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一、认识秋季传染病秋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流感、肺炎等。
这些疾病在秋季容易传播,主要原因是气温下降,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以及人群免疫力下降。
秋季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和空气传播。
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与病人接触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
二、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在接触公共物品后,一定要洗手。
保持呼吸道卫生: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然后将纸巾扔进封闭的垃圾桶,最后洗手。
避免与病人接触:尽量减少或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特别是近距离接触。
如果必须接触病人,请佩戴口罩并保持距离。
三、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接种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对于儿童、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接种疫苗尤为重要。
他们更容易感染秋季传染病,接种疫苗可以降低他们患病的风险。
四、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了解秋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家庭防控教育:向家人传授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共同维护家庭健康。
学校防控教育:学校应开展秋季传染病防控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健康监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
切勿自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做好病例报告: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六、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应加大对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完善防控体系和措施,加强宣传教育。
社会团体和组织应积极参与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个人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也应积极参与社会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七、结语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一环。
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一、引言近年来,秋季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公众对秋季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探讨秋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并提供相应的宣传教育措施。
二、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1. 常见秋季传染病在秋季,人们容易受到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威胁。
这些疾病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广泛的传播途径,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2.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秋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直接接触和食物水源传播等。
为了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有助于减少传染源;-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空气污染;- 多喝热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用新鲜、熟食,避免生冷食物。
3. 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秋季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疼痛、打喷嚏、乏力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针对不同的病症,医生通常会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服用抗生素、休息、增强免疫力等。
三、宣传教育措施1. 设立宣传教育平台为了更好地传播秋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可以设立宣传教育平台,如开设专题讲座、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相关防控知识,吸引更多人关注。
2. 制作宣传材料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视频等多媒体宣传材料,可以增加宣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普及防控知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宣传活动是加强秋季传染病防控宣传的重要手段。
可以举办健康知识问答、防控演练等,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增强宣传效果。
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给公众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防控知识的普及率。
4. 多渠道传播除了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等,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渠道传播。
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一、背景介绍秋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包括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多种传染病在此时期容易传播。
为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开展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流感预防知识1. 流感简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涕、全身乏力等。
2. 流感的预防措施-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特殊是接触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后。
-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或者有流感症状的人群中,佩戴医用口罩,有效阻挡病毒传播。
-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手足口病预防知识1. 手足口病简介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其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掌、足底和口腔黏膜浮现红斑、疱疹等。
2.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特殊是接触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后。
- 保持环境清洁:时常清洁和消毒室内外环境,减少病毒传播。
-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 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注意熟食和生食的分开。
四、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1. 流行性感冒简介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比,其传播速度较快。
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涕、全身乏力等。
2.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特殊是接触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后。
-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或者有流感症状的人群中,佩戴医用口罩,有效阻挡病毒传播。
-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秋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之一,因此加强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对于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秋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教育方法。
1. 秋季传染病概述在秋季,由于气温下降、湿度增加等因素,人们更容易感染传染病。
常见的秋季传染病包括流感、感冒、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等。
这些传染病具有传播迅速、易感染等特点,给公众健康带来威胁。
2. 秋季传染病预防措施(1) 手卫生:时常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持续20秒,特殊是在接触了公共场所、垃圾、动物等后。
(2) 咳嗽与打喷嚏礼仪: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以防止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
(3) 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
(4) 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避免接触患有传染病的人群,特殊是流感患者。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公共交通工具、商场等。
(5) 加强免疫力:秋季是接种疫苗的好时机,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3. 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方法(1) 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可以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媒体报导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发放宣传资料:制作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小册子等,向公众发放。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以便公众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渠道,播放传染病预防宣传片或者广告,提醒公众注意传染病的预防和防控。
(4) 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业医生或者疾病防控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向公众传授传染病预防知识和技能。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传染病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5) 社区巡回宣传:组织医务人员或者社区工作人员,到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开展巡回宣传活动。
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引言概述:秋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各种病毒和细菌在这个时候容易传播。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的相关内容。
一、加强个人卫生习惯1.1 经常洗手:秋季气温适宜细菌繁殖,经常洗手可以有效预防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1.2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嘴,减少病毒扩散。
1.3 保持室内通风:秋季多人聚集,室内通风可以减少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积累。
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2.1 定期消毒: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办公室等地方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2.2 注意饮食卫生:秋季食物易腐败,要注意食物的储存和烹饪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2.3 做好垃圾分类处理:正确处理垃圾,避免垃圾滋生细菌,保持环境清洁。
三、加强个人防护措施3.1 戴口罩:秋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外出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
3.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澡,勤换洗衣物,避免病菌滋生。
3.3 避免接触病患者:如有必要接触病患者,要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毒和细菌。
四、加强健康教育宣传4.1 宣传传染病知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4.2 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设立健康咨询热线或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解答公众关于传染病的疑问。
