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67.01 KB
- 文档页数:1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我科2013年1~11月发生苏醒期躁动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找出躁动的原因。
结果引起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疼痛、导管的刺激、麻醉用药等是主要因素。
结论密切观察全麻后患者的病情,针对不同的原因积极予以处理,并结合优质的护理,减少了苏醒期躁动带给患者的危害,提高了医疗质量安全。
标签: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护理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全麻也逐渐成为主要的麻醉方式,而力求舒适安全平稳的全麻过程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麻苏醒期躁动(EA)是我们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患者对不良刺激高度敏感,以兴奋、躁动为特征,表现为肢体无意识动作,不能控制的哭泣和无理性言语,想翻身,坐起等。
患者躁动时,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对合并心血管疾患患者极其不利;患者无意识的动作也很有可能将各种导管拔出、引发伤口出血等。
增加了麻醉风险,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术后康复[1]。
1 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3年11月我科全麻患者2116例,苏醒期发生明显躁动的共68例,年龄6~88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41例,儿童3例。
ASA分级Ⅰ~Ⅱ级,术前无严重心脑血管合并症。
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2 躁动原因分析2.1 疼痛疼痛是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复合伤和大型手术后的患者。
患者表现为大喊大叫,身体不停扭动,手伸向疼痛部位抓扯,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待完全清醒后对躁动时发生的事情无记忆。
2.2 各种导管的不良刺激术后导管刺激包括各种置管:胃管、尿管、气管导管及引流管道等。
术前清醒状态下未安置这些管道,在复苏期未完全清醒时,患者不能用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且对管道刺激无耐受性,表现为留置尿管患者尿管通畅无阻却要求小便;强烈对抗气管导管,扭动头部,用力咬气管导管或牙垫,欲用手拔出气管导管等。
2.3术前用药及术后催醒药术前用东莨菪碱可致术后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阿托品可致术后谵妄;其他药物如氯氨酮易可引起噩梦和幻觉等精神反应[2]。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全身麻醉术中,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进入苏醒期。
在苏醒期间,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躁动的表现,这种情况被称为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指的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激动、暴躁或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的状态。
苏醒期躁动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麻醉药物的代谢: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代谢过程可能导致其在体内的浓度下降,从而引起苏醒期躁动。
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感觉到疼痛或不适,而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效果减弱。
2.生理反应:苏醒期躁动也可能是患者对手术刺激或麻醉过程中引起的生理反应的结果。
手术刺激可能会引发患者的生理紧张,甚至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3.环境因素:苏醒期躁动也可能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例如,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感觉不适、失去方向感,并且周围的光线、声音或其他感觉刺激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激动。
4.其他因素:苏醒期躁动还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状态、术后药物的影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苏醒期躁动的处理,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的躁动不太严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手术室、恢复室等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降低噪音、减少刺激性光线或其他感觉刺激。
2.家属的参与:允许患者的家属陪伴患者,给予关心和支持,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感。
3.镇痛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以减轻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交流与指导: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指导,解释手术的过程和相关的恢复情况,以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如果患者的躁动非常严重且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护理,可能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和丙泊酚等。
总之,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的一种并发症,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家属的参与和合适的药物治疗等。
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躁动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但会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所以具有多种不利影响。
麻醉恢复室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患者手术期间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监测,该工作的进行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全面苏醒期躁动症状,也能从各类麻醉问题减小中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麻醉恢复,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工作,分析研究一、全麻苏醒期躁动概述全麻苏醒期躁动简单来说就是在患者苏醒期间出现兴奋、哭喊、不自主运动的症状,不同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表现出的症状不同,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那么可能会出现昏迷、嗜睡、乱动的状况。
