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评价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的有效性与改进空间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的有效性是公司生产和服务的关键性能指标。
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客户期望并满足法律和监管要求。
然而,就像其他业务流程一样,质量管理体系制度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
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一、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的有效性1. 确定关键性能指标确定关键性能指标是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有效性的重要一步。
关键性能指标应该是能够量化产生业务影响的指标。
例如,产品返回率、客户满意度、合同履行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业务的关键发展趋势和瓶颈。
2. 审查质量管理文件企业应该对质量管理文件进行定期审查。
这些文件包括政策文件、程序文件和工作指令。
审查这些文件可以确保政策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法规要求。
同时,也可以帮助识别和改进不合理的流程和操作。
3. 开展内部审核活动内部审核是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有效性的关键活动之一。
内部审核是进行系统性和独立性检查的过程。
它有助于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和国际标准。
内部审核还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改进的机会和瓶颈,并确保纠正措施的执行。
二、从改进空间着手1. 集成新技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集成这些技术以优化业务。
例如,电子质量文档管理系统、自动化检测工具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并识别缺陷。
2. 加强成本效益管理成本效益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出。
通过实现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或其他管理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质量与成本的平衡,以追求最佳的质量成本效益比。
3. 定期人员培训和教育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培训和教育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政策和程序。
同时,它们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并鼓励员工在优化和改进业务方面发挥作用。
结论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有效性并识别改进空间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建立良好的企业声誉,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因此,如何管理质量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成为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是根据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模型(CMM),运用综合评价法以及多源信息收集方法,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模型。
该模型对企业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发现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指出趋势及改进方向,从而实现质量管理的优化。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的基本过程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建立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指标,该模型以要素-指标-标准结构为基础,是衡量质量管理成熟度的必要环节;第二部分是调研和评价,主要是采用实地考察、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定量评价;第三部分是分析与实践,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形成管理建议;第四部分是改进与咨询,根据评估和分析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特别关注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和管理,不仅反映企业现有质量管理的水平,还反映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它的特点在于:其一,对企业现有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定量测量,提出改进建议;其二,以企业管理为对象,强调全面解决质量问题,而不是解决现存各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其三,重视企业内部活动的管理,重视实施质量管理的流程,以保证质量管理的成功;其四,总结质量管理经验,重视人文因素和管理环境的影响,以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
然而,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基本上是以定性方法实施的,一些客观的因素没有纳入该评价模型;其二,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及实施的程度难以衡量;其三,评价标准经常受制于主观性比较大,缺乏统一;其四,工作量大,耗费大量时间成本,活动耗费较大,效果不易测量。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综合评价模型曹聪聪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展开分析,探讨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一些比较可行的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比较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综合评价模型前言在当前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分析过程中,我们要更加重视评价的正确性和评价的可靠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综合评价过程中,构建一些模型是非常关键的。
1、质管体系的概念及特点质量管理体系(QMS)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
是现在企业普遍采用的质管体系。
质管体系代表现代企业思考如何发挥有效的质量作用及做出最优的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是保证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使企业内部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得到切实管理,并且,质管体系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整个企业的质量活动按照重要性顺序依次进行改善。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特点包括符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等。
符合性。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首先是一种符合性评定。
符合性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符合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产品质量的符合性;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产品质量的符合性是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以及顾客的需要。
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是指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0标准的要求,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人员的资格等符合规定的要求。
适宜性。
适宜性表明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动态性。
适宜性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能结合组织产品的特点,针对ISO9000有关标准的控制要求,规定适宜的具有可操作的控制措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产品实物质量有关,应适宜、可度量并能实现。
随着经营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组织应能够适宜地调整其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充分性。
充分性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能力。
