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06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5.83 KB
- 文档页数:11
专题06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7.[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如图所示(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只能得电子,不能失电子B.原子半径Ge>SiC.As可作半导体材料D.Po处于第六周期第VIA族【答案】A【解析】【分析】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图中临近虚线的元素既表现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半导体材料(如锗、硅、硒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B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故A错误;B.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Ge>Si,故B正确;C.As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作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D.Po为主族元素,原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第六周期第VIA族,故D正确。
故选A。
8.[山东省实验中学、淄博实验中学、烟台一中、莱芜一中四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X、Y、Z的族序数之和为12;X与Y的电子层数相同;向过量的ZWY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r(Y)>r(X)>r(W)2019届高考模拟试题B.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2XO3<H2YO3C.ZWY是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中只存在电离平衡D.单质熔点:X<Y【答案】B【解析】向过量的ZWY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为硫化氢,说明为硫氢化钾溶液,则W、Y、Z分别为氢、硫、钾。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即18个族B. 主族元素均呈现与其族数相同的最高化合价C. 副族元素均位于长周期D. 零族元素又称为稀有气体元素,均无色无味(答案)C解析: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但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第VIII族(包含3个纵行),故A错误;主族元素中,O、F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且部分元素如N等可呈现多种化合价,不一定与族数相同,故B错误;副族元素均位于长周期(第三周期及以后),故C正确;零族元素又称为稀有气体元素,但并非所有稀有气体都无色,如Xe在特定条件下可呈现蓝白色,故D错误。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B.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C. 极性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一定偏向非金属性较强的原子D. 非极性共价键只存在于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答案)D解析: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但主要表现为吸引)所形成的化学键,故A正确;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故B正确;极性共价键中,由于非金属性差异,共用电子对会偏向非金属性较强的原子,故C正确;非极性共价键不仅存在于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如H₂、O₂等,还存在于某些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如AlCl₃中的Al-Cl键即为非极性共价键(特殊情况),故D错误。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酸性:H₂SO₄ > HCl > H₂OB. 碱性:NaOH > Ca(OH)₂ > Al(OH)₃C. 氧化性:Cl₂ > Br₂ > I₂D. 非金属性:Si > P > Cl(答案)C解析:酸性比较中,应基于相同浓度和相同条件下的电离程度或pH值,且水为中性,不能简单比较,故A错误;碱性比较中,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但Al(OH)₃为两性氢氧化物,碱性较弱,且NaOH与Ca(OH)₂的碱性比较需考虑溶解度等因素,不能直接比较,故B错误;氧化性比较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也减弱,故C正确;非金属性比较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故D错误。
专题06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022·湖南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都属于化学键B.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药剂师和营养师必须具备化学相关专业知识D.石灰石是制造玻璃和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2.(2022·广东卷)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丁>戊>乙B.非金属性:戊>丁>丙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3.(2022·湖南卷)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的共价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的原子序数等于X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B.非金属性:Y>X>WC.Z的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D.原子序数为82的元素与W位于同一主族4.(2022·浙江卷)X、Y、Z、M、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周YX分子呈三角锥形,Z的核外电子数等于X、Y核外电子数之和。
M与X同主族,Q是同周期中期数,3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与Z形成的10电子微粒有2种B.Z与Q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C.2M Z与MQ的晶体类型不同D.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5.(2021·浙江)下列含有共价键的盐是A.CaCl2B.H2SO4C.Ba(OH)2D.Na2CO36.(2021·广东)“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嫦娥五号”采回月壤。
腾飞中国离不开化学,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和煤油等化学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煤油是可再生能源B.2H燃烧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C.火星陨石中的20Ne质量数为20D.月壤中的3He与地球上的3H互为同位素7.(2021·河北)用中子轰击NZ X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氮核42He)的核反应为:NZX+1n→7pY+42He。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必修1)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碳族元素)1.(2017•天津-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碳酸盐与硅酸盐的性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2.(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A.A B.B C.C D.D【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3.(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4.(2017•北京-11)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B 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C 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D 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H2SO3>H2SiO3 A.A B.B C.C D.D【考点】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专题】氧族元素5.(2017•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钠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6.(2017•北京-13)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的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考点】氮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硝酸的化学性质【专题】氮族元素7.