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第三章 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38
- 格式:ppt
- 大小:544.00 KB
- 文档页数:45
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1.如何理解人类文化起源的生物性基础?2.人类起源与文化起源具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3.人类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具有何种不同的社会类型?1】采集—狩猎社会与文化2】园艺—游牧社会与文化3】农耕社会与文化4】工业社会与文化5】全球化时代社会与文化4.文化累积的本质及意义与文化累积的方式及路径各是什么?1】文化累积的本质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2】路径:其一是本民族内部文化的累积其二是吸收外来文化的累积5.文化累积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四章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1.为什么说文化既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也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2.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也是“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3.如何理解文化的累积性与变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累积性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条件2】变异性是文化发展的环节和契机3】累积性与变异性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4.文化在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方面具有哪些主要功能?1】满足需要的功能2】认知的功能3】规范的功能4】凝聚的功能5】调控的功能5.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具有何种价值?第五章文化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具有哪些基本步骤?其各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第一,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内容第二,查阅和摘录田野背景材料第三,制定详细的田野调查计划第四,做好调查成员和物品的准备(2)田野调查的方式第一,参与观察法第二,采访调查法第三,搜集田野材料(3)田野调查的尾声2.。
文化研究知识:论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是人们在相互交往和传承中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艺术美学等习惯性的、集体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
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一、文化形成过程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是简单的语言和工具制作,这也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基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地迭代、变化、创新和传播。
古代人类社会的文化以神话、传说等口头传授的方式被流传下来。
随着文字的发明和流传,人类的文化开始得到了记录和保存,文化也逐步从口头传统转化为书面传承。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与社交媒体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民族,更多的外来文化被吸收、融合到本土文化中,形成了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格局。
二、文化演变原因文化的演变是由内在深刻的历史背景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所驱动的。
由于社会历史不同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化,人类社会的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和演变。
文化的演变可以分为自发演变和引导演变。
自发演变是指由于人类社会在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变化,使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跟随着变化而自发地演变。
而引导演变则是有别于自发,是由于思想家、文化家等人通过有计划的统一活动,或出于创新的需要,通过自觉的努力对文化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产生了比较显著的文化变革。
三、文化演变趋势文化的演变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是文化与时俱进的表现,并且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文化已经逐渐变得开放、多元、交融。
这种交融不仅体现在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体现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文化学概论课件整理文化学概论主讲教师:彭厚文第一章文化释义第一节什么是文化•一、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文”与“化”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卜辞。
•古书中最早把文、化放在同一句子的文献是战国末年的《周易》,其《贲卦?象传》说:“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二字复合,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文治与教化。
•二、西方的文化概念•在西方,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cultura,在德文中为kulture,在英文和法文中为culture。
•西方古代的文化概念,其含义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有着重大区别。
•西方学术界两个有影响的文化定义:•(一)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
,,,,年,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二)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定义。
•,,,,年,他们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提出: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
•三、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描述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为主的定义,《辞海》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可作为代表。
•一类是以揭示文化本质属性为主的定义,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下的定义1可作为代表。
•四、全方位把握文化的内涵•首先,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
• 第一,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动物不能创造文化。
• 人与动物的生理区别:,.发音器官不同;2.神经系统不同 ;3.躯体外表不同。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该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主动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文化学理论和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
能力和技能方面:学生应具有分析和判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讲绪论(3学时)一、教学内容第1节文化的界定(一)文化问题的提出(二)关于文化的定义(三)文化内涵的界定第2节文化学释义(一)文化学的定义(二)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三)中国学者对文化学的研究第3节文化学研究(一)研究对象(二)研究范围(三)研究目的(四)研究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问题的提出背景、人类对有关文化问题的思考、关于文化定义的不同方法及其主要观点,掌握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了解文化学的定义、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与研究以及文化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与方法。
