8.囊瓦求之:囊瓦索要(羔裘)。
囊瓦,楚国大夫。
9.即拘昭公南郢(yǐng):就把蔡昭公拘禁在南郢。
郢,楚国都城。
10.用事:举行祭祀。
11.前列:先锋。
12.子胥将卒六千: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兵。
“刻舟求剑”改编剧本第一集第一幕:家中时间:战国时期某日清晨地点:楚人家中人物:楚人及其妻子楚人妻一边为丈夫更衣一般说道:“相公今日去员外家参加护卫选拔,可要多家小心啊。
”楚人微微一笑,对曰:“夫人放心好了,我这点信心还是有的,更何况还有那把与干将莫邪齐名的宝剑在。
”(楚人走过去将挂在墙上的剑取下来,那在手中掂了掂。
)楚妻走过去理了理楚人的衣领,答道:“既然相公这么有信心,那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总之一切小心,早去早回。
”楚人:“嗯,我先走了。
”第二幕:上船时间:战国时期某日地点:楚国境内一渡船边人物:楚人、船家及渡客数名一船老大撑船上台,唱道:“南来北往客不少,过江只有路一条,老朽我今年60多,生意兴旺人健康……”三三两两的渡客边说边上船,互相作揖,嘴里说:“早,早!”船家又道:“来、来、来,几位客官,上船上船,每人六文钱……好、好、好,您慢走……”第三幕:船上一人对旁边的人说:“兄台,到哪里去呀?”旁边的人说:“昨日偶获一件宝贝,想到对岸,请高人鉴赏一翻!”说着就把宝物拿出来,旁人纷纷称赞:“好、好、果然好宝贝!”楚人不屑一顾,拿起宝剑,用手不停地抚摸。
一人上前夸到:“兄台面生啊,要到哪里去?”楚人说道:“我自幼学习剑法,近听闻员外家要找护卫,也想去试一试!”一人说道:“您的这把剑,少说也要白银100两吧!”楚人面露不屑,说到:“实不相瞒,此剑乃祖上流传之物,已有百年之久,曾有人出黄金80两,家父都舍不得卖哪,100两白银嘛,哈哈哈……”又一人上前说:“好剑、好剑!古人云:好马配好鞍,宝剑赠英雄。
兄台这一身武艺,再加上这一把好剑,实在令在下羡慕啊!”另一人道:“噢,这么巧,在下就是员外府的管事,不知这位兄台可否舞上一舞,给大家助助兴,开开眼呀,也好让我看看你是否配得起这把宝剑啊。
”楚人面露不郁之色,说到:“既然这样,那在下就献丑了!”(边说边舞剑,音乐起)楚人舞剑,众人鼓掌。
围观着面露吃惊状,互相边点头,边说:“好剑,好剑,好剑法、好剑法!兄台,果然了得!”突然,“咚……”一声响,剑落入水中。
刻舟求剑读后感(优秀21篇)刻舟求剑新编作文400字1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一艘游船正向对岸驶去。
船上有个楚国人,他有一个塌鼻子,一双眼睛离得和蛙眼一样远,但他却有一把精致的宝剑,他这人和宝剑比起来,简直太不般配了。
他刚上船时,大家都取笑他外貌丑陋。
可不一会儿,大家的目光又都转移到那把精致的宝剑上了。
“哎呀!他那把宝剑可真精致哪!”不知是哪个人最先发出了感叹。
“确实精致哩!”一个坐在船头的年轻人也发出了感叹。
渐渐的,冷清的小船变得热闹起来,大家都对这把精致的宝剑赞不绝口。
楚国人也得瑟起来,把宝剑高高举过头顶。
宝剑在灿烂的阳光下更加绚丽夺目。
场下一片惊呼,沉浸在欢呼声中的楚国人竟松开了手中的宝剑。
金光一闪,宝剑掉入了深不可测的大江中。
船上一片骇然,有人叫船夫停船,有人脱衣挽袖准备去捞宝剑。
只有楚国人不慌不忙地站在那里,擦了擦汗,从容地拿出一把小刀,在船沿上刻了起来。
有人问他干什么,他微笑着说:“我在宝剑落水的地方刻一个记号,等船靠岸后再找也不迟啊!”船上的人议论纷纷,都怀疑他的办法不行。
船靠岸了,他抢先一步跳上岸,比了比记号,“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可却空手回到了岸上,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多好的宝剑啊!可却被这个遇事不懂变通的楚国人弄丢了。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2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寓言原文刻舟求剑(战国)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
《史记·伍子胥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史记·伍子胥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伍子胥传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员父曰伍奢。