(2017•江苏-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Fe FeCl2Fe(OH)2B.S SO3H2SO4C.CaCO3CaO CaSiO3D.NH3NO HNO3【考点】铁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碳、硅及其化合物;【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8.(14分)(2017•新课标Ⅱ-26)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还可使用代替硝酸.(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mol•L﹣1的KMnO4溶液36.00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硅及其化合物;铁、铝及其化合物;胶体的性质;化学计算;【专题】定量测定与误差分析9.(12分)(2017•江苏-16)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注: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1)“碱溶”时生成偏铝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 (2)向“过滤Ⅰ”所得滤液中加入NaHCO3溶液;溶液的pH(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电解Ⅰ”是电解熔融Al2O3;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4)“电解Ⅱ”是电解Na2CO3溶液;原理如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阴极产生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5)铝粉在1000℃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在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考点】铝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电解原理;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Ⅱ—氮及其化合物(氮、磷及其化合物)1.(2017•北京-9)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考点】氧化还原反应;钠及其化合物;卤素;乙烯的性质;氮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2.(2017•北京-13)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的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考点】氮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硝酸的化学性质【专题】氮族元素3-.(2017•新课标Ⅱ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FeCl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震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 sp(AgI)<K sp(AgCl)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铵盐的性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2017•江苏)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钠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4.(2017•江苏-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Fe FeCl 2Fe(OH)2B.S SO 3H2SO4C.CaCO 3CaO CaSiO3D.NH 3NO HNO3【考点】铁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碳、硅及其化合物;【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5.(2017•天津-1)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铝盐的性质;铁盐的性质;铵盐的性质;【专题】化学应用6.(12分)(2017•北京-27)SCR和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 x排放.(1)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①尿素[CO(NH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反应器中NH3还原NO2的化学方程式:.③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2在O2作用下会形成(NH4)2SO4;使催化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H4)2SO4的形成:.④尿素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 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 mL c1mol•L﹣1H2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mL c2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NSR(NO x储存还原)工作原理:NO x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所示.①通过BaO和Ba(NO3) 2的相互转化实验NO x的储存和还原.储存NO x的物质是.②用H2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Ba(NO3) 2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b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H2与Ba(NO3)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③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N2O).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NO有关.在有氧条件下15NO与NH3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15NNO.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考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硫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7.(15分)(2017•江苏-19)某科研小组采用如下方案回收一种光盘金属层中的少量Ag(金属层中其他金属含量过低;对实验的影响可忽略).已知:①NaClO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如:3NaClO═2NaCl+NaClO3②AgCl可溶于氨水:AgCl+2NH3•H2O⇌Ag(NH3)2++Cl﹣+2H2O③常温时N2H4•H2O(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能还原Ag(NH3) 2+:4Ag(NH3)2++N2H4•H2O═4Ag↓+N2↑+4NH4++4NH3↑+H2O(1)“氧化”阶段需在80℃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2)NaClO 溶液与Ag 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 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NO3也能氧化Ag;从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以HNO3代替NaClO的缺点是.(3)为提高Ag的回收率;需对“过滤Ⅱ”的滤渣进行洗涤;并.(4)若省略“过滤Ⅰ”;直接向冷却后的反应容器中滴加10%氨水;则需要增加氨水的用量;除因过量NaClO与NH3•H2O反应外(该条件下NaClO3与NH3•H2O不反应);还因为. (5)请设计从“过滤Ⅱ”后的滤液中获取单质Ag的实验方案:(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2mol•L﹣1水合肼溶液;1mol•L﹣1H2SO4).【考点】硝酸的性质;氯及其化合物;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Ⅲ—硫及其化合物(涉及绿色化学)1.(2017•北京-11)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B 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C 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D 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H2SO3>H2SiO3 A.A B.B C.C D.D【考点】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专题】氧族元素2.(2017•江苏-4)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硫及其化合物.【专题】实验评价题.3.(2017•江苏-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小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Na2SO3被氧化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D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 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Br2 A.A B.B C.C D.D【考点】实验方案的评价;酚;硫及其化合物;糖类的水解反应;铁及其化合物;卤素;【专题】实验评价题4.