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指标的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42
最精确的动态顾比倒数线指标公式动态顾比倒数线指标(Dynamic Grace Liner Indicator,简称DGL)是一种技术分析指标,它基于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帮助交易者识别趋势和交易信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DGL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DGL指标的计算方法:DGL指标计算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概念:1.真实价差(True Range,TR):TR是一种计算股票波动率的方式,它考虑了当前股票价格相对于前一日收盘价的波动大小。
TR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R = max(H - L, abs(H - Cp), abs(L - Cp))其中,H是当日的最高价,L是当日的最低价,Cp是前一日股票的收盘价。
2.动态顾比线(Dynamic Grace Line,DGL):DGL是基于二次方程的移动平均线。
它的计算方法如下:DGL = A1*(Price - EMA) + A2*DGLpre + A3*DGLpree其中,Price是当日的收盘价,EMA是指数移动平均线,DGLpre和DGLpree分别是前一日和前两日的DGL值,A1、A2、A3是参数,它们可以根据股票的特点进行调整。
3.逆势因子(Inertial Factor,IF):IF反映了股票当前的趋势强度。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F = (TR + A*IFpre)/(1 + A)其中,A是一个常数,IFpre是前一日的IF值。
结合上述概念,DGL指标的计算公式为:DGL = A1*(Price - EMA) + A2*DGLpre + A3*DGLpreeIF = (TR + A*IFpre)/(1 + A)DGLDif = DGL - DGLpre + B*DGLpre - C*DGLpreeDGLSum = DGLDif * IF + DGLpre其中,DGLDif是DGL的变化量,DGLSum是DGL和DGLDif的加权和。
B和C是调整因子,它们的作用是平衡DGL的灵敏度和滞后度。
动态指标的计算在统计学中,指标是用来度量和描述某个特定现象或变量的工具。
而动态指标则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计算并描述变量的变化情况。
动态指标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态指标计算方法。
一、平均增长率(Average Growth Rate)平均增长率是用来衡量某个变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计算平均增长率的公式为:平均增长率 = (最终值 - 初始值)/ 初始值 × 100%其中,最终值和初始值分别表示时间段的结束值和起始值。
平均增长率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变量,比如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等。
二、复合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复合增长率是用来衡量某个变量在多个时间段内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指标。
计算复合增长率的公式为:复合增长率 = (最终值/初始值)^(1/时间段数) - 1 × 100%其中,最终值和初始值仍然表示时间段的结束值和起始值,时间段数表示总共的时间段数。
复合增长率主要适用于需要分析长期变化趋势的指标,例如股票投资收益率、公司年均利润增长率等。
三、速度指数(Rate of Change)速度指数是用来描述某个变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速度的指标。
计算速度指数的公式为:速度指数 = (最终值 - 初始值)/ 时间段数其中,最终值和初始值同样表示时间段的结束值和起始值,时间段数表示总共的时间段数。
速度指数可以用来分析某些快速变化的指标,比如股票价格变动速度、销售额增长速度等。
四、波动率(Volatility)波动率是用来度量某个变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动幅度的指标。
计算波动率的公式为:波动率 = 标准差 / 平均值 × 100%其中,标准差表示变量的离散程度,平均值表示变量的平均水平。
波动率可以用来分析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水平,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变动度量,比如销售量波动率、气温波动率等。
总结起来,动态指标的计算方法有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速度指数和波动率等。
二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指标求取二阶系统是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模型,其阶跃响应动态性能指标是评估系统的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定义、特点和性能指标的求取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是指系统在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的响应。
假设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K/(s^2+2ξω_ns+ω_n^2)其中,K为增益,ξ为阻尼比,ω_n为自然频率。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具有以下特点:1.超调量:超调量是指阶跃响应中峰值与系统最终稳定值之间的差值,用百分数表示。
超调量越小,表示系统对阶跃输入的响应越快速、平稳。
2.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系统从单位阶跃响应开始到稳定的时间。
响应时间越短,表示系统对阶跃输入的响应越迅速。
3.调整时间:调整时间是指系统从初始状态到达超调量指定范围内的时间,一般取超调量为5%。
调整时间越短,表示系统对阶跃输入的响应越快速、平稳。
4.峰值时间:峰值时间是指系统对阶跃输入的响应达到其最大值的时间。
5.匀稳态误差:系统在稳态下的输出与输入的差值,反映系统的控制准确性。
若单位阶跃输入的稳态输出为1,则对于系统的阶跃响应不应有静态误差。
有了以上的定义和特点之后,下面将介绍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动态性能指标的求取方法。
