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进展导学案编制:万宝奎审核:万宝奎审批:编号:2021LS11【课标要求】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进展的主要史实。
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进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目标】1、把握自民国建立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2、把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日战斗爆发前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3、把握抗日战斗期间侵华日军对沦陷区的经济政策、掠夺沦陷区的手段及危害。
4、把握民国时期阻碍民族工业进展的史实。
【学习重点】1.民国建立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2.把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日战斗爆发前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学习难点】民国时期阻碍民族工业进展的史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自主学习】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缘由:(结合教材第一目的1----5自然段分析)(1)民国的建立提高了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的热忱。
(2)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进展经济的政策,(3)政府提倡使用。
(4)群众性的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展。
(5)一战期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斗,各国对华削减,为民族工业的进展供应了契机。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进展快速,和新兴的化学工业也有肯定程度的进展。
3、影响:(1)思想上: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展,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政治上:推动了无产阶级队伍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预备了阶级条件。
(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显著进展1、缘由:(1)(2)(3)(4)2、表现:(见教材)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1、目的为了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沦陷区变成____和_____基地(经济掠夺、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清政府:1840——1911年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年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1.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2.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3.经济: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产生与发展: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2.诞生环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3.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地区分布不平衡。
4.结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不是中国的主体经济。
6.发展历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同时,它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提供一定物质基础。
2.政治: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发展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发展趋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五、启示: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步履艰难。
2.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华的统治,取得民族独立。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徐丽娟制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和表现;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探讨民族工业在近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预习导航】--构建知识体系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时间:民国建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政治地位,激发了
政府实行有利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在发展。
2、原因:②政府提倡使用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战期间,欧洲各国
④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等行业发展迅速。
3、表现:②等行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成为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原因:
2、方针制定: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了《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_______________
①日本本土:
具体②中国东北:
内容③华北:
④华中:
①对沦陷区工矿业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侵略②垄断沦陷区的对各类物资
方式③大量掠夺沦陷区的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
2、外国资本的压制:凭借雄厚的实力,利用等方法压制民族工业。
3、官僚资本压制与侵蚀:
①官僚资本家利用手中权力推行政策,通过制度
攫取大量财富。
②还不断地以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
【课堂提升】
1、阅读课本P53阅读与思考材料一,分析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一:倾覆满洲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拟定商业银行条例,鼓励民间私人创办银行,实业部拟定《商业注册章程》,简化注册手续,为创办企业提供便利。
材料三:1918年英、法、德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量(假设1913年为100)。
英国90,法国30,德国0.
材料四: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
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问题: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迅猛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阅读课本P53阅读与思考材料二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4.就在荣氏企业全力扩张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大举侵华,荣氏企业在各地
的工厂惨遭洗劫,有的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这期间,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织
布机和1/5的粉磨被毁灭,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敌人“军管”,与此同时,
国内环境也急转直下,荣氏因抵制蒋介石政府强令摊牌购买的“二五库券”而遭通缉。
在国民党的胁迫直下,荣被迫屈服,购下了摊牌的“库券”。
由于国内捐税严重,荣
氏企业一度负债累累。
问题:抗战期间,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哪些因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5.阅读课本P51日本掠夺物资图、吞并龙烟炼铁厂图、P52刘连仁图,归纳日本侵略
者用哪些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这对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6、综合探究:整个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有哪些?是什么根本原因造成了民
族工业的日趋萎缩呢?
7、大家看法:民族工业的发展对近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成立于1868年的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
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分号也相继设立。
其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政府提倡国货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知名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没有前途的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3.关于日本所谓“适地适产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发展经济的长期国策
B.意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之中
C.与本侵华相适应的殖民经济政策
D.严重破坏了中国沦陷区经济
4.日本统治者直接控制沦陷区的工矿企业的最主要目的是()
①掠夺日本工业所需要的原料②向沦陷区移民,以安置剩余1劳动力③向中国倾销商品④满足日本维持和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
1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
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又跌到13万吨,并被征军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激烈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6 “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再重庆吧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这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工业
C.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D.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二、材料题
7.材料一:1914-1919年的六年间,中国资本新设厂矿共399家,以棉纺织为例,1915
年有工厂12家,纱锭54.4万多,1919年厂又增加了29家,纱锭达到65.9万。
1920年本国面纱产量比1912年增长三倍以上。
1914年以前,面粉每年都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8年每年出超200-300万担。
材料二:1922年,面粉入超合白银1100多万两,1923年增至2000多万两。
因此,许多面粉厂停工倒闭。
上海丝织业也于1922年和1923年出现“危险时期”,很多丝绸厂倒闭。
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并指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诸多工厂倒闭的原因。
课堂提升参考答案
1、说明了“一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
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外贸易状况也有所改善。
2、见课本基础
3、说明“一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重
大的压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4、由于日本侵略和国民党官僚资本“统制经济”政策,荣氏企业发展陷入僵局。
5、方式:详见课本基础。
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劳动力、资金等各
个方面受到极大限制。
6、障碍: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
改变,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势力阻挠和官僚资本的控制,致使民族工业再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打击排挤下日趋萎缩。
课后巩固答案:
1-6 DCAADAC
7.1)当时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正处于一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大大减少;同时这一时期民国刚刚建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再加上这段时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都有力第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工厂纷纷倒闭,其主要原因是一战已经结束,欧美列强又卷土重来,它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