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植物配置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24
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四川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及甜城湖滨水植物景观驳岸在滨水植物景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水陆过渡的主要界面。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驳岸形式设计出不一样的滨水植物景观,所以驳岸可以决定植物景观营造的形式和规模。
内江谢家河湿地公园的驳岸设计是一大亮点,虽为人工打造但主要用石材和少量混凝土堆砌而成,最终以卵石缓坡入水,这种设计既承担了重要的防洪功能,又巧妙地柔化了河岸,保留自然水体的特点,尽可能的提高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
与之对应的植物设计,则采用自然式水体的配置方式。
设计使用了丰富的乡土滨水植物,河岸两边种植了柳树,形成整体骨架,周围配置紫叶李、木芙蓉等开花树种,再依次向水体方向配以美人蕉、万年青、迎春等花灌木以及菖蒲、再力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并将它们按照自然群落的结构设计,以乔、灌、草的结合方式,形成了具有物种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多层次的生态景观带。
见图3-1图1 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采用大量乡土树种是内江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设计的特色,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共有木本植物约80种,其中乡土树种或是已经驯化了的树种达50种以上。
其中常绿乔木有桉树、杜英、女贞、枇杷、大叶榕、小叶榕、香樟等;落叶乔木有合欢、枫杨、二乔玉兰、鹅掌楸、梨、梅、毛白杨、构树、无患子、桃花、刺槐、梧桐、垂柳、银杏等;常绿灌木有枸骨、杜鹃、海桐、夹竹桃、金边黄杨、春羽、石楠、法国冬青、山茶、狭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等;落叶灌木有紫荆、蜡梅、紫薇、贴梗海棠、木芙蓉等;藤蔓植物有紫藤、爬山虎、迎春、多头蔷薇等;竹类植物有紫竹、早园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竹等;水生植物有再力花、鸢尾、菖蒲、水葱等。
这样的植物配置既保证了湖岸景观的观赏特性,又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自然生态原则。
见图3-2、3-3、3-4图2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1)图3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2)图4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3)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造景的另一特色就是观赏和实用并重,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浅析植物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水是园林景观中最有魅力且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
植物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植物配置是有生命的景观设计,本文从植物造景层次和植物在水边不同位置两个方面分析了植物在滨水区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滨水区植物景观植物配植水是园林景观中最有魅力且不可缺少的景观要素。
植物在水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植物配置是有生命的景观设计,水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因此处理好植物与水体景观的关系,不仅可以增添景观的生机,而且可以体现波光粼粼、水影婆娑的美景。
在造景过程中,在水岸旁点缀几棵大树或种上球类植物及丛生植物等,在空间上、密度上、高低上对其进行合理布置,都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都离不开用花木来创造意境。
水景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可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无论面积大小的水体的植物配置,要处理好植物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做到远近层次分明,疏密有致,避免等距离栽植所形成的呆板单调的行道树形式。
总之,在水景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植物配置形式【1】。
总体上而言,滨水区的植物造景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植物种类及品种的选择上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即尽可能多的选用滨水区域内的乡土树种,培育引进和滨水区自然生境相仿的植物品种,尤其是耐水植物、喜水植物;与此同时,重视滨水区自身植物群落的建设,他们对改善区域内的环境至关重要。
二是遵循自然化的原则。
“师法自然”是对滨水区植物配置的真实写照。
在滨水区的植物种植中避免采用传统的几何式的种植方式,采用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的形式,创建符合滨水区生境条件的植被群落,做到疏密有致、层次丰富。
