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52
(4)[4]5枚一角的硬币的厚度越是1cm,所以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为2.0mm=0.02m。
4.某个物体的长度约为2×108nm,这个物体可能是()A.一只铅笔的长B.旗杆的高度C.一层楼的高度D.一个中学生的高【答案】.A【详解】A.一只铅笔的长度约20cm,故A符合题意;B.旗杆的高度在5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在1.6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拇指指甲盖的宽度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dm D.中学生课桌的高度为2m【答案】.C【详解】拇指指甲盖的宽度约为15mm,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mm也就是4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cm也就是1.8dm,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5 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小明来到武乡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加“丹心向党·红色研学”活动。
如图所示,是他在体验活动中,身着八路军军服庄严地吹响“冲锋号”的情景。
根据图片信息,请你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A.20cm B.50cm C.120cm D.150cm【答案】.B【详解】由图可知,冲锋号的长度与人的胳膊的长度大约相等,而人的胳膊的长度约为50cm,所以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50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6.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mm B.cm C.m D.Km【答案】.B详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不大于18cm,而如果为6.25mm,即0.625cm,不符合实际,则6.25cm更符合实际。
故选B。
【巩固提升】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答案】.B【详解】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C.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以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只能减小误差,不可以消除误差,故D错误。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
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制定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二)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策略:(一)设计理念: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1《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后练习题一. 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单位:1、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SI ).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 __,符号是:___ ___,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等。
2、看课本P11页的 “长度的单位”记住他们的换算关系。
完成: 1千米= 米, 10分米=米,13厘米= 米,23毫米=_____米,45微米=_____米,76纳米= 米。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8cm= µm (2)4.2nm= cm (3)6.7dm= km (4)0.18km = m (5)1.7dm= cm= mm nm µm (6)20min= h (7)0.5h= min= s 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1.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具体有,直尺和卷尺两种,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器。
学生常用的有直尺和三角尺。
仔细观察你们自己的直尺或三角尺,看看他们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
2.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O ”线,最小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量程。
并注意:(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_________; (2)使刻度尺的______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观测、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_______。
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________值,前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_____位数值。
(4)测量工具的选择与 有关,测量要求越是精确,测量工具越要 。
3.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 的长度.(1)图(a )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 长度为_________厘米. (2)图(b )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 长度为_____ ___厘米. (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mm.4.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5.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2)一本物理书长2.67 (3)一元硬币的直径18.0 (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6. 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 (1)18.74厘米 (2)1.87X102毫米 (3)0.187米 (4)1.874X102毫米 A .(1)和(3) B .都符合要求 C .(2)和(4) D .(1)和(4)三. 误差:1. 一同学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应该如何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