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剂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656.00 KB
- 文档页数:15
引发剂的结构与应用1.光引发剂819一,化学品基本信息产品名称:光引发剂819中文名称: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英文名称: Phenylbis(2,4,6-trimethylbenzoyl)phosphine oxide分子式: C26H27O3P分子量: 418.46CAS 号: 162881-26-7二,理化参数外观:黄色粉末密度:1.19 g/cm3熔点:127 ~ 131 ℃沸点:≥168℃含量:≥98%(液相色谱)蒸气压:5×10-10 kPa(25℃)紫外吸收峰:295, 370nm20℃的溶解度:(g/100g溶液)丙酮14乙酸丁酯6甲醇3甲苯22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 9丙烯酸酯齐聚体3用途:适用于紫外光固化清漆和色漆体系,如用于木器,纸张,金属,塑料,光纤以及印刷油墨和预浸渍体系等。
应用819 经试验证明适用于紫外光固化清漆和色漆体系, 如用于木器,纸张 ,金属, 塑料,光纤以及印刷油墨和预浸渍体系等。
然而 , 由于专利原因 , 此产品未获牙医上应用许可。
在不透明的白色和有色家私漆中, 很低添加量的819就可以提供优异的固化效果和抗黄变性能。
而且 , 819的优异的吸收性能使其在深层固化上也有应用。
819可与其它光引发剂配合使用, 如 IRGACURE 184 或 IRGACURE 651。
819与后者的复配特别适用于固化聚酯/苯乙烯树脂体系 , 用于玻璃纤维增强的材料中。
由于在长波波段有光敏性 , 819可以与紫外光吸收剂配合使用 , 如Tinuvin 400。
故此 819是一种理想的耐候型的紫外光固化涂料所需的光引发剂。
由于光引发剂的引发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的配方 , 所以最好的效果和加入量应通过试验来得到。
GY-819同等型号有国外的IRGACURE819.淮安市徐杨化工二厂建议添加量丙烯酸&不饱和聚酯/苯乙烯清漆0.1~0.2% 819 + 1~2% IRGACURE 184丙烯酸&不饱和聚酯/苯乙烯白色家私漆 0.5~1.0% 819 + 1~2% IRGACURE 184丙烯酸有色体系0.5~1.0% 819 + 1~2% IRGACURE 651白色丝网印刷油墨0.5~1.0% 819 + 1~2% IRGACURE 184玻璃纤维增强丙烯酸&不饱和聚酯/苯乙烯预聚体0.2~0.4% 8192.TPO化学特性:化学名称: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2,4,6-Trimethyl Benzoyl Diphenylphosphine Oxide英文缩写:TPO 分子式:C22H21PO2 分子量:348.5CAS No. 75980-60-8外观:淡黄色结晶粉末熔点:91.0-940℃吸收波长:273-370nm挥发份:≤0.2%酸值( mgKOH/g) :≥4含量:≥99.0%应用说明:TPO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1)型光、在长波长范围内都有吸收的高效光引发剂。
引发剂的结构与应用1.光引发剂819一,化学品基本信息产品名称:光引发剂819中文名称:苯基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氧化膦英文名称:Phenylbis(2,4,6-trimethylbenzoyl)phosphine oxide分子式:C26H27O3P分子量:418.46CA S号:162881-26-7二,理化参数外观:黄色粉末密度:1.19 g /cm3熔点:八、、•127 ~ 131 C沸点:八、、•A168C含量:>98% (液相色谱)蒸气压:5X10-10 kPa(25 C)紫外吸收峰:295, 370nm20 C的溶解度:(g/100g溶液)丙酮14乙酸丁酯6甲醇3甲苯22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 9丙烯酸酯齐聚体3用途:适用于紫外光固化清漆和色漆体系,如用于木器,纸张,金属,塑料,光纤以及印刷油墨和预浸渍体系等。
应用819 经试验证明适用于紫外光固化清漆和色漆体系, 如用于木器,纸张,金属, 塑料,光纤以及印刷油墨和预浸渍体系等。
然而, 由于专利原因, 此产品未获牙医上应用许可。
在不透明的白色和有色家私漆中, 很低添加量的819 就可以提供优异的固化效果和抗黄变性能。
而且,819的优异的吸收性能使其在深层固化上也有应用。
用,如IRGACURE 18碱IRGACURE 651 819与后者的复配特别适用于固化聚酯/苯乙烯树脂 体系,用于玻璃纤维增强的材料中。
由于在长波波段有光敏性 ,819可以与紫外光吸收剂配 合使用,如Tinuvin 400。
故此819是一种理想的耐候型的紫外光固化涂料所需的光引发剂。
由于光引发剂的引发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的配方 ,所以最好的效果和加入量应通过 试验来得到。
