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设计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43
载货汽车座椅设计指南在设计载货汽车座椅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南。
1.舒适性:舒适的座椅设计对于长时间的驾驶很重要。
座椅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撑,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感。
座椅的软垫应该具有足够的厚度和弹性,以提供舒适的坐姿。
座椅的背部还应该有适当的倾斜角度,以支持驾驶员的腰部。
2.调节性:座椅的调节性对于适应不同驾驶员的需求很重要。
座椅应该有多个调节位置,包括座椅高度、座椅倾斜角度和座椅前后调节等。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驾驶员的身高和体型需求,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3.安全性:座椅的安全性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座椅应该有适当的侧头枕和腰部支撑,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护。
座椅还应该有耐用的材料和结构,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驾驶员。
4.耐久性:座椅通常需要面对艰难的工作环境,因此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其耐久性。
座椅的材料应该具有抗污染、抗磨损和抗腐蚀的特性。
此外,座椅的结构和连接件应该足够坚固,以经受长时间的使用和震动。
5.易清洁:座椅应该易于清洁和维护。
座椅的材料应该能够抵抗污渍和液体的渗透。
此外,座椅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容易拆卸和清洗的因素,以便保持其整洁和卫生。
6.人体工程学:座椅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原理,以确保其符合人体的自然曲线。
座椅的形状和轮廓应该与驾驶员的身体结构相匹配,以减轻压力点和疲劳感。
此外,座椅的辅助功能,如背部按摩和加热等,还可以提供额外的舒适性和健康益处。
综上所述,设计载货汽车座椅需要考虑舒适性、调节性、安全性、耐久性、易清洁性和人体工程学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指南,才能设计出符合驾驶员需求并提供良好体验的座椅。
汽车座椅的布置与设计:打造舒适与美观并存的驾乘空间一、座椅布局合理性1. 空间最大化利用在汽车座椅布置与设计中,要考虑的是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通过对座椅的合理布局,确保每位乘客都能享有充裕的腿部和头部空间,提升乘坐舒适度。
2. 功能区划分明确座椅布局应与车内功能区域划分相协调,如驾驶区、乘客区、储物区等,确保各区域功能明确,互不干扰。
二、座椅材质选择1. 舒适性材质座椅材质直接影响乘坐体验。
应选用透气性好、柔软度适中的材料,如高级皮质或透气织物,为乘客提供舒适的触感和支撑。
2. 耐用性与易清洁三、座椅人体工程学设计1. 符合人体曲线2. 调节功能座椅应具备多种调节功能,包括前后移动、座椅角度调整、头枕高度调节等,以适应不同身高和体型的乘客需求。
四、座椅安全性能1. 固定与保护座椅设计需确保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可靠的座椅固定系统和碰撞时对乘客的有效保护。
2. 安全配置配备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配置,提高座椅的安全性。
安全配置的设计应与座椅布局相协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五、座椅美观性1. 设计风格统一座椅设计风格应与车内整体设计风格保持一致,通过色彩、纹理、线条的搭配,营造出和谐统一的内饰氛围。
2. 细节装饰在座椅的边缘、缝线等细节处加入装饰元素,如对比色缝线、品牌标识等,提升座椅的整体美观性和品牌识别度。
六、座椅智能化集成1. 智能化调节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座椅可以集成更多智能化调节系统。
通过传感器和记忆功能,座椅能够自动调整到驾驶员或乘客的偏好位置,提供个性化体验。
2. 温度控制智能座椅配备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乘客的需求和外界环境自动调节座椅温度,保持乘坐时的舒适度,特别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这一功能尤为重要。
