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80.00 KB
- 文档页数:25
第1篇一、前言制药工程是一门涉及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制药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满足社会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方案对制药工程学院的课程安排进行详细规划,旨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制药工程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设置原则1. 系统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涵盖制药工程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应紧密结合制药行业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3. 先进性原则:课程设置应体现制药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4. 多样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兼顾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三、课程体系制药工程学院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四个层次。
(一)通识教育课程1.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
2.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 体育与健康课程:包括体育、健康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二)专业基础课程1. 化学与化工基础: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化学与化工基础知识。
2. 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为学生提供生物学基础知识。
3. 工程制图与CAD: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
(三)专业核心课程1. 制药工艺学:介绍制药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技术。
2. 制药设备与工程:介绍制药设备的种类、性能、选型与维护。
3. 药物分析:介绍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4. 药事管理:介绍药事管理的基本理论、法规和实务。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其中包括了药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开发、研究和优化制药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满足社会对药物的需求。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等四个方面,对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是制药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药物生产的要求,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针对特定的药物品种,进行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
此外,还能够对制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掌握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GMP规范,熟悉常用制药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制药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主要内容制药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学生需要根据药物的结构特点和生产要求,设计和优化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和试剂,并确定出最佳的生产条件。
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检测方法,并制定出合理的质量控制计划。
3.制药设备选用。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制药设备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并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4.GMP规范掌握。
学生需要掌握GMP规范的基本要求,并在生产过程中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5.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方法制药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
其中,理论教学是基础,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掌握制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剖析具体的药物生产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常见问题;课程设计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药物品种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和优化。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制药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
2. 掌握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及规范操作。
