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美丽的小兴安岭
- 格式:ppt
- 大小:8.23 MB
- 文档页数:49
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提高学生的法治能力,让学生有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提高学生的法治能力。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抓住季节特点。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让学生有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旅游吧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优美的地方!想去吗就请同学们,坐着小火车一起出发吧!(师演示课件)师:转眼间,我们就已经到了小兴安岭,你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生纷纷发言:小兴安岭非常美!景色优美!……)引出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迫切想跟随作者去游览小兴安岭。
并在此环节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有法的意识。
】二、新授知识(一)、词语练习,让课题动起来1、板书课题:23 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点差)2、换词练习:美丽的()()的小兴安岭师:谁来填一填小小的练习并没有难倒大家。
【设计意图: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词语,及掌握助词“的”的前面、后面词语如何搭配,同时通过学生的说来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复习词语师:看看这些词语朋友能难道你们吗淙淙、俯下、涨满、千万缕、诱人、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脑袋、蘑菇、舔着、野花儿(三)、紧扣中心,整体感知。
部编版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原文及赏析《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原文:小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那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
春天,小兴安岭是一座绿色的宝库。
冰雪融化,溪水潺潺,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各种野花竞相开放,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天,小兴安岭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参天的大树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林间凉风习习,是避暑的好地方。
秋天,小兴安岭变得五彩斑斓。
树叶像被画家染过一样,红的、黄的、橙的、褐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
果实累累,满山遍野都是丰收的喜悦。
冬天,小兴安岭披上了银装。
雪花飘飘,树枝上挂满了晶莹的冰凌,大地一片洁白,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小兴安岭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资源丰富。
这里有珍贵的木材,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还有清澈的河流和矿产资源。
赏析:《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以四季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作者通过对春天冰雪融化、新芽抽发、野花盛开、鸟儿歌唱的描绘,展现了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勃勃;通过夏天大树郁郁葱葱、凉风习习的描绘,展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清凉宜人;通过秋天树叶五彩斑斓、果实累累的描绘,呈现了小兴安岭秋天的丰饶美丽;通过冬天雪花飘飘、大地洁白的描绘,刻画了小兴安岭冬天的纯净梦幻。
此外,课文还强调了小兴安岭的资源丰富,既有珍贵的木材,又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还有清澈的河流和矿产资源,进一步突出了小兴安岭的重要价值。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情感饱满,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及教案【导语】《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
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形式,弄懂词语的意思;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2、相关的课件。
课题:导学案小组姓名编写任课教师叶锦良【学习目标】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能仿照课文,按季节变换写一处景物。
【学习重点】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学习难点】:3、能仿照课文,按季节变换写一处景物。
【知识链接】小兴安岭,西北接伊勒呼里山,东南到松花江畔,长约500公里。
小兴安岭西与大兴安岭对峙,又称“东兴安岭”,亦名“布伦山”。
纵贯黑龙江省中北部。
【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给课本的生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什么,想想课文的结构和写法。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细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积累好词好句,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
4、巩固(1)我会读词语(P169本课词语)(2)我会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汇huì(汇合、汇集、汇款)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融()()(3)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舍兴1、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结构叙述,谈谈自己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并把相应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了小兴安岭的特点-----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了小兴安岭景色,第六自然段作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2、“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一句中的“抽出”用得真好。
讨论为什么好呢?并在课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
(封、浸、飞舞、刮)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4、交流:学习了这篇课文有怎样的感受?【拓展延伸】按照四季的顺序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
龙江河我的家乡有一条安静古朴的河流――龙江河。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
第二至五自然段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方法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学生体会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正确认读多音字“兴”“舍”。
2.准确理解描写四季美景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各个季节景色特点观察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4.了解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2.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老师带来了一幅中国地图(课件出示),根据来的手势或问题,知道的同学赶紧举手回答,看谁知道得最多,说的最好。
百度搜索:中国地图/这是哪?(北京)那这儿呢?中国这么大,你都去过哪些地方?那么真能干,和你们一起学习,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现在我们一起来上课吧。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继续学习第9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二、探究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2.集体交流。
明确: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然后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的特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①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明确: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来写,学生抓住“抽出”“像一支舰队”等词语来理解,突出春天刚刚到来时,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设问:“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这句话里“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
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 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四、教学媒体网络课件五、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预习课文,学会自学;2、初步理解,总体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
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1、看地图,介绍小兴安岭;2、读题,抓重点词“美丽”。
二、指导预习1、出示“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指导自学。
2、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2)课文哪些自然段总写?哪些自然段是分写?3、预习反馈:(1)分段抽读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说什么?(2)认读识记生字词。
重点分析“膝”、“临”等。
(3)问题反馈,质疑问难。
三、学习1、6自然段1、抽读首段;“你觉得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看出?”(1)“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树多、树绿)(2)导读。
(夸张、惊喜)2、抽读、默读第6自然段:(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景色诱人”、“大花园”、“巨大宝库”等)(2)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