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智力与智力测验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101
智力测评的名词解释一、智力测评的定义与目的智力测评,或称智力评估,通常是指使用一系列标准化程序,对个体的智力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这一概念涉及到一系列的工具、方法和程序,旨在客观、准确地衡量人类的认知能力。
智力测评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指标,帮助理解个体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其他与智力相关的特性。
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这通常用于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识别潜在的学习困难,或者在职业发展中预测个体的成功可能性。
二、智力测评的常用工具在智力测评中,常用的工具有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这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标准化测试,用于测量从幼儿到成人的智力水平。
除了量表,其他常用的测评工具还包括瑞文推理测试(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儿童能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等。
这些工具多数都经过了反复的验证和修订,以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智力测评的应用领域智力测评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在教育领域,通过智力测评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科优劣势,以及他们可能面临的挑战。
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制定更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职业选择和招聘方面,智力测评可以用来预测个体在特定职位上的表现和成功概率。
此外,在医学诊断中,智力测评也常被用于鉴别认知障碍或智力发育迟缓的情况。
四、智力测评的争议与展望尽管智力测评在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面临着不少争议。
有效性、准确性和公平性是几个主要的争议点。
首先,关于有效性,批评者认为智力测评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非认知能力如情绪智慧、人际交往能力等。
其次,关于准确性,一些研究表明,智力测评可能存在文化偏见和性别偏见,这影响了其评估结果的公正性。
此外,随着神经科学和基因研究的进展,关于智力的本质和可塑性也引发了新的讨论和争议。
第10章智力与智力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卡特尔将基于先天禀赋、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有关、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称为()。
[统考2008研]A.情绪智力B.晶体智力C.空间智力D.流体智力【答案】D【解析】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基于先天禀赋、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有关、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
晶体智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A项,情绪智力类似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成分中的自我认知智力(自知智力)和社交智力,指个体控制情绪、理解情绪以及合理的表达情绪的能力,是决定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C项,空间智力是加德纳提出的智力多元理论的8种智力成分之一,指个体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统考2007研]A.逻辑—数学智力B.空间智力C.社交智力D.情绪智力【答案】D【解析】根据加德纳(1999)的多元智力理论观点,智力是一个多元结构,由八种元素构成:身体运动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社交智力、空间智力和自我观察者智力。
情绪智力类似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成分中的自我认知智力(自知智力)和社交智力,指个体控制情绪、理解情绪以及合理的表达情绪的能力,是决定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
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统考2007研]A.比纳—西蒙智力量表B.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答案】A【解析】①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心理学界一般认为,这是心理学界编制的标准化量表之一。
②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是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基础上,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于1961年经过修订而成的。
③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于1939年编制了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W-BI),于1949年初发表韦氏儿童智力量(WISC)。
2024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2024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1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曾说过,“心理学有个短暂的历史却有着漫长的过去”。
心理学古已有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
但是真正把心理学提高到科学的位置来研究,却只是从冯特开始。
冯特创建了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
是在1879年,因此历史很短暂,所以说,心理学早就存在,但研究却只是近百年来的事情。
所以说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
从十九世纪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心理学有个短暂的历史却有着漫长的过去”,尽管如此,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
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我选择了这本国内外著名的读物《心理学与生活》,该书的作者是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许多同学都在读它写它,可是人们对它的热情从未减少,这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
它让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我,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
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这本书共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
而且书中还详细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让读者体会不同的阅读乐趣。
“写一本学生喜欢读的教科书,他们可以通过它学到心理学众多领域中激动人心的和与众不同的内容”,“使之成为当今心理学的最新的、最准确的、最能被理解的论述”这是作者对读者说过的一段话,道出了他们写这本书的目标。
一、智力测验概述(一)智力测验的起源与发展阅读材料在测量中容易出现误区在19世纪80年代,高尔顿以各敏锐度为指标,以线条长短(视觉)与声音强弱(听觉)的判断为试题,从而测量并推估智力的高低。
此种偏重感官的生理计量法虽可以作为个别差异评定的工具,但是测验结果在教育上实用价值欠佳。
因此,到19世纪末,科学心理学兴起之后,心理学家们放弃了高尔顿生理功能取向,改以心理取向鉴别人类的智力。
1.比奈-西蒙比奈-西蒙于1905年编成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该测验研究的关键意义在于把智力操作成绩量化。
具体做法是,对每一个实际年龄的儿童都制定一组问题或测验条目。
这些条目可以客观地记分;在内容、性质上因年龄而有区别;不受儿童生活环境差异的影响。
累加一个人所完成的题目数,就可以得到这个人的心理年龄。
如果某儿童的心理年龄等于其实际年龄则为普通儿童;如果超过实际年龄,则为资优儿童;如果低于实际年龄,则为智力落后儿童。
心理年龄这一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某个题目刚好7岁的儿童有60%能够完成,就把这个题目作为代表7岁儿童一般智力的标志。
对每个年龄都找出6个题目作为智力标志,每个题目都代表2个月的智力。
累加一个人所完成的题目数,就可以得到这个人的心理年龄。
一个5岁儿童完成了所有5岁组的题目,还完成了3个6岁组的题目,他的心理年龄就是5岁6个月。
2.推孟,比率智商以前的比奈测验在用智力年龄作为直接指标时遇到一个问题:智力迟钝者的智力发展特征是智力年龄并不一定保持比实际年龄低两岁的水平,而是会越来越落后于实际年龄。
这样如果直接用心理年龄并不能反映出相对于实际年龄的落后程度。
一个5岁的迟钝儿智力年龄为3岁。
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到了10岁时,他的智力年龄并不是3岁,而是6岁。
推孟对比奈测验衡量智力的方法做了重大修改,引入了智商(IQ )的概念。
具体公式是:IQ =(MA /CA )X100智商的计算方法假设某人,其实际龄为8岁2个月,如果以月为单位,他的实际为98个月,亦即CA =98。
合用专业:师范类专业课程编码: 12022926制定单位:教育心理教学部执笔者:田虎审定时间: 2022 年 8 月 29 日审定:教育科学学院教学工作指导指导委员会一、课程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校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总计课时 32 课时, 2 学分。
该门课程旨在于通过密切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材。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
目的:本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学通识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的课程,幸福而又成功的人生需要先进人生理念的思想洗礼、科学知识的接纳吸收、决策方略的学习操练、经典案例的借鉴思量,这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使命。
任务:匡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匡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本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公共课,负责解决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份。
课程内容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第二章自我意识与人格完善第三章学习心理与创造力培养第四章人际交往与和谐心理第五章情绪管理与调适第六章心理适应与发展第七章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第八章职业生涯规划与能力发展学时分配34544444姬建锋,贾玉霞《大学生心理健康》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1)程宇洁编著.心理课堂:给大学生的 50 堂心理学课上海大学出版社2022(2)储克森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十课题.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2(3)丛媛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国电力出版社.2022(4)戴朝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5)邓先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通识课系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6)樊富珉,王建中主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7)龚惠香编著.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8)官汉蒙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22.(9)郝宏伟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0)何照红,覃干超编著.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蒋平生,黄卫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2(12)李汉华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2(13)李虹著.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考查(1)贯彻启示教学思想; (2)使用和设计问题教学法; (3)组织自学基础上的课堂讨论; (4)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当结合课程与教学论的新发展和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丰富教学内容; (5)逐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