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中有关防火分区问题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27.95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火灾扑救的难度也比较大,所以在高层民用建筑中要重视消防安全,本文主要就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然后着重介绍了建筑防火设计的几项内容。
【关键词】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前言近些年来, 防火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家相继修订了有关设计规范, 严格了管理体制, 强化了监督审查机能,但防火设计仍是薄弱环节。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防火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做简要论述。
一、合理的总平面布局问题分析1、总平面布置。
多层民用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应根据本身及相邻建筑的火灾危险等级, 综合考虑辐射热作用, 扑救要求,节约用地, 风向、地形环境等因素确定。
2、防火间距。
合理设置防火间距能有效防止火灾发生时在建筑物之间蔓延, 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为扑救火灾创造条件,并为消防灭火和紧急疏散提供充裕的场地。
3、消防通道。
在建筑物周围合理设置消防通道, 可确保发生火灾时消防车畅通无阻, 迅速到达火场, 及时扑灭大火,为消防扑救工作及内部区域人员疏散创造便利。
二、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确定分析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 火灾发生时室内人员安全撤离的疏散时间,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建筑物耐火等级确定后, 就为建筑防火分区划分, 各层平面图布置, 水、电专业等一系列消防设施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对于本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在设计中注明, 当某部位构件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时应在防火专篇中详细说明采取哪些措施以确保其构件满足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
三、防火分区划分问题分析1、划分防火分区目的。
划分防火分区主要是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 有限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确保室内人员能安全疏散, 为消防扑救工作创造条件。
探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防火问题摘要:本文根据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对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设计进行针对性探讨,从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防火分区以及安全出口、避难层等方面分析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防火设计;消防审核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1)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多;(2)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迅速;(3)火灾发生时,对人员进行疏散难度大;4)灭火工作困难程度高;(5)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的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2.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以及安全疏散设计2.1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2.1.1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及防火分区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时,首先要依据城市规划对高层建筑的地点、消防通道等进行确定,在建筑物内部划分防火分区,延缓或阻隔火灾的扩散。
高层建筑的功能分区复杂,多数是由主体和裙楼构成,在设计时,合理的考虑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可以有效地阻止火灾发生时的灾情扩散,有助于灭火救援工作的进行。
最好的情况是将高层建筑周围都用道路与其他建筑物隔离,这样可以确保消防车对高层建筑进行灭火工作。
高层建筑内部的防火、防烟分区,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防火分区是按照防火墙的等级进行划分的,且每个防火分区有规定的最大面积。
防火分区能有效地阻止火势的扩散,设计上主要采用两种形式:水平和竖向防火分区。
水平式主要是通过防火门等隔断进行分区;竖向式主要是对高层建筑的管道井、风道以及楼梯间等竖向通道进行分区。
两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分区实现对火灾的控制以及阻止烟气的扩散。
当前高层建筑的设计,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中央核型的布局,把疏散通道设置在建筑物的中央,便于人员的疏散。
但在具体的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提高防火能力。
2.1.2确保高层建筑的火灾时结构承载能力和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必须确保耐火等级与高层建筑等级相符,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火灾发生时,由于钢结构的承载力急剧下降和主体自重大等原因,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坍塌,因此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承载能力,为灭火救援工作提供宝贵的时间,同时减少财产损失。
建筑防火分区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析本文主要从防火分区措施简述、目前规范防火分区方法分析、高层住宅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标签:建筑防火;分区设计;问题一、前言我国城市人口逐年递增,建筑越来越多,加强建筑防火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建筑防火分区设计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
