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论英语中词汇的歧义现象摘要:歧义是语言本身的缺陷或语言使用者运用方式不当而形成的语言现象,对其加以研究,具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
我们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英语词句的意义,掌握英语语音的音变规律,借助适当的语言环境或根据上文的关系,认真弄懂授话人的真义。
采用正确的语法结构,以达到明确表达思想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歧义;心得一、前言英语中的歧义现象非常广泛,并将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各种不同的效应,引起说话者或者听者的误解。
所以,作为一位学英语的人,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并运用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种类很多,但本文主要从英语词汇方面论述歧义现象。
二、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歧义现象是语言结构形式同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一种语言结构具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则被称为是歧义现象。
产生歧义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由于一个词表示诸多意义,一个结构形式体现几种结构层次关系,一个言语表现不同的意图或含义,语法结构原则颠倒或顺序混乱产生的歧义。
歧义现象的研究在语言学以及其他许多实用领域都有广泛而切实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英语歧义现象的研究在语言教学、人工智能、词典编纂、翻译理论和实践、文学语言研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驾驭语言的准确性的目的。
三、英语中词汇歧义现象的种类1.派生词歧义派生词歧义是指在英语构词中,由于加上了前缀和后缀改变了词义或词性,所引歧义现象。
英语中常用的前缀多半具有潜在的歧义,如anti-:a.反对、防止(antigen、antilogarithm),b.与通常形式不同的;dis-:a.否定,b.相反,c.剥夺;mis-:a.错,b.坏;un-:a.相反,夺去,c.由……取出,d.彻底;over- a.在……上,b.过多,c.外加;en-和em-:“使……能”,使原来的词性改变了,一般加在形容词的前面,使其变成了动词。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 语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语句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后者便是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歧义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 世纪70 年代,英语语言学家们(Parlmer ,1976 ; Ruth.M. Kempson ,1977 ; etc. ) 就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揭示, 从而总结出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辨别真假歧义的一些方法;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引为自豪的成就之一,就是由L.Bloomfield 开创的直接成分分析法,解释了传统语言学所不能解释的因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现象; 还有的语言学家(Zwicky&Sadock ,1975 ; Kempson ,1980) 从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
有限的音素,错综交叉组合,构成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语流,同音词、同音词组势必大量存在;有限的书写符号,组合搭配拼写出众多的字词,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比比皆是;更为有限的语法规则、结构框架,以众对寡, 序列搭配,呈现出种种短语、句子的结构关系,一语二解、模棱两可的现象在所难免。
歧义问题之所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是因为它面对的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这一普遍事实。
研究歧义问题,就是考察同一形式表达多种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看来相同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
这样的研究会不断深化人们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从语言层次看歧义现象的范围、分布和性质人们交际是为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词汇部分。
但单个的概念并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思想,必须通过概念的组合来进行。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浅析作者:王孟涛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03期摘要: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词多义,语法结构混淆以及语义关系相当复杂,在英语中经常发生歧义现象,因此不论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都应避免歧义句。
从语音和词汇层面以及句法层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教育人们在英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由于歧义现象而导致的误会和麻烦。
关键词:歧义现象;形成;词汇层面;句法层面;避免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296-03一、歧义现象的定义歧义现象(Ambiguity),是英语语言中一种特殊现象。
语义学认为,当一个句子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解释时就可以看做是歧义句(ambiguous sentence)。
英语中有各种各样的歧义句。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歧义进行种种不同的分类。
如可以根据歧义是否是发话人有意造成的将歧义分为有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在文学语言和广告中经常采用)和无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根据语言信息载体的不同将歧义分为书面歧义(written ambiguity)和口头歧义(oral ambiguity);还可根据歧义所表现的不同层次将歧义分为短语歧义、句子歧义、句群歧义等。
二、语音歧义英语语音的连读、重读,语调的升降以及读句中的停顿等都可能引起歧义,从而导致听者误解。
语音上的歧义主要由于两个同音异义的词语或者由于句中词语的连读等引起。
例如:a:. Why do we sometimes call the Middle Ages the Dark Age?我们为什么把中世纪叫做黑暗时代?b:. Because they had so many knights.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武士(夜晚)在这个例句中只看汉语翻译是不能理解对话的原意的,因为这个句子中knights(武士)和nights (夜晚)同音但是不同义,故造成了歧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强调语言在交际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语言如何实现其交际和表达功能。
偏正结构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句法结构,指在句子中某一成分通过偏正关系修饰或限定另一成分的句法现象。
这种结构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有体现,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尤其是其产生歧义的情况。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二、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1. 英语偏正结构英语中,偏正结构主要通过定语从句、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形式实现。
例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我昨天买的书)就是一个典型的偏正结构。
2. 汉语偏正结构汉语中,偏正结构主要通过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实现,如“红色的花”(红色的为修饰语,“花”为中心词)。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由于英语句法结构的复杂性,有时定语从句或其他修饰成分的添加可能导致句子产生歧义。
