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计算表格
- 格式:xls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免抵退税的基本计算步骤为七步
第一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视同进项)二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 (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
第二步——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人民币牌价X (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第三步一抵税,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一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一上期期末留抵税额;
第四步——计算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二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进口货物退税率;
第五步——算尺度,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退税率一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第六步——比较确定应退税额;
第七步——确定免抵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免抵退计算步骤咱就说这免抵退的计算步骤啊,那可真是有点门道呢!先来说说这免抵退是啥意思。
其实啊,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你有优惠券可以抵扣一部分钱,这就类似免抵。
而退呢,就像是你买完东西发现有多余的钱可以退给你。
那具体咋算呢?咱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你得算出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这就好比你在一堆水果里挑出那些不太好的,得把它们剔除掉。
怎么算呢?用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再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这可得算仔细喽,不能马虎。
接着第二步,算当期应纳税额。
这就像你要算清楚自己口袋里到底有多少钱。
用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再减去上一步算出来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要是算出来是正数,那你就得交税;要是负数呢,那就接着往下看。
第三步,算免抵退税额。
这就好像你有一个上限,不能超过这个数去抵扣或退税。
用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再乘以出口货物退税率。
最后一步啦,比较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和免抵退税额。
如果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小,那当期应退税额就等于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免抵税额就等于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要是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大,那当期应退税额就等于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就是零。
你说这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就跟玩游戏闯关似的,一步一步来。
这每一步都不能错,错了可就麻烦喽!你想想,要是算错了,那企业不就亏大了嘛!所以啊,做这个可得细心再细心。
咱再打个比方,这免抵退计算步骤就像是搭积木,一块一块得搭好,少一块或者搭错一块,整个就不稳了。
而且这计算过程中还得注意各种细节,比如汇率的变化啊,税率的调整啊,这些都得考虑进去。
你说这免抵退计算步骤重要不重要?那肯定重要啊!这可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呢!要是不懂这个,企业不就可能多交税或者少退税嘛,那多不划算呀!所以啊,不管是财务人员还是企业老板,都得把这个搞清楚。
总之呢,免抵退计算步骤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咱用心去学,去理解,肯定能搞明白。
咱可不能被它吓住,要迎难而上,把它拿下!。
免抵退税申报资料装订表格.XLS申报资料你要的表申报表进项税计算表扣抵表出口对应表进口转厂1出口出口销售金额确认表月份外币金额人民币规定汇率合计财务人员(签名):财务负责人(签名):法人(签名):公章:专用发票抵扣情况表栏目本期进项税额转出本期已纳增值税额(不含已开具专用缴款书预缴的增值税)金额出口发票号码对应的出口报关单号发票金额美元报关单金额备注附件一:填表说明:出口发票与出口报关单的对应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填列.免税出口销售金额确认表合计“免抵退”税汇总申报出口发票与出口报关单对应情况一览表(出口)发票与报关单金额差额其中:2、其他金额为(C):元人民币。
注:1、A为从出口销售帐贷方取得、应参与免抵退计算的金额,并按税务机关规定汇率计算的人民币申报金额;2、A=B+C;作帐汇率备注:财务人(签名):免税进口料件金额确认表其中:附表一:记帐汇率帐面人民币附表二:核销调减项目项目汇率废料附件二“ 免、抵、退”税企业增值税本期进项税额发生额1=2+3+4+5+6其中:通过金税工程认证的进项税额运输发票海关代征的进项税额收购凭证农产品销售票上期汇总申报应纳税额本期进项税额合计9=1+7-8增值税申报表同项10=11+12+13 其中:间接出口货物用其他转出审核科室意见分局意见:(章)审核人:分局局长:时间:时间: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数量单价外币 3、应调整金额(D):元人民币(附表二)。
2、其他应计算免税进口料件金额为(C):元人民币。
项目金额备注销售收入合计=1+2+3+4进项税额合计=7+8+9+10+11不参与免税分摊计算的进项税额=13+14+15进项税额转出合计=17+18+19本。
一、我国现行的出口退税公式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操作规程》)的通知的规定,从2002年起,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不论企业是否有进出口经营权,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并且取消了出口比例达到50%才给予退税的限制。
《操作规程》规定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其公式为: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2、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0,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缴纳增值税;当期应纳税额<0,|当期应纳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4、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1)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二、我国现行出口退税公式的不足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有悖出口货物免退税政策的宗旨。
"免抵退"简易操作计算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原理分析〗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内销的应纳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外销进项税额中,由于我国的增值税的征税率和退税率存在着不一致,中间的差额部分不予退税,我们称为“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所以要在上边的公式中剔出该部分数额,公式变为: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数学运算后变为: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算出后的结果,无非是两种:>0,不涉及退税的问题;<0,需要进一步计算。