首先,根据传递函数可求得系统的特征方程:s^2+2ξω_ns+ω_n^2=0然后,通过特征方程可以求得系统的根:s_1=-ξω_n+ω_n√(ξ^2-1)s_2=-ξω_n-ω_n√(ξ^2-1)根据系统根的位置可以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评估。
1.超调量的计算:超调量的计算公式为:MP=e^(-πξ/√(1-ξ^2))其中,MP为超调量,ξ为阻尼比。
2.响应时间的计算: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_r=π/ω_d其中,t_r为响应时间,ω_d为峰值时的角频率,可通过特征方程得到:ω_d=ω_n√(1-ξ^2)3.调整时间的计算:调整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_s=4/(ξω_n)其中,t_s为调整时间。
动态指标的计算范文动态指标是经济学和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衡量经济或其他领域的其中一种变化的速度或程度。
与静态指标相比,动态指标更能反映实时变化的情况,对于分析和预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介绍动态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在经济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一、动态指标的计算方法动态指标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比较或关联分析,以下是常见的动态指标计算方法:1. 年度增长率(Annual Growth Rate)年度增长率是一种描述其中一变量相对于过去一年的变化情况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年度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例如,企业去年的销售额为100万,今年的销售额为120万,那么年度增长率为(120-100)/100×100%=20%。
2. 季度增长率(Quarterly Growth Rate)季度增长率是一种描述其中一变量相对于上一季度的变化情况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季度增长率=(本季度数-上季度数)/上季度数×100%例如,企业上一季度的销售额为50万,这个季度的销售额为60万,那么季度增长率为(60-50)/50×100%=20%。
3. 比率变化率(Rate of Change)比率变化率是一种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情况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比率变化率=(新比率-旧比率)/旧比率×100%例如,企业去年的市场份额为10%,今年的市场份额为12%,那么比率变化率为(12%-10%)/10%×100%=20%。
以上三种计算方法只是动态指标计算的基本形式,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以满足分析和预测的要求。
二、动态指标的应用领域动态指标可以应用于经济学和其他许多领域,以提供对变化、趋势和预测的定量分析。
1.经济指标动态指标在经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衡量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各种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
数据标准中的静态指标,动态指标,计算指标含义1. 引言1.1 数据标准中的静态指标数据标准中的静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固定的数据指标,通常用于描述过去的状态或情况。
在数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静态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了解当前的数据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静态指标在数据标准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比如在金融行业,静态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盈利能力;在医疗领域,静态指标可以用于分析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情况。
静态指标在数据标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理解数据,做出明智的决策。
1.2 数据标准中的动态指标数据标准中的动态指标是指随着时间或特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指标。
动态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情况,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动态指标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数据标准中能够反映数据变化趋势的指标。
销售额的月度增长率、网站访问量的每日波动等都可以作为动态指标来衡量和分析数据的变化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动态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监控业绩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通过分析每月销售额的增长率,企业可以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和市场推广活动,以实现更好的销售业绩。
动态指标在数据分析和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消费者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表现,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业务策略。
动态指标在数据标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数据变化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实现更好的业绩表现。
在制定数据标准和分析数据时,动态指标应当被重视和充分利用。
1.3 数据标准中的计算指标数据标准中的计算指标是指根据已有的数据指标进行计算得出的新指标,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计算指标通常通过对已有数据指标进行运算、比较、求和等操作,得出更加具体、准确的数据信息,帮助用户更好地分析、理解数据,从而做出更科学、有效的决策。