GY-819同等型号有国外的IRGACURE819淮安市徐杨化工二厂建议添加量2. TPO化学特性:化学名称: 2, 4, 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2,4,6-Trimethyl Ben zoyl Diphe ny Iphosph ine Oxide央文缩与: TPO 分子式:C22H21PO2 分子量:348.5CAS No. 75980-60-8外观:淡黄色结晶粉末熔点:91.0-940C吸收波长:273-370nm挥发份:< 0.2%酸值(mgKOH/g ) : >4含量:>99.0%应用说明:819可与其它光引发剂配合使丙烯酸&不饱和聚酯/苯乙烯清漆丙烯酸&不饱和聚酯/苯乙烯白色家私漆 0.1~0.2% 819 + 1~2% IRGACURE 184 0.5~1.0% 819 + 1~2% IRGACURE 184 丙烯酸有色体系0.5~1.0% 819 + 1~2% IRGACURE 651 白色丝网印刷油墨 0.5~1.0% 819 + 1~2% IRGACURE 184玻璃纤维增强丙烯酸&不饱和聚酯/苯乙烯预聚体0.2~0.4% 819 〔结恂式1:TPO 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1)型光、在长波长范围内都有吸收的高效光引发剂。
SMC简介片状模塑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是一种干法制造不饱和聚脂玻璃钢制品的模塑料。
SMC模压片材的组成:中间芯材是由经树脂糊充分浸渍的短切纤维(或毡)组成,上下两面用薄膜覆盖。
树脂糊里含有不饱和聚脂树脂、引发剂、化学增稠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脱模剂、着色剂等各种组份。
其生产与成型过程大致如下:短切原纱毡或玻纤粗纤铺放于预先均匀涂敷了树脂的薄膜上,然后在其上覆盖另一层涂敷了树脂糊的薄膜,形成了一种“夹芯”结构。
它通过浸渍区时树脂糊与玻璃纤维(或毡)充分揉捏,然后集成收卷,进行必要的熟化处理。
SMC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简易加工性,使其成为众所瞩目的材料。
SMC成型一般只需3~6min,具有节省人力与能源,便于大量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等优点。
在与各种材料进行对比中,SMC不仅优于钢铁、铝等传统金属材料,而且可与一般热塑性塑料及其它增强材料一争高低。
(1)与金属材料相比,SMC具有优越的电气性能,耐腐蚀性能、质轻以及工程设计容易、灵活等特点;(2)与增强热塑性塑料相比,SMC的成型周期短,成型设备投资低,SMC制品不易变形,机械性能与热变形温度较高,耐化学药品性优,且价格较低;(3)与一般热塑性塑料相比,SMC的物理性能是后者不可比拟的。
SMC特点1、质轻高强:可实现轻量化目标,且具有良好的抗冲吸能性;2、产品设计自由度大:实现产品的流线型设计,通过后粘接技术实现中空结构的成型,减轻产品重量;3、材料流动性好,可实现复杂结构的成型:筋、台结构的一次成型,预埋件的成型,抽芯结构的实现;4、可实现轿车级表面质量水平,可实现SMC部件之间或SMC部件和金属件之间的粘接,可实现随车身进行高温烤漆,线胀系数非常低。
5、低的热导率和良好耐腐性:隔热-隔音-减震-耐腐蚀SMC的基本组成1、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UP)是SMC的最基本配方材料。
它通常由不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饱和二元羧酸(或酸酐)与多元醇缩聚而成,并在缩聚结束后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基体(如苯乙烯)配成粘稠状液态树脂。
bp大分子光引发剂摘要:一、光引发剂简介1.光引发剂的定义2.光引发剂的分类二、BP大分子光引发剂的特点1.BP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原理2.BP大分子光引发剂的优势三、BP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应用1.光固化涂料2.光刻技术3.生物医学领域四、BP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发展趋势1.研究进展2.市场前景正文:光引发剂是一类能在光照作用下产生自由基或阳离子的化合物,它们在光固化涂料、光刻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BP大分子光引发剂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光引发剂的定义。
光引发剂是一种能在光照作用下产生自由基或阳离子的化合物,它们能够引发单体或低聚物的聚合反应。
根据产生自由基的方式,光引发剂可分为裂解型和光敏型。
裂解型光引发剂在光照过程中会发生裂解,产生自由基;而光敏型光引发剂在光照下会发生光敏反应,生成自由基或阳离子。
BP大分子光引发剂是一种新型的光引发剂,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BP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原理是利用大分子结构中的光敏基团在光照下产生自由基或阳离子,从而引发聚合反应。
这种设计使得BP大分子光引发剂具有很高的引发效率和较窄的谱带宽度,可以实现高效的光固化。
其次,BP大分子光引发剂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环保性能。
传统的光引发剂通常含有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
而BP大分子光引发剂采用大分子结构设计,可以避免使用重金属离子,从而降低了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BP大分子光引发剂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光固化涂料领域,BP大分子光引发剂可以提高涂料的固化速度和性能,使得涂料具有更好的耐磨、耐腐蚀性能。