二、防火分区措施简述它的设置是为避免火情发生的时候,其四处扩散而设置的,其意义是为了将火情控制在特定的区域之中,以此来降低对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影响。
不过导致其四处扩散的要素很多,而且对其开展单纯的类型区域之后,明确分区许可的最宽建筑范围时,也未联想到建筑自身的装饰问题、易燃品以及建筑的功效特征和其中的人员状态等等的一些要素。
此类要素均是民居汇总非常关键的要素。
比如,将大型商场、宾馆、酒店等人员密集的建筑物与一些人员稀疏的办公楼,装修较复杂的酒店、商场与相对来讲装修较简单的学校、工厂等同进行防火分区,很明显是不正确的。
对空间整体功能需要的建筑如工艺设备连续性强的一些工业建筑,无法使用防火墙,但是用卷帘的话,又无法确保其能够起到作用,此项内容非常的令人头疼。
在设计的时候,通常是使用防火墙,假如这个办法不具有实际意义的话,可以使用别的一些构造来进行。
比如防火的卷帘和门等等。
它们的耐火等级是不一样的,而且适合的区域也不一样。
对于防火墙来讲,它的耐火时间超过三个小时。
有防火冷却水幕配合的防火卷帘可替代防火墙作防火分隔物使用,其耐火极限也不低于3.00h。
防火门(窗)是设置于防火分区间或防火隔间与疏散走道、安全出口间的防火分隔物,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分别为不低于1.20h、0.90h、0.60h;防火水幕仅用作舞台口等小开口部位的防火分隔,其用水量不小于2L/(s·m)。
设置分区的好处是可以确保火情不会向别的区域扩散,它的有效时间要结合其抗火性来决定。
结合相关的条例,我们发现,防火墙和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是不低于 3.00h,作为竖向防火分隔物的楼板的耐火极限是不低于1.50h,设置在防火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其耐火极限是不低于1.20h,那么,防火分区定义中提出的“一定时间内”应该是多长时间?这是个值得去探讨的话题。
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设置(一)在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设置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防火分区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少火灾发生、延缓火灾蔓延、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合理设置防火分区是保证建筑安全的重要保障,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防火分区设置。
一、防火分区的定义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物内部的面积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划分界限以限制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烟气和危险物质的扩散,使火灾受限于一个局部范围,避免火灾扩大,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防火分区的设置(1)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设置防火分区建筑物的不同功能用房,其密度和人员流量是不同的,防火分区应根据其用途和安全风险确定。
(2)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面积设置防火分区高度和面积较大的建筑物设置防火分区的面积应逐渐缩小,将建筑物分成层次状,减少火灾风险。
(3)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设置防火分区建筑物的不同结构,其防火要求和控制力度是不同的,如具有良好耐火性的墙、柱、梁等,可以适当减小防火分区面积。
(4) 根据建筑物的安全要求设置防火分区建筑物的防火措施应根据自身的安全要求进行调整,如高层建筑要求设置消防电梯和消防通道,大型建筑物要设置避难层等等。
三、防火分区的作用(1) 减缓火灾的扩散防火分区可以将火势限制于局部范围,避免火灾迅速扩散,使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2) 减少烟气和有害气体对人员的危害防火分区可以减少烟气和有害气体的扩散范围,减少人员中毒或窒息等事故的发生。
(3) 确保人员安全防火分区可以有效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人员的逃生和避难。
四、小结防火分区设置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防火控制能力。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防火分区应根据不同的因素制定不同的控制措施,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和规划,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谈谈建筑防火分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概述建筑防火分区具有控制建筑内火灾四处蔓延的重要作用,可以在火灾发生后在一定时间内保证火灾不向其他部分快速蔓延扩散,从而争取到宝贵的人员疏散、逃生及消防灭火的时间。
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建筑消防设计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2.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主要依据由于建筑防火问题的重要性,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法规来进行严格管理和规范,目前主要有两部法规,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6年版)(原来的版本错误)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原来的版本错误)。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条款中,对建筑防火分区的规定是根据建筑物的长度、面积、层数和耐火等级等来确定的,内容比较详细。
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对而言对防火分区的规定相对疏略一些,如只从面积上限制,而对建筑物的长度不作要求[1]。
(观点错误)3.防火分区的分隔方法防火分区的分隔方法应根据不同建筑的性质、层数、结构等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
不过建筑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对于以下几种分隔方法的有效性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3.1 正确划分防火分隔单元要正确地划分防火分隔单元,首先必须结合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如建筑材料、设计结构等等,这样也可以方便对防火区的管理,同时也可以减少投资。
