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广场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51
第六章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共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六章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一、三种城市空间设计理论(THREE THEORIES OF URBAN SPATIAL DESIGN)二、三、作为城市设计研究理论,都是经过对传统城市空间以及近现代城市空间发展变迁的研究分析之后,提出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视角不同,思想各异,但综合归纳之后,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城市设计方法。
1、图---底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2、连接理论(Linkage Theory)3、场所理论(Place Theory)二、图--底理论1、“空间即主体”(space-as-object)(1)建筑实体---solid mass; 图---figure;(2)空间虚体---open voids; 底---ground;(3)城市空间的创造不仅是对建筑实体的研究,更是对空间虚体的研究;(4)“空间即主体”---城市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2、“诺利地图” (Giambattista Nolli,1748)(1)传统城市的图---底关系中,私人肌理(tissue)与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的关系非常协调,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2)传统城市中具有界定明确的实体与虚体系统。
公共空间有建筑物的量体中分割出来延续并连接内、外部的空间及活动。
(3)就整体关系而言,城市空间研究中,虚体比实体更具实质意义,虚体(void就是实体(figural)。
3、现代城市环境(1)建筑空间设计----从重实体到重空间;(2)城市空间设计----从重空间到重实体。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城市隙地空间寻找失落的空间5、空间印象转变(1)传统城市空间----连续性的街道、围合性的广场、标志性的建筑以及整体性的街廓;(2)现代城市空间----街道的空间连续性在降低、广场的围合性弱化、街廓的整体性消退,仅仅是建筑实体凸现在城市环境之中。
第一章:编制依据1、集团公司区域广场改造工程招标文件(项目编TMGCZB-2010023)。
2、原广场建筑施工图和施工现场情况。
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9-2002)。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02)。
5、《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42-2002)。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GB50204-92)7、《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8、《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89-2001)第二章:工程概况我单位欲投标集团公司区域广场改造工程B标段工程。
建设地点在市矿区同泉路,建筑面积18000m2,位置在综合图书馆培训中心后广场等区域。
1、工程容:该工程按照工程类别主要由室外环境景观和室外管网与照明等部分组成。
主要容有:(1)地面铺装。
(2)周边道路施工。
(3)绿化。
(4)花坛、花池、休息椅等小型建筑物。
(5)喷泉、水池等。
(6)室外给水、绿化喷灌,室外污雨水排放系统。
(7)室外照明系统。
2、气象与水文:本工程施工工期处在春夏两季。
本地往年降雨量较少,年降水量400-500mm。
春季气候适宜,夏季稍有些热,最高温度在30-36度间。
做好夏季工人防署工作。
工程所处地区为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干寒多风,冬夏季温差较大。
年平均风速2.3-3.1m/s。
本工程中地下水位较低,不用考虑排水降水。
3、施工条件:3-1交通条件:现场道路较多,比较通畅,能保证本项目施工过程中设备与材料的运输。
现场在施工前要进行场地平整。
3-2施工用电:从周围临近电源引入。
另外,由项目部统一备用120kw 移动式柴油发电机两台,做好工程施工备用电源,以解决出现突发事件,而导致工程无常有序施工。
3-3施工用水:从广场临近水源接入,另外项目部自备运水车一台、临时储水箱两个。
第三章:目标策划1、质量目标:(1) 无重大质量事故,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城市广场的教案范文第一章:城市广场的定义与功能1.1 城市广场的定义:解释城市广场的概念,包括广场的面积、位置、形态等。
1.2 城市广场的功能:介绍城市广场的各项功能,如集会、休闲、交通、观赏等。
1.3 城市广场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如传统广场、现代广场、文化广场等。
第二章:城市广场的历史与发展2.1 城市广场的起源:介绍城市广场的历史起源,如古希腊、罗马等。
2.2 城市广场的发展:讲解城市广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发展。
2.3 城市广场的现代发展:介绍现代城市广场的建设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素3.1 空间布局:讲解城市广场空间布局的设计原则,如开放性、封闭性等。
3.2 景观设施:介绍城市广场的景观设施设计,如座椅、照明、绿化等。
3.3 交通组织:讲解城市广场的交通组织设计,如行人流线、车流线等。
第四章:城市广场的建筑与景观4.1 建筑设计:讲解城市广场周边建筑的设计要求,如风格、高度、比例等。
4.2 景观设计:介绍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要求,如地形、水体、雕塑等。
4.3 successful city square case studies:分析成功城市广场案例,总结其设计经验。
第五章:城市广场的管理与维护5.1 管理规定:讲解城市广场的管理规定,如使用时间、活动限制等。
5.2 维护措施:介绍城市广场的维护措施,如清洁、绿化养护、设施维修等。
5.3 城市广场的可持续发展:讨论城市广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如环保、节能等。
第六章:城市广场与社会生活6.1 城市广场与文化活动:探讨城市广场如何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如节庆、艺术表演等。
6.2 城市广场与市民生活:分析城市广场如何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如休闲、交流等。
6.3 城市广场与社区互动:讲解城市广场如何促进社区互动,如社区活动、市民参与等。
第七章:城市广场的安全与舒适7.1 安全设计:介绍城市广场的安全设计要素,如监控、照明、急救设施等。
资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资阳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资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修改及补充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资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部分条款作出如下修改及补充。
一、将第十三条修改为:(集中绿地)住宅用地或兼容住宅的用地内,应设集中绿地。
集中绿地的面积不小于用地规定绿地面积的15%,且居住项目的内部环境应当对城市开敞。