并且要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突出季节的植物色相,在游人集中的地段有景可赏。
植物景观的色彩,叶、花、果的形态变化等是多种多样的,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形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植物景观。
滨水植物配置综述摘要:在对滨水植物应用现状了解的基础上,阐述了植物与水体配置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探讨了滨水植物在造景艺术上的手法,以及不同形式水体旁的植物配置方式,提出了建设滨水植物景观必须做到艺术与生态的高度统一。
在滨水地带的建设中,植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成景观的基础,又是发挥滨水带生态效益的决定因素,另外,它还具有提供户外游憩场所的功能。
关键词:滨水植物;植物景观;造景艺术前言“滨水”是一个很广泛的界定。
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都可算作滨水的范畴[1]。
本文讨论的滨水范围主要是园林景观中的水体,而非广泛意义上的城市滨水区域。
有关滨水植物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定论,类似常用的有:岸边植物、水边植物和水体植物。
而对滨水植物景观的定义,有人这样提出的:“滨水植物景观是指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被按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2]。
1滨水植物应用现状人们利用滨水植物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识别、栽培到造景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早在3000年前我国的《诗经》中记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水边宜柳”是我国园林水旁植物配置的一种传统方式,正如《园冶》中提到的“沿堤插柳”,“堤湾宜柳”,“深柳疏芦”等。
其理论积累和实践应用都都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景观视觉及造林方面尤为突出。
其中江南水乡一带的滨水植物景观建设比较成熟,如杭州西湖沿岸景观;另外北方也有所建树,颐和园的后湖所形成的“两岸夹青山,一江流碧玉”的意境;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的“堆云”、“叠翠”。
西方有关水生植物应用研究比较成熟,注重水池、湖塘岸边耐湿乔灌木的搭配,展现自然之美、注重花卉的应用,遵从没有量就没有美的原则,尤其是英国,喜欢在水体边缘种满五光十色的奇花异卉,如鸢尾属的燕子花、金脉鸢尾、道格拉斯鸢尾等,报春属的喜马拉雅报春、琥珀报春,高穗报春等,廖属的拳参;各种落新妇栽培品种;牦牛儿苗属、岩白菜属、玉簪属、毛茛属等花卉。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作者:王婷婷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9期【摘要】在城市建设中,滨水景观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当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的需要。
而植物作为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配置才能发挥最优效果,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滨水景观的关系,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
【关键词】滨水景观;植物;配置一、植物对水的适应性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水生、湿生、中生、旱生等植物生态类型,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和抗涝能力以及景观表现上都是不同的。
在景观设计方面,水景植物根据其生理特性和观赏习性可以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三类。
1.水边植物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
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春花秋叶,韵味无穷。
可用于北方水边栽植的还有旱柳、栾树、枫杨、棣棠,以及一些枝干变化多端的松柏类树木。
南方水边植物的种类更丰富,如水杉、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椰子、落羽杉、乌桕等,都是很好的水边造景植物。
2.驳岸植物景观设计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样,植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很多种。
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垂柳、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也可用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组成图案式的植物景观或剪成不同造型来进行绿化美化。
另外,许多藤本植物都是很好的驳岸绿化材料,如地锦、凌霄等。
3.水面植物水面植物是水体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可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
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
南北水面植物的差别不是很大,有荷花、睡莲、萍蓬、菖蒲、鸢尾、芦苇、千屈菜等。