分隔单元的数量一般没有具体要求,原则上是越多越好(观点错误)。
只有正确地划分防火分隔单元才能真正发挥防火分区控制火势和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的作用。
3.2正确选择建筑防火分隔构件防火分区要想真正起作用,选择质量好的建筑防火分隔构件是一大关键。
质量低下,材质不合理的防火分隔构建不仅不能起到控制火势的作用,反而会助长火势,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和逃生。
好的建筑防火分隔构件必须能真正防火,起到分隔火势的作用。
另外选择防火构件時还要根据建筑物本身的构造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因地制宜地使用[2]。
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一些问题建筑制定防火规范〔以下简称为建规〕是制定人员使用最多的规范,是施行中总结出的规范。
正确的条文能使我们制定出防火性能合格的建筑,错误的条文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歧路,制定出符合防火规范但不是真正防火的建筑,导致日后火灾的发生。
下边把本人在35年工作中执行防火规范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写出来,供大家评论。
一建规中的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城镇规划和建筑制定中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用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大家知道,人的生命权优于财产权,这一条把物权放在人权之前是不太合适的。
消防队在救火时是先救人后灭火的。
我们制定时应首先合计人员的安全疏散和保护,然后再合计消防设施的制定。
建议在今后规范编写时,把公民生命的安全放在首位,及当防火和防盗发生矛盾时,防火优于防盗写入规范。
二建规中的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以下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一、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二、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三、地下民用建筑。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无窗厂房、人民防空工程、地下铁道及其他地下非民用建筑、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第一项的层数和24m的问题,本人认为不仅住宅应提升到九层,办公楼等人员比较固定的建筑也应提升到九层。
层高应加以限制。
现在九层的复式住宅,总高度已经逼近二类高层的50m 高度了。
关于建筑高度,经过多次修订,建规的消防疏散技术要求已经很高了。
消防队的装备、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较以前大为提升,高规和建规的区别越来越小,建议应按疏散能力、消防设施的等级来分别决定建筑高度。
如总高度有24m、30m、32m的不同限高。
注意第三项,不适用“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但附录3“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的甲乙丙类的大部分厂房属于“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附录4“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的甲乙类的大部分库房也属于“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建筑防火分区的设置与探讨夏恪昌(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咸宁支队湖北咸宁 437100)【摘要】防火分区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对防火分区的设置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本文指出了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的几个地方,并对防火分区的设置提出了几点探讨意见。
【主题词】防火分区设置探讨防火分区(Fire compartment)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它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
设置防火分区是一种消极的火灾对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重大火灾的概率,减少火灾损失和有员伤亡,因此各类消防技术规范均对防火分区的设置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1 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对防火分区的主要规定1.1 根据建筑性质确定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面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称《建规》)的第3.3.1条、第3.3.2条和第5.1.1条分别对厂房、仓库和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面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条对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面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称《人防规》)第4.1.2条规定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第4.1.1条对停车库的允许最大占地面积和防火隔间面积作了规定。
当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面积可在上述条文规定的基础上增加1.0倍,局部设置的则其防火分区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限)。
1.2 对特殊场所的防火分区设置作出了特殊规定《建规》第5.1.12条规定,地上商店营业厅、展览建筑的展览厅当符合特定条件时(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建筑内或多层建筑的首层;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排烟设施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内部装修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达10000m2。