充分性关注是否识别质量管理的所有过程以及关键过程;关注员工的职责以及其资格条件是否满足职责的要求;关注过程控制方法、规章制度是否全面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关注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得到全面的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关注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范围、深度和频次的充分性等。
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引⾔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是⼀种⽤于评估组织或系统发展⽔平、优化改进的框架。
通过体系成熟度评价,可以对组织的各个⽅⾯进⾏深⼊分析,找出其优势和不⾜,进⽽指导其持续改进和优化。
本篇⽂章将详细阐述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的相关概念、实施⽅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和意义。
⼆、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概述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是指⼀种对组织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评估的⼯具。
这种⼯具通常包括⼀组标准化的指标,⽤于衡量组织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和发展⽔平。
通过对⽐这些指标,组织可以了解其在⾏业中的地位,识别改进的机会,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
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的建⽴需要基于对组织内部运作和⾏业环境的深⼊理解。
通常,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由以下⼏个部分组成:1.指标体系:根据组织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和制定⼀套合适的评估指标。
这些指标应能够全⾯反映组织的运营状况和发展潜⼒。
2.评估标准:为每个指标制定清晰的评估标准,以便对组织的实际表现进⾏量化评估。
3.评估流程:确定评估的具体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和反馈等环节。
4.改进措施: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帮助组织提升其体系成熟度。
三、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的实施⽅法实施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需要遵循⼀定的步骤和⽅法,以确保评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实施体系成熟度评价模型的⼀般步骤:1.明确评估⽬的:在开始评估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的和期望结果。
这将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指标和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
2.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与组织运营相关的数据,并进⾏分析以获取关于组织体系成熟度的深⼊了解。
可以使⽤定性和定量⽅法来收集数据,例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和统计分析等。
3.指标权重确定:根据各指标对组织体系成熟度的影响程度,为其分配适当的权重。
权重的确定可以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法。
4.实际表现评估:根据评估标准和权重,对组织的实际表现进⾏量化评估。
可以采⽤加权平均等⽅法计算总分或排名。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技术进步,我国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单一尺度的质量管理水平评价、无序的流程管理、缺乏标准质量提升技术、缺少有效的数据收集工具、质量管理知识有限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入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是可行的选择。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是指利用该模型以一定的标准来评估组织内质量管理系统的管理能力水平。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组织文化水平,管理思维水平,高层治理水平,管理过程水平,管理技术水平,管理绩效水平。
综上,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能够客观地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首先,要想建立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必须要了解组织文化水平,也就是企业的内部文化。
内部文化质量决定了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习惯的实施,因此,了解企业文化对评估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需要重视高层治理水平,即企业领导团队尤其是高层领导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思想水平。
高层管理水平不足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质量管理。
此外,还需要注重管理过程水平,即企业管理体系的流程完善程度,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还必须重视管理技术水平,即组织的技术能力,包括组织的技术水平、使用的技术工具的熟练程度以及提升技术水平的有效性。
随着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意识到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实施一系列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最后,管理绩效水平,即通过测量管理质量绩效,以评估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具有多种优势,首先,它可以客观地表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第二,可以识别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为企业建立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最后,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可以帮助提升企业的绩效。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在企业质量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评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但是,推行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专业的工具和方法,对质量管理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较高,管理绩效测评也比较复杂等,因此,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的运用必须谨慎,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评价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摘要:文章在吸收各种管理成熟度模型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在适宜性原则的指导下,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划分了过程域,建立了过程的成熟度模型,。
关键词:成熟度模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评价是过程方法中PDCA循环中C(检查)阶段的核心工作,是质量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战略和质量方针得以落地的重要保证之一。
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兼顾企业战略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是可以科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也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小质量观”向“大质量观”转变的必要举措。
1 成熟度及其主要模型成熟度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目前在管理学领域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成熟度思想源于著名的质量大师菲利普·克劳士比(Philip B·Crosby)的质量专著《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质量成熟度方格理论。
克劳士比借鉴病人康复的过程,首次将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划分为五个阶段: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确定期,成熟度方格描述了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
2009年11月1日,IS0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了《ISO9004:2009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在标准引言中指出:“本国际标准为任何处于复杂、要求严格和不断变化环境下组织实现持续成功的管理提供指南”。