七、座椅健康考量1. 腰部支撑与保健考虑到长时间驾驶可能对腰部造成的压力,座椅设计应包括可调节的腰部支撑,以减轻腰部负担,预防腰肌劳损等健康问题。
2. 透气性与散热八、座椅环保理念1. 可持续材料在座椅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
汽车研发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市场调研和需求确定在开展座椅制作设计开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和市场对于座椅的需求和趋势。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到消费者对于座椅的外观、功能、舒适度等方面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
这些信息对于座椅的设计和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2.座椅设计概念确定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设计团队将确定座椅的设计概念。
设计概念包括外观设计、功能设计和舒适度设计。
外观设计涉及座椅整体造型、线条和细节处理等,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和品牌形象。
功能设计包括调节机构的设计、靠背和座垫的调节、记忆设置等,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舒适度设计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和座椅材料的选择,以提供舒适的坐姿和支撑。
3.座椅工程设计在座椅设计概念确定之后,将进行座椅工程设计。
座椅工程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设计等。
结构设计要保证座椅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尽可能减少重量。
材料选择要考虑到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和成本等因素。
工艺设计要考虑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和工效性。
4.座椅原型制作和测试在座椅工程设计完成之后,将进行座椅原型的制作。
座椅原型制作可以采用手工制作或者数控加工等方式。
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座椅的测试,包括强度测试、舒适度测试、座椅调节测试等。
测试结果将反馈给设计团队,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
5.座椅量产和应用在座椅原型测试通过之后,将进行座椅的量产和应用。
座椅的量产包括工艺流程的制定、制造设备的选择和培训等。
在量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座椅的质量符合要求。
座椅的应用包括整车的安装和调试等。
总之,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包括市场调研和需求确定、座椅设计概念确定、座椅工程设计、座椅原型制作和测试以及座椅量产和应用等多个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设计和制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质座椅产品。
汽车儿童座椅设计指导
1.安全性:汽车儿童座椅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儿童的安全。
必须符合相
关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座椅应具备良好的撞击吸能能力,能有
效地吸收和分散碰撞力量,减少儿童受伤的风险。
同时,座椅应该有可靠
的固定系统,确保其稳定安全地固定在汽车座椅上。
2.适用性:汽车儿童座椅应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身高的儿童。
座椅
应设计成可调节尺寸,以适应儿童的成长和发育过程。
座椅应具有可调节
座椅角度和肩带高度的功能,以确保儿童的舒适度和适应性。
3.舒适度:座椅的设计应考虑儿童的舒适感。
座椅的材质应该是柔软的、易于清洁的,并具备透气性和防污性能。
座椅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支撑
能力,以提供良好的腰部、头部和颈部支持。
