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纳什海之旅
- 格式:doc
- 大小:8.86 KB
- 文档页数:3
了解茶马古道的书籍English Answer:1. Tea Horse Road: A Journey Through the Himalayas by Peter Hessler.This book chronicles Hessler's journey along the Tea Horse Road, an ancient trade route that connected China and Tibet. He explores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people of the region, providing a vivid account of this fascinating part of the world.2. The Tea Horse Road: A Journey Through Time and Place by Jane Winchester.Winchester's book combines historical research with personal experiences to tell the story of the Tea Horse Road. She traces the route from its origins in the 7th century to its decline in the 20th century, offering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this ancient trade route.3. The Silk Road: A Hi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Trade Route by Colin Thubron.While not specifically focused on the Tea Horse Road, Thubron's book provides a broader context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trade routes in the ancient world. He traces the history of the Silk Road from its beginnings in the 2nd century BCE to its decline in the 15th century CE, exploring the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 that it connected.4.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A Hi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Wall by John Keay.Keay's book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which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Horse Road. He explores the political, milita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is iconic structure.5. Tibetan Journeys: A Photographer's Memoir by GalenRowell.Rowell's book features stunning photographs andpersonal anecdotes from his travels in Tibet. He capturesthe beauty of the landscape, the culture of the people, and the challenges of exploring this remote region.Chinese Answer:1. 茶马古道,彼得·海斯勒的喜马拉雅之旅。
张库大道:用白银铺就的茶马古道文/李冠男【作者简介】李冠男,男,汉族,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日报》特约记者。
学生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不惑时期投身于专业文学创作。
代表作品有纪实文集《脉动长河》,文学剧本《烽火重生》,报告文学《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短篇小说《宴殇》等等。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在北方草原,有关于茶的说道向来就不缺乏市场。
奶茶大都用商家引进的川字号砖茶熬制,万变不离其踪,至千门而传万户,自不必赘述。
清茶则林林总总,难以分出类别。
武夷、安化、临湘、蒲圻所产的春茶是此地茗品的主流。
三月的春茶,带着浓郁的清香,从遥远的山谷里和层叠的梯田上运出,伴着鄱阳湖、洞庭湖的水气,跨长江、迈汉水,运行于黄河上下、长城内外、大漠南北,也就有了茶马古道,再和一带一路的多元节点合拍,草原的“丝绸之路”就划定了基本雏形。
由于游牧民族长期的历史开发,长城以北地区历来都是商业的集散地和行销市场。
东北和晋冀两地的烟草、绸缎、粮食、食盐、布匹、铁铜制品为游牧民族地区的生话所需,而数千里之外的的茶叶则是草原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消费品,其消费数量高于其它商品。