标准采取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扩展模式,更多地引进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计划——卓越绩效准则的内容,同时也给出了一套“自我评价工具”,采取了类似于克劳士比方格的成熟度模型。
质量奖模式是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另外一种形式。
在众多的质量奖中,最著名的有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和日本的戴明奖。
在这三大奖中,历史最长的为日本戴明奖,设立于1951年,而对世界影响最大的首推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评奖准则被称作“卓越绩效准则(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其实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实施细则,是对以往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同时为了解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评价工具。
如何评估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如何评估其有效性,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质量目标和指标的设定质量目标是衡量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应该明确质量目标,并制定对应的指标,以评估和监控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
例如,可以设定工程质量合格率、事故率、投诉率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二、流程和制度的规范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项工作流程和制度应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且规范性强。
企业可以通过审核和评估,检查流程和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员工对流程和制度的理解和遵守情况,从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三、控制措施的合理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控制措施应该合理有效。
企业可以通过检查控制措施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评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例如,有无定期的质量检查、监督和内审机制,有无及时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四、质量绩效的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质量绩效的评估来体现。
企业可以通过评估工程质量、交付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来判断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同时,还可以借助外部机构的评估来进行验证和补充。
五、持续改进的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还需要看企业是否具备持续改进的能力。
企业应该通过整理和分析事故故障、质量投诉等数据,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通过培训、奖惩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评估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需要从质量目标、流程和制度的规范性、控制措施的合理性、质量绩效的评估以及持续改进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评估。
只有通过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体系,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是指组织所建立、实施和维护的一系列质量管理活动和过程。
它旨在通过规范流程和程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最终实现持续改进和组织绩效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分析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和实现途径。
一、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性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于组织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具备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能够实现以下优势:1.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规范流程和程序,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和规定要求,从而提高其质量水平,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2. 增强组织竞争力: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获得认证和认可的基础,能够提高组织的信誉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流程,组织能够不断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实现持续改进: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制定质量目标、执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方式,为组织提供持续改进的机制。
组织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整体绩效。
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下要素至关重要:1. 领导承诺:顶层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他们的承诺和决策能够影响整个组织对质量的重视程度。
领导应当设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并确保其符合组织战略和目标。
2. 客户导向: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为中心。
通过倾听客户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3. 流程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建立规范的流程和程序,并确保各个环节的有序衔接。
流程管理有助于减少错误和变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数据驱动的决策: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支持决策制定。
组织应当建立适当的指标和评估机制,及时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改进行动。
5.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浅析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本文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和产品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出建议:首先,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组织协调、质量策划、问题预防及纠正;其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第三,强化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力度。
标签: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效率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但目前我们的产品质量状况与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主要原因是企业质量管理基础薄弱,表现在对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不足,如检验把关管理不完善,甚至极少企业和个体企业还存在无标准生产、无相应检测手段的状态。
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必须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本文就公司的体系运行情况分别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进行了两方面论述。
1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体会,现对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1.1 基层干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我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中,基层干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表现在不能将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转化成作业规范,运用到实际生产管理中,缺乏执行体系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信息沟通不畅目前企业在质量管理运行体系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没有切实履行体系规定的各自职责;二是没有及时将信息记录下来。