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有效性思考发布时间:2022-05-07T03:26:25.30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5期作者:欧蕴肖钰平[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防火技术的合理使用将会对于民用建筑的防火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对于保护居民在建筑中的财产安全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长沙市 410021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满足当前阶段人们对建筑质量以及性能的要求,在民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防火技术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建筑防火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火灾发生的几率,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
在民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防火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以及可靠性。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有效性,以供参阅。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技术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防火技术的合理使用将会对于民用建筑的防火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对于保护居民在建筑中的财产安全有着深远的意义。
但是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使得当前建筑设计中采用的防火技术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使其无法在火灾发生生充分发挥作用,也进一步增加了火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扩大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针对这类现象,应当根据当前建筑防火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保障建筑使用的安全性。
1民用建筑火灾的特点(1)疏散人口难度较大。
民用建筑,尤其是高层民用建筑,它的设计高度往往要超过24m。
一些民用住宅楼层较高,且聚集的人员较多,所以安全疏散的通道必然是紧张的,如果出现火灾,楼道中有大量的毒气,那么火灾现场很容易陷入一个混沌的局面。
在大火蔓延时,很多人都会涌入通道,这就阻碍了人员的疏散。
在高层建筑中一般会有暖水井、垃圾通道以及电缆井等内容,如果民用建筑的设计缺乏合理性,那么大火就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大火从底部通过这些通道蔓延至上,位于楼上的人员也不能及时地跑下来,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层人民的生命安全就受到了威胁。
关于防火分隔、耐火极限等问题的思考【摘要】现行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中,对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有着详细的规定。
但在现实中,建筑构件在火灾中超过其耐火极限而使火灾蔓延扩大,甚至造成建筑坍塌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及学习体会,偿试在规范的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引起同行的讨论,使防火分隔的规定更趋近、合理。
【关键词】防火分隔耐火极限防火卷帘2003年衡阳市“11.3”商居楼特大火灾坍塌事故,就是因为建筑承重构件在火灾超过了耐火极限;1996年沈阳商业城特大火灾事故中,防火卷帘没能正常发挥防火分隔作用,则是火灾损失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在经历这些惨痛的火灾之后,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置身现代化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当无法控制外界火灾危险源时,当突然面临火灾袭来时,建筑如何实现被动防火?从建筑使用功能上考虑,设计师总是希望将建筑的内空间设计得通达四方。
但通畅无阻的内空间,则为某一局部火灾的蔓延与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从设计上将一栋较大面积的建筑,有机地划分成若干个小的防火区域,这就是防火分区和分隔。
1.防火分隔的作用及其种类防火隔离的定义最早可见gb 5907—1986《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有关内容:防火分隔是使用耐火建筑构件对建筑物进行分隔,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把火灾限制于起火区域内的措施。
其中可以选用的耐火建筑构件包含耐火楼板、防火卷帘以及耐火隔墙等等。
使用防火分隔措施便可以在高层建筑内部划分出防火分区来,而防火分区便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防止或者阻止火灾在同一建筑物内向其他部分发展或蔓延的局部区域。
倘若高层建筑内有火灾发生,那么防火分区的存在便可以起到降低火灾造成损失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为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撤离以及消防员进入建筑进行扑救提供比较有利的条件。
防火分隔根据其防止火灾向防火分区以外的空间发展蔓延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竖向防火分隔,可以用于阻止多层或者高层建筑物楼层与楼层之间发生火灾蔓延;第二种便是水平防火分隔,主要用于阻止火灾在水平方向上的发展蔓延。
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问题的几点看法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建筑防火设计中有关防火分区问题的几点看法摘要:在建筑防火设计的过程中,要形成对防火区的整体设置,综合有效的防火区域设置,构建最大限度的安全系数。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防火区建筑设计中的综合运用,对于提升建筑设计的整体安全性好和功能性将有很大的优势。
本文将围绕建筑设计中相关防火区域的综合设置形成全面分析,并在设置过程中,形成对整个建筑设计的全面控制。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区分配;安全管理在防火分区设置的过程中,要结合建筑设计的整体功能性,提出相应的防火设计的要求。
在确保建筑设计防火分区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合理、科学化的防火分区方式,这样,在整个火灾管理中,可以形成有效的火灾隔离与控制处理,并对于救灾情况中的疏散以及补救等措施形成严格的管理,减少火灾过程中出现的人员伤亡与财产的损失等。