例如,“The man who sold the car is hones t.”(卖车的那个人是诚实的。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卖车的人是诚实的,也可以理解为车的卖主为人诚实。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汉语中,由于词序和语境的不同,偏正结构也常常产生歧义。
如“他红色的衣服”(他的红色衣服)和“红色衣服的男子”(穿红色衣服的男子)虽然句法结构相似,但意义却大相径庭。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对比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系统的复杂性,二是语境和文化的差异。
1. 语言系统的复杂性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各有特点,导致偏正结构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定语从句的复杂性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而汉语中词序的微妙变化也可能导致意义的大相径庭。
2. 语境和文化的差异语境和文化背景对语言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英语中产生歧义的翻译以及地道的口语翻译sporting house 妓院(不是“体育室”)dead president 美钞(上印有总统头像)(并非“死了的总统”)lover 情人(不是“爱人”)busboy 餐馆勤杂工(不是“公汽售票员”)busybody 爱管闲事的人(不是“大忙人”)dry goods (美)纺织品;(英)谷物(不是“干货”)heartman 换心人(不是“有心人”)mad doctor 精神病科医生(不是“发疯的医生”)eleventh hour 最后时刻(不是“十一点”)blind date (由第三者安排的)男女初次会面(并非“盲目约会”或“瞎约会”)personal remark 人身攻击(不是“个人评论”)sweet water 淡水(不是“糖水”或“甜水”)confidence man 骗子(不是“信得过的人”)criminal lawyer 刑事律师(不是“犯罪的律师”)service station 加油站(不是“服务站”)rest room 厕所(不是“休息室”)dressing room 化妆室(不是“试衣室”或“更衣室”)horse sense 常识(不是“马的感觉”)capital idea 好主意(不是“资本主义思想”)familiar talk 庸俗的交谈(不是“熟悉的谈话”)black tea 红茶(不是“黑茶”)black art 妖术(不是“黑色艺术”)black stranger 完全陌生的人(不是“陌生的黑人”)white coal (作动力来源用的)水(不是“白煤”)white man 忠实可靠的人(不是“皮肤白的人”)yellow book 黄皮书(法国政府报告书,以黄纸为封)(不是“黄色书籍”)red tape 官僚习气(不是“红色带子”)green hand 新手(不是“绿手”)blue stocking 女学者、女才子(不是“蓝色长统袜”)China policy 对华政策(不是“中国政策”)Chinese dragon 麒麟(不是“中国龙”)American beauty 一种玫瑰,名为“美国丽人”(不是“美国美女”)English disease 软骨病(不是“英国病”)Indian summer 愉快宁静的晚年(不是“印度的夏日”)Greek gift 害人的礼品(不是“希腊礼物”)Spanish athlete 吹牛的人(不是“西班牙运动员”)French chalk 滑石粉(不是“法国粉笔”)2.习语类pull one's leg 开玩笑(不是“拉后腿”)in one's birthday suit 赤身裸体(不是“穿着生日礼服”)eat one's words 收回前言(不是“食言”)an apple of love 西红柿(不是“爱情之果”)handwriting on the wall 不祥之兆(不是“大字报”)bring down the house 博得全场喝彩(不是“推倒房子”)have a fit 勃然大怒(不是“试穿”)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令人毛骨悚然—恐惧(不是“令人发指——气愤”)be taken in 受骗,上当(不是“被接纳”)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高看或看重自己(不是“为自己想得很多”)pull up one's socks 鼓起勇气(不是“提上袜子”)have the heart to do (用于否定句)忍心做……不是“有心做”或“有意做”)3.短句类What a shame! 多可惜!真遗憾!(不是“多可耻”)You don't say! 是吗!(不是“你别说”)You can say that again! 说得好!(不是“你可以再说一遍”)I haven't slept better. 我睡得好极了。
英语歧义的语法分析及翻译曾佼曼摘要:歧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语歧义现象主要表现为语法歧义。
本文主要探讨语法歧义的基本类型,。
分析和研究英语语法歧义能给翻译等带来很大的帮助.关键字:歧义语法结构翻译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of the Primary Types of English grammatical AmbiguityAbstract: Ambiguity commonly occurs in all languages. In English, the primary occurrences of ambiguity manifest themselves as grammatical ambigu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mary types of grammaticalambiguity .Through dissecting and studying the main types of grammatical ambiguity, we can greatly enhance our abil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Key word: ambiguity grammatical structure translation一、引言(一) 歧义模棱两可,就是歧义不清,歧义存在于任何语言中,歧义例证俯拾即是。
例如:basic English text 是译为基本的英语课还是基础的英语课本?I went to bank是译为我去银行还是我去河岸?He painted the car black and white是译为漆成黑色汽车和白色汽车还是黑白两色汽车?The fish is ready to eat.句中的”The fish”作为不定式“to eat “的逻辑主语时,译为:这条鱼该吃东西了,作逻辑宾语时译为:可以吃这条鱼了。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语言符号与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语言中必然存在歧义现象。
本文拟通过对英语中产生歧义现象的典型例句进行归纳分析,以探讨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英语;歧义;词汇;结构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其语言符号与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孤立的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歧义现象(ambigui-ty)。
引起歧义的因素很多,但是最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词汇歧义;二是结构歧义。
造成词汇歧义的原因在于同音(形)异义词和一词多义。
造成结构歧义的一般原因在于形态和结构的含混。
一、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英语是一个词汇相当丰富的语言,多义词(包括近义词,同音/形)众多,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造成不同的理解,出现歧义现象。
1.“同音(形)异义词”造成的歧义。
“同音(形)异义词”(Homonym)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和拼写形式完全相同而意义各异的词。
如:(1)She stood by the bank.She stood by the bank of the riv-er.(她站在河边)She stood by the bank.(她站在银行附近)(2)She cannot bear children.She cannot give birth.(她不能生育孩子)She cannot tolerate children.(她不能忍受孩子)2.“一词多义”(Polysemy)引起的歧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有多个不同的意思。
这是因为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赋予词汇以新的意义,但只要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
但在个别情况下,一个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在句中都能讲得通,这样就产生了歧义。
3.以下例句中的歧义现象都是由“一词多义”引起的:(1)John is an English teacher.John is a teacher who teachesEnglish.(约翰是个英语教师)John is a teacher from England.(约翰是个英国籍教师)(2)a toy factorya factory which makes toys(一家玩具制造厂)a factory which is just a toy(一个玩具工厂的模型)(3)词性的划分也可造成歧义。