从唐、元、明时期的“茶马互市”,再到清朝统一后的市场配置,茶叶的买卖无形中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开发的潜力日益见大。
(张库大道)现在隶属河北省的张家口地区,自从开埠便商贾云集。
据《万全县志》记载:清顺治元年(1644年),张家口有8家商店,到康熙初年发展到10家,雍正年间有90余家,到光绪32年(1906年)有店铺1027家,民国10年有1145余家,经商人数达3.5万人,其中旅蒙商达700余家。
南方的茶叶、瓷器、绸缎运到张家口,与北方的皮毛、奶酪进行交易,并不是经济学所讲的单纯的物物交换,而是具有利润与价值的商品交换,差价兑换的都是国际市场流通的货币。
“茶马互市”使当时的张家口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商贸集散地,一时张家口被人们称为“旱码头”,作为茶马古道的北方起点,比起石家庄、唐山、遵化来说,张家口名气更大。
什么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但是你有没有进一步了解过茶马古道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什么是茶马古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马古道简介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藏及南亚、东南亚,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普洱茶和马匹牲畜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民间国际古贸易通道。
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全凭人力和牛马踩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各民族融合的桥梁。
茶马古道加强了藏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
茶马古道之名因茶马互市而得,主要包括川滇古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滇缅印古道四个大方向,每个大方向还可以分出若干条路线。
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是茶马古道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
他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其中七条路线的真实性。
这七条路线包括雪域古道、贡茶古道、买马古道、漓缅印古道、滇越古道、滇老东南亚古道、采茶古道。
雪域古道始于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进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
这条古道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主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的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西藏境内怒江岸边古道上行进的马帮与主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晶,然后进入成都,再到内地各省及北京。
该道有两条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再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入中原地区;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中原地区。
买马古道开拓于大理国时期,主要是采购马匹的通道,路线是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滇缅印古道是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从四川西昌出发,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再由腾冲淡入缅甸,再进入印度,转口到红海沿岸。
这条古道的岔口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再到印度。
滇越古道是云南和越南之间的贸易通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优秀作文云南拉市海之茶马古道骑行有感_初二作文精选今天是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云南旅游的第5天,也是我十分期待的日子,因为今天按计划可以去骑马了,这是我盼望许久的!上午10:00我们来到约定好的集合点,坐上旅游接送车,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拉市海骑马场。
骑马场里人很多,人山人海的,不时有其他游客骑着马儿从我们身边路过,我的心情是又紧张又兴奋。
排了许久的队,终于轮到了我们。
我戴上牛仔帽,在养马爷爷的帮助下,顺利地骑上了可爱的小马儿,化身帅气的西部小骑手。