4.3 加强学校和单位的健康教育:学校和单位应加强对学生和员工的健康教育,提醒他们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五、加强监测和应急响应5.1 建立传染病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做好预警和防控工作。
5.2 加强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能力:提高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能力,确保及时发现和诊治传染病患者。
5.3 加强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传染病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结论: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工作。
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一)引言概述:在秋季这个季节,很多传染病开始呈现高发的趋势。
因此,加强秋季传染病预防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采取预防措施以应对秋季传染病。
正文:一、加强个人卫生意识1. 勤洗手:经常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食物、咳嗽或打喷嚏后。
2.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3. 避免触摸面部: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脸部、口鼻和眼睛,以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4. 避免人群聚集:尽量减少参与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
二、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1.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滞留。
2. 避免紧闭空调房间:尽量减少在密闭的空调房间内停留,以避免空气污染。
三、加强深居简出策略1. 减少外出次数:在疫情高发期间,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以减少感染风险。
2. 佩戴口罩:外出时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3. 维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至少一米距离,避免身体接触。
四、增强体育锻炼和免疫力1.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2.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适量的阳光和新鲜空气有助于健康。
五、密切关注传染病预防文化教育1. 及时关注疫情信息: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动态,了解最新的防控措施。
2. 参与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积极参与传染病预防文化教育活动,提高预防意识。
总结:秋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但只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采取深居简出策略、增强体育锻炼和免疫力以及关注传染病预防文化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发生。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教案在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发生率通常较高,因此,宣传和教育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科普宣传的方式,为大家介绍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相关知识。
一、了解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秋冬季节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感、感冒、肺炎、手足口病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了解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秋冬季节,尤其是在公共场所,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等。
同时,避免与患传染病的人密切接触,减少传染机会。
2.保持室内通风室内通风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减少传播风险。
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办公室等封闭空间,保持良好的通风十分重要。
3.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秋冬季节易感冒,因此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
日常可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科学戴口罩在疫情或传染病高发期间,出门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呼吸道飞沫传播,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选择合适的口罩,并正确佩戴、使用、清洗和更换口罩。
三、传染病的科普宣传1.制定宣传计划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
可以通过海报、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公众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相关知识。
2.开展宣传活动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方,组织开展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如组织专家讲座、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等,提高公众对传染病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利用新媒体宣传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开设相关宣传账号,推送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
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吸引公众的关注,提高传播效果。
4.加强与媒体合作与各级传媒合作,扩大宣传的影响力。
可以邀请媒体进行专题报道、采访等,提高传染病预防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同度,促进大众参与到传染病防控中。
四、建立预警机制与应急措施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十分重要。
秋季传染病预防教案引言概述: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秋季传染病开始进入高发期。
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保护自己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秋季传染病预防教案,匡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秋季传染病。
一、保持个人卫生1.1 时常洗手在秋季传染病高发期,时常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特殊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外出回家后、接触动物或者垃圾后,一定要及时洗手,用肥皂充分搓洗双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1.2 注意饮食卫生秋季传染病多通过食物传播,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生吃生冷食物,尽量选择熟食煮熟煮透,避免食用生冷海鲜等易感染传染病的食物。
1.3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有效预防空气传播的传染病。
时常通风换气,定期清洁地面、家具、窗户等,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
二、加强体育锻炼2.1 提高免疫力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反抗力,减少感染传染病的可能性。
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2.2 避免过度劳苦秋季气温逐渐凉爽,但仍需注意避免过度劳苦。
过度疲劳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2.3 饮食均衡秋季传染病高发期,饮食均衡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三、避免接触传染源3.1 避免密切接触患病人群在秋季传染病高发期,要尽量避免与患传染病的人群密切接触,减少感染传染病的可能性。
如有必要接触,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3.2 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如有必要外出,应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3.3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秋季传染病多通过野生动物传播,因此要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减少感染传染病的可能性。
秋季学生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
地点:四年级教室
主讲人:胥海华
时间:2013.10.9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
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
夏秋季为流行季节。
人群普遍易感。
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
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
4. 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
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1. 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
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
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
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
不喝生水。
2.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
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二、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
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
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
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三、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
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虫媒传染病预防措施
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
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
○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习惯大食堂的饭菜,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同学不喜欢食堂的饭菜,可能就会选择其它的一些包装食品和快餐食品等。
口味也许对了,但这些食品难以保证同学们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学校的饭菜可能不是每顿都那么可口,但是卫生、营养,有利于身体的成长,不要随便吃营养少、热量大的快餐食品,少吃零食等,因为经常吃零食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
另外还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有的同学喝饮料喝上了瘾,都不会喝水了,这样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住校学生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要勤洗澡、勤换内衣裤,床铺保持干燥整洁卫生。
自己的毛巾、洗漱用具、碗筷、水杯等自己用,不要用别人的,也不要借给别人用。
吃饭时不要碗筷不分你我,避免某些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物
秋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同学们容易患扁桃体炎等病症,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严重危害,因此要特别提防。
每周日返校时应带够衣服,保证无论气温如何变化,同学们都有相应的服装,并能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以免病痛的“侵袭”。
○合理使用教室和寝室的空调及电风扇
天气渐凉,应尽量减少室内空调和电风扇的使用,倡议开窗通风,增加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与交换,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氧含量,杜绝传染病的侵袭和蔓延,这样有利于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保障同学们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