3. 了解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其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制药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小试、中试及生产规模的制药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制药工程专业,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职业理想。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药品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制药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使他们在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制药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涵盖制药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制药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常见工艺流程。
2.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介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质量管理体系及规范操作。
3. 制药设备及其应用:分析各类制药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4.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讲解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措施、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理方法。
5. 实验教学:设置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1. 教材第一章:制药工程概述,介绍制药工程基本概念、发展历程。
2. 教材第二章:制药工艺及其流程,分析制药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工艺流程。
3. 教材第三章:药品生产质量控制,讲解质量控制要点及管理体系。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目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制药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流程,了解药物研发、生产的关键环节。
2. 帮助学生了解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掌握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3. 使学生了解我国药品监管体系,熟悉药品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制药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药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专业自信。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强调质量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关注药品安全,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制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制药工程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拓展和深化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制药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制药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药物研发流程。
2. 药物合成与制备:讲解药物的合成方法、制备工艺,以及制药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3. 药品质量控制:分析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介绍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及标准。
4. 药品生产与工程技术:探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制药工艺、设备、生产管理等方面。
5. 药品监管与法律法规:解读我国药品监管体系,分析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
6. 制药工程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制药工程案例,分析其工艺流程、质量控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第1-2周:制药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1000字制药工程是涉及到药品制备、药品生产过程设计与开发、药品质量控制与认证等方面的知识领域,由于药品是医疗和健康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直接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制药工程方面的教育课程设计显得十分重要。
一、课程目标制药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制药工程技能,强化药物化学、生化制药等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 掌握制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学会使用生化技术制备药品;2. 熟悉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了解药品质量监控和要求;3. 运用药品质量认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药品的质量监测和控制技术;4. 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和卫生要求有所了解,建立健康的工作习惯。
二、课程内容1. 制药基础课程主要涵盖制药工程的基本概念、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化学、生物化学、药物物理化学及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 药品生产技术课程通过详细介绍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规程的安排,提高学生对药品生产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此外,针对植物、动物组织和生物材料的药物制造过程进行详细的讨论。
3. 药品质量监测课程阐述了药品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药品应用价值、药物污染及毒性、药品稳定性与储存、药品长期使用效果等方面的知识。
介绍药品质量检验的基本原理,分析质量检验结果。