我们一家三口就是一个小马队,我位列第一个、后面依次就是妈妈、爸爸。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在养马爷爷的率领下启程喽!当马儿迈开步伐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紧紧地抓住了马鞍,真害怕会摔下来。
此时养马爷爷看出了我的紧张,他告诉我不要害怕,我骑的小马儿是很听话的,你摸摸它,它也喜欢小朋友。
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渐渐的,渐渐的,我也没那么紧张了。
走到较长时间的水泥大道,我们走进了古代的商道——茶马古道,此时道路一下子显得十分窄小,泥泞且平缓。
山道的一边就是高耸的山林,一边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我骑著在马背上一颠一颠的,不好害怕可以掉落。
养马爷爷宽慰我说道:“别惧怕,你就是大马儿的朋友,朋友间就是须要相互信任的,它不能使你掉落的”。
可能将就是感受到了我的惧怕,大马儿跑得很慢也很稳,感受到大马儿有力的四肢,渐渐的我缓和了惧怕的心情,走跌盼向四周,像是蛇一样绵延的小道在我们脚下,我不禁感慨古时商人运货真是难于啊!大约一个小时的行程,期间经历上山和下山,我的心也一样,从紧张到不紧张。
骑着马儿,慢慢的感受山谷飘来的徐徐清风,欣赏着这别样风景,真是好惬意啊!可是幸福的时间总是感觉较长时间的,我们不知不觉的就返回了马场,完结了今天的茶马古道徒步之旅。
现在回想,这真是有意义的一天啊。
既锻炼了胆量、又学到了知识、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还交到一个好朋友——我的可爱的小马儿。
我会想你的!。
茶马古道的起源论文茶马古道的起源旧时,昌都沟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长期行走自然形成的。
公元7世纪,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
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内金沙江上架设铁桥,打通了滇藏往来的通道。
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
元朝,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
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
清朝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
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1950年前的昌都成为藏东的商贸中心。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主要有三条:即青藏线(唐著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大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
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条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白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于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
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细说茶马古道历史线路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
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与吐蕃王朝向外扩张和对南诏的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公元678年,吐蕃势力进入云南西洱海北部地区。
680年建立神川督都府,吐蕃在南诏设置官员,向白蛮、黑蛮征收赋税,摊派差役。
双方的贸易也获得长足的发展,茶马贸易就是重要内容之一。
南诏与吐蕃的交通路线大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埋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茶马古道上普洱纪录片解说词这是一条神秘的古道,它绵延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原野丛林间。
岁月流转中,马蹄声声没有断绝过;风雨吹拂之下,各地的商贾往来,造就了一派不同的奇观。
历经了千年风雨,它静默而又坚韧,这便是鲜为人知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自唐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沟通滇、川、藏等地区并延伸至南亚、西亚的古商道。
在马蹄声声的千年岁月里,有不计其数的马帮用骡马向西藏地区以及尼泊尔、印度、缅甸等国运去云南、四川的茶叶。
返回内地时,他们便带回西藏的马匹、药材及南亚、西亚诸国的特产。
这条由茶马互市形成的古道,沉淀着2000多年的丰厚历史,是大西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茶韵飘香,汉藏之路每当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河岸的青草也变得郁郁葱葱。