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建筑物火灾基本情况的有效控制,形成与各种消防安全规范的融入性,形成严格分分区,可以有效的控制整个建筑设计与防火分区的综合功能。
1建筑设计中防火分区的重要性与主要方式综合功能的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尤其是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形成防火分区设计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消防给水系统、消火栓、水源分布、建筑区域分布等多方面的管理中,通过防火分区的运行,可以对建筑设施中基础设施、消防安全、高层建筑等质量方面形成有效的控制,从而全面实现相关的管理。
尤其是在出现相关不稳定因素或者救护不及时的情况下,就会给建筑居民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通过防火分区可以提升整个安全设计的有效保障。
同时,在技术运行的而过程中,对于建筑设计中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在技术、知识、责任以及相关的因素中,形成防火分区中消防水源管理、分区责任控制、室内检测器安装、配管内线管理、电气照明等多方面的安装程序运用,可以实现对建筑管理的综合质量控制。
建筑防火分区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建筑防火分区划分中常见问题(一)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范规定关于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各国规范均做了具体规定,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对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有明确规定,而现实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允许面积。
建设单位及设计者借性能化评估之名,使得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定面积数倍之多,而实际评估并无可靠的基础数据可供参考,形成既不符合规范规定,又无性能化评估可供支撑的问题。
(二)防火分隔构件选用不合理一些特殊场所防火分区划分和满足使用要求存在矛盾冲突,造成防火分隔构件选用不合理。
如选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防火卷帘应选用符合防火墙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的,而实际采用普通防火卷帘,又无冷却水幕保护,或虽有冷却水幕保护,但供水时间不能保障持续3h。
一些建筑内装设防火卷帘控制装置不全,防火卷帘要求要自动、电动、机械操作三种控制方式,而实际中仅有两种或仅有手动一种控制方式。
一些场所选用防火门开启方式不合理,如一些人流量较大场所应选用常开式防火门,但却选用常闭式防火门,实际使用中却处于常开状态,或者在较短时间内经多次的启闭后,闭门器损坏即不能正常使用,闭门器需要频繁更换。
(三)分隔构件的耐火极限低2001年规范重新修订后,明确公共娱乐场所与其他部位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墙,而一些场所采用纸面石膏板夹岩棉做隔墙。
规范规定,纸面石膏板必须是双层双面的,中间岩棉夹层厚度不得小于7.5cm,耐火时间才能达到2.0h以上。
但实际工程中,填充岩棉的厚度往往不到7.5cm,有的甚至采用单层纸面石膏板,耐火极限达不到规范要求。
再如,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特殊分隔部位楼板的耐火极限要求不小于1.5h,但在大多数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这些部位的楼板与其它场所没有区别,楼板耐火极限仅达到1h。
(四)竖向井道未进行分隔防火分区作为封闭空间必须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分隔。
火灾中的建筑物防火分区与隔离在建筑安全管理中,防火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如果没有合适的防火措施,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建筑物的防火分区与隔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什么是建筑物的防火分区与隔离建筑物的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阻止火势的蔓延和减少火灾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建筑物的防火隔离是指采取措施将建筑物的不同部分或功能区域进行物理上的隔离,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火势无法蔓延到其他区域。
2. 防火分区与隔离的重要性防火分区与隔离是预防火灾及减少火灾损失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可以减少火灾对建筑物整体的破坏程度,还可以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提高逃生的时间和成功率。
3. 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在进行防火分区划分时,需考虑建筑物的不同功能、火灾风险程度以及人员疏散的需求等因素。
一般来说,大多数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划分包括:防火墙、防火门、隔烟区和防火楼梯间等。
- 防火墙是一种能够阻挡和抵抗火灾蔓延的墙体结构。
它通常由防火材料构成,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进入其他区域。
- 防火门是布置在建筑物内部的特殊门,具备防火隔离能力。
在火灾发生时,防火门能够有效地阻挡火势的传播,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 隔烟区是指通过设置防烟门、排烟设备等措施,将火灾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障人员疏散的通道畅通和逃生路线的可见性。
- 防火楼梯间是指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的用于疏散的楼梯间。
防火楼梯间通常采用防火材料进行装饰,以提高其耐火性,保证人员在火灾中的安全疏散。
4. 防火隔离的实施措施防火隔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的布置、烟气隔离、用电安全、防火卷帘门的设置等。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势的蔓延,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小财产损失。
- 防火墙的设置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并采用耐火性好的材料进行建造。
墙体应该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以有效隔离火势的传播。