101英汉翻译中的歧义现象及翻译策略[作者简介]傅静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翻译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英汉翻译中的歧义现象及翻译策略傅静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4)摘要: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将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及语用歧义作为研究重点,根据自身实践经历及领悟,探讨歧义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并从相关翻译实例出发,深入研究歧义现象的理论与实践,为英汉翻译提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翻译 歧义现象 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101—02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多种表达意义,这些意义之间在语义上并没有多大的关联的现象”(吕俊,侯向群,2001)。
简言之,就是一个语言结构对应了一个以上的含义。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翻译涉及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包容和理解,产生歧义也在所难免。
由于歧义的引发原因不尽相同,Newmark 将之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用歧义、文化歧义、方言歧义及指称歧义(Newmark, Peter, 1988)。
本文以此翻译理论为基础,将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及语用歧义作为研究重点,结合日常翻译实践中的相关案例,探讨产生歧义的根源,探究其形式并总结出一些相关的翻译策略。
一、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1.歧义现象和语言交际的关系语言交际往往伴随着歧义现象。
在英语中,音节相同,却往往能表达不同的词语。
相同的词汇,意思又不尽相同。
英语语法也相当灵活,更易产生歧义。
例如,“get it”有获取、得到的意思,除此之外它还有另一层含义,表示“明白了”“知道了”。
在不同的语境中,一句话可以表达多重含义,如“he lay on his back”,可以理解为“他面对着相反的”“他面对着往后退”。
实际上这句话应该是“他仰面躺着”(张萍,2018:160—161)。
显而易见,歧义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英语语言自身存在的问题。
2020年11月(总第139期)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多种表达意义或者一个语言结构对应一个以上的含义,歧义的显著特点是多重解释。
伍谦光(1991)对歧义现象做了具体的定义,即“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一个词或句子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任何语言都是音形意相结合的符号系统,而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科技文化的进步,需要用语言表达的内容越来越多,因而就造成了语言表达符号的有限性和语言表达内容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歧义由此而生。
1英汉语词汇来源汉字起源于古代甲骨文,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有六种造字法;而英语是表音文字,由26个字母按照一定规则组成。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词汇中有很多外来词,其中,来源于法语的词汇约占35%;来源于拉丁语的词汇约占28%;来源于古英语、中古英语、古丹麦语、古挪威语和荷兰语的词汇约占25%;来源于希腊语的词汇比例为5%。
2语音导致的歧义2.1一词多音多音字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有些字是一字两音,甚至有一字三音或四音的现象。
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给人们日常交流造成的歧义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是如何正确选择读音和意义。
比如这副经典的对联,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读者乍一看可能会完全摸不着头脑,但是如果把读音标出来,其含义就很清楚了,即上联: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下联: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这是一副同字却不同音不同义的对联,由明朝著名画家徐渭送给一位卖豆芽的老翁,寓意是“常长常长,生长不止,越长越长”。
虽然这样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但可以看出多音字的使用容易产生歧义。
第二是多音字容易与其他词混淆产生歧义(梁石,2017)。
比如下载的“载”的读音应该是/zài/,而很多人将它读成/zǎi/,那么这就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下崽/zǎi/”,从而产生歧义。
摘要: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的自然语言中。
它是指在日常语言运用中句子的一种特征,即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于一个的解释,而其中并不包括足够的线索,以确定其具体和其它含义。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
关键词:歧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许多语言学家都曾经对歧义下过定义。
荷兰语言学家gooij在其1971年出版的《自然语言中的歧义》一书中指出:“歧义是指句子的特征,即一个句子有多个释义,而句子又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以确定其含义。
”当然,歧义不仅存在于句子中,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一段句子或一首诗文,你将会在句子或段落中发现歧义。
当然,我们可以把歧义理解为一个段落或句群中有多个涵义。
歧义之所以易发生的原因是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弓l起歧义。
例如,英语词汇量大而且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含义不同,人们对英语语言认识的能力有限,以及人们在英语运用中的粗心,这些都会导致歧义。
歧义存在于一切应用的语言中,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三类:1)语音歧义,是由于不同的形式而具有相同的发音的语言单位引起的。
2)词汇歧义,指一个句子中有一个或多个有多个含义的词,而通过句子中的其它词又无法确定这些词的意思而导致的歧义。
3)语法歧义,是指一句话有多个语句分析的可能性而引起的歧义。
下面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歧义现象。
l 语音歧义1.1 同音词引起的歧义在英语口语中,同音词经常引起歧义,例如:No t她aloud/No talking allowed.如果不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对听者是很难分开说话人想表达“不许大声喧哗”还是“不许说话”。
在某种程度上,同音词可以影响人们的交流。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外国教师,问他的学生:“Where to buy flour?”这个学生以为他的外教想买支花给他的朋友,于是学生带着这个外教到了一个花店,但是最后这个学生才知道老师是想买面粉(flour)而不是花(flower)。