如果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不但会出现昏迷、意识模糊的症状,也会出现高声叫喊、四肢不停摆动的症状,该症状出现之后需要为患者使用镇静剂才能将其有效控制。
全麻苏醒期躁动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导致这种症状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
对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如果患者身体内的麻药没有被吸收殆尽,这种情况下麻药就会对患者的大脑皮层、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产生影响,进而使得患者出现多种症状。
其次,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体会受到极大的创伤,所以在手术完成之后麻醉效果逐渐退散时,患者身体上会产生极大的疼痛感,当疼痛感较为严重且患者麻醉中镇痛不全时,就会出现血压上升、心率增快的症状,该问题在严重情况下也可能会导致全麻苏醒期躁动症状出现。
除此之外,患者的身体素质与全麻苏醒期躁动症状出现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一般的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在手术之前心理压力也较大,所以术后会由于心理压力大和精神过度紧张而导致全麻苏醒期躁动问题出现。
通过研究可以得知,当患者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症状之后,不论症状严重与否,患者自身的循环系统负荷都会增加,心率也会出现失常症状,当患者心率失常血压升高时,就可能会造成其他多种并发症的出现。
其次,全麻苏醒期躁动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乱滚乱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患者无意识的翻身就可能会引起手术切口出血、裂开等意外事件发生,所以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在护理全麻术后患者时,苏醒期躁动是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患者无意识动作,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以造成患者的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否。
本文收集了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226例,进行了躁动原因分析,并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实施全麻手术出现苏醒期患者躁动的226例,其中男132例,女94例,年龄15~83岁,其中普外科96例,胸外科65例,妇科32例,骨科18例,耳鼻喉15例。
226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入苏醒室后,均常规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率(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2 患者躁动的原因2.1疼痛苏醒期切口疼痛是全麻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1]。
2.2气管导管刺激苏醒期患者因感受到气管导管对咽喉部、气管的刺激,加之吸痰对呼吸道的刺激,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恶心、身体扭动、摇头、四肢乱动等反应。
2.3尿管刺激导尿管刺激多发生于男性患者,这是由于男性尿道的生理解剖决定的。
麻醉后导尿患者由于手术前对留置导尿管引起的不适缺乏感受,耐受性差,手术后恢复期反应强烈[2],即使膀胱不充盈,患者也总想排尿。
2.4并发症的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高碳酸血症、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均可引起患者躁动。
3 护理措施3.1心理护理全麻术后的患者一旦清醒,要立即告知所处环境,安慰鼓励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及早拔除气管导管,使其有安全的感觉。
3.2安全护理患者入室后,立即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心率(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固定好各引流管,并保持通畅;加用床挡,常规双手腕处置约束带,以防因躁动而发生坠床、意外拔管等情况;做好皮肤护理,常规应用气垫床;注意保暖。
3.3充分镇痛根据需要可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或静脉镇痛泵,如疼痛仍不能耐受,可报告麻醉医生给予适当用药,将疼痛减至最轻,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4及时拔除气管导管当患者睁眼反射、吞咽反射恢复,呼吸功能恢复,循环稳定时,可给予试脱机面罩雾化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20分钟后,停止吸氧10分钟,血氧饱和度仍维持在90%以上,可遵医嘱充分吸除口腔以及气管内分泌物,拔除气管导管给予面罩雾化吸氧,观察拔管后的反应。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病人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不良刺激高度敏感,以兴奋,躁动,定向障碍为特征,可出现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和妄想思维等症状。
临床表现为焦虑和躁动,兴奋,极度烦躁,挣扎,有的病人试图翻身,坐起;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有呛咳,企图拔出气管导管,尿管,胃管,输液管及伤口引流管;病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浅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小儿病人常表现为激惹,不能停止的哭闹和无法安慰等。
全麻苏醒期病人出现躁动,如不及时处理,将引起各种并发症。
增加麻醉后危险,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手术后的康复,延长了手术时间。
1 躁动的原因1.1外源性刺激全麻患者在术后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时,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任何刺激和疼痛不适都可引起躁动,如术后刀口疼痛,气管吸痰刺激,气管导管,尿管及各种其他引流管的刺激;都会引起躁动,临床表现为狂躁,呼喊,呻吟,不自主运动,企图拔除各种导管。
1.2手术时患者特殊的体位姿势骨科,脑科,普外科大型的手术,术中为了暴露手术野,患者经常处于各种特殊的体位姿势,术后留置的管路相对较多,如各种导管,患者在恢复清醒状态的过程中虽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的约束,导致舒适的改变,而且呼吸运动牵扯伤口引起剧烈疼痛,使舒醒过程中的患者难以忍受,诱发躁动。
1.3催醒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在体内残留有一定关系,如应用多沙普伦催醒会提高患者躁动的发生率。
因为多沙普伦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同时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用药后易使患者出现剧烈躁动,而肌松药在体内的残留也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和躁动。
2 躁动程度评价标准躁动程度评估标准分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
[1]3 躁动程度分级类轻度:拔管前,后在吸痰等强刺激下发生躁动,一旦刺激停止或拔管后言语安慰躁动即停止;中度:拔管前无刺激情况下发生躁动,拔管后意识欠清,言语安慰不能主动配合,需制动;重度: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