4. 课程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践环节,例如药物化学实验、药品质量控制实验、药品生产工艺实验等。
通过实践来训练学生生产操作技能和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课堂授课方式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帮助学生认识药品生产工艺的流程和要求。
2. 实验室实践在实验室环节中,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
3. 论文撰写通过撰写论文,鼓励学生尝试跨学科合作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1. 考试通过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制药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程作业在每个学期内,安排课程作业,包括平时作业和小组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药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药材质量控制、生产设备选型与维护等方面,加强学生对中药制剂工程学的认识和理解。
2. 课程设计背景中药制剂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现代药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
如何将中药药材转化为更为便捷、准确、安全的中药制剂,是一个兼具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因此,深入研究中药制剂工程学对于提高我国中药制剂的质量和产量、推动中药制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设计内容3.1 题目本课程设计题目为《基于GAP采收的柴胡(Radix Bupleuri)提取工艺研究》。
3.2 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熟悉中药柴胡的产地、采收方式、主要化学成分等基本情况;•掌握柴胡提取工艺的原理与方法,了解柴胡提取工艺的基本规律;•学会优化柴胡提取工艺,达到提取效果最佳的目的;•了解中药生产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3.3 活动流程3.3.1 阅读资料学生将阅读相关的中药制剂工艺学资料,包括中药柴胡的药材学、化学成分、提取工艺等方面的资料。
3.3.2 实地调研学生将实地前往柴胡产地进行调研,了解采收方式、生长环境等相关情况,并采集柴胡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
3.3.3 提取工艺实验基于实地调研结果和已有的文献资料,学生将在实验室中完成柴胡提取工艺实验,选取不同工艺参数,测试柴胡提取率、药效成分含量等指标。
3.3.4 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工艺参数之间的差别,找出最佳提取工艺。
3.3.5 编写报告学生将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基于GAP采收的柴胡提取工艺研究》实验报告,包括柴胡的采收、药材质量评价、提取工艺考察、结果分析、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4. 设计评估学生将根据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5. 参考文献1.《中华药典》. 一部[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2.章迅, 王红旗, 张又琳, 等. 柴胡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 2017, 42(7):164-166+171.3.张文华. 基于现代技术应用的柴胡生产探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5):683-685.。
制药工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名称:制药工程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安排:32学时(16周,每周2学时)授课人员:制药工程专业教师一、课程背景制药工程是制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化工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于制药工程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门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在制药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制药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2. 熟悉制药工程领域的常用设备和工艺流程;3. 培养学生对于制药工程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制药工程概述- 制药工程的定义和范围- 制药工程的发展历史- 制药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制药工程原理- 化学工程原理- 药剂学原理- 生物工程原理3. 制药工程设备- 制药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制药设备的常用工艺4. 制药工程工艺- 制药工艺流程- 制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 制药工程实践- 实验室操作技巧-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制药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知识。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制药实验操作,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课外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外作业,加深学生对于制药工程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评价。
3. 期中测试针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
4.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主流的制药工程相关教材,如《制药工程导论》。
2. 实验设备配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实践操作。
3. 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视频。