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2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运用对比分析3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4 论美国黑人地位的改变5 On Dreiser’s View of Womanhood in Sister Carrie6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7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8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9 The Differences of Nonverbal Langua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10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11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2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13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14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15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16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17 存在主义视角下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18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19 英语广告语中隐喻的研究20 On Moral Character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21 从中英文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22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23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24 华兹华斯和弗罗斯特自然观的比较25 由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看南方身份没落26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27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28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29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哈利波特》小说中魔法生物名的翻译30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31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32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33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34 大学生上网调查35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36 美国梦及其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37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38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39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40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41 公众演说中修辞人格的研究——以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讲》为例42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43 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44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45 环境与命运——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美国悲剧》中的克莱德46 从爱伦·坡《黑猫》探讨人性的善良与邪恶47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48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49 唯美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50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口译中的“归化”和“异化”51 论《推销员之死》基于传统希腊悲剧的发展52 从《爱玛》中的言语反讽看乔拉的反讽理论53 Study of Themes of George Bernard Shaw’s Social Problem Plays54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55 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56 论《小妇人》中的美国清教思想57 从礼貌原则分析发盘的语言技巧58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59 中英文名词性后缀的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60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61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62 浅析英文商务信函的写作格式与文体风格63 走出迷茫,寻回丢失的信念——富兰克林给毕业者的条忠告64 网络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65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66 现实主义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体现67 英语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探究68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69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70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7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72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73 对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一些讨论74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75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76 对黑人妇女在民权运动期间争取教育权的背景分析77 试析美国女性政治家希拉里•克林顿的成功因素78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79 浅谈英汉禁忌语的发展80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81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82 美国拓荒运动中的新女性形象--读威拉凯瑟《我的安东妮娅》83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影响84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85 平衡的维系——《天钧》中的道家思想86 《好人难寻》中体现出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87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88 语用策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89 论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90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成长91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92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93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94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95 《呼啸山庄》中爱与恨的冲突与交融96 浅析歇后语翻译中直译的可行性97 Analysis on the Chapter Titles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98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99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100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101 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102 The Impact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0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4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10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6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107 