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则以水藻类植物为主,如金鱼藻、狸藻、狐尾藻、欧菱、水马齿、水藓等。
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一、前言南方滨水植物是指适应于南方地区水域边缘环境的植物群落。
它们生长在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边缘,既可以美化水域环境,又可以起到水质净化、保护岸坡等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南方滨水植物及其配置表,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
二、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1. 荆条葡萄(学名:Vitis davidii)特点:荆条葡萄是一种蔓生植物,茎干细长,叶片呈心形,花朵小巧可爱。
它适应性强,能够耐受较强的阳光照射和湿润的环境。
配置要点:适宜在水域边缘种植,可以与其他滨水植物配合种植,形成自然的屏障,同时也能为水域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
2. 黄花菖蒲(学名:Iris pseudacorus)特点:黄花菖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长而窄,花朵呈现明亮的黄色。
它耐寒耐旱,适应性强,能够在水域边缘稳定生长。
配置要点:黄花菖蒲适合种植在浅水区,能够有效固定水质,净化水体,同时也能增加水域的观赏价值。
3. 香蒲(学名:Acorus calamus)特点:香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狭长而尖,花穗呈现棕红色。
它喜欢湿润的环境,适应性强,能够耐受较强的阳光照射。
配置要点:香蒲适合种植在水域边缘,可以与其他滨水植物一起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增加水域的生态价值。
4. 芦苇(学名:Phragmites communis)特点:芦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干高大而粗壮,叶片细长而尖锐,花穗呈现棕红色。
它喜欢湿润的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在水域边缘稳定生长。
配置要点:芦苇适合种植在水域边缘,可以起到固定河岸、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也能为水域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
5. 美人蕉(学名:Canna indica)特点:美人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大而宽阔,花朵呈现鲜艳的红色或黄色。
它耐寒耐旱,适应性强,能够在水域边缘稳定生长。
配置要点:美人蕉适合种植在水域边缘,可以与其他滨水植物一起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增加水域的观赏价值。
滨水景观的植物配置城市的内外各种露天水体如江、河、湖、海,都是以不同的形式特点给人以水体特有美的享受并调节城市气候。
把这些水体组织到城市绿地系统中开辟为特殊的绿化部分,点缀各种园林小品,形成最佳的滨水游憩林荫路。
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水分条件的环境下,植物形成了对水分的需求关系的不同生态习性和适应性。
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把植物分为水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以及抗旱、抗涝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在园林的应用方面可以把水景植物依据生理特点和观赏习性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
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各类型植物的种类有各不相同,通过三种植物的综合应用,能够形成特色鲜明的水岸植物景观,下面就我们小组在泉州各地的滨水植物配置进行分析:武荣公园主要是以樟树、榕树、紫荆、三角梅、椰子树、华盛顿葵、柳树为主要的滨水植物造景。
首先从次入口进入武荣公园,是一个下坡,台阶式的的植物配置如下图所示:两旁的植物养护不错,长势优美鲜绿,该处的植物主要是以低矮的灌木还有地被植物为主要植物进行搭配,左边是假连翘,以及三茶花,而相对于右边是由于地势的坡度问题,直接选择地被植物进行栽种,从这样的角度观看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无不赞同植物配置者的想法和观点,在转弯的木栈道处有群植的黄金剑碧竹,竹子在滨水景观的植物中被显著的应用到竹子碧玉妆身,翡翠裁衣,明净深邃,四季常青,耸绿叠嶂,独具风韵,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是最早用于园林造景的植物之一,它以形美、境雅、适应性广和宜居、宜游、宜用等特点而在滨水地区景观中得到了应用。
群植是株数较多的一种栽植方法,常在小路的转弯处,大面积的草地旁,建筑物后方及林中较显著地一隅,大面积的栽植成林,创造出绿竹成荫,万杆苍天的景观感效果。
丛植、列植、隅植、孤植、地被植物均可。
具有观叶的效果。
除了对于竹子的优质栽培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绿色植物配置:在进入到公园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棕榈科的植物,其中主要以华盛顿葵为主要的园林树种,一个个高大的整齐的植物列植栽种于草坪的边缘中显得如此的庄重肃穆而不失优雅情趣。
滨水景观植物配置方案1、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按生活类型主要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2、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基叶挺出水面之上的植物。