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季节,而对于马帮来说,这也是一个出发的季节。
他们将要沿着一条古老的道路,穿过山脉,前往遥远的藏区。
因为这些人的出现,一股充满力量的商业潮,从川西的雅安等县开始延伸,一路到了云南南部的产茶区,再经过整个横断山脉,一直流淌蔓延到了西藏腹地,喜马拉雅的深处和东南亚次大陆,那些都是他们的目的地。
中国马帮所到之处,交流的道路也被开拓了出来,产区和消费区因为他们而联系在一起,不仅促成了两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汉藏之间的和谐关系也由此展开了良好的局面。
虽然这条路充满了艰险,横断山脉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文化与喜马拉雅地区大不相同,但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联系,千百年来,人类进行着持久不断的商业往来,形成了一张独特的交流网络。
当马帮历经艰险来到了拉萨,贵族和喇嘛们对他们的到来也充满了惊奇,尤其是当他们奉上茶叶的时候,双方都眉开眼笑,情谊也变得更加融洽。
而农牧民们对于茶叶的好奇也一点也不低于贵族,他们拿出了自己的产品,希望可以换取每日必需却又稀缺的茶叶。
青藏高原虽然不是纯粹的游牧社会,但大部分人都采取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在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之下,他们很难自给自足,必须要通过互换的方式来获取外来资源,茶马古道和茶马互市也就因此而来。
关于茶马古道的对联
茶马古道,千年商路,云贵川滇,寻常百姓,奔波在路。
山高水险,荆棘丛生,衣袂飘摇,挥汗如雨。
茶叶翻江渡海去,马匹踏雪迎春归。
古道映红,茶马往来,商贾云集,丝绸之路。
茶香扑鼻,马蹄声响,驿站相连,商旅云集。
茶叶滋养人,马背承载着希望。
茶叶寄情,马背扬鞭,共舞天涯。
茶马古道,纵横交错,贸易往来,商机无限。
马蹄奔腾,茶叶飘香,古道见证,商道繁荣。
茶香弥漫,马鞍留痕,古道延续,商机无限。
茶韵浓郁,马力奔腾,古道风情,商旅往来。
茶叶滋养人,马背传递梦。
茶马古道,历经沧桑,血染商路,情系千年。
茶叶承载历史,马背传递文化。
茶叶品味人生,马背载承梦想。
茶马古道,传承千年,茶香四溢,马鸣车驰。
茶叶低垂,马背高昂,古道相连,商旅往来。
茶叶滋养心灵,马背铸就辉煌。
茶马古道,兴衰交替,茶商往来,商道繁荣。
茶香飘逸,马蹄奔腾,古道相伴,商旅云集。
茶叶传递文化,马背承载希望。
茶马古道,流传千古,茶韵四溢,马力扬蹄。
茶叶品味人生,马背载承梦。
茶马古道,经久不衰,茶商往来,商机无限。
茶香扑鼻,马蹄奔腾,古道留痕,商旅往来。
茶叶滋养心灵,马背铸就辉煌。
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摘要:茶马古道是一条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
它作为一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它在历史上不仅促进了“茶马古道”沿线高原城镇化的发展,为汉、藏以及其他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历代中央王朝通过“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更加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在今天,茶马古道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因此它同样具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潜力。
关键词:茶马古道历史意义经济文化政治茶马古道的由来与线路形成茶马古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茶马古道尽可以上溯到青藏高原与低地社会有交流开始,譬如先秦商周旧石器时代,是以云南为中心的中国西南滇、川、藏、湘、黔、桂等省区及其与毗邻省市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古代交通运输干线。
狭义的茶马古道是指中国唐代汉族产茶区的茶和吐蕃良马的交易,史称茶马互市或茶马互易,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
商人在官方指定的交易地点,茶和马互相交易,时间久了就有了相对固定的茶马互易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茶马古道四川到西藏部分是古代唐蕃古道的路线,而且茶马古道与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天水、兰州等地交叉、重叠,可以看到,茶马古道与中国其他几条古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马古道在中国境内主要有两条(一说有三条,即西宁至拉萨的唐蕃古道①属于茶马古道):第一条是以云南产茶区西双版纳、普洱为中心的路线,走向是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大理、怒江、丽江、迪庆到四川的甘孜及西藏的昌都、察隅、波密、林芝,最后到达拉萨,从拉萨出境,再进入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富汗等国家。