动态分析定量计算公式一、技术经济指标1、抽油机电动机功率利用率;电动机实际输入功率电动机额定功率 100% w 实际输入 w 额定 100% 、3 I U cosw 额定100% con •为功率因数一般在0.84〜0.85之间 (采油工应知应会P36和抽油培训讲义P201) 合理标准:W 利〉70%2、抽油机电动机效率 电动机输出功率1 0% 3、扭矩利用率: M 利二实际扭矩100。
/。
= M实际100% 利额定扭矩 M 额定仏 100%=300 S 0.236 S (P 大- P 小)100% M 理论 M 理论 合理标准:M 利〉50%计算抽油机最大扭矩经验公式(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王鸿勋等编采油工艺原理P152)S 公式一 M m ax(P m ax- P m i >2 公式二苏联 M max =300 S 0.236 S (P ma^P min )式中均采用牛、米单位公式三要比公式一和公式二准确如果式中均采用公斤、米单位则用下式:扭矩利用率M 利 吐 100%严 S °.236 S (P 大下)100% M 理论 M 理论4、抽油机平衡率: I 平衡率下电堂100% (要求平衡率85%〜100%为合格) I 上电流丄 100%I 大 电动机入功率 扭矩利用率M 利 I平衡率5、冲程利用率:$利=实际冲程100% =S实际100% 利额定冲程S额定合理标准:S利〉80%6、冲次利用率:N利二实际冲次100。
/。
= N实际100%额疋冲次N额定合理标准:N利>60〜70%7、负载利用率:P 利-额?载程额100% = / 100%额疋冲程P额定合理标准:P利〉70%计算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公式(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王鸿勋等编采油工艺原理P109)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每种公式只能是近似值公式一P max =(W r W/)(1 亍厂)1 3 7Wr---抽油杆在空气中的重量,牛。
W1-一作用在活塞上的液柱的重量。
动态评价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及特点1.绝对变化值计算:直接计算评价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数值差值。
这种计算方法简单直接,但不考虑数据的背景和影响因素,可能忽略了变化的实质意义。
2.相对变化比例计算:将评价指标的变化量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变化的百分比。
这种计算方法更加直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变化的幅度和速度。
3.平均变化率计算:将评价指标的变化量除以变化的时间间隔,得到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这种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变化的趋势和速度,并进行趋势预测。
4.考虑影响因素的动态计算方法: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动态评价。
例如,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来计算评价指标。
1.相对性:动态评价指标一般都需要与一些基准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对变化的结果。
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系统的变化情况,避免了绝对数值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2.综合性:动态评价指标一般是综合考虑了多个相关因素的综合反映。
通过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变化,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系统的发展情况。
3.可比性:动态评价指标一般都是可以相互比较的,可以帮助我们对不同对象、组织或个人的变化进行比较和评估。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4.预测性:动态评价指标可以根据过去的变化趋势来进行未来的预测。
通过分析评价指标的变化特点,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调整。
总之,动态评价指标是用来衡量和评估系统、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的指标。
通过合适的计算方法和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统的变化趋势,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油⽥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法指标及计算⽅法1.井⽹密度油⽥(或区块)单位⾯积已投⼊开发的总井数即为井⽹密度。
f=n/A02.注采井数⽐注采井数⽐是指⽔驱开发油⽥(或区块)注⽔井总数和采油井总数之⽐。
3.⽔驱控制程度注⽔井注⽔能够影响到的油层储量占油层总储量的百分数。
⽔驱控制程度=注⽔井联通的厚度/油层的总厚度*100%由于⾯积注⽔井⽹的⽣产井往往受多⼝注⽔井的影响,因此,在统计井⽹对油层的⽔驱控制程度时还要考虑联通⽅向。
不同注⽔⽅式,其注采井数⽐不同,因⽽注⽔井对油层的⽔驱控制程度也不同。
⼀些分布不稳定,形态不规则,呈透镜状分布的油层,在选择注⽔⽅式时,应选择注⽔井数⽐较⼤的注⽔⽅式,以取得较⾼的⽔驱储量控制程度。
该指标的⼤⼩,直接影响着采油速度,含⽔上升率,最终采收率。
中⾼渗透油藏(空⽓渗透率⼤于50*10-3 um2)⼀般要达到80%,特⾼含⽔期达到90%以上;低渗透油藏(空⽓渗透率⼩于50*10-3 um2)达到70%以上;断块油藏达到60%以上。
4.平均单井有效厚度油⽥(或区块、或某类井)内属同⼀开发层系的油⽔井有效厚度之和与油⽔井总井数的⽐值为平均单井有效厚度。
5.平均单井射开厚度油⽥(或区块、或某类井)内属同⼀开发层系的油⽔井射孔总厚度与油⽔井总井数的⽐值为平均单井射开厚度。
6.核实产油量核实产油量由中转站、联合站、油库对管辖范围内的总⽇产油量进⾏计量,由此获得的产油量数据为核实产油量。
7.输差输差是指井⼝产油量和核实产油量之差与井⼝产油量之⽐。
K=(q ow-q or)/q ow8.核实产⽔量核实产⽔量⽤井⼝产⽔量和输差计算。
q wr=q ww(1-K)9.综合含⽔油⽥(或区块)的综合含⽔是指采出液体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f w=(100*q wr)/(q wr+q or)-1- 低含⽔期(0<含⽔率<20%):该阶段是注⽔受效、主⼒油层充分发挥作⽤、油⽥上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