4.便捷性:座椅的设计应该考虑使用的便利性。
座椅应该易于安装和
拆卸,方便家长在不同的汽车上使用。
座椅的清洁和维护也应该方便。
此外,座椅还可以设计一些贴心的功能,如杯架、储物袋等,以提供更多的
便利。
5.视觉设计:座椅的外观设计应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到开
心和愉悦。
可以使用鲜艳的颜色和有趣的图案,增加座椅的吸引力。
为了确保汽车儿童座椅的质量和安全性,设计者应该进行严格的测试
和检测。
产品应该经过各种碰撞试验、耐久性测试和材料耐磨性测试等,
确保产品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总之,汽车儿童座椅的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舒适度、适用性和便捷性。
只有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儿童需求的优秀汽车儿童座椅。
汽车座椅设计手册第一册目录课程介绍——————————————————————1 简介:学习要点———————————————————3 第1课:世界汽车产品————————————————6 第2课:整椅设计理念及设计工程师职责————————10 第3课:开始座椅设计过程——————————————17 第4课:H点控制和舒适性控制————————————33 第5课:金属件和机械机构——————————————42 第6课:发泡过程、特性及模具————————————47 第7课:面套制作及选料———————————————51 第8课:产品评估过程————————————————55 附录A:资料信息——————————————————67 附录B:座椅设计检查表———————————————691课程简介本课介绍座椅设计及发展过程。
本课将描述市场对座椅设计的影响和一般的座椅系统设计过程。
本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座椅行业及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许多问题。
本课有助于您理解同步开发小组或与供应商工作的职责。
您将能完全理解整个开发过程,以及您在座椅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适用的员工有:• 负责初始设计工作• 深度参与制造、装配零部件或整椅• 直接与供应商一起工作员工必须完成座椅介绍和座椅行业的学习,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经验。
学习学习目的目的目的::课程结束后,您将能够:• 说明世界市场对座椅设计及发展的影响• 说明座椅设计过程• 说明一些设计、装配和安全性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嗡嗡声、尖叫声和卡嗒声等必须解决的问题• 说明发泡对于H 点和舒适性的重要性• 说明安全性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本课将简单讲解项目进程和座椅设计开发过程。
本课要求您适时的交流目前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课程内容第1课:世界汽车产品本课着重说明内饰件和座椅的设计已经由传统的欧美市场转变为世界范围的设计,例如,中国、南亚、南美。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的需求。
载货汽车座椅设计指南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设计流程 (1)5 设计输入要求 (2)6 造型可行性分析 (2)6.1 本体尺寸确定 (2)6.2 人机布置尺寸确定 (2)6.3 边界布置尺寸确定 (3)7 部件设计 (4)7.1 座椅组成 (4)7.2 骨架 (4)7.3 头枕 (6)7.4 发泡 (6)7.5 面套 (6)参考文献 (7)前言为了对本公司车身座椅布置设计提供参考,特编制此设计指南。
本设计指南适用于载货汽车车身座椅布置设计。
载货汽车座椅设计指南1 范围本指南描述了载货汽车座椅的基本参数要求、布置与校核方法。
本指南可作为公司N类汽车座椅开发设计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11550—2009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框架座椅的框架主要指包括座垫和靠背的框架两部分。
3.2 弹性元件主要指弹簧,起缓冲作用,是影响座椅动特性的最大构件。
3.3 衬垫衬垫主要指座椅垫的填充物,也有对框架和框线的角部和棱部成型用的特殊衬垫。
3.4 表皮材料座椅的表皮材料主要指座椅外部的针织、人造革或真皮蒙皮。
3.5 座椅的装备件主要指座椅上的功能件、安全件和功能件,如头枕、扶手、后座椅加热器,座椅角调器,安全带带扣,后装饰板等。