第二条是以四川的雅安为中心,从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到西藏的昌都,与滇藏茶马古道相汇,经过察隅、林芝等地,进入到拉萨。
茶马古道一日游日记x 月 x 日星期 x 天气 x一直都对茶马古道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今天终于有机会去亲身体验一番啦!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我就迫不及待地起床收拾,准备开启这期待已久的茶马古道之旅。
一路上,我的心情那叫一个激动,不停地想象着茶马古道会是什么样子。
到达目的地后,我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古老的道路蜿蜒曲折,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沧桑。
周围是青山绿水,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我骑上了一匹棕色的小马,这马看起来挺温顺,但一开始我心里还是有点打鼓,毕竟骑马这事儿对我来说还挺新鲜的。
牵马的师傅告诉我说:“别怕,这马乖着呢,你放松点就行。
” 我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刚骑上去的时候,那感觉真的是晃晃悠悠的,我紧紧地抓着缰绳,手心里都出汗了。
走了一段路之后,我渐渐适应了,开始敢稍微放松一点,欣赏起周围的风景来。
这古道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斑,好看极了。
时不时还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叽叽喳喳”的,好像在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山坡。
这山坡看着不高,可真要骑着马上去还真有点挑战。
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这马一个不小心把我给摔下去。
好在这马还挺给力,一步一步稳稳地往上走。
等上到坡顶的时候,我回头一看,哇,那景色简直绝了!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山脚下的村庄错落有致,还有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接着,我们又经过了一条小溪。
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鱼。
马踩着溪水走过去,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凉凉的水花溅到我的脚上,感觉特别舒服。
中午的时候,我们在一个休息点停下来吃饭。
这里的饭菜虽然简单,但是特别有味道。
特别是那个竹筒饭,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我一口气吃了两大碗。
吃完饭,继续上路。
下午的阳光有点强烈,晒得我有点睁不开眼。
不过,沿途的风景还是让我舍不得闭上眼睛。
路过一片花海的时候,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绽放,红的、黄的、紫的,好看得不得了。
茶马古道文章茶马古道上的马队已经离开了几百上千年了,如今走在那段悠悠的青石板上,似乎还可以听到久远的年代里传来的阵阵驼铃声,“叮叮当当”的响彻着整个祥云坝子.......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茶马古道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茶马古道文章:茶马古道——-雨菲茶马古道上的马队已经离开了几百上千年了,如今走在那段悠悠的青石板上,似乎还可以听到久远的年代里传来的阵阵驼铃声,“叮叮当当”的响彻着整个祥云坝子。
天空飘着些许的微雨,洋洋洒洒的沾湿了青石板,两千多年前的石板道上,斑驳的刻下了历史的痕迹。
两旁都是低矮的茅草屋,在岁月的蚕食下只剩下的只是一些断井残垣了,随风而动的茅草装点着没落的街道,一群朴实的人民穿梭在街道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苍老的老阿妈,脸粽成一瓣晒干的橘皮,在高原阳光的炙烤下呈现出了难得一见的古铜色,灰色的头巾包裹住了满头的银发,缺了门牙的嘴微微的张着,像饱含了历史的书卷,张合之间都吐露着岁月的痕迹。
他们背负着差额的背篓,在山路上艰难的跋涉着,我仿佛看到了一千多年以前那群精明的汉子拉着马,一次次的运送着茶叶和丝绸。
这条路上,在茶与马的熏陶中慢慢的染上了奇异的色彩,那些绮丽的丝绸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织染出七色的彩虹,一直被世人忽视的世外桃源涌进了无数的异邦人,善良的古道人民渲染在这些人中间,开始开眼看周围的世界。
由于一路上少数民族众多,他们各自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当异族人像一群强盗涌入的时候,他们傻眼了,一次次用他们简陋的武器对付着他们精良的器物。
血像河流一样流淌在了每一个山脚,尸体遍野,像以前他们死去的鸡猪一样的在山野里躺着,没有人有力气去拾缀,埋葬,在野蛮的杀戮里对于尸体的尊重就向开在悬崖的野花,可望而不可即。
西南的土地是广阔的,而西南的交通却让人望而却步。
肩挑手提,马运成了最原始也是最便利的交通运输。