在光刻技术领域,BP大分子光引发剂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光刻过程,为微电子制造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在生物医学领域,BP大分子光引发剂可以应用于生物组织的光固化,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总之,BP大分子光引发剂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前景的新型光引发剂。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BP大分子光引发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市场前景也相当可观。
产品名称:过氧苯甲酰中文别名:过氧化二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糊; BPO; 过氧化苯酰糊CAS登录号:94-36-0英文名称:benzoyl Peroxide分子式:C14H10O4分子量:242.23EINECS:202-327-6BPO过氧引发剂一、产品名称产品编号:110263中文名称:过氧化苯甲酰英文名称:Benzoyl Peroxide别名: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糊,过氧化苯酰糊缩写:BPO二、分子结构分子式:C14H10O4分子量:242.23CAS 编号:94-36-0三、产品简介BPO引发剂是一种有机过氧类引发剂,强氧化性。
BPO能均裂分解出两个初级自由基。
该分解产生近似一级速率的反应,并在水溶液中没有副反应。
BPO通过平滑、稳定、可控制的分解反应,产生高线性和分子量的聚合物。
四、主要技术参数外观:白色颗粒或粉末熔点:103℃溶解性:易溶于醇、酯、醚、烃类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分解机理:BPO分解出两个初级自由基。
项目75℃80℃85℃92℃131℃半衰期8.4h 4.3h 2.4h 1h 1min活化能30kcal/mole分解温度120~125℃理论活性氧量 6.62%10 小时半衰分解温度73℃五、产品应用1、用作聚合引发剂2、用作不饱和聚酯3、用作硅橡胶的交联剂六、稳定性及危险性干品极不稳定,摩擦、撞击,遇热或还原剂即引起爆炸,易燃、无毒七、包装与运输1、包装:20kg, 25kg内PE袋外纸箱或纸桶包装。
保持包装密封,切忌失水,造成危险。
2、贮存:30℃以下贮存于阴凉通风处。
分子式:C14H10O4分子量:242.23详细描述:过氧化苯甲酰物理化学性质熔点:105 °C(lit.)沸点:176°F密度:1.16 g/mL at 25 °C(lit.)闪点:>230 °F性质:白色结晶性粉末,稍有气味。
光引发剂主要有自由基光引发剂和阳离子光引发剂两大类。
1.自由基光引发剂按结构特点,自由基光引剂可大致分为羰基化合物类、染料类、金属有机类、含卤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及过氧化合物。
按光引发剂产生活性自由基的作用机理的不同,自由基光引发剂又可分为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和夺氢型自由基光引发剂两种。
(1)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主要有苯偶姻及其衍生物、苯偶酰衍生物、二烷氧基苯乙酮、α-羟烷基苯酮、α-胺烷基苯酮、酰基膦氧化物。
①苯偶姻及其衍生物:苯偶姻(Benzoin)结构:R=H,—CH3,—C2H5,—CH(CH3)2,—CH3CH(CH3)2,—C4H9苯偶姻(R=H)俗名安息香,又称安息香醚类光引发剂,其引发速度快,成本较低,但热稳定性差,易发生暗聚合,易黄变。
②苯偶酰衍生物:苯偶酰(Benzil)又称联苯甲酰、二苯基乙二酮,可光解产生两个苯甲酰自由基,但效率太低,溶解性不好,一般不作光引发剂使用。
就是最常见的光引发剂Irgacure651,简称651。
有很高的光引发活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固化涂料、油墨中。
热稳定性优良,合成容易,价格较低,但易黄变,不能在清漆中使用。
③二烷氧基苯乙酮:α,α′-乙氧基苯乙酮(DEAP)结构:R= —C2H5,—CH(CH3)2,—CH(CH3)CH2CH3,—CH2CH(CH3)2DEAP活泼性高,不易黄变,但热稳定性差,价格相对较高,DEAP主要用于各种清漆,也可与ITX等配合用于光固化色漆或油墨中。
④α-羟烷基苯酮α-羟烷基苯酮类光引发剂是目前应用开发最成功的一类光引发剂。
常见的有:Darocure 1173(HMPP)Darocure 2959(HHMP)Darocure 184(HCPK)稳定性非常优良,有良好的耐黄变性,是耐黄变性要求高的光固化清漆的主引发剂,也可与其他光引发剂配合用于光固化色漆中。
其缺点是光解产物中有苯甲醛,有不良气味。
⑤α-胺烷基苯酮α-胺烷基苯酮是一类反应活性很高的光引发剂,常见的有:Irgacure907(MMMP)Irgacure369(BDMB)α-胺烷基苯酮类光引发剂引发活性高,常与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配合使用。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百科名片偶氮二异丁腈的结构式自由基引发剂,简称引发剂。
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自由基聚合是研究最早、工业化应用最广泛的聚合反应。
