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动漫方向技能培养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426.14 KB
- 文档页数:2
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作者:林芳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7期[摘要]文章对当前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通过这个平台创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带动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实现教学走向市场、走向企业的目标。
[关键词]动漫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作者简介]林芳(1965- ),女,广西桂平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
(广西南宁 530003)[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1-0084-02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该专业是一个就业面宽,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型专业。
但是,这一专业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欠缺,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采用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培养。
同时,教师也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还需要回炉再造,因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实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建立和开展将对实践型教学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动漫设计与制作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动漫教育与行业脱轨。
动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行业所需的高技能型设计人才,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动漫人才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无法适用岗位的要求,缺乏实践操作和创新设计能力。
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专业教学的发展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学中还是采用课堂授课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满足于书本知识的讲授,学生缺乏主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致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违背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引导性、启发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规律,变成了单纯理论的教学,遏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三,师资力量薄弱。
关于中职学校动漫创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摘要:进入2l世纪,伴随着全球数字娱乐产业高速发展与国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已经渐如佳境。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动漫行业合格人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中职学校动漫创意人才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动漫创意人才培养目前,全国已经有多个省市将动漫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大力扶持。
不过,目前国内动漫市场的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动漫创意产业人才结构性不足,人才短缺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发展滞后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同时,职业教育肩负着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因此,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加强培养动漫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
一、中职学校动漫创意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为动漫产品创意环节的人才,需要懂得动漫产品受众群体的消费心理、审美心理,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良好的视觉艺术经验、美术基本功及其他多方面的素养。
但就中职学校而言,动漫创意人才的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多数中职学校动漫人才培养目标不清。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动漫专业都是从原来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分离出来的,专业内容更接近计算机专业的多媒体制作方向,没有制定专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培养目标不明确,这是目前中职院校动漫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再次,硬件设施落后,缺乏物力保障也是制约中职院校动漫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动漫专业对硬件的要求非常高,图形编辑软件、硬件平台等价格都非常昂贵,再加上很多中职学校在这方面起步晚且资金缺乏,多数学校动漫专业的硬件设施落后。
第三,招收生源素质普遍偏低。
中职学校招收的应届毕业生起点较低,招收的学生在中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加之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氛围不浓,而且大部分学生在此前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动漫类的相关课程,也没有美术基础。
构建高职院校《Flash动画制作》实训性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摘要]《flash动画制作》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多媒体及网页制作方向的专业技能课程。
通过对《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研究,旨在构建实训性的网络课程,并予实践,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关键词]flash动画制作实训性网络课程实践一、研究背景《flash动画制作》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多媒体及网页制作方向的专业技能课程。
建设和开发实训性《flash 动画制作》网络课程,要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
(1)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工作需要,以动画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于行业持续发展需求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深入分析各学术单元所对应的教学内容和实训技术等,制定一套灵活的严谨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标准及实验实训方式方法等。
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是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用人标准进行设计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动画制作公司,广告设计公司,平面设计公司,网络设计公司,工艺品加工行业等职业。
(2)适用性《flash动画制作》课程内容的选取要根据动画行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单位的岗位需求而定。
主要相关岗位有:flash动画师、动画检查和动画校对等。
随着政府扶持动漫产业的系列优惠政策出台,动画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迅速,除了动画设计公司需要动画人才之外,其他也有很多相关单位急需聘入动画人才,如网络公司中的网页设计师,卡通形象设计师和广告动画设计师,随着通讯业的普及和推广,手机动画和qq表情已经成为大众喜爱的流行元素,而这些岗位的基本技能都应该包含在课程的教学范围内。
二、研究意义通过构建网络课程实践及改进教学模式,不仅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且更能切实掌握动画设计与制作基本实验操作,正确运用常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制作不同类型的适合网络传播的动画作品,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新方向改革探索作者:刘晓刚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6期刘晓刚(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通过对一个典型的高职院校的老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剖析,指出该专业的现状和跟不上社会需求发展的原因,必须改革才能生存,而改变专业方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案。
然后对多种该专业可以开办的新专业方向进行横向比较,找出每种方向的优缺点,分析生源结构以及专业方向的选择思路,并将专业分多方向推荐为符合学生不同基础的优秀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作者简介:刘晓刚(1970—),男,湖北竹溪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教学和信息系统。
0 概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些开办多年的老专业,随着市场的变化,技术的革新,这些老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脱离了主流的市场环境,招生和就业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必须进行改革才能生存。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后面简称为计算机专业)就是这样的典型。
这个专业一般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和维护技能,也学编程和网络技术,但每一方面都不精深,是一种“万金油”式的专业,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基本的应用维护技能已经没有市场,现在需要的是各个技能更加精深的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愈发严峻,而临的选择是要么改新专业,要么改方向,要么被淘汰。
相对于改换专业的伤筋动骨,改变方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但是改到哪一个方向,才能不与其它的专业冲突,又能最大限度地存留该专业的传统优势和实训条件,是众多教管人员苦苦探索的难题,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本文提取了多个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近年开办的新方向相关资料,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为大家找到解决方案,也为其它老专业的改革提供一点启迪。
1 典型新方向的横向比较以前的计算机专业就像“万金油”,学的技术比较多,但都不够精深,适合于计算机处于尚未普及,市场大量缺乏计算机维护管理和软件应用的环境。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困境与出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受到青睐。
随之而来的是专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和出路。
困境一:专业竞争激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许多院校纷纷开设了这一专业,导致招生规模扩大,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而且,一些学生在选专业时盲目跟风,导致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解决途径:加强对专业的了解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包括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形势、薪资水平等方面的信息。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避免盲目跟风选择专业。
困境二:教学内容滞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
一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行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
解决途径: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为了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和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应用。
困境三: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一些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实践能力不足。
解决途径:加强实践环节,提高专业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专业实践环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如实验室、实训基地等。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竞赛和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出路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为了解决专业竞争激烈的问题,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参加各种计算机技能认证考试,如CET、软考、思科认证等,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