员兄曰伍尚。
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
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
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
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
”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俱灭,无为也。
”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
”尚既就执,子胥遂亡。
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王圭,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
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
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四年,吴伐楚。
六年,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
昭王出亡。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吏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小题。
文本一楚王召风胡子而问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此二人甲世而生,天下未尝有。
精诚上通天,下为烈士。
寡人愿赍邦之重宝,皆以奉子,因吴王请此二人作铁剑,可乎?”风胡子曰:“善。
”于是乃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之作铁剑。
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毕成,风胡子奏之楚王。
楚王见此三剑之精神,大悦风胡子,问之曰:“此三剑何物所象?其名为何?”风胡子对曰:“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楚王曰:“何谓龙渊、泰阿、工布?”风胡子对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
”晋郑王闻而求之不得兴师围楚之城三年不解。
仓谷粟索,库无兵革。
左右群臣、贤士,莫能禁止。
于是楚王闻之,引泰阿之剑,登城而麾之。
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兽欧瞻,江水折扬,晋郑之头毕白。
楚王于是大悦,曰:“此剑威耶?寡人力耶?”风胡子对曰:“剑之威也,因大王之神。
”楚王曰:“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风胡子对曰:“时各有使然。
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
夫神圣主使然。
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
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
天下通平,治为宫室,岂非圣主之力哉?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
天下闻之,莫敢不服。
此亦铁兵之神,大王有圣德。
”楚王曰:“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 文本二季札将使于晋,带宝剑而行,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季子为有晋之使,未文本二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反,则徐君已死于楚。
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季曰:“吾非赠嗣君也。
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