与其他聚合历程相比,自由基聚合具有单体来源广泛、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产品丰富的特点,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自由基聚合的不足在于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序列结构、立体结构的控制不如其他聚合历程理想。
目录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分类偶氮化合物引发剂简介过氧化物引发剂简介自由基复合引发剂体系简介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研究进展偶氮化合物引发剂分类过氧化物引发剂简介自由基复合引发剂体系简介自由基引发剂的研究进展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根据引发剂的分子结构,它们可分为偶氮、过氧和氧化还原。
根据其溶解度可分为水溶性引发剂(如无机过硫酸盐、过氧化氢、水溶性偶氮引发剂等)和油溶性有机引发剂(可溶于单体或有机溶剂)。
根据引发剂的分解方式可分为热分解型和氧化还原分解型。
或根据引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可分为:① 高温(100℃以上),如过氧化烷基、过氧化烷基、过氧化酯等;② 中温(40~100℃),如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酰基、过硫酸盐等;③ 较低温度(0~40℃),如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因此,应根据聚合反应的温度要求选择引发剂。
如果在中温范围内使用高温引发剂进行聚合,则分解速率过低,聚合时间延长;如果引入介质温度发剂用于高温范围聚合,则分解速率过快,引发剂过早消耗,在低聚合转化率阶段就停止反应。
编辑此段偶氮化合物类引发剂介绍偶氮化合物是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并与两个烷基(R,R')相连的化合物。
通式为R-N=N-R',在光和热的作用下分解,释放氮,同时产生自由基。
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聚合引发剂和发泡剂。
许多偶氮化合物也是一些染料的中间体。
引发剂简介引发剂是一种用于触发或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
它们能够引起分子间的键的断裂和重组,从而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引发剂可以被分为热引发剂、光引发剂和化学引发剂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引发剂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种常见的引发剂以及它们的应用领域。
热引发剂热引发剂是一种在高温下分解的物质,能够产生自由基、离子或高能分子,从而引发化学反应。
热引发剂通常被用于聚合反应、硫化反应和脱氢反应等各种有机合成过程中。
常见的热引发剂有过氧化物、氯化物和硝基化合物等。
过氧化物是一类含有两个氧原子的化合物,如过氧化苯和过氧化叔丁酮。
当温度升高时,过氧化物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个自由基,从而引发聚合反应。
氯化物如双(三氯甲基)苯会在高温下分解为自由基,用于引发硫化反应。
硝基化合物则通过热解产生氮氧自由基,广泛用于化学烟雾弹和爆炸物。
光引发剂光引发剂是一类能够通过光照产生自由基或激发态分子的化合物,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光固化、光降解和光聚合等领域。
光引发剂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波长和光源,常见的光引发剂有芴衍生物、苯乙烯和苄基芳香酮等。
光引发剂的原理是当光引发剂吸收光能时,其处于基态的分子会被激发至激发态,形成能量较高的自由基或激发态分子。
这些自由基或激发态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进行。
例如,在光固化过程中,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形成自由基,引发单体之间的交联反应,从而形成固化的聚合物。
化学引发剂化学引发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通过与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发该反应的物质。
化学引发剂的种类较多,根据其引发反应的机理和性质,可分为硫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等。
硫化剂是一类在聚合反应中起到交联功能的引发剂,通常由含有活泼硫原子的化合物组成,如硫醇和二硫化碳。
在聚合反应中,硫化剂和单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交联结构,从而提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氧化剂是一类能够接受电子的化学物质,能够引发氧化反应。
紫外光光引发剂1. 简介紫外光光引发剂是一种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化合物。
它们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包括聚合物材料、涂料、油墨、药物、光敏材料等。
紫外光光引发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吸收紫外光能量,将其转化为化学反应所需的激发态能量,从而引发化学反应的进行。
