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
- 格式:pptx
- 大小:6.18 MB
- 文档页数:54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注意事项总结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危险废物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
为了确保协同处置的规范性,应遵守以下要求:一、源头控制一)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应利用现有水泥窑,在2000吨/日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上进行。
水泥窑应采用窑磨一体机模式。
对于拟改造利用现有设施协同处置废物的水泥窑,改造前应满足连续两年达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的要求。
二)协同处置废物的水泥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合理确定协同处置废物的种类、规模和量。
三)协同处置废物的水泥企业应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协同处置废物全过程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应配备负责废物管理及环境污染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和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积极防范并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四)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水泥企业应在规定的经营类别允许范围内开展危险废物处置工作。
在首次处置某种未知特性危险废物前,应进行分析测试,测试结果合格后才能开展该类危险废物的协同处置。
严格限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医疗废物。
危险废物预处理设施和运输车辆清洗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作为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
五)协同处置应急事件废物时,应优先选择具有同类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水泥窑,处置方案必须经当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清洁生产一)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等含易挥发成分废物及危险废物的进场接收、贮存与输送、预处理和入窑处置等环节应采取密闭或其他防漏散、防___和防异味的措施。
二)废物贮存设施应单独建设,不应与水泥生产原燃料或产品混合贮存。
废物应分类贮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对于性质不相容危险废物应隔离储存,对于不明性质废物应专门设置暂存区,并设置专门的存取通道,隔离储存。
三)应严格控制水泥窑协同处置入窑废物中重金属投加量;水泥熟料中可浸出重金属含量限值应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的要求。
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技术要求1基本要求1.1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装备应根据拟处置固体废物的理化性质、处置要求、窑系统产量、原燃料条件、海拔高度等综合因素确定,各设备的工艺性能应符合固体废物处置的要求。
1.2设备应设置必要的人孔、观察口、排料口、检修平台等,方便作业人员巡检、维护、检修。
1.3输送有挥发性气味的物料时,输送转运环节宜加设密封防护罩,设负压抽气口。
1.4焊接件应符合JC/T532的规定。
1.5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
1.6液压系统应符合GB/T7935的规定。
1.7在易发生结拱堵塞的位置,应设置破拱清堵装置。
1.8设备进料口应设置均匀布料装置。
2贮存喂料设备2.1防护门2.1.1防护门可应用于车间和库房,在闭合状态下保证密封性。
2.1.2防护门宜选用卷帘或滑动形式,需要频繁开启的宜选用快速卷帘门,提升速度宜大于1.5m/s。
卷帘门应符合JG/T302的相关规定。
2.1.3位于行人主干道附近的自动防护门宜结合使用环境选用适宜的控制方式,避免人为干扰,防止防护门频繁开启造成气味外溢。
2.1.4防护门应设置光电安全防撞保护装置。
2.2板式喂料机2.2.1板式喂料机应符合JB/T4255和JB/T4040的要求。
2.2.2板式喂料机可应用于生活垃圾及替代燃料、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污泥(含水率低于60%)、农林业废物、受污染土壤等多种固废的接收喂料。
针对粒径较小、易散落的物料,板式喂料机底部宜设置清料装置。
针对生活垃圾,板式喂料机底部应设置渗滤液导流槽,有序收集。
2.2.3板式喂料机应可调速,槽板宜采用带挡边的鳞板式结构,关键部件材质的性能不应低于GB/T1591中Q355的规定。
2.2.4板式喂料机料仓上方结构宜满足抓斗作业要求。
2.2.5板式喂料机出料端宜设置拨料装置。
2.3螺旋输送机2.3.1螺旋输送机应符合JB/T7679的规定。
2.3.2螺旋结构形式优先选用无轴螺旋,无轴螺旋应符合JB/T12636的规定。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引言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是一种将固体废物与水泥窑设备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同时通过高温下的煅烧过程将废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本文档旨在规范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技术要求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1.废物适用性:适用于处理各类非危险废物,包括但不限于煤矸石、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等。
2.处理效果: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应能够将废物充分煅烧,使之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在处理过程中,应确保废物的分解率达到 98% 以上。
3.燃料适应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应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燃料的使用,包括煤炭、石油焦、天然气等。
4.窑炉温度控制: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过程中,应能够通过控制炉内温度,确保废物在高温下充分煅烧。
5.废气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应配备完善的废气处理设备,包括除尘、脱酸、脱硝等,以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操作规范根据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的要求,制定以下操作规范:1.废物前处理:对待处理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分选、粉碎等处理,以提高处理效果。
2.炉内操作:将经过前处理的废物均匀地投入水泥窑炉,控制废物的投入量和投入速度,确保废物在高温下能够充分煅烧。
3.防护装置:在水泥窑炉的进气口、出气口等位置设置防护装置,以防止废物溢出或气体泄漏。
4.炉内温度控制:通过调节燃烧炉的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等参数,控制水泥窑炉内的温度,确保废物在高温下充分煅烧。
5.废气处理:配备除尘设备,对废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和收集;配备脱酸装置,对废气中的酸性物质进行去除;配备脱硝装置,对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去除。
6.废渣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处理后产生的废渣,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其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7.监测与记录: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包括废物投入量、温度控制情况、废气排放浓度等,同时记录相关数据和操作记录,以备查证和分析。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研究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研究一、技术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越来越大,处理固体废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高温处理固体废物是当前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是一种将固体废物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在水泥窑中进行高温处理的技术。
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水泥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技术原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是利用水泥窑高温煅烧的原理,将固体废物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与石灰石、粘土等原材料一起进入水泥窑中进行高温煅烧。
在高温下,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被分解和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无害的无机物质。
同时,固体废物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被稳定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技术特点1、处理能力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大,可以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