(2017•江苏-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Fe FeCl2Fe(OH)2B.S SO3H2SO4C.CaCO3CaO CaSiO3D.NH3NO HNO3【考点】铁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碳、硅及其化合物;【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5.(2017•新课标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环境保护.【专题】化学应用6.(14分)(2017•天津-10)H2S和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回答下列方法中的问题.Ⅰ.H2S的除去方法1:生物脱H2S的原理为:H2S+Fe2(SO4) 3═S↓+2FeSO4+H2SO44FeSO4+O2+2H2SO4 2Fe2(SO4) 3+2H2O(1)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2)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方法2:在一定条件下;用H2O2氧化H2S(3)随着参加反应的n(H2O2) /n(H2S)变化;氧化产物不同.当n(H2O2) /n(H2S)=4时;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Ⅱ.SO2的除去方法1(双碱法):用NaOH吸收SO2;并用CaO使NaOH再生;NaOH溶液Na2SO3溶液.(4)写出过程①的离子方程式:;CaO在水中存在如下转化:CaO(s) +H2O(l)═Ca(OH)2(s)Ca2+(aq) +2OH﹣(aq);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简述过程②NaOH 再生的原理.方法2:用氨水除去SO2(5)已知25℃;NH3•H2O的K b=1.8×10﹣5;H2SO3的K a1=1.3×10﹣2;K a2=6.2×10﹣8.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L﹣1;溶液中的c(OH﹣) =mol•L﹣1.将SO2通入该氨水中;当c(OH﹣)降至1.0×10﹣7mol•L﹣1时;溶液中的c(SO32﹣) /c(HSO3﹣) =.【考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7.(14分)(2017•新课标Ⅲ-26)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 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①仪器B的名称是.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精灯c.关闭K1和K2d.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e.称量A f.冷却至室温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 (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填标号).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a.品红b.NaOH c.BaCl2 d.Ba(NO3)2 e.浓H2SO4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铁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化学计量. 【专题】无机实验综合8.(12分)(2017•北京-27)SCR和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 x排放.(1)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①尿素[CO(NH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反应器中NH3还原NO2的化学方程式:.③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2在O2作用下会形成(NH4)2SO4;使催化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H4)2SO4的形成:.④尿素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 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mL c1mol•L﹣1H2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mL c2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NSR(NO x储存还原)工作原理:NO x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所示.①通过BaO和Ba(NO3) 2的相互转化实验NO x的储存和还原.储存NO x的物质是.②用H2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Ba(NO3) 2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图b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H2与Ba(NO3)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③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N2O).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NO有关.在有氧条件下15NO与NH3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15NNO.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考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硫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Ⅳ—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卤素)1.(2017•北京-9)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考点】氧化还原反应;钠及其化合物;卤素;乙烯的性质;氮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2.(6分)(2017•天津-4)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B.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D.鉴别NaBr和KI溶液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铝盐的水解;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3.(2017•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钠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4.(2017•江苏-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小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Na2SO3被氧化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D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 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Br2 A.A B.B C.C D.D【考点】实验方案的评价;酚;硫及其化合物;糖类的水解反应;铁及其化合物;卤素;【专题】实验评价题5.(13分)(2017•北京-26)TiCl4是由钛精矿(主要成分为TiO2)制备钛(Ti)的重要中间产物;制备纯TiCl4的流程示意图如下:资料:TiCl4及所含杂质氯化物的性质化合物SiCl4TiCl4AlCl3FeCl3MgCl2沸点/℃58 136 181(升华)316 1412 熔点/℃﹣69 25 193 304 714互溶﹣微溶难溶在TiCl4中的溶解性(1)氯化过程:TiO2与Cl2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CO和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已知:TiO2(s) +2Cl2(g)=TiCl4(g)+O2(g) △H1=+175.4kJ•mol﹣12C(s) + O2(g)=2CO(g) △H2=﹣220.9kJ•mol﹣1①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4(g)和CO(g)的热化学方程式:.②氯化过程中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CO2生成CO反应的△H0(填“>”“<”或“=”);判断依据:.③氯化反应的尾气须处理后排放;尾气中的HCl和Cl2经吸收可得粗盐酸、FeCl3溶液;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④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得到粗TiCl4混合液;则滤渣中含有.(2)精制过程:粗TiCl4经两步蒸馏得纯TiCl4.示意图如下:物质a是;T2应控制在.【考点】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氯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金属综合;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无机实验综合7.(15分)(2017•江苏-19)某科研小组采用如下方案回收一种光盘金属层中的少量Ag(金属层中其他金属含量过低;对实验的影响可忽略).已知:①NaClO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如:3NaClO═2NaCl+NaClO3②AgCl可溶于氨水:AgCl+2NH3•H2O⇌Ag(NH3)2++Cl﹣+2H2O③常温时N2H4•H2O(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能还原Ag(NH3) 2+:4Ag(NH3)2++N2H4•H2O═4Ag↓+N2↑+4NH4++4NH3↑+H2O(1)“氧化”阶段需在80℃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2)NaClO 溶液与Ag 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 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NO3也能氧化Ag;从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以HNO3代替NaClO的缺点是.