前者造成了互相推诿、不负责任、不遵守质量体系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严重违背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宗旨,使管理体系的运行形式化。
后者产生的根源在于传统工作习惯的惯性,没有养成一个勤记、勤查、敢于自我提高的良好工作风尚。
以上两种倾向是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是体系运行的最大阻力和障碍。
1.3 培训不到位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逻辑严密、结构清晰、权限明确、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全员参与的原则。
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作者:张庭杰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4期摘要本文主要就企业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其在实践中有效运行进行了论述。
首先,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职工培训、组织协调、质量策划、问题预防;其次,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第三,做好管理和评审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控制和组织的管理体系。
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来实现。
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数量大大增加,但一些获得ISO9001认证的企业并未因为获得认证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并取得实际利益。
同时,一些通过认证并取得实际利益的企业,也面临着如何获得持续实际利益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ISO900标准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的第一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及第四项和第七项的内涵启示我们:针对产品的特点,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过程中,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把这些环节与标准有机地结合。
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服务,基于事实的分析,了解组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应以正确的质量管理指导思想为基础,以科学的质量管理原则为指导,以质量管理手册为表现形式,要在运行中经过连续不断的评价、修正,再评价、再修正完成。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确立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其建立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成功发展的保证。
质量管理体系应满足顾客和企业双方的需要和期望。
要让顾客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建立信任;质量管理体系要支持企业有计划地、有效地利用其可获得的技术、人力和物质资源,实现以适宜的成本达到并保持所期望的质量目的。
如何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法。
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指导。
一、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建立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管理责任、资源管理、产品开发、供应商管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方面。
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质量,提升竞争力。
二、评估指标1. 战略目标:质量管理体系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评估时需要验证质量管理是否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 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评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收集客户反馈、投诉处理情况等数据,评估质量管理是否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3. 流程绩效:评估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够有效支持企业的各项流程,包括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销售等环节。
评估时可以使用流程绩效指标,如周期时间、产出质量、成本效益等。
4. 内部审核结果: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活动之一,评估内部审核结果可以判断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
内部审核应覆盖各个部门和流程,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需要看是否有持续改进的措施和效果。
可以通过分析持续改进项目的数量、效果评估等指标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三、评估方法1. 文件审查:通过审查相关文件,如质量手册、流程文件、文件记录等,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实施情况。
2.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质量相关的数据,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和问题。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直方图、趋势图、质量损失程度等统计分析手段。
3. 客户反馈:通过电话、邮件、客户回访等方式,收集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对客户的影响。
4. 内部审核:进行规范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
内部审核应覆盖各个部门和流程,并制定改进计划。
Management Innovation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了满足日益增长、差异化的客户需求,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世界级钢铁企业,宝钢需要进一步建立一个能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估模型,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运作的评价方法以及运作体制,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公司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分析发现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研究思路目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大中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估。
通过分析国际通行的质量成熟度评价模型主要优点和不足,基于宝钢ISO/TS16949和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运营状况,以过程审核、体系审核、质量成本、产品质量策划方法应用为重点,结合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的要求,将有效性——宝钢股份公司实践案例◆曹 英 王国清 庄 维 / 文评价转化为定量和成熟度综合评价,建立公司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不断增强顾客满意。
2.评价模型设计根据ISO/TS 16949要求,建立评价模型框架,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总体评价标准(见图1)。
最终建立的指数测算公式如下:1)公司层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指数:2)厂部层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为图1 QMS 有效性评价模型指数:其中: ——第i个部门的权重,i=1,2,…,N;——第i个部门的质量有效性指数;——各部门的评价指标项数; ——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j=0-100;——第j个指标的的权重,x=0~1。
2.1确定评价准则与评价基准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分别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设计了评价准则与评价基准。