全麻病患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这些年由于我国医学水平的持续提升,经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也更多的使用在临床当中。
然而全麻后的并发症也接踵而来,在这当中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十分普遍的一种并发症。
全麻苏醒期躁动 (emergence agitation, EA)就是全麻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的行为,体现在兴奋、躁动以及定向障碍并存,且发生不适当的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胡言乱语、无理性言语、哭喊、妄想思维等等。
术后的躁动发作严重时,能够造成意外伤害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处理,甚至会威胁到病患的生命安全。
因此本文对全麻病患术后发生躁动的临床资料展开探究,并总结护理体会,现做如下总计。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护理;全麻手术病患;原因分析1.躁动危害全麻苏醒期躁动不管是对病患自己,还是对有些术后需要安静的手术均能形成很大的威胁,而且还是对护理人员的人员配置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躁动病患常常会发生很高的交感神经活动,比如心动过速、高血压等,进一步使循环系统并发症以及内出血的几率升高,躁动时的挣扎可危及到缝线、整形固定、血管移植、引流管、气管导管和各种血管内导管,还会导致伤口的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或手术失败的情况发生。
还有可能坠床造成骨折、扭伤等。
所以全面的研究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形成的因素,使用防护及干预方案,当躁动发生时按照病患的现实情况实施科学的处理,是共同需要重视的问题。
2苏醒期躁动因素分析2.1切口疼痛手术伤口的痛疼是造成手术后躁动的最普遍的因素,特别是大型手术的病患,病患普遍表现出坐起来,大呼小叫,身体不停摆动,手伸向伤口的位置,抗拒挤压引流管等情况。
2.2各种管道的刺激对于尿管的刺激的患者大多数大是男性的病患,病患在术前无尿管,展开麻醉后在病患无意识的情况下放置了尿管,病患麻醉后恢复期间,意识还没有全部的清醒,无法用意识操控自身的行为,并且对尿管刺激没有耐受性,发生不适感,体现在烦躁,大多数病患要求下床小便或是憋尿等。
全麻苏醒期燥动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ED,emergence delirium)是我们在全麻苏醒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有可能会导致手术病人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
通过对60例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观察和护理,分析其原因、机制及对病人的危害,并及时对症处理,结果:所有病人都顺利转出恢复室,安全返回病房。
标签: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护理【资料】:全身麻醉药物停止使用后,大多数患者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但有一部分患者在意识和自主呼吸逐渐恢复的过程中会出现兴奋、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症状,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氧饱和度下降,并可能引起切口裂开,手术部位出血,气管导管及名种引流管道脱落,甚至坠床等意外伤害。
因此,苏醒室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分析发生躁动的原因,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使患者平稳渡过麻醉苏醒期[1]。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全麻后出现明显苏醒期燥动的病例,共60例,占全麻病人总数的6%左右。
其中学龄前儿童8例,青少年3例,青壮年33例,65岁以上老年16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
手术种类:普外科手术17例,五官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5例,妇科手术2例。
麻醉方式均为静吸复合全麻,手术结束后带管送苏醒室等待苏醒。
患者躁动的表现主要有:身体不停扭动,摇头,想坐起来,用力吐气管导管及牙垫,试图用手拔除导管,吵闹着要小便等等,经适当处理后患者均转为平静,平稳渡过麻醉苏醒期,顺利拔管送病房,均未出现低氧血症、低血压、肺水肿、心律失常、低体温、意外伤害等严重并发症。
躁动程度采用五分躁动分级法[2]:1分,平静睡眠。
2分,清醒,平静,吸痰等刺激时稍躁动。
3分,易怒,哭喊,但程度不剧烈,不需要医护人员制动。
4分,难以安慰,无法控制的哭喊,无吸痰刺激时也有挣扎。
5分,无法安静,谵妄,剧烈挣扎,需多人按住。
评分为4分或5分的为苏醒期烦躁,多需要药物干预。
本组病例评分为4分44例,5分16例。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全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麻醉方式,通过药物使病人丧失意识和疼痛感,以便进行手术。
在手术结束后,病人需要逐渐恢复清醒,这个过程称为苏醒期。
在苏醒期,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躁动的情况,表现为焦虑、不安、兴奋或其他不适感,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了解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1.麻醉药物的作用:全麻使用的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苏醒期出现精神不稳定的情况,包括焦虑、兴奋等。
2.手术刺激:手术刺激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苏醒期出现躁动的现象。
3.恢复环境:苏醒期时的恢复环境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不适,比如光线、噪音等,也可能是导致躁动的原因之一4.术后疼痛:手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导致病人出现焦虑和不安等情绪。
5.术后药物的副作用:部分术后药物可能会带来不适的副作用,导致病人出现躁动的情况。
二、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处理1.环境的调整:保持手术室内的安静,减少光线刺激和噪音等,让病人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恢复清醒。
2.情绪疏导: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情况下,护士可以通过安抚、倾听和理解的方式,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3.疼痛管理:及时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控制术后疼痛,减少病人出现躁动的可能性。
4.药物干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或镇静剂来帮助控制病人的情绪,减少躁动的发生。
5.沟通交流:与病人及病人的家属保持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想法,以便及时处理问题,减少苏醒期出现躁动的可能性。
6.协助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帮助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搓手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焦虑和躁动的情绪。