这个得出的负数不一定是全部应退的税额,如果全部内销的情况下,当期的进项大于销项也会出现应纳税额为负的情况,所以,我们还要计算税法最多允许退多少,即: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的退税率,算完比较,哪个小按哪个退,出口退税额就出来了。
其实过程很简单,以上我们没考虑有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有这种情况只是在上边的基础上作一个修正。
具体我们来看一下:出口“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计算分两种情况:1、出口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基本步骤为五步:第一步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退税率)第二步抵税: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第一步计算的数额)-上期留抵税额第三步算尺度: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的退税率第四步比较:确定应退税额(第二步与第三步相比,谁小按谁退):注意:第二步大于第三步的情况下,当期应纳税额与确定的应退税额的差额为下期留抵税额。
[指南]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附件4: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单位:元至角分企业代码: 企业名称: 纳税人识别号: 所属期: 年月本年与增值税纳税当期累计申报表差额项目栏次(a) (b) (c) 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 1 ————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 2=3+4 其中:单证不齐销售额 3 ————单证齐全销售额 4 ————前期出口货物当期收齐单证销售额 5 __ ————单证齐全出口货物销售额 6=4+5 ————免税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 7 ————免税出口货物销售额 8 ————全部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 9,1+7 ————全部出口货物销售额 10 ————不予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 11 ————出口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 12 ————上期结转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13 __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14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15(如12>13+14则为12-13-14,否则为0) 结转下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16(如13+14>12则为13+14-12,否则为0) __ ————出口销售额乘退税率 17 ————上期结转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18 __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19 ————免抵退税额 20(如17>18+19则为17-18-19,否则为0) ————结转下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21(如17<18+19则为18+19-17,否则为0) __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期末留抵税额 22 __ ————计算退税的期末留抵税额 23,22-15c __ ————当期应退税额 24(如20>23则为23,否则为20) ————当期免抵税额 25=20-24 ————前期单证收齐 26 __ ————前期信息齐全 27退税机关审批意见出口企业退税部门: 此表各栏目填报内容是真实、合法的,与实经办人: 经办人: 际出口货物情况相符。
1.免抵退汇总表1、是异常情况,如果你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已填报正确了的话。
3、出口业务很重要,事关重大,而且专业性非常强。
一般建议不要随便更换专门负责出口申报的人员。
如果是新人接手,一定要先培训再上岗。
4、新人接手后,应及时向出口退税科室报告人员变动情况。
一般科室会有专人分区负责的。
每年会安排一到两次对企业出口办税人员的培训。
请他们一有相关培训,尽快安排你去参加学习。
5、为免耽误工作,目前应尽快把情况向主管税务人员汇报情况。
因为在这看不到你系统的具体显示情况,容易错漏,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祝您能尽快上手,在解决新问题中不断成长,早日成为出口业务的行家里手。
2.免抵退申报表1.15栏“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部分”与增值税报表产生-23895.67元,代表多缴纳了23895.67元的增值税;3.24栏“当期应退税额”其中备注了,当20大于23栏时为23,否则为20,也就是表示本月会不会达到退税的条件。
出口退税应退税额的计算:如果当期期末留底税额小于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底税额,如果当期期末留底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具体不好解释,反正一点,只要你当月有增值税,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就不会产生出口退税,自己找到税法,照着上面的公式,自己去慢慢参悟。
———————————————————————————————————你应该在增值税申报中,填写申报表的时候,表三,将进项税额转出减少多交的这部分,因为出口退税申报中,录入本月的出口信息后,会自动生成本月出口进项税额转出,这个你是不能更改的,在录入增值税申报信息的时候,将可以将多交的这部分冲掉,这样,首先冲掉了你多交的增值税,又可以将出口退税信息与增值税信息契合。
不太好表述,慢慢思索下。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补充)(结合P159例7-3学习)情况一、据题目本期进项税额为150 000(即本题要求的情况)(1)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能退税部分)=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进项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116 400(扣除明佣的净收入)×8.84×(17%-5%)=123 477.12 (元)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销售成本123 477.12 同例7-2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23 477.12根据上述业务登记应交增值税二级账,如下:(2)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期初留抵税额=127 500-(150 000-123 477.12)-3 000 =97 977.12(元)〉0 即余额F1 〉0 说明:在此情况下,企业用进项税及期初留抵不足以抵销项税等,说明应缴增值税97 977.12 期末无留抵税额,即期末留抵税额=0当期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97 977.12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97 977.12暂时结平应交增值税二级账(3)当期免抵退税额(能退税部分)=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116 400×8.84×5%=51 448.80 (元)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2)还有多余再申请退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51 448.80 (1)出口退税先抵销项税额小于97 977.12 免抵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1 448.80总共应该交增值税97 977.12,出口能退税51 448.80,现在税务机关不退税而是让企业全额抵减内销产品应交的增值税。
故借方无“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登账,并再次结平应交增值税二级账,结平意味着期末无留抵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