——针对定性指标,主要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管理中的“方法-展开-学习-整合”(Approach-D e p l o y m e n t -L e a r n i n g -Integration,简称ADLI)方法,建立定性指标的评价基准,对现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审查和查证,为每一项指标确定一个具体的得分。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综合评价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对于完善企业部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管理者认证意识、员工参与意识以及体系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某些已认证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盲区,如有些企业为取得认证证书只做表面文章,使认证流于形式;认证机构急功近利,为利润而追求数量,随意简化体系要素,甚至帮助申请认证的组织作伪,导致质量体系审核和认证质量下降,其结果必然是导致组织的经营效果达不到目标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国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福荣等提出IS09000标准的路径依赖效应、体系疲劳化、体系空洞化、体系的寿命周期、生态质量管理等新观点,指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根本在于体系创新11;袁俊认为,制约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层对认证的认识、质量管理与企业缺乏系统性融合、质量管理体系程序的合理性、企业管理基础差、培训及认证市场不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21;辛熠平等认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主要是指认证证书的有效性,证书的有效性又体现为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证书的权威性131.作者在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含义和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直觉模糊集理论和TOPSIS法41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模糊TOPSIS法,通过不同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建设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误区和盲区,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带来的增值效果,提升企业组织管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与特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所谓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施持续有效的质量控制,在组织部所建立的部质量体系:2000族标准中对有效性有明确的定义:“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因此,有效性是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是一种度量.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包含两个基本特征:①质量体系本身的有效性,即体系的组成要素,如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是合理的、完善的,且易于操作和评价;组织的日常质量管理活动符合标准、体系程序及相关文件的要求,而且紧密结合组织实际,包括产业规模、产品结构、特点、类型、人员素质和以往的管理经验.②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即体系运行平稳可靠,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自我改进机制,不断提高其适宜性.体系自身的有效性是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基础,它为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源于过程结果的增值,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最高管理者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企业综合管理素质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②质量方针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目标全面实现并有新的提高;③产品的实物质量得到提高,产品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④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自我完善、自我纠正能力,体系持续改进已形成机制,具有持续稳定的运行能力;⑤产品赢得顾客的信任,顾客满意程度达到或超过目标要求,市场竞争力提咼•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特点包括符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等.①符合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首先是一种符合性评定.符合性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符合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产品质量的符合性;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产品质量的符合性是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以及顾客的需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是指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09000标准的要求,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人员的资格等符合规定的要求.②适宜性.适宜性表明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动态性.适宜性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能结合组织产品的特点,针对IS09000有关标准的控制要求,规定适宜的具有可操作的控制措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产品实物质量有关,应适宜、可度量并能实现.随着经营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组织应能够适宜地调整其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③充分性.充分性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能力.充分性关注是否识别质量管理的所有过程以及关键过程;关注员工的职责以及其资格条件是否满足职责的要求;关注过程控制方法、规章制度是否全面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关注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得到全面的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关注组织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围、深度和频次的充分性等.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实施后,会发现有些不完善或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因此应对它的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评价.组织进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完善或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改进和提高组织的能力和经营业绩,增强使顾客满意的能力,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工作能力.按照以顾客为中心、实现过程增值、质量体系具有动态性和实用性等原则,从质量方针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改进与创新、资源管理、财务运行状况5个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3.质量者A=/x.显然,每一个模糊集A对应于下列直觉模糊集:A={IxGX}.对于任一xGX,称n(x)=1-AA(x)—Ya(x)为直觉模糊集A中元素x的直觉指数(intuitionis-ticindex)它表示元素x对A的犹豫度(hesitancydegree)显然,对于每一个xGX,0(X1.设X是给定的非空经典集合,A、B是集合X上的两个直觉模糊集A={={lxGX},则A=B当且仅当(1)=抑(1)且Ya(x)=Yb(x),xGX.定义2设XA=B;④difs(AC)dFS(A,B)+difs(B,C),其中A,B,CGIFS(X);⑤设A,B,CGIFS(X)B比C更靠近A当且仅当difs(A,BXdips(AC).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模型设有m个企业A;,A2,…,Am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价,评价体系有效性的指标集为C={G,C2,…Cn},评价指标Cj的权重为w/,其n中0<w/<1(=1,2,…”),且Ew/=1../’一1①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作者选取质量方针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改进与创新、资源管理、财务运行状况5个方面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指标.