2. 工作原理紫外光光引发剂的工作原理基于其分子结构中的吸收光谱和激发态能级。
一般来说,紫外光光引发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芳香环或共轭体系,这些结构能够吸收紫外光。
当紫外光照射到光引发剂分子上时,分子中的电子会跃迁到高能级的激发态,形成激发态能级。
在激发态能级上,光引发剂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它们可以通过与周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发聚合、交联、光解、氧化等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会导致聚合物材料的固化、颜料的变色、化学键的断裂等。
3. 应用领域3.1 聚合物材料紫外光光引发剂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们可以用于光固化聚合物的制备,例如光固化胶、涂料和粘合剂。
在光固化过程中,紫外光光引发剂能够引发单体分子之间的聚合反应,从而将涂层或胶粘剂固化成坚硬的聚合物膜。
3.2 涂料和油墨紫外光光引发剂也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和油墨中。
在涂料和油墨中加入光引发剂后,它们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迅速固化,形成耐久的涂层或印刷图案。
这种固化方式具有快速、高效、无溶剂的特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3 药物紫外光光引发剂在药物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光动力疗法中。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在光照下产生活性氧物种,从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紫外光光引发剂作为光敏剂,可以在肿瘤组织中被激活,释放活性氧物种,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灭。
3.4 光敏材料紫外光光引发剂在光敏材料中也有重要应用。
光敏材料是一类能够对光照射产生可逆或不可逆变化的材料。
紫外光光引发剂可以作为光敏剂,通过光引发反应改变光敏材料的性质。
这种材料在激光、光纤通信、光存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简介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是一种聚合反应,其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共聚物材料。
该反应通过将苯乙烯和马来酸酐进行共聚,可以得到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聚合物。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和可塑性,广泛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等领域。
原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的反应原理基于自由基聚合反应。
在反应中,苯乙烯和马来酸酐通过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形成共聚物。
反应过程中,马来酸酐中的双键可以参与聚合反应,与苯乙烯中的双键反应生成共聚物。
通常情况下,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反应条件下进行,以保证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质量。
实验条件进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时,需要一些基本的实验条件和材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原料准备:苯乙烯和马来酸酐是共聚反应的主要原料,需要准备足够数量的原料进行反应。
- 引发剂:引发剂是触发聚合反应的物质,常用的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铵、过氧化苯甲酰等。
- 溶剂:溶剂可在反应中起到媒介作用,常用的溶剂有二甲苯、苯等。
- 反应温度和时间:反应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共聚反应速率和产物性质的重要因素。
反应机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的反应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引发剂的分解:引发剂在反应过程中受到外界激发,分解产生自由基。
2. 自由基的产生:通过引发剂的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可以进一步引发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分子中的双键开启聚合反应。
3. 反应进行:自由基引发后的聚合反应会一直进行,直到所有的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分子都参与了聚合反应。