七、课程安排第1-2周制药工程概述第3-6周制药工程原理第7-10周制药工程设备第11-14周制药工程工艺第15-16周制药工程实践八、教学手段1. 课堂教学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并参与讨论。
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1. 简介制药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最新的医学技术和制药学的发展成果,生产和制造各类药品的学科。
这门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制药工程学的理解,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制药企业、科研机构甚至大型医院等领域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2. 设计内容2.1 选题本次课程设计共设置三个选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选题一:氧气机的设计与制造氧气机是医院急救室的重要设备之一,它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病人提供大量的氧气,以帮助其恢复呼吸。
本次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台氧气机的制造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选题二:脚气病药物的研制脚气病是一种由于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脚底疼痛和行走困难。
本次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研制一种新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选题三:抗癌药物的生产工艺研究癌症是世界上最常见和致命的疾病之一。
本次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开发一种新的抗癌药物生产工艺,包括提取、纯化、结晶等过程,并评估其质量。
2.2 实验设计针对选题,学生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以验证所研究和设计的方案的可行性及其成果的准确性。
2.3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2.3.1 题目包含选题、学科、班级、姓名和学号等。
2.3.2 引言介绍选题的背景、现状和意义。
2.3.3 文献综述概括介绍与选题相关的文献,提供研究方向、研究现状等方面的信息。
2.3.4 实验设计详细介绍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仪器、试剂和实验步骤等。
2.3.5 结果与分析介绍实验数据及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参数论证。
2.3.6 结论与展望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解决方案。
2.3.7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包括已引用文献和未引用但在文中提到的文献等。
3.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制药工程学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开拓思路,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题目260吨甲磺酸培氟沙星车间设计专业制药工程班级制药101姓名余婷学号3100822022指导老师刘广均2011年05月25日第一章 产品概述甲磺酸培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伤寒、沙门菌属以及流杆感菌、奈瑟菌属等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本品对肺炎球菌、各组链球菌和肠球菌仅有轻度作用。
本品为杀菌剂,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DNA 螺旋酶。
主要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等格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肾盂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细菌性痢疾或其他肠道感染、伤寒及沙门菌属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葡萄球菌感染病例。
1.1 产品的名称、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理化性质 1.1.1产品名称(1)中文名 甲磺酸培氟沙星(2)拉丁名 PEFLOXACIN MESYLATE (3)英文名 pelfoxaein mesylate(4)化学名 1-乙基-6-氟-1、4-二氢-7-(4-甲基-1-哌嗪)-4-氧-3-喹啉羧甲磺酸盐 1.1.2化学结构、分子式和分子量 (1)结构式NOF COOHCH 2CH 3NNH 3C·C H 3SO 3H·2H 2O(2)分子式C 17H 20FN 3O 3·C H 3SO 3H·2H 2O(3)分子量 465.49 1.1.3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晶体,无臭,味苦,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1.2临床用途本品主要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等格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肾盂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细菌性痢疾或其他肠道感染、伤寒及沙门菌属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葡萄球菌感染病例。
1.3固体原料的密度、熔点①诺氟沙星(C16H18FN3O3)密度:1.344g/cm3 熔点:221 OC (221 OC ~222 OC ) ②培氟沙星(C17H20FN3O3)密度:1.320g/cm3 熔点:273 OC (272 OC ~274 OC ) ③甲磺酸培氟沙星(C18H24FSN3O6) 熔点:282 OC (282 OC ~284 OC )第二章 生产工艺选择和工艺流程设计本项目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资料由建设单位提供。
工艺资料包括各步反应化学方程式、原辅料配比、操作条件、操作周期、各步收率及原辅料、中间体、成品等物化性质等等。
2.1 生产工艺选择和介绍 2.1.1 生产方法甲磺酸培氟沙星生产采用化学合成法,以诺氟沙星作为起始原料,经过甲基化、成盐、精制等化学、物理过程生产甲磺酸培氟沙星产品。
2.1.2 工艺过程及工序划分本车间分三个工段,第一工段为培氟沙星制备,它以诺氟沙星为原料,经过甲基化而得;第二工段为甲磺酸培氟沙星制备;第三工段为甲磺酸培氟沙星精品制备。