滨江(河)或者临规划道路布局的居住项目,其建设用地沿江(河)或者沿道路长度大于或者等于100米的,该侧应当留出不小于建设用地长度30%的开敞空间,各开敞空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宽度不得小于20米;(二)进深自建设用地红线起算不得小于20米;(三)地面以上不得布置建筑。
二、将第二十五条涉及居住(商品房)机动车停车位配套标准条款修改为: S建≥220㎡为2个/户,144㎡≤S建<220㎡为1.5个/户,S建<144㎡为1.0个/户。
三、将第二十五条中第五点的“居住建设项目内的地面机动车停车位不得大于总停车位的10%;”修改补充为:居住建设项目设置的地面机动车停车位不纳入项目机动车停车位配套计算;在小区适当位置设置不小于10个访客机动车停车位,并纳入小区统一管理,不得出售或出租。
四、将第二十五条中第七点修改为:新建住宅小区、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其中不少于10%的停车位应与建设项目同步建设完成充电设施,达到同步使用要求。
五、将第三十一条涉及建筑后退城市绿地、林地距离条款修改补充为:用地界限的另一侧为城市公园绿地(G1)、广场(G3)和保留山体绿地(E2)的,建筑后退该用地界限的最小距离在各类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基础上增加3米;临防护绿地(G2)的,最小退让距离按照8米控制。
六、将第四十六条修改为:建设项目不得设置商住混合楼,商业用房须独立设置,并不得与居住建筑拼接。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用地管理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二节建设用地第三节开发强度第四节绿地第三章建筑管理第一节建筑高度第二节建筑间距第三节建筑退让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第一节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第二节管线综合第三节竖向设计第五章村庄建设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建设用地第三节其他规定第六章城市景观与环境第一节街景第二节公共开放空间第三节建筑景观第七章综合防灾和公共安全第八章附则附录附录一相关名词解释附录二计算规则附表1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GBJ 137-90)附表2 主要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附表3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配置标准(DB33/T1021-2005)第一章总则1.1 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障规划实施,提升城市环境品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绍兴市区。
各县市可结合实情参照执行。
1.3 各类项目工程建设和管理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尚无经批准详细规划的,其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应按本规定执行。
1.4 在建设和管理中,如有涉及消防、人防、环保等多种专业的,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当从其相关专业的规范和标准。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区等特殊区域范围内的建设和管理,应按批准的专项规划执行。
第二章用地管理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2.1.1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附表1)执行。
根据本市用地使用实情,附表1未明确的,可参照表2-1的规定表2-1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的补充表2.1.2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并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保证城市用地结构平衡;(二)满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要求;(三)不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效应;(四)不对城市交通产生较大影响;(五)不影响公共安全;(六)不影响周边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各类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应根据《主要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附表2)的规定执行。
前言一、毕业实习的目的毕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是学生毕业前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毕业后参加工作,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实际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全面锻炼,进一步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毕业实习的基本要求l、实习期间,要听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按排,不得任意行动。
2、实习期间回家天数一月不得超过两天,严格按要求完成实习任务。
3、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要求。
4、注意安全、杜绝事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安全规定。
5、尊重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
6、爱护国家财产,爱护公共设施,损坏东西照价赔偿。
三、实习感受通过实习,增强了我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是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档次!第一章总则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不宜少于广场总面积的25%。
交通广场绿化必须服从交通组织的要求,不得妨碍驾驶员的视线,可用矮生常绿植物点缀交通岛。
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
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
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
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外国城市建设史题目及答案总结第二章:1.古埃及卡洪城的主要特点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
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自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
居住密度极高。
2.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部分。
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
但仅有十几座庄园,楼北住着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平面呈曲尺形,房屋零散布置。