4 设计流程设计流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a)造型可行性分析;b)跟据驾驶室的造型及空间进行相关布置,该过程包括根据驾驶室总体布置尺寸要求和H点的确定,确定座椅的基本外形尺寸和静态尺寸,人体工学校核,安装固定点的布置等;c)进行座椅总成结构和材料设计,包括对座椅构成的主要部件如座椅框架、弹性元件、座垫填充物、座椅面料、角调器的布置及座椅其它辅助功能件的设计等;d)样件初步工艺分析及制作;e)样件的动态模拟分析及试验,包括对座椅的动态模拟分析,以及完成座椅的强度、刚度、振动耐久性、阻燃性、头枕强度等相关试验;f)根据试验结果对结构及工艺作相应更改至符合相关试验要求;g)零件的试验验证结果。
座椅CAS面设计指南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汽车座椅介绍 (1)5 座椅设计输入条件 (3)6 座椅CAS面的贴合感及横向稳定性 (5)7 座椅CAS工程校核及实物验证 (7)前 言本指南是在充分总结本公司多年汽车产品研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公司各车型开发流程编写而成,作为公司进行汽车座椅CAS设计的指导性文件。
在实际设计开发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座椅CAS面设计指南1 范围本指南介绍了座椅CAS面设计的输入条件、法规校核和CAS面的设计要点。
本指南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汽车座椅CAS面数字模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Q/J C039 乘用车座椅设计指南3 汽车座椅介绍现代汽车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运载工具,它已经是“人、汽车与环境”的组合体。
座椅作为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承装置,在车厢部件中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
汽车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驾驶者提供便于操纵、舒适、安全和不易疲劳的驾驶座位。
3.1 座椅的构成汽车座椅由座垫、靠背、侧背支撑、头枕等组成,通过对座椅的前后上下、靠背的倾斜角度、头枕前后上下等位置的有限调节,可以使大部分人处于舒适状态。
图 1 座椅构成示意图调角器 (靠背旋转)3.2 座椅的分类汽车座椅按照功能分类见表1。
表1 座椅功能分类表惯用语 英语 用途场所形状 驱动方式 功能(含头枕)左座 Driversseat 驾驶座 单人座椅手动座椅电动座椅4向~12向前座椅 Frontseat 前座椅 单人座椅双人座椅手动座椅电动座椅 4向~12向后座椅 Rearseat 后座椅 55分座椅46分座椅折叠翻转 辅助椅 Auxiliaryseat 辅助椅3.3 座椅的功能座椅系统在汽车中体现四大功能:1)支撑;2)定位;3)提供舒适性;4)保护乘客。
4 座椅造型设计的基本流程座椅造型设计的基本流程图见图1。
图1座椅造型设计流程图5 座椅设计输入条件5.1 座椅效果图启动前需输入的条件1)整车配置、座椅的配置,以及将来销售区域的分布,从而来确认所需遵循的法规条例以及相关保险行业要求;2)座椅的功能要求,结合相应的市场的要求,初步制定座椅的VTS;3)座椅布置方案及相关边界数据;4)参考座椅的相关数据以及骨架,用于座椅的布置,同时尽量考虑座椅骨架的沿用;5)竞争车型以及座椅的分析比较,包括座椅的功能,造型、材料等等。
座椅系统开发设计指南前言座椅系统是用来在车内给驾乘者提供支撑,在保证方便进出和驾驶操作的前提下给驾乘者提供有效的约束,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给驾乘者提供安全保护。
座椅系统应该提供驾乘者方便易用的可调节性和长途驾驶的舒适感。
在车门关闭状态,在座椅整个调节行程内,座椅系统的操作应该适于所有体形驾乘者进行直观的调控操作。
本文主要介绍座椅系统的组成、分类、功能,设计流程与设计构想,座椅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总布置人机分析、A面分析、法规分析、安全性、舒适性等;座椅系统的典型结构设计,子系统设计,座椅系统成型工艺与材料,座椅系统相关实验,法规标准等。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