4. 终止反应:聚合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抑制剂或调整反应条件来终止反应,得到所需的聚合物。
应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和应用价值,因此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塑料: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塑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适用于汽车零件、光学材料等。
2. 橡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改善橡胶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的生产。
乳液聚合用的引发剂必须是水溶的.引发剂用量增大,反应速度快,胶膜拉伸强度增大,但乳液不稳定易破乳凝聚.用量过少,聚合反应慢[6].引发剂用量和滴加方式会影响乳液聚合物的分子量大小,分子苯丙乳液合成1.2.1 配方去离子水75.84 mL 甲基丙稀酸甲酯 2.85 mL苯乙烯33.2 mL甲基丙稀酸丁酯34.4 mL丙稀酸1.2 mL聚乙烯醇0.3 g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 1.31 g过硫酸钾0.38 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 3.28 mL碳酸氢钠0.189 6 g氨水1.2.2 操作方法(1)配制一定百分含量的过硫酸钾水溶液以及一定百分含量的碳酸氢钠的水溶液.(2)称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 1.31 g加入25.0 g水(额外添加)中配成5%的水溶液,再加入15 g水稀释,加入非离子活性剂T 3.28 mL.称取聚乙烯醇0.3 g加入5.7 g水(额外添加)配成5%的水溶液,再加入15.0 g水稀释.取上述过硫酸钾水溶液12.67 mL,用10.0 g水稀释.(3)在乳化器中加入部分原料进行单体预乳化.包括去离子水,活性剂稀释液,苯乙烯,甲基丙稀酸丁酯,丙稀酸.剧烈搅拌后,成一乳白色混合物.(4)制备种子乳液:当三口烧瓶的温度在50℃时,加入部分水,部分乳化剂和部分引发剂,再加入部分预乳化液,慢慢升温至反应放热,表明乳液聚合反应已经开始.最后温度控制在70~90℃之间.(5)配制滴加乳液:把剩余的乳化液和剩余药品加入乳液加料斗中,剧烈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制成滴加乳液.(6)最后把剩余的引发剂和滴加乳液连续的加入反应器中,在 3.5 h内滴完.滴加速度120 L·h-1.(7)加完乳液后,恒温1 h,待反应完全.再冷却至70℃ ,恒温30 min后,冷却至40℃以下,调节pH值在8~9之间,即得具有微蓝色乳光的乳白色粘稠状液体.1.3 乳液的性能测试项目1.3.1 外观观察乳液中有无颗粒结块,以判断其聚合质量[4].1.3.2 粘度使用涂4杯测粘度.当乳液总量较小时,可使用落球粘度法,测相对值,即用直径为8.118 mm 的刚球,用秒表记录在5 mL量筒乳液中,移动3 mm所需的时间[4].1.3.3 Ca2+稳定性在100 mL试管中,按V乳液∶VCa Cl2=4∶1比例配制溶液.在乳液中加入0.5%Ca Cl2溶液混合.静置24 h.无沉淀物为合格[5].1.3.4 水稀释稳定性在10 mL试管中,按V乳液∶V去离子水=1∶4比例,在乳液中加入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静置24 h.无沉淀物为合格[4].1.3.5 固含量按国标,用常压加热法测定,即将1~2 g乳液于105℃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2 h,至恒重,称重计算固含量[4].乳液固含量S按下式计算S=(W1/W0)×100(%)其中:W1,W0分别为恒重后及干燥前乳液重量(g)1.3.6 膜的耐水、耐酸碱性将涂有乳液的玻璃载片在室温下干燥后,分别浸入去离子水,5%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中放48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摘要:以水作溶剂,苯乙烯,丙稀酸酯,丙稀酸,聚乙烯醇等共聚合成乳液,探索了聚合乳液的物料组成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料时间及引发剂的用量对共聚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乳胶内墙涂料,确定了颜基比及各种填料的较好用量.测试并报道了乳液及内墙涂料的性能试验结果,最后给出了乳液和内墙涂料较佳的合成工艺.关键词:苯丙乳液;内墙涂料;乳胶漆建筑乳胶漆在中国建筑漆中已成为主要产品.但是乳胶漆大量用于建筑在中国走了很长的路.距今已有45年的历史.45年间乳胶漆的发展经历了3次高潮[1].目前,作为建筑乳胶漆用的乳液,在我国开发生产的有:聚醋酸乙烯乳液、醋酸乙烯顺丁稀二酸二丁酯共聚乳液、醋酸乙烯丙稀酸酯共聚乳液、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乳液、苯乙烯丙稀酸酯共聚乳液、纯丙稀酸酯共聚乳液以及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酯共聚乳液等.因为在合成工艺和性质上的优越性以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原因,苯乙烯丙稀酸酯共聚乳液在各种乳胶漆的调制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通常的溶剂型涂料在合成中使用了不同品种、不同数量的有机溶剂,主要成膜物溶解为稀薄的溶液,利于涂料的施工.