《唐诗三百首》律诗绝句格律校验(一)《唐诗三百首》律诗绝句格律校验(一)江湖生文丛(自在飞花标注平仄并录入,江湖生整理校定)正格:a句式:仄仄平平仄b句式:平平仄仄平c句式:平平平仄仄d句式:仄仄仄平平b句式常见变格:(1)平平平仄平(2)仄平平仄平c句式常见变格:(3)平平仄仄仄(4)平平仄平仄五言律诗(80首)1、《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作者: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2、《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4、《在狱咏蝉·并序》作者: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5、《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作者: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6、《杂诗》作者: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7、《题大庾岭北驿》作者: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史记·伍子胥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史记·伍子胥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伍子胥传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员父曰伍奢。
员兄曰伍尚。
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
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
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
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
”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俱灭,无为也。
”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
”尚既就执,子胥遂亡。
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王圭,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
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
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四年,吴伐楚。
六年,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
昭王出亡。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吏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
屈原屈原(一)夹着黄沙般的风把我吹得脸在抽搐,但是,在这满眼的青绿中,哪里会有黄沙,噢,也许这是来我心中的吧!抽剑扣舷,清清的河水在剑刀下划过一道浅痕。
突然,我把佩剑高举过头,用力地挥舞着划动。
薄如蝉翼的水花,在船头变化着,宣泄着心中的恕气。
船夫看呆了,也许世人从未看过我疯狂的样子,但我能不疯吗?“固时俗之工巧,?辆鼐囟?拇?rdquo;世人都醉我独醒,这和醉了有什么区别!当初我怀着八斗之才,把我的赤子般的爱国之心恭恭敬敬地呈上那个宫庭,换来只是一次次把我的赤诚全被抹杀。
世人一次次骂我:“愚忠啊,愚忠”!而有谁知道,我那一夜长跪在雪门前的辛酸,我那一次次怒啸在撕烈寒风中的崩溃,我这一桶桶水倾泻到脸上时的狂丧!这些,都是为了谁啊?为了楚王?不,我只是无法把我追求正义真理的心交结他们糟踏!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汩罗江水,还在汹涌着,日出日落伫立在江面,凭流水,淘不尽,我那无穷的愁绪。
曲,是世俗之道,直,是我生命之本。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夜,已深了,汩罗江,一轮明月清如水,呵,月亮也是圆的,曲的呀!但它却是如此可爱。