目录1座椅系统简要说明 (1)1.1座椅系统的概述 (1)1.2座椅系统的功能 (1)1.3座椅的分类 (2)1.4座椅的结构 (2)1.4.1座椅骨架 (3)1.4.2缓冲部分 (3)2座椅系统开发设计流程 (6)2.1座椅开发流程 (6)2.2座椅系统设计构想 (8)2.2.1概述 (8)2.2.2整车座椅配置选择 (8)2.2.3座椅系统布置要求 (8)2.2.4产品构成描述 (9)2.2.5功能定义 (9)2.2.6材料要求 (10)2.2.7工艺要求 (10)2.2.8安装说明 (10)2.2.9常规试验项目描述 (10)2.2.10主要性能参数及规格参数 (10)2.3江森座椅设计过程 (10)3座椅系统可行性分析 (15)3.1座椅系统相关术语 (15)3.1.1座椅H点与R点定义 (15)3.1.2硬点与硬点尺寸 (17)3.1.3座椅系统设计术语 (21)3.2座椅R点设计 (28)3.2.1前后调节行程(180-280mm) (28)3.2.2上下调节行程(30-60mm) (29)3.2.3前排座椅滑轨角度 (29)3.2.4R点布置影响因素 (30)3.2.5后排座椅R点 (31)3.3座椅总布置分析 (32)3.3.1座椅布置需输入清单 (32)3.3.2座椅布置输出清单 (33)3.3.3座椅与周边部件布置 (33)3.3.4座椅设计检查项 (37)3.4座椅法规安全分析 (38)3.4.1头枕尺寸 (38)3.4.2座椅内部凸出物 (42)3.4.3安全带系统安装区域 (43)3.4.4侧向安全气囊位置 (43)3.4.6防下潜区域检查(cushion) (44)3.4.7座垫外表面到方向盘的垂直和水平距离 (45)3.4.8座垫外表面到仪表板的垂直和水平距离 (45)3.5舒适性分析 (45)3.5.1座椅靠背到骨架的距离 (46)3.5.2座椅坐垫到骨架的距离 (46)3.5.3沿靠背躯干线从H点到腰托顶点的距离 (47)3.5.4沿H点的中截面显示座垫和靠背的压陷量 (47)3.5.5沿H点的中截面显示D点尺寸 (47)3.5.6座垫与靠背咬合点 (48)3.5.7座垫长度和大腿离去点 (48)3.5.8靠背离去点 (48)3.5.9坐垫尺寸 (49)3.5.10靠背尺寸 (49)3.5.11H点到调角器转轴的距离(X和Z的尺寸) (50)3.5.12安全带锁扣和假人 (50)3.5.13膝部空间分析 (50)3.5.14座椅调节手柄/手轮/开关与门内饰距离 (50)3.5.15座椅调节的舒适操作区域 (51)3.5.16人体姿态布置分析 (52)3.5.17靠背旋转点与H点位置 (53)3.5.18腰部支撑轮廓 (53)3.5.19座椅扶手 (54)3.5.20泡沫硬度与舒适性 (55)3.5.21振动和异响 (55)3.5.22座椅调节手柄/按钮设计 (57)3.6运动与装配空间分析 (59)3.7座椅强度验证 (60)3.8座椅设计及发布 (61)3.9座椅模具、检具和工装制作 (61)3.10座椅工装样件 (61)4座椅系统典型部件设计 (62)4.1座椅头枕 (62)4.2靠背 (63)4.2.1靠背骨架设计 (63)4.2.2靠背骨架分类与材料 (64)4.2.3座椅骨架设计 (65)4.2.4靠背骨架的制造 (65)4.3座垫 (66)4.3.1座垫的设计 (66)4.3.2座垫骨架分类与材料 (66)4.4调节机构 (67)4.4.1调角器 (67)4.4.3滑轨 (71)4.4.4滑轨的分类与材料 (72)4.4.5高度调节器 (73)4.5发泡与面套 (74)4.5.1发泡 (74)4.5.2座椅面套 (75)4.5.3发泡组件 (79)4.5.4面套组件 (80)4.6乘用车座椅发展趋势 (82)4.6.1安全性 (82)4.6.2舒适性与多功能性 (82)4.6.3人性化设计 (82)4.6.4轻量化 (82)4.6.5面向节能与环保设计 (82)4.6.6平台化 (82)5座椅系统成型工艺与材料 (83)5.1前排靠背骨架材料应用 (83)5.1.1冲压钣金结构靠背骨架 (83)5.1.2管框结构靠背骨架 (83)5.1.3管框钣金结构靠背骨架 (84)5.2后排靠背骨架材料应用 (84)5.2.1后排座椅四/六分靠背骨架 (84)5.2.2分靠背骨架 (85)5.2.3四分靠背骨架 (85)5.3坐垫骨架材料应用 (85)5.3.1全座盆结构座垫骨架 (86)5.3.2半座盆结构座垫骨架 (86)5.3.3边板曲簧结构座垫骨架 (86)5.4坐垫滑轨 (87)6座椅系统设计尺寸参考 (88)6.1轿车舒适性坐姿角度经验值 (88)6.2人体坐姿舒适度推荐值 (88)6.3前排靠背舒适性设计推荐值 (88)6.4前排座垫特性参数推荐值 (89)6.5座椅整体设计特性参数推荐值 (89)6.6座椅尺寸设计推荐值 (90)6.6.1脚部空间推荐值 (90)6.6.2假人到骨架的距离 (90)6.6.3压陷两要求 (90)6.6.4座垫角度 (90)6.6.5座垫有效长度 (90)6.6.6座垫bite line (90)6.6.7座垫侧翼高度 (90)6.6.9座垫外部宽度(H点处) (90)6.6.10座垫外部宽度(H点沿滑轨往前200mm处) (90)6.6.11座垫景中宽度(H点处) (90)6.6.12座垫景中宽度(H点沿滑轨往前200mm处) (90)6.6.13靠背有效长度 (91)6.6.14靠背bite line (91)6.6.15靠背侧翼高度 (91)6.6.16靠背侧翼角度 (91)6.6.17靠背最大宽度(H点处) (91)6.6.18靠背宽度(H点沿靠背上300mm处) (91)6.6.19靠背宽度(H点沿靠背上4500mm处) (91)6.6.20靠背内部宽度(H点沿靠背上300mm处) (91)6.6.21靠背地图袋设计 (91)6.7座椅靠背前倾时与方向盘距离 (91)6.8前排乘员空间 (91)7座椅系统相关实验 (93)7.1座椅系统测量 (93)7.1.1座椅人机工程测量 (93)7.1.2座椅尺寸测量 (93)7.2座椅系统试验 (93)7.2.1座椅总成静态试验 (93)7.2.2座椅总成动态试验 (94)7.2.3靶打试验 (94)7.2.4座椅总成环境试验 (94)7.2.5座椅总成耐久试验 (94)7.2.6压力分布测试 (95)7.2.7噪声测试 (95)7.2.8关键子系统试验 (95)8座椅相关法规标准 (96)9附件 (98)10参考文献 (98)11附录 (99)11.1座椅舒适性设计向导坐垫-江森自控 (99)11.2座椅舒适性设计向导靠背-江森自控 (100)11.3座椅设计检查表 (101)11.3.1空间设计检查表 (101)11.3.2座椅设计检查表 (101)1座椅系统简要说明1.1座椅系统的概述随着汽车普及,人们对座椅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汽车座椅人机舒适性及布置设计指导1座椅总布置概述1.1座椅综述汽车座椅是车内和乘员最直接的接触体,汽车座椅和其他家用、公用座椅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车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附加了许多额外的功能,座椅可前后、上下调节,靠背角度可前倾、后倾,座椅可360度旋转,后座椅可以折叠、翻转,头枕可以上下、前后调节,还可以装备DVD显示屏等,因此座椅作为整车的一部分,正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所以座椅布置和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1.2座椅布置的目的保证驾驶员、乘员处于舒适的驾驶和乘坐姿势的状态,并实现驾驶员与操纵机构的相对位置、乘员的一些功能操作。
2座椅布置2.1座椅布置输入布置输入✧了解整车配置、座椅的配置,以及将来销售区域的分布,从而来确认所需遵循的法规条例以及相关保险行业要求;✧了解座椅的功能要求,结合相应的市场,初步制定座椅的VTS;✧座椅布置图、CAS以及相关边界数据,如下图所示的数据;✧参考座椅的相关数据以及骨架,用于座椅的布置,同时尽量考虑座椅骨架的沿用;✧竞争车型以及座椅的分析比较,包括座椅的功能,造型等等;2.2座椅布置座椅,作为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乘客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而在座椅的布置的同时,同样需要考虑到其他与之相关件的布置以及内在的校核。
2.2.1座椅法规校核座椅法规校核主要包括:内部突出物校核,头枕校核。
内部突出物校核:在ECE R21和GB11552中,明确内部突出物的要求,对于座椅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区域的校核:12图1-1区域一:圆角大于2.5mma.对不带头枕的独立式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过座椅中心线的纵向中心面100mm 的左右两纵向垂直面之间且在过从靠背顶点沿基准线向下100mm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靠背后面的区域;b.对不带头枕的长条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由制造厂提供的每个外侧座椅纵向中心面100mm的左右两纵向垂直面之间且在过从靠背顶点沿基准线向下100mm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靠背后面的区域;c.对带有头枕的座椅或长条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座椅纵向中心面70mm的左右两纵向垂直面之间且在过从R点沿基准线向上635mm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区域,试验时对可调头枕应将其在可调范围内调到最不利的位置一般是最高点。
汽车研发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整车座椅的制作设计开发是汽车研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
首先,座椅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