但溶剂易燃、有毒、污染环境,且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浪费,各国都在尽量减少有机溶剂在涂料中的使用.但是苯丙乳胶涂料是一种水溶性的乳胶漆.它克服了以往普通聚乙烯醇类涂料的缺点.苯丙乳胶漆耐水、耐碱、耐擦性好,而且涂膜的耐候性、附着力都有上好的表现,且价格适中,制备工艺稳定[3].因此,为满足普通家庭或者单位的大众化需求,本着经济实惠的原则,并兼顾生产过程及开发的能力,通过对苯丙乳液的改性,研制出高档次的内墙涂料.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电热恒温干燥箱,高速搅拌机,ME-100高剪切混合乳化机.甲基丙稀酸甲酯,甲基丙稀酸丁酯,苯乙烯,丙稀酸,聚乙烯醇为工业品,过硫酸钾,碳酸氢钠,氨水,各种表面活性剂等为分析纯试剂,水为去离子水.①收稿日期:200406 10作者简介:张树鹏(1979),男,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傅相锴,教授,博士生导师.通家庭或者单位的大众化需求并且制备工艺简单.(2)本文的苯丙共聚乳液具有丙酸酯类聚合物的耐老化性、耐候性好,不泛黄等优点,它的外观细腻,附着力强,成膜后耐碱、耐水、耐擦拭性好.可以用作建筑涂料基料.苯丙乳液用苯乙烯作为硬单体代替了部分价格较贵的甲基丙烯酸酯,其综合性能虽然略低于纯丙共聚乳液,但成本显著下降,因此仍然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尤其用于内墙具有很好的性价比.展望目前涂料技术的发展,可归纳两个方面[6]:(1)大量研究表明,造成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有两大因素:通风和建筑材料.空气调节设备的使用,导致室内外空气交换量大大减少;建筑和装修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被大量浓缩,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调整配方,工艺减少建筑和装修材料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乳胶漆面对加强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2)深入研究漆膜的结构形态,调变聚合物分子在漆膜中的堆砌形态以提高漆膜的性能,是乳胶漆研究的另一重大课题.苯丙类弹性胶乳虽然具有优良的耐候性、成膜性能以及抗紫外光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物外墙等领域⑴,但在某些特殊场合使用时,仍有许多不足,如:耐玷污性、耐化学品性、机械力学性能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而环氧树脂优异的耐碱性、耐化学品性、耐溶剂性、机械强度高、具有良好的附着力pm。
过氧化二异丙苯生产工艺
过氧化二异丙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过氧化物,主要用作自由基引发剂。
下面是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生产工艺。
1. 原料准备:
过氧化二异丙苯的主要原料是异丙苯和氢氧化钠。
异丙苯是通过烷基化反应从苯和丙烯生成。
氢氧化钠是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和水的反应制备。
2. 反应器搭建:
反应器选择玻璃钢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耐压性能。
反应器体积大小根据生产规模进行合理选择。
3. 反应条件控制:
将异丙苯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同时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
温度通常控制在40-60°C之间,搅拌速度根据
反应体系的需要选择。
4. 引发剂添加:
在反应物完全混合后,可以加入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如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苯甲酰。
引发剂的用量要适当,过量引发剂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5. 反应时间控制:
根据实验室的结果,确定反应时间。
一般情况下,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反应时间在2-4小时之间。
6. 分离与纯化:
将反应物分离并进行纯化处理。
分离通常采用离心机分离异丙苯和水溶液。
纯化可以通过结晶或溶剂萃取等方法,获得纯净的过氧化二异丙苯。
7. 储存与包装:
将得到的过氧化二异丙苯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注意避光、避热、避湿。
包装通常选择铁桶、塑料桶等耐腐蚀性好的容器。
以上是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生产工艺简介。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工艺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防止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