抑郁之园,这注定是我最后葬身的地方。
莫负明月邀我饮,着我铁衣映月银。
那一身银甲,在被十五年的掩盖下,今天又照出了它的光辉。
我虽是个文人,此时又开始重温十五年前的梦。
月下舞剑,寒甲如冰,吐一口酒,,涂沫在剑上。
佩剑陆离,你为谁狂,,一身戎装,明月照耀,我心了然-无边木叶萧萧下,一度春秋一分愁。
岁月又从我身边掠走了一年的时光,无边木叶萧萧下,一度春秋一分愁。
岁月又从我身边掠走了一年的时光,而陪伴着我的,依旧是那条亘古不变的汩罗。
汩罗啊汩罗。
我恨你如此无情,我妒你如此逍遥唉,算了,不跟你说话了,免得我又精神分裂了。
今天天气阴凉,南山的雪峰上,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
我下了决心,带上剑出发了,山麓是无边的林海,半黄半绿的树影间,依稀看到灰天和白雪。
虫兽们也纷纷出来活动了,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都很不友善,脚上的伤口透过草鞋渗出了血。
杂剧·楚昭王疏者下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元代作者:郑延玉原文:第一折(冲末扮吴王领卒子上,云)太伯当年曾逊避,至今子姓居吴地。
延陵何事慕高,几使孤家不承继。
某乃吴王阖闾,名姬光者是也。
昔年征伐越国时,获得宝剑三口:一曰鱼肠,二曰纯钩,三曰湛卢,某常佩之。
夫此剑者,昔闻越国允常使欧冶子监制。
采五之铁精,炼六合之金气,感得师洒尘,雷师击节,蛟龙捧炉,天帝焚炭,候天伺地,阴阳同体,久而成功。
带之有威,用之无敌,真乃世之奇宝也。
一向库中收藏,忽然湛卢失其所在。
闻知此剑飞入楚国,被昭公收得。
某数次遣使,多将金币索取,不肯付还,更待干罢!令人,与我唤将孙武来者。
(卒子云)理会的。
孙武安在?(外扮孙武子上,诗云)新书著就十三篇,篇篇兵法妙通玄。
君王不信亲相试,宫中赐出女三千。
某乃孙武是也。
本齐国人,以兵法得见吴王,教练女兵数千,驱之水火,莫敢逃避,皆因某号令严威所致。
兵法有云: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吏士之罪也。
法令熟行,君令有所不受。
某如今现为吴国大将,主公呼唤,须索走一遭去。
令人报复去,道有孙武来了也。
(卒子报科,云)军师到!(做见科)(孙武云)主公呼唤,有何事商议?(吴王云)且一壁有者。
令人,与我唤将伍子胥、伯嚭安在?(外扮伍子胥、净扮伯嚭同上)(伍子胥诗云)千里间关弃楚归,短箫闲向市中吹。
可怜不遂英雄志,辜负当年举鼎威。
某姓伍名员字子胥,现为吴相国,这是伯嚭,皆楚人也。
某因费无忌谗谮,害我父兄,不得已弃楚投吴,思图报复。
恰遇伯嚭,也来投吴。
一者为同是乡里,二者又为同是避仇,以此举荐于朝,为太宰之职。
今日主公呼唤,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
令人报复去,道有伍员、伯嚭都来了也。
(卒子报科,云)相国、太宰到!(见科)(伍子胥云)主公呼唤,有何事商议?(吴王云)军师,请您众将来,不为别事,则为湛卢宝剑飞入楚国,某数次差人多将金币索取,不肯付还。
今请军师众将商议,有何计可以得此宝剑?(《孙武云》主公,多闻这湛卢之剑乃越国欧冶子所制,斩铁截石,断水吹毛,真为无价之宝,这个不可不取。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秦时明月经典语录整理by NeXT_V oyager | NeXT_Voyager 《机械振动基础》秦时明月经典语录整理作者:NeXT_Voyager 来源:网络时间:2017-07-11 20:30 —————————————————————————1、痛苦,是保持清醒的最好方式。
2、你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又何必去问为什么选择。
3、要想成为强者,就不要回避心里的恐惧,恐惧并不是弱点。
强者,是要让你的敌人比你更恐惧。
——盖聂4、有些梦想虽然遥不可及,但不是不可能实现。
只要我足够的强。
——少年盖聂5、我是一只雁,你是南方云烟。
但愿山河宽,相隔只一瞬间。
6、如果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那么答案又有什么用呢?——盖聂7、他在走一个圆圈,弧线是他的决心,没有终点。
——荆轲8、若今生执罔虚幻,已成落花。
便许你来世雪扫眉发,执手天涯。
你可愿青丝绾正,笑靥如花,借我一世年华。
——卫庄9、若今生碎如烟花,不为他嫁。
来世,你可愿等飞雪染白头发,娶我回家。
许我一世年华。