在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中,挺水植物是最重要的植物材料。
比较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香蒲、芦苇、菖蒲、慈姑、黄花鸢尾等。
3、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
浮水植物在划分水面空间、改变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观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4、漂浮植物:漂浮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水中,植株体漂浮在水面上。
它多数以观叶为主,随着漂浮的地点的变化,植物可以改变不同水域的水面景观效果。
如凤眼莲、水鳖、大薸等。
5、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
浮水植物在划分水面空间、改变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观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6、水源湿生植物:水缘湿生植物通常指生长在水边,有很强的耐水湿能力的植物,这类植物从水深20cm处到水边的泥里均可以生长。
水缘湿生植物是河道植物景观中的过渡带植物,常见的有:旱伞草、美人蕉、马蹄莲、石菖蒲等。
7、岸陆陆生植物岸际陆生植物一般生长在地面或者水体边缘湿润的土壤里,但是根部不能浸泡在水中,一般情况下此类植物只有一定的耐水湿能力。
它的种类非常丰富,主要由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组成。
此区域的植物选择重点考虑其被水淹的时间,以下植物品种选择仅作参考。
8、淹水时长小于6h的区域植物选择:植物的生活习性中明确表明为不耐涝的植物除外的植物一般均可以应用。
淹水时长大于6h小于12h的区域植物选择:(但不能把植物全部淹没)。
1.一年生草花:柳叶马鞭草、中国石竹、洋甘菊、银苞菊、蛇目菊(矮生)、美女樱、一串红、甜叶菊、”星白”勋章菊、孔雀草。
2.宿根花卉:垂盆草、紫花地丁、爬山虎、野牛草、结缕草、美人蕉、大花萱草、二月兰、花叶芦竹、匍匐剪股颖、灯心草、常夏石竹、金鸡菊、美丽月见草、月见草、宿根天人菊、滨菊、剪秋萝、蛇鞭菊、紫松果菊、大金鸡菊、玉簪、蛇莓、细叶芒、斑叶芒、狼尾草、花叶芒、地被菊、鸢尾、麦冬、高羊茅、山麦冬、涝峪苔草、虎尾草、绢毛匍匐委陵菜、鼠尾草。
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南方地区的滨水植物种类繁多,它们生长在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附近,为这些水域增添了生机和美丽。
以下是一份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南方滨水植物及其特点。
1. 莲花莲花是南方滨水植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花朵洁白如玉,清香扑鼻,被誉为“花中君子”。
莲花的叶片大而圆,浮在水面上,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莲花根茎肥厚,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水域环境的变化。
2. 芦苇芦苇是南方滨水植物中分布广泛的一种,其高大的茎秆直立于水面,顶端开出棕色的花穗。
芦苇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在湖泊和河流边,常常可以看到茂密的芦苇丛,为水域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3. 睡莲睡莲是一种水生植物,其花朵多为粉红色或白色,花瓣细薄如纱,十分娇媚。
睡莲的叶片圆形,浮在水面上,叶柄长而柔软。
睡莲的种子富含淀粉,是很多水禽的食物来源,也起到传播的作用。
4. 黄菖蒲黄菖蒲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其花朵呈鲜黄色,花瓣宽大,芳香扑鼻。
黄菖蒲的叶片细长,垂直于水面生长,叶片间隔成排,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黄菖蒲是一种耐寒的植物,能够在寒冷的冬季保持生长。
5. 竹叶荷竹叶荷是一种独特的水生植物,其叶片呈竹叶状,细长且弯曲,状如羽毛。
竹叶荷的花朵蓝紫色,花瓣细长而优雅。
竹叶荷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水域环境中生长,是一种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
以上是关于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的介绍,每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外观特点和生长习性,为南方水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希望大家在欣赏这些美丽的滨水植物的同时,也能够更加关注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让这些植物能够继续繁衍生长,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
滨水景观植物的选择与种植设计摘要滨水景观是城乡重要的绿带和生态走廊。
为了有效利用滨水区的空间资源,提升其生态和游憩价值,对适合滨水区生境的景观植物种类进行了选择,并提出了滨水植物种植原则和模式。
关键词景观植物;选择;种植设计;滨水区滨水区是指与江河、湖泊、海洋等水体毗邻的特定空间地段,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江滨、湖滨、海滨等。
自古以来,江江、湖岸和海岸就是人类定居的首选地段。