由于每个指标对体系有效性的重要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在评价时的权重大小也应有所区别.作者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取上述5个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w/,W2,W3,W4,W5)=(,,,,).②构建直觉模糊评价矩阵通过专家打分可以得到企业A;第/个指标的评价值,可用直觉模糊值P/=(A/,YYn)表示.于是可得参评企业集Az,A2,…企业A1,A2,As,A4,A5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所考虑的评价指标为质量方针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改进与创新、资源管理、财务运行状况5个方面.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统计数据等确定出每个参评企业关于评价指标的直觉模糊评价矩阵如表2所示.根据直觉模糊理想解的定义,构造直觉模糊理想解方案与负理想解方案如表3所示.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d+和d「以及各参评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U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各参评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大小可得其体可知企业A4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最佳.5结论建立和运行有效的质量体系,对于完善企业部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作者在界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和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和TOPSIS法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的新方法,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及其效果评价一、引言范普兰克曾说过:“质量不是事后检验出来的,而是从设计之初,以及从供应商那儿开始造就的。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企业持续改进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以及如何评价其效果。
二、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步骤1. 制定质量目标与方针: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质量的目标和方针。
质量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质量方针则是企业对于质量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的表述。
2. 进行质量流程管理:企业应该建立质量流程,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有效运转。
这包括制定标准化流程和操作规范,设立质量控制点以及追踪和监测整个流程。
3. 建立质量档案: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系统,记录关键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数据。
这些档案能够为问题追溯提供依据,并且为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4. 强化内部培训和沟通: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此外,加强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把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解决。
5. 实施持续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来提高质量。
这需要企业应用不同的质量工具和方法,如六西格玛、PDCA循环等,来持续改进。
三、质量管理体系效果的评价方法1. 质量指标的测量: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关键质量指标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产品质量损失、客户投诉率、退货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2. 客户满意度调查: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评价。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期望,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内部审核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进行,目的是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合规性和实施情况。
外部认证则是由第三方机构,如ISO认证机构进行,可以向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证明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合格性。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综合评价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对于完善企业部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管理者认证意识、员工参与意识以及体系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某些已认证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盲区,如有些企业为取得认证证书只做表面文章,使认证流于形式;认证机构急功近利,为利润而追求数量,随意简化体系要素,甚至帮助申请认证的组织作伪,导致质量体系审核和认证质量下降,其结果必然是导致组织的经营效果达不到目标的要求 .针对这些情况,国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福荣等提出 IS09000 标准的路径依赖效应、体系疲劳化、体系空洞化、体系的寿命周期、生态质量管理等新观点,指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根本在于体系创新11;袁俊认为,制约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层对认证的认识、质量管理与企业缺乏系统性融合、质量管理体系程序的合理性、企业管理基础差、培训及认证市场不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21;辛熠平等认为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主要是指认证证书的有效性,证书的有效性又体现为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证书的权威性 131.作者在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含义和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直觉模糊集理论和TOPSIS法41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模糊 TOPSIS 法,通过不同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建设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误区和盲区,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带来的增值效果,提升企业组织管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与特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所谓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施持续有效的质量控制,在组织部所建立的部质量体系: 2000 族标准中对有效性有明确的定义 :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因此,有效性是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是一种度量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包含两个基本特征:①质量体系本身的有效性,即体系的组成要素,如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是合理的、完善的,且易于操作和评价 ;组织的日常质量管理活动符合标准、体系程序及相关文件的要求,而且紧密结合组织实际,包括产业规模、产品结构、特点、类型、人员素质和以往的管理经验 .②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即体系运行平稳可靠,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自我改进机制,不断提高其适宜性 .