(3)为提高Ag的回收率;需对“过滤Ⅱ”的滤渣进行洗涤;并.(4)若省略“过滤Ⅰ”;直接向冷却后的反应容器中滴加10%氨水;则需要增加氨水的用量;除因过量NaClO与NH3•H2O反应外(该条件下NaClO3与NH3•H2O不反应);还因为. (5)请设计从“过滤Ⅱ”后的滤液中获取单质Ag的实验方案:(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2mol•L﹣1水合肼溶液;1mol•L﹣1H2SO4).【考点】硝酸的性质;氯及其化合物;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Ⅴ—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1.(2017•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钠及其化合物;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2.(15分)(2017•江苏-19)某科研小组采用如下方案回收一种光盘金属层中的少量Ag(金属层中其他金属含量过低;对实验的影响可忽略).已知:①NaClO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如:3NaClO═2NaCl+NaClO3②AgCl可溶于氨水:AgCl+2NH3•H2O⇌Ag(NH3)2++Cl﹣+2H2O③常温时N2H4•H2O(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能还原Ag(NH3) 2+:4Ag(NH3)2++N2H4•H2O═4Ag↓+N2↑+4NH4++4NH3↑+H2O(1)“氧化”阶段需在80℃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 (2)NaClO 溶液与Ag 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 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NO3也能氧化Ag;从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以HNO3代替NaClO的缺点是.(3)为提高Ag的回收率;需对“过滤Ⅱ”的滤渣进行洗涤;并.(4)若省略“过滤Ⅰ”;直接向冷却后的反应容器中滴加10%氨水;则需要增加氨水的用量;除因过量NaClO与NH3•H2O反应外(该条件下NaClO3与NH3•H2O不反应);还因为. (5)请设计从“过滤Ⅱ”后的滤液中获取单质Ag的实验方案:(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2mol•L﹣1水合肼溶液;1mol•L﹣1H2SO4).【考点】硝酸的性质;氯及其化合物;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题型一:原子结高考化学十年真题专题汇编-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构化学键1.(2019·北京)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铟与铷(37Rb)同周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n 是第五周期第ⅢA 族元素B.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C.原子半径:In>AlD.碱性:In(OH)3>RbOH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Rb 为碱金属,属于第五周期元素,故In 亦为第五周期元素,In 与Al 同主族,即为第ⅢA 族元素,A项正确;的中子数为115-49=66,质子数为49,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B 项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In >Al ,C 项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即碱性In(OH)3<RbOH ,D 项错误。
2.(2019·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O 2和16O 3互为同位素B.正己烷和2,2-二甲基丙烷互为同系物C.C 60和C 70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核素D.H 2NCH 2COOCH 3和CH 3CH 2NO 2是同分异构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核素、同位素、同系物以及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同位素的研究对象为原子,而18O 2和16O 3为单质,A 项错误;正己烷和2,2-二甲基丙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 2”原子团,两者互为同系物,B 项正确;C 60和C 70均为单质,不是核素,C 项错误;H2NCH2COOCH3的分子式为C3H7NO2,而CH3CH2NO2的分子式为C2H5NO2,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故选B。
专题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解析版)1.【2019 北京】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铟与铷(37Rb)同周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B. 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C. 原子半径:In>AlD. 碱性:In(OH)3>RbOH【答案】D【解析】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故A不符合题意;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49,中子数为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17,故B不符合题意;C.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族,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Al,故C不符合题意;D.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In(OH)3 <RbOH,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2.【2019 江苏】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W)> r(Z)> r(Y)> r(X)B.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D.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答案】【解析】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X为O元素,Y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且Y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O,因此Y为Mg元素,Z的单质晶体是广泛应用的半导体材料,所以Z为Si元素,W与X 同主族,且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W为S元素;根据分析可知:X为O,Y为Mg,Z为Si,W为S元素。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选择题部分(6.有机基础)备注:2019 年高考化学或者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统计及顺序(共 15 套,31 地区)1、(1 套)大纲版全国卷(广西)2、(1 套,9 地区)新课标全国卷 I(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ft西、陕西、湖南、江西)3、(1 套,7 地区)新课标全国卷 II(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辽宁)4、(4 套,4 地区)4 个直辖市各一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8 套,8 地区)独立6、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 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生活,考察学生的有机基础知识,有机物的通性。
【试源】2018 高考全国大纲版(广西)理综综合化学13、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 58,完全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 CO2和 H2O。
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4 种B.5 种C.6 种D.7 种【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先解得分子式。
设为 C n H2n O X,氧最少为一个,58-16=42,剩下的为碳和氢,碳只能为 3 个,即为 C3H6O,一个不饱和度。
设有两个 O,那么 58-32=2 6,只能为 C2H4O X,x 不可能为分数,错。
由此可得前者可以为醛一种,酮一种,烯醇一种,三元碳环一种,四元杂环一种。
【试源】2018 高考全国大纲版(广西)理综综合化学8.【题文】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解析】由该有机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B 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错误,因为香叶醇有双键、醇羟基,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错误,香叶醇有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备注:此题非常常规,核心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官能团,有什么官能团就能发生对应的特征反应。