2.1.3 化学反应方程式HCHOHCOOHCOOHH 5C 2NNH N OF COOHH 5C 2NNN OCH 3F CH 3SO 3H.H 2OC 2H 5OHCOOHC 2H 5NNNOCH 3F .CH 3SO 3H. 2H 2O2.2 工艺流程设计 2.2.1 甲基化依次向甲基化罐(R1101)中加入诺氟沙星(药用98%)176.95公斤、甲酸(85.5%)323.82公斤、甲醛(36.7%)191.11公斤,加热至100℃,开始回流2小时;降温至80℃加入活性炭8.85公斤,再升温至100℃,回流半小时;降温至60℃,加入乙醇(80.5%)152.18公斤,搅拌5分钟后放料,趁热压滤至中和罐(R1102-2)。
2.2.2 中和接甲基化罐溶液,搅拌,冷却,加入氨水(12%)保持反应温度不超过45℃。
当反应液pH 值在7.0--7.5时,停止加氨水。
静止1小时,放料,用去离子水洗至pH 值在6.0—6.5,后甩料3小时。
检验,保证收率99%以上,合格品待用。
2.2.3 成盐在成盐罐(R1201)中加入合格的甲基化物(含量97%,水分8%)140.41公斤,乙醇(82.5%)730.12公斤,然后加入甲烷磺酸(99.9%)42.68公斤。
升温至78℃,回流1小时;降温至60℃,加入活性炭5.62公斤;升温至78℃,回流1小时。
出料,压滤至结晶罐(V1205)。
趁热放料至桶中然后转移至冷库中使之冷却结晶,后离心分离。
用95%的乙醇洗涤,分离液回收至粗母蒸馏岗位。
成品检验,保证收率92%,合格品至精制岗位。
2.2.4 精制在精制罐(V1304)中加入乙醇(86.0%)497.08,粗品升温至45℃,至溶解;加入活性炭8.24,升温至78℃,回流30分钟,压滤至结晶罐(V2101)。
趁热放料至桶中然后转移至冷库中使之冷却结晶,后离心分离。
用乙醇(95%)洗涤,分离液回收至精母蒸馏岗位,保证收率89%。
合格后进干燥室自然干躁,除湿至产品。
2.2.5 粗母蒸馏将粗品母液在蒸馏罐(V1209)加热蒸馏,收集蒸馏物,当温度达到90℃时,停止加热,10分钟后将残液收集到粗品母液储罐。
2.2.6 精母蒸馏将精母液在蒸馏罐(V1307)加热蒸馏,收集蒸馏物,当温度达到85℃时,停止加热,10分钟后,将残液收集到储罐。
2.2.7 乙醇蒸馏在蒸馏罐(V1309)将95%的乙醇加热蒸馏,收集蒸馏物,当温度达到82℃时停止加热,残液弃去。
2.3 甲磺酸培氟沙星设计条件2.3.1 甲基化收率99.5%投料含量为98%的60公斤诺氟沙星(319.34),得甲基物(333.36)68.43公斤(折干折纯61.07公斤),含量97%,含水量8%.(理论量得61.38公斤)实际: 68.43×97%×(1-8%)=61.07公斤收率=61.07/61.38=99.5%2.3.2 成盐收率93%投料甲基物(333.36)68.43公斤,得粗品甲氟84.87公斤(折干折纯79.01公斤),含量98%,含水量5%(理论量得84.96公斤)实际: 84.87×98%×(1-5%)=79.01公斤收率=79.01/84.96=93%2.3.3 精制收率89%投料粗品甲氟84.87公斤(折干折纯79.01公斤),得精品甲氟75.43公斤(折干折纯70.94公斤),含量99%,含水量5%.(理论量得79.70公斤)实际: 75.43×99%×(1-5%)=70.94公斤收率=70.94/79.70=89%2.3.4 全工艺(1)单程收率=99.5%×93%×89%=82.35%粗母液与精母液的甲基物回收率分别为2%和3%。
单批共回收甲基物得3.05公斤(折干折纯)。
再经三部工段的处理(收率分别为99.5%,93%,89%)得精品甲氟70.94+1.94=72.88公斤。
(2)总收率=实收精品量(折干折纯)/理论精品量=72.88/85.71=85.03%.第三章物料衡算3.1 计算方法与原则3.1.1 物料衡算的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框图只是定性地表示,再有原料转变成最终产品的过程中,要经过哪些过程及设备,在图中一般以椭圆框表示化工过程及设备,用线条表示物料管线及公用系统管线,用方框表示物料。
这种框图只有定性的概念,没有定量的概念,只有经过车间的物料衡算,才能得出进入与离开每一过程或设备的各种物料数量、组成,以及各组分的比例,这就是进行物料衡算的目的。
车间物料衡算的结果是车间能量衡算、设备选型、确定原材料消耗定额、金星化工管道设计等各种计算项目的依据。
对于已经投产的生产车间,通过物料衡算可以寻找出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生产、完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可以作为检查原料利用率及三废处理完善程度的一种手段。
3.1.2 物料衡算的依据在进行车间物料衡算前,首先要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示意框图,此图限定了车间物料衡算的范围,以指导设计计算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其次要收集必需的数据、资料,如各种物料的名称、组成及含量:各种物料之间的配比,主、副反应方程式、主要原料的转化率、总收率及各部分收率等。
3.1.3 物料衡算基准本设计中的化工过程均属间歇操作过程,其计算基准是将车间所处理的各种物料量折算成以天数计的平均值,从起始原料的投入到最终成品的产出,按天数平均值计将恒定不变。
有设计任务规定的产品年产量及年工作日,计算出产品的平均日产量,日产量确定后,再根据总收率可以折算出起始原料的日投料量,以此基础就完成车间的物料衡算。
年产量(kg ) 工作日(天) 日产精品甲氟(纯)(kg ) 日产理论精品甲氟(kg ) 260000300866.67980.443.1.4 全合成工艺收率与所用原料物性工艺参数 单程收率:82.35% 总收率:85.03% 3.1.5 工艺参数 (1)甲基化离心岗位中,20.00kg 水能够洗1.00kg 甲基物; (2)甲基化中和岗位中,77.94kg 12%氨水能够中和60.00kg 诺氟沙星;(3)成盐离心岗位中,0.94kg 95%乙醇洗10.00kg 甲氟粗品; (4)精制离心岗位中,25.00kg 95%乙醇洗70.00kg 甲氟精品; (5)甲基物回收岗位中,11.67kg 12%氨水中和10.00kg 甲基物; (6)甲基物回收岗位中,25.00kg 水能够洗100.00物料;(7)甲基化中和岗位中,40%甲酸在同水共沸蒸出且被收回,回收浓度为85%;工段 收率(%) 甲基物回收率%) 原材料名称 规格分子量 投料比 含量(%) 含水(%) 密度(kg/L )甲基化99诺氟沙星 药用 319.34 1 98.0 1.344 甲酸 工业 46.03 1.83 85.5 1.220 甲醛 工业 30.03 1.08 36.7 0.820 乙醇 工业 46.07 0.86 80.5 0.790 活性炭 工业 12.011 0.05 氨水 工业 17.03 12.0 0.880 纯化水自制 18.02 1.000 成盐9220甲基物 自制 333.36 1 97.0 8.0 1.320 甲烷磺酸 工业 96.11 0.304 99.9 1.480 乙醇 工业 46.07 5.20 82.5 0.790 活性炭 工业 12.011 0.04 纯化水自制 18.02 1.000 精制8920甲氟粗品 自制 465.49 1 98.0 5.0 乙醇 工业 46.07 4.65 86.0 0.790 活性炭 工业 12.011 0.09 精品甲氟自制465.4999.05.0(8)甲基化回流岗位中,100%甲醛在回流过程中损失,其中0%可被回收利用; (9)甲基化中和岗位中,80%乙醇可被回收,回收浓度为95%; (10)乙醇蒸馏岗位中,80%乙醇可被回收,回收浓度为95%; (11)滤渣为活性炭投料量的25%;(12)离心机可将物料离心至含水20%,而后物料可在空气中干燥至含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