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和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滨水空间被大量占据,致使水质恶化,许多滨水区变成了人们不愿意接近乃至厌恶的场所。
近年来的产业转型为滨水地段的开发提供了契机,滨水景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展开,同时滨水区具有的生态美学、游憩价值也得到广泛的认可。
绿化是滨水景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改善生态环境、重塑优美景色、提高生活品质具有不可代替的关键作用。
笔者就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种植设计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城乡滨水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 滨水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滨水景观植物是指适应河、湖、海沿岸湿润环境的乔灌木、草本植物以及生长在近岸浅水区的水生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1.1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可分为挺水型、浮水型和沉水型植物。
①挺水植物。
荷花(Nelumbo nucifera)、菖蒲(Acorus calamus)、燕子花(Iris laevigata)、泽泻(Alisma phantago-aquat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水葱(Scirpus validu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水芋(Calla palustris)、香蒲(Typha orientalis)等。
②浮水植物。
珠江水系广州段二沙岛滨水植物配置分析黄嘉晴,唐恩,谢美琪,谢月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50)摘要:以广州市二沙岛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景观配置进行实地调研,统计体育公园植物的种类分布及数量和应用范围。
结果显示,二沙岛共有74种植物,乔木类23种,灌木类33种,草本类18种,多种乡土植物,其适应性强,植物配置多种多样,不同植物的形态、比例、观赏特性和颜色的差异,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
通过调研二沙岛的植物种类、结构观赏特性等找到配置的优缺点,可以为二沙岛其他公园乃至珠江水系滨水公园提供参考。
关键词:珠江;二沙岛;植物景观配置荫广东沿江碧道,艺术公园东面与海心桥相连,通过海心桥与亚运会开幕式场馆海心沙、花城广场、临江大道形成观光休闲带;南面与广州塔的人行桥相连,北面种植糖胶树、美丽异木棉等树木,西面被宏城公园挡住,整个公园的植物以乔木和草本为主,运用了园林景观中的“藏”和“露”的手法,突出了南面的江水风光,成为了隔江相望广州塔的最佳观赏点。
2植物应用分布与景观作为广州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沙岛除为市民提供游玩场所外,还有绿化和观赏特性,二沙岛的植物配置对景观提升有重要作用[4],通过研究二沙岛的植物种类、结构观赏特性等分析其配置的优缺点,可以为二沙岛其他公园乃至珠江水系滨水公园提供参考。
2.1植物种类二沙岛主要有45科植物,分别是马钱科、漆树科、海桐科、金缕梅科、杜英科、豆科、楝科、夹竹桃科、木棉科、茜草科、卫矛科、黄杨科、爵床科、使君子科、杜鹃花科、山茶花科、大戟科、紫茉莉科、百合科、马鞭草科、山茱萸科、桑科、五加科、无患子科、樟科、酢浆草科、禾本科、梧桐科、桃金娘科、紫葳科、千屈菜科、木兰科、榆科、锦葵科、蔷薇科、菊科、苋科、萝藦科、旋花科、铁角蕨科、唇形科、芭蕉科、天南星科、紫草科、白花菜科。
其中,乔灌木有56种植物,草本有18种植物。
主要栽种有灰莉、杧果树、海桐、红花檵木、杜英、红花羊蹄甲、龙船花等乔灌木,百日草、鸡冠花、千日红、鼠尾草等草本植物。
浅谈景观设计中滨水植物的配置与运用文章阐述了滨水景观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滨水植物的类别、习性和应用,总结归纳滨水景观中绿化配置的方法和要点。
标签:绿化配置;滨水景观;滨水植物随着国民生态意识的萌生,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裕,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以使身心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得到舒缓和松弛。
在城镇建设方面,也同样更加重视构建多种优美的自然景观,营造悠闲舒适的环境,反映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人们尤其热切期待着水边构筑开放空间,让这里流水潺潺,绿荫蔽天。
因此滨水景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在现今城市景观建设中,构建城区中的滨水绿带及水体,形成了水陆相依、空间开阔、贯穿城区、联系城郊的景观和生态走廊,对优化现代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具有突出的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而富有自然野趣的滨水植物在构建城市滨水绿带景观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城市滨水绿带及水系中,考虑水体本身的生物群落的培育和生态功能的保护重建,以及模仿自然水系中水陆边缘的生态、景观的连续性,在城市滨水水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城市滨水驳岸下水体边缘种植各种生机盎然的沿岸滨水植物构成了自然野趣的绿化景观,形成滨水绿带中水草飘荡、游鱼可数的独特完整的生态构成和健全的水体生态河道景观。