在李白眼中“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响起了清澈的马蹄声,从此中国与南亚、西亚的陆上交通通过这些被称为野蛮人的蛮夷之人一路踩了出来。
很早以前,就在书上读到过关于茶马古道的故事,一直想亲自去感受一下那种另类的文化。
而现在我们正奔驰在去茶马古道线路的车上,我忍不住欢呼雀跃了。
开车的女司机是位纳西族的妇女,有点微微发胖,却十分的热情。
我们很乐意和她交谈。
由于我们是自己去旅游,不知道具体线路怎么样,也不知道起点在哪,司机阿姨很负责任的告诉我们她会把我们送到起点,还告诉我们骑马可以和导游讨论价钱,不一定要按线路规定来付,这个对我们自费旅游还是个不错的建议。
车子行驶在乡村小公路上,路两边是青葱的灌木丛,有些树是平日里我没见过的种类,远处山很高,天很蓝,偶尔有几朵洁白的云浮在天边,有种山在天里,天绕着山的感觉。
车子在一个不大的很天然的停车场停下。
司机阿姨给我们找了当地的导游,然后便离开了。
导游是位20岁左右的小姑娘,穿着纳西族的特色服装,笑盈盈的迎了上来,把我们带到停车场里面一个亭子,上面挂着游览示意图和线路图。
算算我们的时间,我们选择了最远最长的那条线路,几乎所有景点都包含了,大概要花我们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
谈好了价钱,导游便带我们去了马场。
对于第一次接触马的我来说,这是值得兴奋的时刻。
很想挑一匹白色的小马,可是牵马的大伯说我比较小巧,那匹红色的小马温柔,适合我。
我们3个人每人牵了匹马,聪骑的是领头的大马,而秦哥哥骑的是一匹年龄比较大的老马。
我们认真的听着大伯的嘱咐,轻轻的摸摸马脖子,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着马,心里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
在大伯的帮助下,我跨上了马背,那一刻我好想大声的呼喊,“我骑马啦,我骑马啦!”可我只是轻轻摸摸马脖子背后那板栗色的棕毛,笑嘻嘻的看着前方,稳稳地坐着,拉着缰绳,像一个等待疾驰的骑士一样等待我的马儿飞奔起来。
我的马儿走起来了,随然没有疾驰,没有飞奔,是大伯牵着马鼻子在走,可我依然闭上眼睛,感受那一瞬间的兴奋和紧张交织的心情。
马蹄滴答滴答的响着,我的茶马之旅也拉开了序幕。
走出马场,马儿自己走进了一条幽静的小路,可能是经常走的原因,马儿对于邹哪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只是对于初次骑马的我来说还是很担心马儿会走错咯。
因为牵马的大伯拧了2瓶酒,自顾自的在后面喝着呢,离我们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他是一味纳西族的40多岁的男人,应该是附近的农民,看脚上的泥土就知道,他已经走了很多路了,因为下雨,所以山里有些路上全是泥浆,所以他看起来有些脏又恨疲惫的样子。
大伯渐渐的跟了上来,又拉着领头的马,一声不吭的走着,看得出来他很老实,我心里不经有些心疼了起来,这样的年纪还这样累。
于是便和他攀谈了起来。
我问大伯:“这样一天你能走几趟啊?”“两趟,线路短点的三趟吧。
”大伯扭头,表情有些凝重又忽而有了丝笑容,皱纹里充满了疲惫。
“那蛮辛苦哦。
”“那是,没办法,为了生活嘛。
这里不像外面什么都很方便很先进,但是老天是公平的,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山山水水,我们就靠着山水过活,旅游业开发了后,我们的日子也好过了。
”他说着,乐呵呵的看了我一眼,又悠哉的哼着纳西民歌往前走着,步伐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大伯开始健谈起来,他告诉我们说再过一里路救到子母河了,我们可以在那里下马,在那里慢慢看风景拍照。
我们一边看着路两边和远处的风景,一边和大伯聊着景区的看点,时不时还聊些纳西族的文化,很快便到了子母河,我们在那里下了马,大伯拉着马叮嘱我们看完风景拍完照走另一条小路,慢慢走上去,他在上面等我们。
他临走时嘱咐了3遍,可见他是一味多么负责的老人啊。
子母河的水因为下雨变得有些浑浊,但是还是遮掩不住这里的无污染和纯天然,水随然浑浊,只是不见底而已,但是它有海的颜色,蓝绿蓝绿的,一条大些一条小些,水由大河流进小河,像母子一样彼此相互依存,我猜这就是当地人叫它们子母河的原因吧。
沿着河边下路往前走,一个绿的很温柔的小树林便出现在了眼前,我不知道此时的心情该怎样形容,总之是被眼前这片新绿鲜嫩的样子震撼了,我们欢呼着要在这里留影,要把这美丽的景象定格在相框里,我们摆好了各种姿势,可是秦哥哥早已被这绿色景象迷住了,哪还顾得我们兴奋,只顾自己拍景色去了。
只见他拧着相机,一会专注着绿草丛中一朵娇羞的花,把镜头拉近了再拉近些,拍了一次又一次,似乎非得要把那朵花最美丽的瞬间拍摄下来。
看见他和那朵花较劲了半天,总算把相机挪开了,本以为他就来给我们拍照,谁知道刚把造型摆好,他已经去草丛别处专注于那里的美景去了。
看着他痴迷的样子,我们决定先去看完风景再来拍照。
离开了小树林和绿草丛,往前走时一个很缓的人工小瀑布,一层一层的铺下来的感觉,水很清,瀑布层层叠叠,有种小家碧玉的感觉。
再往前便是让人惊叹的人字瀑布了。
要是被秦哥哥发现人字瀑布,那我们想在这里拍照拿估计是没时间了,他那么爱摄影,对这景色他是痴迷甚至疯狂的状态,他的景色里是不允许有人影的。
所以我们还是决定回小树林找他汇合并拍些照片。
沿着弯曲的小石子路,我们回到了小树林,他还在草丛里忙活着。
我们大声对他喊:“秦哥哥,来给我们拍张照片吧。
”这时他才回过头来应了声:“马上。
”我们在草丛里聊着天,站累了就蹲了会,终于等到他过来,给我么拍了三张照片,前后用了不到十秒的时间。
这就是人和景色的差别待遇啊,我和聪相视而笑,异口同声的说:“摄影家都是这样,”然后我们继续往前走。
来到人字瀑布,哗哗的水流从上面流了下来,撞击着石头发出咆哮的声音,淹没了我们谈话的声音,水流在一个比较大的石头背后分成了两股,分别又倾泻了下来,晶莹的水珠四处溅起,这没有黄果树瀑布那样气势磅礴,这里的一切都是小家碧玉的风格,所以这个瀑布也是遮掩别有风味。