——雪女10、失败的人只有一种。
就是在抵达成功之前放弃的人——盖聂11、若今生逆旅天涯,四海为家。
便许你来世雪舞霓裳,步步莲华。
你可愿化身为枷,度我年华,细数山室茶花。
——高渐离12、若今生轻放年华,化身流沙,只为追寻你浪迹的天涯。
来世,你可愿为我折枝白梅花,看一场雪落下。
——赤炼13、你什么也不肯放弃,又得到了什么?——盖聂-1 -秦时明月经典语录整理by NeXT_Voyager | NeXT_Voyager14、奇怪的人往往做一些奇怪的事,这一点也不奇怪。
——墨家巨子(燕太子丹)15、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鬼谷子16、很多人都是被时代改变的,只有极少数的人是可以改变时代的。
17、勇敢,不是靠别人为他担心而证明的,强者,要能够使亲人和朋友感觉到安全和放心。
——盖聂18、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背影我会用一辈子去眺望——赤练19、天下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平生——墨家巨子20、无论命运把我带到何方,我的心都是自由的。
13报任安书(节选)1通假字或重于太.山 太,通“泰”。
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
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箠,通“棰”,杖。
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碰撞。
及以.至是 以,通“已”。
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邪,通“耶”。
2词类活用倡优畜之。
倡优: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名词→状语 流俗之所轻也。
轻:轻视。
曷足贵乎!贵:尊重。
⎭⎬⎫曷足贵矣!贵:尊重。
视。
流俗之所轻也,轻:轻形容词→动词3特殊句式⎭⎬⎫。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西伯,伯也。
判断句⎪⎪⎪⎪⎪⎭⎪⎪⎪⎪⎪⎬⎫介词,表被动),适足取辱耳。
(于:信不。
(谤议:被谤议)议谤下流多(用:被重用)用终不可逐:被放逐),乃赋《离騒》。
(放逐放屈原焉。
(称:被称诵)称唯倜傥非常之人)于羑里。
(拘:被拘禁拘西伯,伯也,。
被动句 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或于太山重,或于鸿毛轻)介词结构后置1诉说自己身世的卑贱,有何意义?提示 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腐刑,而是伏法受诛,也只被认为是罪有应得,倾吐了其心中的痛苦。
2列举古代圣贤发奋著述有何用意?提示 是司马迁身处逆境之中,对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与思考,并由此引发了他对生命价值的界定。
他从这些人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找到了矢志进取的道路。
也坚定了他受极刑而无愠色,顽强活下去,完成《史记》的信心。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史记》这部书?提示 介绍了《史记》的著述过程——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粗劣地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通观他们由始至终的过程,考察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年代区间——上起轩辕黄帝,下到如今,体例类别、内容篇数凡计一百三十篇及著述目的——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楚国往事)二十五、剑出江湖(春秋名剑7)“山参差以崭岩兮,枝零零以撩风;悲余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遗泣;雁徘徊于长空兮,人缥缈而孤冢……”周襄王十九年秋,卫国楚丘,“这把剑……究竟有何威力?”姬郑(卫成公)将面前的[太阿]剑摸了又摸,闻了又闻,却不敢将剑鞘的剑封打开——因为[太阿]是属于这个时代的霸主的,而卫国太弱小了。