- 烟气隔离是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和逃生路线可见的重要手段。
建筑防火设计如何考虑地上与地下部分的防火在建筑设计中,防火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对于地上与地下部分,由于其使用功能、空间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防火设计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虑。
地上部分的防火设计通常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情况。
首先是建筑的高度和面积,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难度较大。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合理规划疏散通道和楼梯的数量、位置和宽度,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疏散通道的设计要遵循“简捷、直接”的原则。
通道内要保持畅通无阻,不能堆放杂物或者设置妨碍通行的设施。
楼梯的宽度要根据建筑内的人员数量进行计算,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不会出现拥挤和堵塞。
防火分区的划分也是地上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可以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防止火势蔓延。
防火分区之间通常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进行分隔。
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防火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材料,如不燃材料或者难燃材料。
例如,钢结构在建筑中广泛应用,但需要进行防火处理,以提高其耐火极限。
对于公共建筑,还需要考虑消防设施的配置。
如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这些系统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而地下部分的防火设计则有着其独特的挑战。
地下空间通常较为封闭,通风条件相对较差,火灾发生后烟雾和有毒气体难以排出,容易造成人员窒息和中毒。
因此,地下部分的通风系统设计尤为关键。
要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排出烟雾和有害气体,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还需要设置防烟分区,防止烟雾在地下空间内大面积扩散。
地下部分的疏散通道设计也需要更加严格。
由于地下空间的方向感较差,疏散指示标志要清晰、明确,照明系统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防火分隔措施在地下同样重要。
地下车库、商场等区域之间要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设施,防止火灾在不同区域之间蔓延。
学校教学楼防火分区常见问题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而教学楼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防火分区的设置对于控制火灾蔓延、保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学校教学楼的防火分区常常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防火分区面积划分不合理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根据相关建筑防火规范,不同类型、高度的建筑有着明确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规定。
但部分学校教学楼在设计或改造时,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
有些区域面积过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容易迅速蔓延,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扑救。
其次,防火分隔设施存在缺陷。
防火墙是防火分区中最重要的分隔设施之一,但有些教学楼的防火墙未能达到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
可能存在墙体开裂、孔洞未封堵严密等情况,导致火灾时无法有效阻挡火势和烟雾的蔓延。
防火门和防火窗的质量和安装也常常出现问题。
例如,防火门损坏无法正常关闭,闭门器失效,或者防火窗的窗框与墙体之间缝隙过大,密封不严。
再者,疏散通道与防火分区的设置不协调。
在一些教学楼中,疏散通道的设置未能充分考虑防火分区的要求。
部分疏散通道跨越了多个防火分区,或者在防火分区边界处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
这使得在火灾发生时,烟雾和火势容易通过疏散通道扩散,威胁到人员的疏散安全。
另外,管道穿越防火分区时的防火处理不到位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通风、空调、电气等管道在穿越防火分区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火封堵措施,火灾时就会成为火势和烟雾蔓延的通道。
一些学校教学楼中的管道孔洞只是简单地用材料封堵,达不到防火要求。
消防设施的配置与防火分区不匹配也是常见问题之一。
例如,在一些面积较大的防火分区内,灭火器材的数量不足,或者消火栓的布置不合理,无法覆盖到整个区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布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灭火效果不佳。
此外,日常管理和维护的缺失也会影响防火分区的有效性。
一些学校对教学楼的防火设施缺乏定期的检查和维护,防火门、防火窗等设施损坏后未能及时修复,防火墙表面被随意张贴广告、悬挂物品,影响其防火性能。
建筑防火设计中有关防火分区问题思考
摘要:建筑物内合理防火分区的划分可以确保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控制
住火情,为人员安全撤离提供保障,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对于当前
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结合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防火分区常见问题设计建议
防火分区是指在设计中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以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及一定耐
火极限的楼板等分成若干区。
根据现行消防技术规范防火分区划分包括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
两部分。
防火分区的设置不仅可以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及时的对人员进行疏散和扑救,同时