3.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4.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
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
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影响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
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
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Km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设立越1000具人面狮身像。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第三章:3.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平面特征:1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
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000。
在乌尔城的平面中可以看到有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高踞西北高地,而成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
2城市出现以山岳台为主的城市公共中心,在这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中心。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第一章:景观设计概述1.1 景观设计的定义与目的1.2 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3 景观设计的分类与要素1.4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趋势第二章: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2.1 视觉美感的营造2.2 空间布局与规划2.3 景观元素的运用2.4 生态与环保原则第三章:景观设计的程序与方法3.1 设计前的准备与调查3.2 设计构思与方案制定3.3 设计表达与沟通3.4 设计实施与后期管理第四章: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实践4.1 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4.2 创新设计方法的应用4.3 实践项目案例分析4.4 创新设计的评价与反思第五章:景观设计的应用领域5.1 城市景观设计5.2 园林景观设计5.3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5.4 生态景观设计第六章: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6.1 城市广场设计6.2 街道与交叉口设计6.3 滨水空间设计6.4 城市公园与绿地系统设计第七章:居住区景观设计7.1 居住区景观规划原则7.2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7.3 庭院与花园设计7.4 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第八章:园林景观设计8.1 园林设计概述8.2 中式园林设计8.3 西式园林设计8.4 园林景观节点设计第九章:生态景观设计9.1 生态景观设计理念9.2 生态恢复与保护9.3 雨水花园与绿色屋顶设计9.4 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实践第十章:可持续景观设计10.1 可持续景观设计原则10.2 生态与节能技术应用10.3 循环与再利用设计10.4 可持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商业休闲景观设计11.1 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11.2 休闲娱乐场所景观设计11.3 购物广场景观设计11.4 商业休闲景观案例分析第十二章:文化旅游景观设计12.1 文化旅游景观的特点与价值12.2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12.3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12.4 文化旅游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第十三章:工业遗产景观设计13.1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13.2 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原则13.3 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案例13.4 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实践第十四章:城市更新与棕地景观设计14.1 城市更新背景与策略14.2 棕地景观设计的挑战与机遇14.3 城市更新项目中景观设计案例14.4 棕地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第十五章:景观设计伦理与评价15.1 景观设计伦理观念15.2 景观设计评价体系15.3 景观设计案例评价与分析15.4 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景观设计的概述、基本原理、程序与方法、创新与实践、应用领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可持续景观设计、商业休闲景观设计、文化旅游景观设计、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城市更新与棕地景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伦理与评价等十五个章节。
第六章城市设计第6.01条:城市设计原则第6.01.01条:本设计是就城市现状用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出现的用地和空间调整的前提下,塑造城市地物标志空间,合理有机地分布高层住宅,构成城市地区的外部空间、结构和形态,在视觉上给予人以明确的区位指示。
第6.01.02条:按照空间构图原理,将具有一定高度和体量的建筑有机的分布,产生有序的空间并寻求视觉上的合谐,形成景观轴线并使其与城市的功能相联系,为城市展现优美的景观。
第6.01.03条:运用重复对称和规整的原则,强调沂河路的街景、罗六路与湖东路之间的城市南北中轴,增强视觉效果,突出空间的特征和印象。
第6.01.04条:结合广场、立交桥、街道、河流等因素构成整体空间中细致的景观和特色空间,分别产生不同的地域空间和文化特性。
第6.02条:在沂河路和城市南北中轴线相交处建造一处大型广场,结合大型公建中心和绿化,形成新北区的空间中心。
第6.03条:在中轴北端结合集中的居民区,设立一处商业中心,组织一处集景观、购物休闲、地下停车为一体的商业广场,真正将商业、购物环境的品质提高,增强该区段的吸引力和提高土地价值,使之成为城市功能的重点地段。
第6.04条:利用区域西部的沟渠,设置大量绿化,形成自然的开敞空间走廊,组织沂河路西段有序的沿路景观,并结合与罗十路交汇处的立交桥,作为新北区的重点景观区之一。
第6.05条:建筑及其环境空间设计之建筑红线及高度第6.05.01条:建筑红线沂河路和罗十路属于规划区的中心区域位置,两侧用地无论是从功能交通和景观上都显得十分重点。
为了将道路两则用地的开发强度与道路的红线宽度和谐统一,设计规定快速路两侧建筑(特高层建筑取相应高值)后退红线60--100米。
其他城市主干道退20--60米,次干道退10米,支路退5米。
第6.05.02条:建筑高度(1)标志性高层建筑位于城市南北中轴线上,其使用功能主要是商务、综合办公,在空间上形成地域性的标志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