国卿宁速(宁莊子)说:“凡是关于欧冶子的传说都是很玄的。
”“哦?”姬郑没有抬头继续贪婪的打量着那把剑。
“传说他打的剑都有神力附在上面。
而且更重要的是,欧冶子技艺精湛,但他的剑却传世不多。
唯一现世的剑是晋国介子推的龙渊剑,介子推被晋公烧死后,世上就再也没有欧冶子的剑了。
所以此次[太阿]出世自然受到世人注意,而且[太阿]被天下人称为‘王者之剑’——人们都觉得得到它的人可能称霸天下。
姬郑(卫成公)问国卿宁速(宁莊子) “你说这真的是[太阿]剑?那个少年没有骗我们?”宁速想了想,说道:“这……说实话,不知道。
……可是只有那个少年活着从剑冢里出来了。
”“那到底是真是假?”宁速看了看姬郑“其实是真是假都不重要,楚国要的不过是霸主的面子罢了。
”姬郑听了,眼睛闪过一丝狡黠,低声道:“那我调个包如何?”宁速没有回话,姬郑颓然道:“我只是说说,我可要不起那面子。
”………………楚丘郊外,白琥将成子玉督率的楚卫联姻的迎亲队伍终于到了卫国国都,前来迎接成子玉的是卫国大夫元咺。
元咺设宴待见众人,而且送上厚礼,见了成子玉更是不断的陪笑。
斗勃、斗宜申二人都很讨厌他,蒍贾却很是喜欢——因为元咺说话很好听。
而斗越椒只是一直阴阴地盯着元咺。
成子玉也是极其厌恶此人,不过碍于面子,做的冷淡些而已。
成子玉拱手道:“不知道贵国可否取出[太阿]剑?我听说太阿剑冢凶险异常……”元咺笑容微微收敛,道:“剑已经取出,现就在卫宫之内。
取剑的是一个少年……”成子玉奇道:“一个少年?那我真要见见。
”元咺陪笑道:“将军鞍马劳顿先行休息,择日在下一定招那少年进见将军……”成子玉到:“元大夫可不要食言哦。
”元咺陪笑道:“不会,不会……”宴后,元咺要走,斗越椒忽地叫住元咺道:“阁下可是飞英天璇剑的传人?”元咺听了笑容不改,堆笑道:“这位将军说话真有意思……”说着伸出手来,手上没有一处茧子,元咺续道:“在下手上连个茧子都没有,如何用剑?”斗越椒冷冷道:“飞英天璇剑讲究以气驭剑,没有茧子很是正常。
”元咺听了打个哈哈,道:“将军说些什么,在下实在不懂。
”斗越椒冷哼一声,不再多言。
众人没有听过飞英天璇剑,又觉得斗越椒为人阴沉,也都不再多问。
元咺告辞众人,回府去了。
………………………………对于[太阿]剑的传说总是神之又神的,天下人都说:得到[太阿]的人可以称霸天下。
而如今它就静静地躺在卫宫的王案上,但卫公知道[太阿]是不属于他的。
当他听说[太阿]剑在卫国淇县出现时,就感觉到灾难似乎要来了——本想以楚卫联姻来平和来自楚国的压力,不想[太阿]剑又在卫国淇县出现,引起天下拭目,他不知道应该用[太阿]去讨好哪个大国……卫公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楚国就来了联姻的信函,这表示楚国有意笼络卫国,卫国自然很乐意靠上楚国这棵大树。
当然信函中还提及到要用[太阿]剑作嫁妆,至于哪位公主嫁到楚国倒不是太在意。
姬郑(卫成公)将介攸芷送来的[太阿]剑呈到重病在卧父亲卫文公姬毁面前,卫文公躺在床榻之上,用力的抬起头。
看到[太阿]剑长三尺,剑鞘铜铸。
剑首、柄、格、腊连铸为一体,且均有纹饰。
纹饰似巍巍之高山延绵不绝,如滔滔之江水奔流不息。
剑鞘上饰纹如居于高山而观日月星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居中鸟篆【冭阨】二字。
剑格与剑鞘处铸有锡封,剑身藏于剑鞘之中。
当然,这把剑还没有出过鞘,剑格与剑鞘处还留着那剑封。
卫文公呓语“此剑锋冠天下,可惜不能出鞘……”他知道破坏了剑封楚王会怪罪,他更知道他的儿子姬郑是没有抽出王者之剑的气度和胆量。
卫文公无力的将头沉下说道:“随嫁吧。
”…………………………卫国楚丘的一个院落里,枫叶红的正好。
介攸芷一个人在院子里看着这些枫叶,那枫叶很平静,平静的有些压抑。
这里是卫国大夫元咺府上的偏院,自从介攸芷将[太阿] 剑从青岩山上取来,她就被元咺一直安排住在这里。
她来卫国快两年了,她听到[太阿]出世的消息之后,她知道为父亲介之推报仇的机会来了。
可是自从她将[太阿]剑带回来之后,卫公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不过他并不着急——她忍了两年年,不在意这几日。
“介公子好悠闲啊!”一个尖刻的声音,与这院子里的景致极不和谐。
介攸芷回过身来,看到一个消瘦的身影,“原来是元大夫。
”此人正是大夫元咺,元咺笑了笑,“今日朝上公上宣布出使楚国的人选。
”“哦?”介攸芷只是淡淡问道,她实际上很反感这位大夫,尤其是他的眼睛。
元咺的眼睛很细,细的像是用剑轻轻抹出来的似的。
眼睛虽然细,眉骨却很高,细细的眼睛深深的陷在眉骨下面,让人无法知道元咺在想着什么。
不过据介攸芷多年来的了解这个元咺不过是个贪财的弄臣罢了。
“公子不关心?”“自然关心。