体系自身的有效性是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基础,它为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源于过程结果的增值,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最高管理者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企业综合管理素质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②质量方针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目标全面实现并有新的提高;③产品的实物质量得到提高,产品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④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自我完善、自我纠正能力,体系持续改进已形成机制,具有持续稳定的运行能力;⑤产品赢得顾客的信任,顾客满意程度达到或超过目标要求,市场竞争力提咼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特点包括符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等 .①符合性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首先是一种符合性评定 .符合性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符合性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产品质量的符合性 ;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产品质量的符合性是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以及顾客的需要 .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是指组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 IS09000 标准的要求,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人员的资格等符合规定的要求 .②适宜性 .适宜性表明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动态性 . 适宜性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能结合组织产品的特点,针对 IS09000 有关标准的控制要求,规定适宜的具有可操作的控制措施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产品实物质量有关,应适宜、可度量并能实现 .随着经营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组织应能够适宜地调整其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③充分性 .充分性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能力 .充分性关注是否识别质量管理的所有过程以及关键过程关注员工的职责以及其资格条件是否满足职责的要求关注过程控制方法、规章制度是否全面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关注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得到全面的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关注组织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围、深度和频次的充分性等 .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实施后,会发现有些不完善或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因此应对它的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评价 .组织进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完善或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改进和提高组织的能力和经营业绩,增强使顾客满意的能力,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工作能力 .按照以顾客为中心、实现过程增值、质量体系具有动态性和实用性等原则,从质量方针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改进与创新、资源管理、财务运行状况 5 个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3.质量者 A=/x. 显然,每一个模糊集 A 对应于下列直觉模糊集:A={IxGX}.对于任一 xGX,称n(x)=1-AA(x) — Ya(x)为直觉模糊集 A 中元素 x 的直觉指数 (intuitionis-ticindex) 它表示元素x对A的犹豫度(hesitancydegree显然,对于每一个 xGX,0(X1.设X是给定的非空经典集合,A、B是集合X上的两个直觉模糊集 A={={lxGX}, 则 A=B 当且仅当 (1)=抑( 1)且Ya(x)=Yb(x) , xGX.定义 2 设 XA=B :④difs(AC)dFS(A,B)+difs(B,C), 其中 A,B,CGIFS(X);⑤设 A,B,CGIFS(X)B 比 C 更靠近 A当且仅当 difs(A,BXdips(AC).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模型设有m个企业代,A2,…,Am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价,评价体系有效性的指标集为C={G , C2,…Cn},评价指标Cj的权重为w/,其n 中 0<w/<1(=1 , 2,…”,且 Ew/=1. ./ 一 1①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作者选取质量方针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改进与创新、资源管理、财务运行状况 5 个方面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指标 .由于每个指标对体系有效性的重要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在评价时的权重大小也应有所区别 .作者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取上述 5 个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w=(w/,W2,W3,W4,W5)=(, , ,,).②构建直觉模糊评价矩阵通过专家打分可以得到企业A; 第/个指标的评价值,可用直觉模糊值 P/=(A/,YYn)表示.于是可得参评企业集Az,A2,…企业A1,A2 , As,A4 , A5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所考虑的评价指标为质量方针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改进与创新、资源管理、财务运行状况 5 个方面.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统计数据等确定出每个参评企业关于评价指标的直觉模糊评价矩阵如表 2 所示 .根据直觉模糊理想解的定义,构造直觉模糊理想解方案与负理想解方案如表 3 所示 .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d+和d「以及各参评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 U 计算结果如表 4 所示.根据各参评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大小可得其体可知企业 A4 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最佳 .5 结论建立和运行有效的质量体系,对于完善企业部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作者在界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涵义和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和 TOPSIS 法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的新方法,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质量运营管理的成熟度导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开始关注和实施质量运营管理。
质量运营管理是指通过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以保持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质量运营管理中,企业应关注质量管理的成熟度。
本文将探讨质量运营管理的成熟度及其重要性。
什么是质量运营管理的成熟度质量运营管理的成熟度是指企业在质量管理领域中的成熟度水平。
成熟度模型是衡量和评估质量管理成熟度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其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发展和优化质量管理过程,提供持续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
质量运营管理的成熟度通常使用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模型进行评估。
CMMI模型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成熟度评估工具,它以五个成熟度级别来描述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分别为初始级、管理级、定义级、量化管理级和优化级。
•初始级: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尚未建立,质量管理基本靠个别人员的经验和技能。
•管理级:企业开始建立一套明确的质量管理过程,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定义级:企业质量管理过程经过规范和标准化,管理水平相对较高。
•量化管理级:企业能够对质量管理过程进行量化和度量,以改进和优化质量管理活动。
•优化级: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经常进行优化和改进,持续提高质量水平。
质量运营管理的成熟度评估方法评估质量运营管理的成熟度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质量内审和定期的质量运营管理评估。
质量内审:质量内审是一种由内部审核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的方法。
