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 的意义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不亏不赢地位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 盈利)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 间,使其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从流通领域 讲价值的实现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否违背等价交换原则?
小汽车
(50000元)
不违背!
B¥4000 A C D ¥ 2000
摩托车 ¥3000
价值
价格
自行车
(300元)
1、价格不会无限制的上涨,也不会无限制的下跌,价格的上下波 动总是围绕着价值这个轴心 2、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虽然价格时涨时落。 等价交换原则虽然 并不发生在每一个交换场合,但从一个长期过程来看,价格平均起 来与价值相符 (不是完全相等) 。等价交换在动态中实现;并不 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是从整体上,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说的 , 只 存在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等价交换原则始终作为一种趋势存在。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1、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
2、社会劳动生产率
算一算
甲
丙 乙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
2 小 时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4小时 2小时
6 小 时
价值量
小 时
小 时
假设 社会劳动生产率 提高一倍 过去 4小时/1部手机 现在 2小时/1件(高)
400元
200元
社会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 量成正比
结论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习俗、消费心理 等因素都会引起价格的变动。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 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供求关系 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