2、环保效益显著:该技术可以将固体废物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环境污染,达到环保效益显著的目的。
3、经济效益好:将固体废物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不仅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还可以提高水泥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好。
4、技术成熟:该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成熟,操作简单。
四、应用案例1、某水泥厂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处理废弃塑料。
该厂每年可以处理3万吨废弃塑料,处理后的固体废物体积减少90%以上,废弃塑料转化为水泥生产的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2、某化工企业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处理废弃涂料。
该企业每年可以处理2万吨废弃涂料,处理后的固体废物体积减少90%以上,废弃涂料转化为水泥生产的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五、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1、固体废物中可能含有对水泥生产有害的成分,需要对固体废物进行分析和筛选,保证其安全性。
2、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需要协调生产和环保两方面的利益,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协作,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确保技术的顺利实施。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是指将某些固体废物与水泥窑生产过程中的回收热量进行结合,从而达到综合利用、合理分配资源、减少废物处置量和污染环境的技术。
首先,要实施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其次,根据固体废物的特点和水泥窑的工艺流程,确定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具体方案。
最后,要注意安全,妥善处置废物,以防止污染环境。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包括:
(1)水泥窑设备设计要求:满足固体废物高温燃烧过程中温度、压力、湿度等要求;
(2)固体废物处理要求:要求固体废物应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分类和分选,并清洁无污染;
(3)安全控制要求:应严格控制固体废物燃烧过程中的烟尘、气体、温度、压力等因素,以防止污染环境;
(4)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要建立健全的废物管理、清洁生产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是推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进程的重要依据,其落实能够有效控制废物燃烧过程中的烟尘、气体、温度、压力等因素,有效防止污染环境,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提供有力支撑。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是国家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处理固体废物而制定的一套技术规范,主要用于有效地控制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工艺,以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首先,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要求水泥窑设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采用合理的设计,确保设备在处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废物的排放,满足环境标准要求。
其次,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要求在处理固体废物之前,需要将废物进行分类,并将具有特殊危害性的废物经过特殊处理,以确保处理后的废物污染达到排放标准。
此外,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也要求水泥窑在处理废物时应当采用合理的技术,确保废物在处理过程中不会受到污染,并能够有效地利用废物中的有用物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最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还要求水泥窑的处理工艺应当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并及时完成废物处理任务,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总之,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是一套科学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工艺能够有效地控制废物的排放,并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因此,所有水泥窑应当严格遵守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以保证水泥窑的安全运行和节能减
排。
附件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一、总则(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规范污染治理和管理行为,推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装备和污染防治技术进步,促进水泥行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所称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是指将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要求的固体废物投入水泥窑,在进行水泥熟料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过程。
处置固体废物的类型主要包括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污泥、动植物加工废物、受污染土壤、应急事件废物等。
(三)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二次污染防治以及鼓励研发的新技术等内容,为环境保护相关规划、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等环境管理和企业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应根据产业结构发展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卫生规划等,结合现有水泥生产设施,合理规划、有序布局。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应作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的重要补充形式。
—2—(五)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应遵循源头控制、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污染控制原则,鼓励采用先进可靠、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及成熟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加强技术引导和精细化管理。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应保证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置,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要求,不影响水泥的产品质量和水泥窑的稳定运行。
(六)开展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企业应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环保监测体系和环境管理制度,确保协同处置废物全过程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和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编制可行的应急预案,积极防范和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二、源头控制(一)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应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并采用窑磨一体化运行方式。
处置固体废物应采用单线设计熟料生产规模2000吨/日及以上的水泥窑。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设备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设备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及设备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是将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与水泥生产过程相结合,通过燃烧和熟料制备过程中的高温条件,实现废气和固体废物的高效处理。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废气处置和固体废物处置两个方面。
1. 废气处置废气处置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重要环节。
废气主要包括工业废气和生活废气两种类型。