城市滨水绿带中的滨水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以生态驳岸形成的岸栖生物栖息环境为基础,通过种类组成结构合理、丰富稳定的滨水绿带和岸边滨水植物群落的培育、恢复,形成各类植物群落和生态景观连续过渡,具有水陆交融的自然优美的景观和健全生态功能的城市水系、园林水体的滨水地带,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史上最全滨水绿地植物配置方法解析(干货分享)】【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水岸石壁,悬葛垂萝可以形成令人神往的绿幕景观;山花野草、曲涧幽溪可增添人工园林的野趣与亲切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形象地说明了植物、水体、动感月色所构成的一幅幽雅、宁静的画面;在水中栽种荷花,亭亭玉立,其水中倒影的姿韵也颇具诗意;而在水中栽种荷花、水菱可产生恬淡、质朴的田园风光;池边的枫叶,深秋染红一池秋水;初春,垂柳的枝条象绿色的丝带挂落水面,池岸上鲜花怒放,落英缤纷,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风也能泛起雨打芭蕉式的滴水涟旖,乃至池塘生青草这种描述式的水景,处处都说明了植物配置与滨水绿地的交融关系。
根据植物对水体的需求关系,我们经常把植物分为水生、湿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指适宜滨水绿地种植,能绿化景观,柔化水岸、美化水体的水生、湿生及一部分中生植物。
滨水绿地具有不同的水体、水面,具有不同的堤岸形式、形状不同、功能各异,所以必须选择相应的植物来配置。
各种植物形态各异,有的还具有色彩丰富的季相变化,能使水的美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乔木、灌木、针叶、阔叶、常绿、落叶等不同类型植物均应加以适当的安排组合。
一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式园林植物的配置千变万化,不同地区、不同地点出于不同的目的、要求,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组合与种植方式;同时,由于植物也是有机生命体,在不断地生长变化,所以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
首先,由于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有自己的生长发育特征;同时又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间有着密切的生态关系,所以在进行配置时,应以其自身的特性及其生态关系作为基础来考虑。
结语: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
本文由王敏老师编辑整理,感谢大家的支持!加宽株距,用树冠来构成透景面,如在花港观鱼公园新鱼池旁,种有广玉兰,冠幅5米,冠下高1.5米,正好形成一个低矮、荫蔽的观赏点,在这里设置座椅、观赏对岸阳光照射下的水景风光,借广玉兰加强了光线明暗对比和景色的清晰度。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植物对水的适应性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植物生态类型,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和抗涝能力以及景观表现上都是不同的。
在园林应用方面,水景植物根据其生理特性和观赏习性可以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三类,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植物的种类又各不相同。
1.水边植物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
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春花秋叶,韵味无穷。
可用于北方水边栽植的还有旱柳、栾树、枫杨、棣棠,以及一些枝干变化多端的松柏类树木。
南方水边植物的种类更丰富,如水杉、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椰子、落羽杉、乌桕等,都是很好的水边造景植物。
2.驳岸植物园林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样,植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很多种。
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垂柳、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也可用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组成图案式的植物景观或剪成不同造型来进行绿化美化。
另外,许多藤本植物都是很好的驳岸绿化材料,如地锦、凌霄等。
3.水面植物水面植物是水体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可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
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
南北水面植物的差别不是很大,有荷花、睡莲、萍蓬、菖蒲、鸢尾、芦苇、千屈菜等。
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则以水藻类植物为主,如金鱼藻、狸藻、狐尾藻、欧菱、水马齿、水藓等。
水生植物配置艺术水体的植物配置,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
淡绿透明的水色是各种园林景观天然的底色,而水中倒影呈现出另一番意境,情景交融,相映成趣,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平面的水通过配置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形成线条丰富的构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