内审员将通过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质量管理过程和实践进行调查和检查,评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CMMI模型的不同成熟度级别的要求,从而确定企业的质量运营管理的成熟度水平。
质量运营管理评估:质量运营管理评估是一种系统性评估和分析企业质量运营管理的方法。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评价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摘要:文章在吸收各种管理成熟度模型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在适宜性原则的指导下,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划分了过程域,建立了过程的成熟度模型,。
关键词:成熟度模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评价是过程方法中PDCA循环中C(检查)阶段的核心工作,是质量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战略和质量方针得以落地的重要保证之一。
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兼顾企业战略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是可以科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也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小质量观”向“大质量观”转变的必要举措。
1 成熟度及其主要模型
成熟度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目前在管理学领域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成熟度思想源于著名的质量大师菲利普·克劳士比(Philip B·Crosby)的质量专著《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质量成熟度方格理论。
克劳士比借鉴病人康复的过程,首次将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划分为五个阶段: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确定期,成熟度方格描述了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
2009年11月1日,IS0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了《ISO9004:2009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在标准引言中指出:“本国际标准为任何处于复杂、要求严格和不断变化环境下组织实现持续成功的管理提供指南”。
标准采取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扩展模式,更多地引进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计划——卓越绩效准则的内容,同时也给出了一套“自我评价工具”,采取了类似于克劳士比方格的成熟度模型。
质量奖模式是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另外一种形式。
在众多的质量奖中,最著名的有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和日本的戴明奖。
在这三大奖中,历史最长的为日本戴明奖,设立于1951年,而对世界影响最大的首推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评奖准则被称作“卓越绩效准则(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其实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实施细则,是对以往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同时为了解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评价工具。
我国在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于2004年8月正式颁布了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T19579),2012年3月又对标准进行了适宜性的修订。
建立在远见卓识的领导、战略导向、顾客驱动、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合作共赢、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学习改进与创新和系统管理等九大理念下的卓越绩效模式,可以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
企业作为运行于市场环境下的独立法人实体,无论其规模的大小、开发的产品有何不同和经营的模式差距多大,要想求生存促发展,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中需要定期审视和评价其健康程度,诊断并改进自身存在的弱点。
在体检的过程中,即要全面,也要突出价值链和质量链中的重点。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已颁布实施了近二十年,全国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均先后开展了贯标认证,提高了认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并赢得顾客的满意和信任。
但在自我改善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少企业都感到紧靠审核中的问题点的整改、举一反三及其比重分析无法有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组成部分各个过程的水平。
而要贯彻《ISO9004:2009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又有些力不从心。
由于在卓越绩效模式方面的认知局限、人才的短缺以及管理的差距,全面推行以卓越绩效模式不符合目前大多数认证企业的现状,特别是中小企业。
因此,借鉴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几种方法,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过程内容为基础,应用结构化、层次化的方法将相近过程合并成过程域,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是当前的有效选择。
下面就抛砖引玉介绍一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的主要步骤和要求。
①借鉴成熟度模型对过程域的原则划分、合并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要求,建立了领导力、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资源管理及配置、设计开发、采购、生产、服务、监视测量分析与改进和顾客满意等九大过程域,形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层次和相互作用的系统。
②参考卓越绩效模式的分值配比,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打分、平衡,按照
1 000分对各个过程域进行分值配比。
其中,设计开发过程域的分值为170分,生产过程域的分值为130分,其他过程域的分值均为100分。
③以过程域为模块,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条款要求为评价内容,形成各个过程域质量评价准则。
④根据内、外部质量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的性质,结合专家打分对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评价准则的条款分值逐一打分,并进行汇总、计算出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
打分步骤及标准如下:根据审核不符合项进行打分,其分值可参
考表1所示;采取专家打分对条款逐一评级、打分,其分值可参考表2所示;按照过程成熟度计算公式(公式1)计算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ZMM),也可以按照式(1)计算过程成熟度。
ZMM=×100% (1)
式中,t为每一条款的分值。
⑤按照或者参照ISO9004标准的成熟度分级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成熟度等级。
将计算、汇总得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及其过程成熟度进行趋势分析、过程能力分析等,可以有效地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和各个过程的运行状况、水平和趋势,并寻找到改进的机会,实施质量改进。
3 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成熟度模型是建立在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解决了体系评价的短板,促进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但随着各类管理体系标准和不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布实施,如何使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成熟度模型适应企业体系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克劳士比(美).杨钢,林海(译).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中国质量协会卓越国际质量研究中心.卓越绩效模式理解与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3] GB/T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