专题(06)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2019年高考真题1、【2019北京】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铟与铷(37Rb)同周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B. 115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49C. 原子半径:In>AlD. 碱性:In(OH)3>RbOH2、【2019新课标Ⅰ卷】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Z的水溶液呈碱性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3、【2019新课标Ⅱ卷】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2019浙江】2019年是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150周年。
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第35号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B.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 .第84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7D .第七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5、【2019江苏】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 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 与X 位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 (W)>r (Z)>r (Y)>r (X)B .由X 、Y 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 的强D .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 的强6、【2019天津节选】氮、磷、砷()As 、锑()Sb 、铋()Bi 、镆()Mc 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族元素。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1.[2018·江苏化学卷12]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 属于同一主族。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B.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比Z弱C.化合物YX、ZX2、WX3中化学键类型相同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rXAD解析: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此题考查了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的几个方面:金属的金属性非金属的非金属性金属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容易非金属金属性越强与氢化合越容易金属金属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容易非金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金属金属性越强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非金属金属性越强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金属性强的金属可以置换出盐溶液金属性弱的金属非金属性强的金属可以置换出溶液中非金属性弱的非金属以及化学键类型、同周期与不同周期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
最后推出的元素为:X:O;Y:Mg;Z:Si;W:S。
2.[2018·海南化学卷19-I][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6分〕以下有关元素锗及其化合物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锗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碳而电负性低于碳B、四氯化锗与四氯化碳分子都是四面体构型C、二氧化锗与二氧化碳都是非极性的气体化合物D、锗和碳都存在具有原子晶体结构的单质【答案】BD【解析】锗是金属而碳是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要低于碳,故A错;C和Ge都是第ⅣA 族元素,四氯化锗与四氯化碳都是分子晶体,其分子构型相同,故B正确;锗是金属,金属的氧化物不可能为气体化合物,故C错;锗和碳是同主族元素,晶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D正确。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K:39;Ti:48;Fe:56;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 尼龙绳B. 宣纸C. 羊绒衫D. 棉衬衣【答案】A【解析】A.尼龙是聚酰胺,故它是合成纤维,故A正确;B.宣纸原料为木浆,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纤维素),故B错误C.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C错误D.棉花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故D错误【考点】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天然高分子蛋白质、纤维素等;【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有机物组成、性质及分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合成纤维与纤维素、蛋白质等区别.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针,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 蒸馏B. 升华C. 干馏D. 萃取【答案】B【解析】蒸馏即将液体转化为气体,再冷凝为液体。
升华是将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再通过凝华转为固体。
结合生砒原本为固态及题意中的“如针”,题目中的状态转化为固-气-固,故选B升华。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以及常见分离方法,难度不大.C H,下列说法正确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的是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 b 、d 、p 中只有b 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D【解析】A.(b )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 )的二氯化物有、、、、、,故B 错误C.(b )与(p )不与酸性4KMnO 溶液反应,故C 错误D.(d )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一平面,(p )为立体结构,故D 正确。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019新课标Ⅰ]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Z的水溶液呈碱性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由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可知,Z为Cl、X为Si,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Y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Y为P元素;由W的电荷数可知,W为Na元素。
【详解】A项、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B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Cl>S>P,故B错误;C项、P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故C正确;D项、新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价为?3价,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分析题给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和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
2.[2019新课标Ⅱ]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答案】.【解析】【分析】W、X、Y和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依据位置关系可以看出,W的族序数比X多2,因主族元素族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的最高价(除F与O以外),可设X的族序数为a,则W的族序数为a+2,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有a+(a+2)=8,解得a=3,故X位于第IIIA族,为Al元素;Y为Si元素,Z为P元素;W为N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和Z为N、Al、Si和P,则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比较:N<Al,A项正确;B.常温常压下,Si为固体,B项正确;C.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PH<NH,C项正确;33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即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氢氧化物,D项错误;答案选D。