秦哥哥来到这里,已经顾不得我们说什么,自己不知道从哪里捡了张纸铺在石头上,开始不停的摆弄着自己的照相机,地上很湿,他已经完全忘却了地上的泥浆和脏乱,此刻对他来说只有美景,只有如何将美景拍摄下来的想法,我们站在他身旁,而他却趴在湿漉漉的地上专注于他的摄影。
大伯从路的另一端过来了,叫我们快些走,因为其他游客都已经走远了。
估计大伯是有些等不及了。
而我们的大摄影家还专注于这里的美景,丝毫不肯走的意思。
大伯打趣的说,前面还有更好的景致,再不走一会下雨的话就错过咯。
他一听,赶紧收起相机跟着我们走了。
骑上马背,秦哥哥大叫一声,还以为出啥事了,我们都扭头看他,他笑嘻嘻的说,相机没电了,忘带电池了。
我和聪对视而笑,看来我们是带走不了这里的美景喽,不过也是意料中的事。
只是秦哥哥还在马背上懊悔不已。
马蹄滴答滴答的响着,是这山里独特的独奏曲。
因为只剩下我们4个人,这马蹄声响显得很清脆很响亮。
我们的下一站便是茶马古道了。
不过骑马大概也要走一两小时的。
大伯依然步行,我们三人坐在马背上。
可能因为我的姿势太僵硬,我已经有些吃不销了,屁股和腰很疼。
大伯似乎看出了什么端倪,便对我说:“小姑娘,第一次骑马吧,不要坐这么值,腰弯些会好受点。
”照着大伯的话改变了下坐姿,确实没有那么累了。
马儿一会上坡一会下坡,我们已经走了不知道有几公里了,现在穿梭在一大片原始森林里,没有人烟,只有一条窄窄的马儿走的小路,剩下的除了树海事树。
一阵风吹来,我们感觉不到风,只听见风拨动树枝发出的呼呼声,是树海翻腾的声音,和着马蹄声,交织成这森林里最动听和原始的交响曲。
而欣赏这份音乐的只有我们4个人。
这条路上,我们没有交谈,只是静静的呼吸着,凝听着这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不知道是下了多少个坡,又上了多少个坡,我们已经走出了森林,海拔明显增高了,因为这里的树不再是圆叶了,全是针叶了。
路两边开始出现很多板栗树,听大伯说这树有的有好几百岁,有的有上千岁,好像尝尝这百岁老树结的野果子啊,说不定吃了会有别种滋味,怎奈树太高,想摘也摘不了。
只能看着这些树,张大嘴巴惊叹不已而已。
大伯让马儿在一个草坪停了下来,指着不远处的山说到,那就是茶马古道了。
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眼睛都直了,好高的一座山啊,云环绕在半山腰,这样陡峭的山,当初马儿是如何上去的啊?我们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眼神坚定的再望望那座山。
聪聪说:“能。
”“菲菲,你穿高跟鞋能手拿过去吗?这山少说也3000多米吧。
”我看着他,很坚定的说:于是我们直奔那山而去,秦哥哥带路。
大伯在山脚一茅舍休息,而马儿在草坪上啃着青草。
秦哥哥精神相当振奋,一个人远远的跑在前面。
而我和聪聪再后面慢慢的走着。
出来旅行穿高跟鞋是我最错误的选择,不过如果我爬上了这山,就是这辈子我干的最漂亮的事,我这么对自己说。
于是我一点也没有担心什么,只是一边看着路边的风景,一边卖力的爬着。
这山路没有任何人工修复的痕迹,全是天然的碎石路,有的石头大,有的很小,有的已经长了青苔,有的全是泥土。
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偏偏很喜欢这种感觉,这种贴近大自然的感觉。
有种重生的感觉和从未有过的政府感和自由的快感。
爬到半山腰,我坐在一石头上休息。
今天的我和平日的我完全不同,如果是平日,我走这么多路,又这么烂的路,我肯定放弃了,而且吵着浑身酸痛的药休息一个礼拜。
而今天,我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还精神抖擞的样子,想爬上山一探究竟。
静静的坐着,看着远处走过的山已经变得很矮小了。
此时静的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远处的山时不时传来游人的呼喊声,也许他们也被这豪迈的景象震撼了,不由得要对着大自然大声的吼着,这样才能发泄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秦哥哥已经爬上了山顶,我也不能落后,也是便赶紧的网上爬着。
山上有种黄色和紫色的小野花,特别漂亮,可惜我叫不上名来,很想摘些带回去,可是我不能做这样残忍的事,花的美丽属于这里的大山,离开了土壤只能让它们枯萎。
我不能这样自私。
爬上了山顶往山下望,一切都在我们脚下,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感油然而生,心胸也开阔了。
风在耳畔萦绕,山下树浪滚滚,涛声呼呼。
此时的我思想和心境都得到了洗涤和升华,一种兼容天下,海纳百川的豪迈感让自己的血液沸腾着。
此趟旅游真是今天难得的宝贵经历。
我这么认为,并且坚信着。
在这里停留了片刻,我们又骑上马儿,奔向我们的最后一站——-纳什海。
我已经不再那么害怕马儿会走路不小心跌倒,也不再担心马儿会突然发狂,因为我已经学会骑马,那些担心都是没必要的。
我何不抛开一切包袱,尽情的享受这趟旅行呢?我拉着马缰绳,终于让马儿跑起来了,当它飞驰的那一刹那,我不再觉得我是柔弱的,不再害怕跌倒,就算跌倒了,重新爬起来就好,生活依然会前进,会继续。
很快,我们便到了纳什海,其实这是个比较大的湖而已,只是因为长期的干旱,最近的几场雨才又填满了这个湖,这里像个微缩的内蒙草原,许许多多的马儿在这里放养着,时候发出嘶鸣,时而又独自奔驰着,湖里很多游人坐着船儿惬意的戏弄着湖水,撑船的基本都是牵马的纳什族人,很朴实也很热情,年轻的都按捺不住内情的高兴,纷纷的唱起了纳西民歌,这景象像一幅美极了的游人嬉戏的山水图。
这里做生意的夜更有创意,撑着条小船,船上考些河鱼,再蛮上些小酒,就开始吆喝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