工业废气中常见的有硫化物、氮氧化物、氯化物等有害物质,而生活废气中主要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成分。
通过合理的废气处理设备,可以实现废气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和净化。
常用的废气处理设备包括除尘器、脱硫装置、脱硝装置等。
这些设备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将废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进行分离和转化,达到净化的效果。
2. 固体废物处置固体废物处置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中另一个重要环节。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石灰、废渣、废塑料、废橡胶等。
通过将这些固体废物投入到水泥窑中进行燃烧和熟料制备,不仅可以减少废物的体积,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在水泥窑中,废物在高温下经过燃烧和化学反应,被转化为熟料,与石灰石、粘土等原料一同制备成水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二、水泥窑协同处置设备水泥窑协同处置设备是支撑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设备包括废气处理设备、固体废物投料装置、水泥窑等。
1. 废气处理设备废气处理设备是水泥窑协同处置中的核心设备,主要包括除尘器、脱硫装置和脱硝装置。
除尘器通过物理方法将废气中的颗粒物分离出来,保证废气排放的质量。
脱硫装置和脱硝装置则通过化学方法将废气中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进行转化和去除,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 固体废物投料装置固体废物投料装置是将固体废物投入水泥窑的设备。
污染土壤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介绍1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规划的调整,大量污染重、高能耗的工业企业被关停、破产或搬迁,腾出的工业企业场地被重新规划,作为其他用途再次开发利用,但一些重污染企业遗留场地的土壤易受到污染,该类污染土壤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物(PCBs)、重金属含量超标,无法满足建设用地的环境质量要求,需治理达标后才能进行开发利用。
土壤污染防治作为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保障农产品和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受到国务院、环保部、浙江省政府的极大重视,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系列的文件,是当前环境治理的一大热点,其中,污染土壤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因其处置彻底、受污染土壤和污染物性质的影响较小及资源利用率较高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应用。
2土壤污染现状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直接或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污染土壤一般可分为无机污染土壤和有机污染土壤两大类,无机污染土壤包括酸、碱、重金属、氰化物污染土壤等;有机污染土壤包括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半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POPs有机污染土壤和石油类污染土壤等。
根据2014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共同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场地污染主要有以下特点:1)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3)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及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4)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5)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6)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7)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理论市场容量为5.02-9.52万亿,分为工业污染场地、、农业耕地修复、矿山修复三大细分领域。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产品的污染控制标准
目前关于水泥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产品的污染控制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水泥熟料,一个是水泥产品。
一、水泥熟料的浸出标准
根据《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 30760-2014)要求。
《水泥胶砂中可浸出重金属的测定方法》(GBT 30810-2014)(针对水泥产品的标准)
《GB/T 21372-2008|硅酸盐水泥熟料.pdf》
二、水泥产品的浸出标准
暂未找到对于水泥产品的污染物浸出标准,仅有查询到相关表述和浸出的方法。
相关的规定如下:
1、根据GB 30485-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规定,
2、《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662-2013)规定
本标准引用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 299-2007 )3、《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 50295-2016)规定
*备注:在《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中,有水泥产品中重金属总量的限值要求,最新版中取消了。
4、在《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仅有水泥产品性能要求,没有重金属总量和浸出性的相关要求。
5、《水泥胶砂中可浸出重金属的测定方法》(GBT 30810-2014)规定: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规定按照下表比例制备胶砂,
因此,用《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 299-2007 )直接对水泥进行浸出是不妥的。
6、有查询到国家在编制《水泥产品中重金属浸出限值》标准,但是未查询到公布的标准,可能还在制定中。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篇一: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要求利用水泥窑处置固体废物污染1.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现状中国是水泥生产大国。
截止2012年底,规模以上水泥企业产量达到22.1亿吨,超过界水泥产量的50%,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37条,处于历史最高位。
每年消耗约23亿吨原材料,1.9亿吨煤,造成CO?直接排放12亿吨,以及150万吨NOx和大量烟粉尘,环境宣沉重。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每年至少产生1000万吨危险废物。
而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更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达到3亿吨左右,数量可观。
据统计,历年垃圾堆存量已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城乡结合区域环境恶化,危机可持续发展。
在欧美发达地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中,欧洲RDF已占水泥企业燃料替代的12%,减少能源消耗,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同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可以充分利用水泥窑高温,碱性物料多等一系列特点,吸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固化废弃物中的重金属,最终使固体废物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图1:欧洲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种类中国水泥工业自90年代开始探索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目前有部分企业取得一定的成功,开展了连续性的处置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污泥和污染土等的工作。
2.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要求自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启动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项目,历经8年的时间,在充分调研与试验的基础上,在相关协同处置废物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期望能够规范与引领相关企业,共同提高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满足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该标准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提出了一些规模与设施要求,如: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窑应采用安装有高效布袋收尘器、单线设计规模2000吨/天以上的新型干法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