三、教学安排教师讲授3学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类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的文化定义进行剖析,进而理解和掌握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六、思考题1.人类关于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的思考,主要问题有哪些?2.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是什么?你能否将这些定义方式精简为3-5种?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分别有哪些?3.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的理解是什么?4.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5.文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6.文化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第2讲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3学时)一、教学内容第1节文化学的特性(一)整体性(二)跨越性(三)典型性(四)通约性第2节文化学的形成(一)人类学的兴起(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三)文化学的产生第3节文化学的流派(一)进化学派(二)传播学派(三)美国历史学派(四)法国社会学派(五)功能学派(六)文化心理学派(七)新进化学派(八)结构主义学派(九)认知人类学派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学的整体性、跨越性、典型性和通约性特征,以及文化学是如何从人类学、人类文化学中产生和形成的,掌握判断人类学以及文化学产生的条件;了解各个文化学流派的形成时间、理论核心、创始人与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贡献,掌握各个流派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
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变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变人类文化是人类的从生活经验、观念、信仰、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继承下来的一种精神财富,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共同发展的产物。
人类文化起源于人类社会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发展成为了多元、复杂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浅谈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变。
一、人类文化的起源人类文化的起源是人类社会从没有文化到逐渐拥有文化的一个过程。
人类社会的诞生是受到了生产方式和生存环境的影响。
人类在漫长的生产活动中逐渐掌握了可利用资源并把它们加工成所需的产品,这是人类文化的开始。
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加强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人类社会的各个阶层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文化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科学等等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文化的起初阶段表现为物质形态,随着时间和生产能力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非物质文化的时代。
这意味着,随着人类对宇宙和自然规律的认识的加深,文化发展的核心从物质实体转向了以思想和信仰为中心的精神方面,这是文化向精神层面转变的阶段。
二、文化的演变文化的演变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文化的演变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是根植于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之上,是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的。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文化演变的方向和速度都有所不同。
1、原始社会文化的演变据考古学研究,人类的出现要追溯至约200~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在长达100万年的时间内始终生活在采集、狩猎和渔捞的原始社会中。
原始社会文化的显著特征是手工制作、刀耕火种、巫术信仰和原始礼仪。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原始社会逐渐进入到了新石器时代,此时,人类进入了农业时代,农业带来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农业带动了城市的兴起,这标志着社会文化的进一步转化和深化。
城市的兴起带来了手工业的兴起,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分工协作加快,原始社会的科技和制度建设也得到了提高。
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第一章概述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一、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二、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四、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五、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第二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研究特色或方向是什么?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
进化学派的理论先驱是达尔文和赫胥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和美国的刘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
这一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宗教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
二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
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
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该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主动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文化学理论和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
能力和技能方面:学生应具有分析和判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讲绪论(3学时)一、教学内容第1节文化的界定(一)文化问题的提出(二)关于文化的定义(三)文化内涵的界定第2节文化学释义(一)文化学的定义(二)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三)中国学者对文化学的研究第3节文化学研究(一)研究对象(二)研究范围(三)研究目的(四)研究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问题的提出背景、人类对有关文化问题的思考、关于文化定义的不同方法及其主要观点,掌握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了解文化学的定义、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与研究以及文化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与方法。
三、教学安排教师讲授3学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类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的文化定义进行剖析,进而理解和掌握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六、思考题1.人类关于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的思考,主要问题有哪些?2.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是什么?你能否将这些定义方式精简为3-5种?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分别有哪些?3.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的理解是什么?4.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5.文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6.文化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第2讲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3学时)一、教学内容第1节文化学的特性(一)整体性(二)跨越性(三)典型性(四)通约性第2节文化学的形成(一)人类学的兴起(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三)文化学的产生第3节文化学的流派(一)进化学派(二)传播学派(三)美国历史学派(四)法国社会学派(五)功能学派(六)文化心理学派(七)新进化学派(八)结构主义学派(九)认知人类学派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学的整体性、跨越性、典型性和通约性特征,以及文化学是如何从人类学、人类文化学中产生和形成的,掌握判断人类学以及文化学产生的条件;了解各个文化学流派的形成时间、理论核心、创始人与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贡献,掌握各个流派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