A Symbolic Analysis of Paradise Lost108 威廉布莱克的《经验之歌》中主题的多面性109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的翻译110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111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对自然的态度112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113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11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5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116 When Chinese Tradition Meets Western Culture: Comparison between Qi Xi and Valentine’s Day117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118 网络语言风格的性别差异119 评析艾米莉狄更生及其诗歌120 中西文化中女性家庭价值观之对比研究121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122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123 话语中的性别与身份:以《绝望主妇》为例124 Deep Sorrow and Firm Faith--An Elucid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Nature View through the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Lucy Poems”12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126 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127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128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姬的性格129 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简爱130 Western Women’s View on Love in The Thorn Birds131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132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133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看句式转换在《青铜女像》译本中的应用134 Film Translation in the Horizon of Relevance Theory—Based on the Film Dead Poets Society135 “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136 浅析《蝇王》的人物及其象征意义137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138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139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140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141 《小妇人》结局分析142 从叶芝的诗歌看象征主义的发展143 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多义词的词义关系144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14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6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14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onverbal Privacy148 《红楼梦》汉译英对话翻译过程中人物个性的保留149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150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51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deas in Walden152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153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154 从节日习俗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155156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57 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158 《远离尘嚣》中女主角的情感变迁研究159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160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161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162 公示语汉英翻译探讨163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164 Creative Treason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165 斯佳丽的性格分析166 外贸函电中的语用失误分析167 万劫不复的阴暗人性——解析《蝇王》的主题168 爱情至上——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169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170 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71 英文商业广告的语言特点172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173 浅谈年世界金融海啸174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175 Quest for Identity: An Analysis of Women Characters in The Bluest Eye176 浅析《飘》中人物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177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的建立178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179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180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181 英语外教与中国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风格对比研究182 初探法律英语用词的准确性与模糊性183 评《傲慢与偏见》中卢卡斯小姐184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185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186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187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188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189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190 On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191 英语专业学生语音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192 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193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194 浅议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及翻译195 《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女性主义196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197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父子冲突198 英汉文化差异与由此产生的不可译性199 英汉绿色词对比研究200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