【点睛】非金属性越强的原子形成氢化物越稳定,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要识记并理解。
3.[2019新课标Ⅲ]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 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熔点: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B.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C.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D.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答案】B【解析】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个,则X只能是第二周期元素,因此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又因为Y的原子半径大于Z,则Y只能是第三周期的Mg,因此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0-2)/2=4,则X是C,Z 是Si。
A、碳的氧化物形成的分子晶体,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氧化镁,则氧化镁的熔点高于碳的氧化物熔点,A错误;B、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碳的氢化物稳定性强于硅的氢化物稳正确;B定性,C、C与Si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SiC,C错误;D、单质镁能溶于浓硝酸,单质硅不溶于浓硝酸,D错误;答案选B。
4.[2019浙江4月选考] 2019年是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150周年。
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第35号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B.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第84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7D.第七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答案】C【解析】A.35号元素是溴元素,单质Br在常温常压下是红棕色的液体,A项合理;2B.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是砷元素(As),为非金属元素,B项合理;C.第84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ⅥA族,为钋元素(Po),由于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该元素最高化合价是+6,C项不合理;D.第七周期0族元素是第七周期最后一个元素,原子序数为118,D项合理。
故答案选C。
5.[2019江苏]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 r r r(X) (Z)>A.原子半径:(Y)>(W)>B.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D.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答案】B【解析】【分析】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X为O元素,Y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且Y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O,因此Y为Mg元素,Z的单质晶体是广泛应用的半导体材料,所以Z为Si元素,W与X同主族,且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W为S元素;据此解题;【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加,O位于第二周期,其他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因此O的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应为r(Mg) 错误;A,故r(O)>r(S)>r(Si)>B.X为O元素,Y为Mg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镁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Z为Si元素,W为S元素,因为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Si的,故C错误;D.W为S元素,X为O元素,因为O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O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S 的,故D错误;总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推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应先根据提示推断所给原子的种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6.[2019北京]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铟与铷49(Rb)同周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7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115InB49C.原子半径:In>AlD.碱性:In(OH)>RbOH 3【答案】D【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据此判断该元素在周期【分析】A表中的位置;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In【详解】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故A不符合题意;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49,中子数为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17,故B不符合题意;C.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族,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IIIA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Al,故C不符合题意;D.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In(OH)<RbOH,故D符合题意;3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2019届高考模拟试题7.[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如图所示(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只能得电子,不能失电子B.原子半径Ge>SiC.As可作半导体材料D.Po处于第六周期第VIA族【答案】A【解析】【分析】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图中临近虚线的元素既表现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半导体材料(如锗、硅、硒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B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故A错误;B.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Ge>Si,故B正确;C.As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作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D.Po为主族元素,原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第六周期第VIA族,故D正确。
故选A。
8.[山东省实验中学、淄博实验中学、烟台一中、莱芜一中四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X、Y、Z的族序数之和为12;X与Y的电子层数相同;向过量的ZWY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r(Y)>r(X)>r(W)B.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XO<HYO 3322C.ZWY是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中只存在电离平衡D.单质熔点:X<Y【答案】B【解析】向过量的ZWY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为硫化氢,说明为硫氢化钾溶液,则W、Y、Z分别为氢、硫、钾。
W、X、Y、Z的族序数之和为12,X与Y的电子层数相同,X为硅元素。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 >r(X)>r(Y) >r(W),故错误;B.硅酸为弱酸,亚硫酸为弱酸,但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碳酸比硅酸强,故酸性顺序HSiO<HSO,故正3223确;C.硫氢化钾是离子化合物,其完全电离,但其电离出的硫氢根离子既能电离、也能水解,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故错误;D.硅形成原子晶体,硫形成分子晶体,所以硅的熔点高于硫,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