”介攸芷笑道,却没有看元咺一眼。
“当日公子说要取剑,而报酬只是要出使楚国,我以为公子是对仕途有兴趣。
如今看来,似乎不是。
”介攸芷散坐在院子的草席上,“元大夫知道我来卫国几年了吗?是两年……如果这两年里我连卫国有哪些人物都摸不清,那我也就别想什么仕途了。
”元咺上前一步,冷笑道:“如此说来,介公子认为除了你,卫国没人能出使楚国了?”介攸芷看了看元咺,起身拜道:“这个自然还是要大夫费心了。
”元咺捻须笑了笑,“明日公上要见你,也许会赐些赏赐,听说是些玉器……”介攸芷接道:“在下一届布衣,怎配的起玉器。
啊,不如大夫为我鉴赏鉴赏。
”元咺哈哈一笑,“明日楚国将军成子玉要来迎我卫国的卫姬公主,公上让你参加大典。
哦,我为公子准备了一身缁色的礼服。
”介攸芷听了沉默了片刻,谢道:“如此就麻烦大夫了。
”晚上,攸止吃过饭依旧在院中看枫叶,等待的一个多月里,饭是元咺府上送来的,当然介攸芷每次小心的尝过了,饭菜没有问题。
“咚,咚。
”有人扣着院门,介攸芷开门一瞧是两个侍女。
侍女手中衣服,帽冠,说是元咺大人吩咐送来的礼服。
本来侍女要服侍介攸芷穿上衣服,但是介攸芷不愿暴露女儿身,就让她们走了。
介攸芷看着那衣服帽冠做的极是精巧,尤其是那玄色纱冠,还有股清香味。
介攸芷到底是少女心性,见到这样华丽的衣服,虽然是男装,也忍不住想要试试。
介攸芷关上门,脱下一身布衣。
多年以来,她为了不惹人注意,从不敢穿些华丽的服饰。
这次她要出使楚国,穿的自然不能太寒酸,更何况介攸芷还希望能够乘机在楚国出仕,以便挑唆楚国与晋公一战。
介攸芷对着铜镜穿好礼服,挽好发髻,带上纱冠,看着铜镜中的自己长叹了一声。
她为了报仇而耽误这美好的青春时光,杀父之仇,可是他对自己的父亲又有多少了解了呢?她没见过母亲,从记事起,她就是和祖母躲在晋国绵上山上度日,他所拥有的只有父亲的藏书。
可是她相信自己的父亲是个高洁之人,因为他是配得起龙渊剑之人。
“咚咚。
”门外又有人敲门,“元咺深夜来访。
”这次居然是元咺,介攸芷有些意外,不过却不好让他站在门外,毕竟要出使楚国还要靠此人。
介攸芷开了门,只见元咺居然配着一把剑。
介攸芷来卫国两年,从没听说国元咺居然会用剑,不过贵族配剑多也没有了不起。
元咺看着介攸芷穿上礼服如此风采,赞道:“介公子当真是人中龙凤啊。
”“元大人谬赞,请。
”介攸芷侧身,让进元咺。
元咺进了院子,却没有进攸止的屋子。
元咺看了看四周,笑道:“介公子这一个月里没有出去看看?”介攸芷跟在元咺身后,答道:“以后想出去的时候再出去吧。
”元咺解下佩剑忽地道:“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吧?”介攸芷眉尖微颤,问道:“大夫此话何意?”元咺把玩着剑,抚摸这剑鞘上的纹饰,“没什么意思,只是觉得一个满身抱负,空怀武艺的人要是被有些人当作一个贪财的家伙……那真的很冤枉。
”介攸芷手按青铜古剑,“大人在说自己?”元咺走到院中,他背后就是那几株枫树,枫叶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鲜血一般。
“你觉得呢?”此话刚出,元咺的剑鞘已经向攸止掷了过来,落在介攸芷脚下。
元咺用剑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剑尖扫过,地上所有的枫叶都飞了起来——剑劲之强令人佩服。
元咺的剑法不只是力道强劲,每当枫叶快要落下时,元咺轻轻一点,那枫叶又飞了起来。
如此反复,那叠红枫叶犹如一群红色的蝴蝶围绕元咺飞舞。
介攸芷渐渐的看的痴了,元咺似乎也消失了,院子只留下一抹红色的风。
那风越转越快,介攸芷的眼神也似乎迷离起来,似乎觉得整个院子都转了起来。
元咺续道:“若是我猜得不错你的父亲就是介子推吧,我这套飞英天璇剑就是介子推来了也一样要倒……”这时候介攸芷只觉得脑袋一重,倒在地上。
迷糊中,听到元咺说道:“我不会杀你,只是有人托我让你办一件事。
”…………………………卫国,淇县,青岩绝壁之上,一个白发青衣之人怔怔的看着天际。
他青衣白发,腰间有一柄青色的锈剑,两眼空空,口中自语:“当年介之推在里克派的屠岸夷剑下救我小卓性命,我又如何能伤害他的后人……但仅凭一人之力,即使拥有[太阿],也难以杀死晋公重耳……何况她只是个小女孩……”**************************************返回目录:《楚国往事》小卓:卓子,晋献公之子。
晋国既定的世子是申生,另几个公子分别是重耳、夷吾、奚齐、卓子。
申生、奚齐死于[骊姬之乱],在[骊姬之乱]中卓子险些丧生,后委于欧冶工匠之中学的绝世铸铁技术,其后代建立卓氏,以打铁为生,成为先秦时期的铸铁名族,其名望延至东汉。
返回目录:《楚国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