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火灾对人们身体和财产上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防火分区在设计上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必要的改革措施已在具体的实践之中。
1 当前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存在的问题
1. 1 防火设计规范不完善,考虑因素不全
当前我国防火设计方面的规范还不够完善,对于建筑物防火的设计方面只注重建筑物高度、类别、材料耐火性能几个方面,对于建筑内防火分区的具体情形关注却不足,比如建筑
物内部可燃物的放置情况,建筑物装修情况和建筑的使用功能等这几个方面都没有详细考虑,而这些因素却是做好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一些民用建筑,人员密度大、装
修复杂的场所,防火分区的划分更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内部构造相对复杂的建筑物防
火设计与学校、工厂等一些装修简单的建筑物防火设计划等号,显然是很不合理的。
1. 2 防火方法与建筑空间功能要求有矛盾
不同建筑物防火分区要采用不同的分隔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适合安装防火墙,
比如对于工艺流程要求完整连贯的工厂建筑,对于空间的整体功能要求很强,防火分区的分
隔无法用防火墙的设置来实现,而如果用防火卷帘,由于防火帘规格有限制,这就出现了防
火技术上的难题。
对于空间较大的建筑物来说,设置防火墙就会影响整体空间的构造,影响
到工厂生产的功能需要,而且防火墙稳定性要求高,设置起来难度又大;如果设置防火卷帘,由于卷帘自身重量大,对于建筑物结构要求强,因此安装起来操作难度较大,并会影响整体
空间功能的使用;而如果使用消防水幕设置防火分区,对于建筑物的消防用水量又是一个很
大的考验,并且消防水幕的防火分隔效果也并不佳。
1. 3 防火分隔时间不明确
当前很多建筑物内都设置了多种防火分隔物,比如采用砌筑防火墙的方式,如果操作起
来不方便,那么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防火分隔,比如卷帘门、水幕、防火门、防火窗等等,不同的防火分隔物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虽然当前建筑防火设计中采用了多种防火分区
的划分方式,但是不同的防火方案防火的分隔时间是不同的。
对于防火墙来说,这是当前人
们对于建筑防火的重要手段,防火墙的耐火时间规定不能低于3. 00 h,安装有冷却水幕的防
火卷帘门耐火时间规定也不能低于3. 00 h,而防火门、窗由于防火的部位不同,防火时间也
有一定差异,可以将整个设置于人员疏散通道区域内采用的A 类防火门、窗分成甲、乙、丙
三个等级,甲级耐火时间不能低于1. 50 h,乙级耐火时间不能低于1. 20 h,丙级耐火时间不
能低于0. 50 h,而防水水幕的水量设置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做为小开口部位的防火设计,用
水量不小于2 L /( s?m)。
建筑物设置防火分区的目的在于火灾出现时防止火焰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余空间,其阻隔
火焰的时间应该由划分防火分区的防火分隔物的耐火极限确定。
但是消防规范中规定,防火
墙和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 00 h,作为竖向防火分隔物的楼板的耐火极限是不低于1. 50 h(一级耐火等级),设置在防火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其耐火极限是不低
于1. 50 h,那么,在规范中防火分区定义中提出的“一定时间内”应该是多长时间?这个问题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2 建筑防火分区在设计中的控制要点
2.1 实施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方案
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指的是建筑群在确定达到一定的防火标准后,对建筑物在使用性质、
可燃物量、建筑群内人员的数量以及分布、耐火的等级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之后,在对防火的分区进行确定。
这种设计方案是在对随机建筑物的综合防火性能进行评定后,然后在设计出一个特定的符合此建筑群的防火安全系统模式,这样在火灾出现的情况下,就可以对人员和火灾的趋势进行有效的控制。
2.2 对大空间建筑群设置防火带
防火带就是在存放可燃物品的建筑群众设置一定的区域,而这个区域内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不可燃烧的材料。
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使阻挡防火带的一侧烟火向另一侧蔓延,这样就可以在建筑群的空间上形成一个无形的防火分隔区域。
目前,根据现有规范中的要求,其在对商场、学校、候机厅这些具有空间连续性能高的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中,是非常难以实施的。
在这个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防火带的宽度需要根据建筑物内所具有的可燃物的性质来决定。
在防火带附近的可燃物为不燃物品时,防火带的宽度确定为6 m,在防火带附近的物品为可燃物或者难以燃烧的物品时,可以将其的防火宽度设置在9 m。
2.3 实施建筑中庭防火分区设计方案
现代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不仅满足在安全性上,同时还非常注重采光的效果和空间设计中的美感,因此,现在的很多建筑都是采用中庭式的设置方案,然后在中庭上采用玻璃屋盖采光。
从现有的规范中可以得知,在对防火分区与中庭贯穿中所采取的累计叠加的方式进行计算,其所计算出的实际范围是远远大于规范中的允许范围的。
所以,在中庭的两边大于6 m时,将封闭屋盖去掉,这样在面积的计算上就可以不用累加计算,同时为了遮风挡雨在中庭的上面还可以设置雨棚,只要开口的面积不大于井底的面积,将其按照天井的范畴来进行计算也是合理的。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防火分区作为建筑防火中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其在划分的过程中和分隔方法的设计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建筑物在空间上的特点和具体的面积大小,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来进行,这样才可以控制好建筑防火分区的设计要点,更好的做好建筑防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军.建筑防火设计中有关防火分区问题的几点看法[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1).
[2]刘亚龙.建筑防火设计中设置前室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建筑设计管理,2014(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