研发团队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趋势,确定座椅的设计方向。
其次,座椅的初始设计可以通过3D建模软件进行设计,进行外观造型和功能布置设计。
这一步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舒适性、安全性等因素。
接下来,进行座椅的结构设计与模拟。
研发团队通过CAD软件进行3D建模,并进行系统性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仿真分析,评估座椅的性能和可靠性。
然后,进行原型制作和测试。
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座椅的原型。
原型制作完毕后,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包括静态负载、动态负载、碰撞测试等。
通过测试数据的分析,评估座椅的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在原型测试阶段,研发团队还将进行工艺的试制和评估。
包括座椅的材料选择、工艺方案、生产工艺流程等。
通过对工艺的试制,确定最佳的工艺方案,并评估是否满足成本控制要求和生产效率要求。
最后,对座椅的设计和工艺进行最终优化。
根据测试结果和评估数据,对座椅的设计进行改进,并进行最终的验证。
并对工艺方案进行改进,提高成本效益和生产效率。
在整个座椅制作设计开发的流程中,需要紧密的团队协作和沟通。
涉及到的团队包括设计师、工程师、测试人员、制造商等。
他们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座椅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除了上述的基本流程,座椅制作设计开发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特殊因素,如人性化设计、环保要求、智能化等。
整车座椅是汽车中与驾驶员和乘客直接接触的部分,它的设计和开发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座椅制作设计开发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供更好的产品。
编制日期:编者:版次:01 第1 页共16页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车身部设计指南编制:审核:批准:编制日期:编者:版次:01 第2 页共16页1、简要说明1.1 综述座椅在整车内饰中,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体积上,它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对汽车座椅的设计制造要求一般为以下几点,(1)使驾驶员和乘员的疲劳限制在最小程度。
(2)作为支持人体的部件,应该安全而且触感好。
(3)座椅是整车结构中成本较高的部件,所以应注意采用经济的结构。
(4)座椅占去了大部分车内空间,所以应该有令人满意的美术效果。
(5)座椅的形状和尺寸应与设计的定额乘员相符。
在某些特殊场合,为了便于进出,或是留出放行李的空间,要求座椅可以折叠或是旋转。
所以汽车座椅对于乘员应有良好的坐姿和体压分布,设计与制造应简单而成本低,外形美观,触感好等。
此外,整车中,座椅的布置应使方向盘和其他操纵机构和乘员的空间、视野、头部间隙、腿部间隙等之间的关系能适应各种不同身材的人,座椅应有良好的振动特性,由于它要承受人的各种动作的反应,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它的设计应在车发生撞击时保证安全等等。
1.2 介绍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对座椅介绍:(1)座椅的功能(2)座椅的分类(3)座椅的结构(4)座椅的开发1、座椅前期开发和数模校核需要考虑的问题2、3C认证资料的准备3、座椅与电器相关编制日期:编者:版次:01 第3 页共16页4、座椅的标准(5)座椅的试验(6)座椅的失效模式2.正文2.1.座椅的功能汽车座椅和其他家用、公用座椅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车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附加了许多额外的功能。
现在就其在车中的功能简单介绍一下,座椅可前后、上下调节,靠背角度可前倾、后倾,座椅可360度旋转,后座椅可以折叠、翻转。
头枕可以上下、前后调节,还可以装备DVD显示屏,方便后排的乘客观看。
2.2.座椅的分类汽车座椅可以分为很多种,一般汽车前排座椅必须要求有头枕,而后排座椅的头枕可以选择安装,同时,也可以选择座椅是否具备扶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