综上所述,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护士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以减少对病人和护理工作的影响。
通过调整环境、疏导情绪、疼痛管理、药物干预、沟通交流和协助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躁动的发生,给病人提供一个平静和舒适的恢复环境,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护理研讨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为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EA不论是对病人本身以及某些需要术后安静的手术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医护人员的人员配置产生了极大的干扰,目前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疼痛、气管导管和尿管刺激、手术时间长短、心理应激,因此针对以上引起躁动的主要因素,预防性的用于临床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
标签:麻醉苏醒期病人护理研讨麻醉苏醒期病人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熟悉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机制、对病人的危害、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麻醉苏醒期躁动,不但能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各种导管脱出、坠床等意外或致手术失败,而且耗费医务人员的精力和体力。
为了更好地预防躁动的发生,本文对引起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以确保病人安全渡过全麻苏醒期。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分可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第二阶段: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整;第三阶段:呼吸道反射恢复;第四阶段:清醒。
全麻苏醒期躁动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
1、出现躁动的原因:1.1 、缺氧患者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麻醉镇痛药未完全代谢,起到分泌物痰液粘稠。
引起患者自身呼吸抑制,上呼吸道梗阻,喉痉挛等原因引起缺氧。
1.2、导管刺激(1)气管导管:患者苏醒期对气管导管不能耐受,出现呛管等不适症状。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处理全麻术后苏醒期出现躁动是一种常见现象,其原因可能包括手术刺激、药物副作用、镇痛不足、焦虑等因素。
躁动不仅会增加病人的不适感,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躁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原因分析1.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的刺激,如疼痛、恶心、呕吐等,可能引起病人苏醒期躁动。
2.药物副作用:全麻药物或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如幻觉、嗜睡等,也可能使患者出现躁动症状。
3.镇痛不足:术后疼痛不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病人出现躁动。
4.焦虑:手术前和手术过程都会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紧张,苏醒期的焦虑也可能导致躁动。
二、处理方法1.有效的镇静: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症状时,可以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如地西泮、氯胺酮等,来帮助病人放松情绪,减轻焦虑。
2.良好的镇痛:确保病人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
3.情绪安抚:在苏醒期,护理人员可以用柔和的语言和温柔的动作来安抚病人的情绪,使其感到安心和舒适。
4.注意环境:保持手术室的安静和整洁,减少外界干扰,可以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意识。
5.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躁动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与医生沟通:如果病人的躁动症状持续较长时间,且无法缓解,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寻求进一步的处理方法。
7.心理疏导:对于出现躁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其释放压力,减轻焦虑情绪。
总之,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是通过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发生,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意识,促进康复。
在处理躁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缓解其不适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8-14T16:10:22.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龙章凤[导读]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保证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龙章凤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分院手术室 4184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25-02
【关键词】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病人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不良刺激高度敏感,以兴奋,躁动,定向障碍为特征,可出现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和妄想思维等症状。
临床表现为焦虑和躁动,兴奋,极度烦躁,挣扎,有的病人试图翻身,坐起;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有呛咳,企图拔出气管导管,尿管,胃管,输液管及伤口引流管;病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浅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小儿病人常表现为激惹,不能停止的哭闹和无法安慰等。
全麻苏醒期病人出现躁动,如不及时处理,将引起各种并发症。
增加麻醉后危险,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手术后的康复,延长了手术时间。
1 躁动的原因
1.1外源性刺激全麻患者在术后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时,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任何刺激和疼痛不适都可引起躁动,如术后刀口疼痛,气管吸痰刺激,气管导管,尿管及各种其他引流管的刺激;都会引起躁动,临床表现为狂躁,呼喊,呻吟,不自主运动,企图拔除各种导管。
1.2手术时患者特殊的体位姿势骨科,脑科,普外科大型的手术,术中为了暴露手术野,患者经常处于各种特殊的体位姿势,术后留置的管路相对较多,如各种导管,患者在恢复清醒状态的过程中虽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的约束,导致舒适的改变,而且呼吸运动牵扯伤口引起剧烈疼痛,使舒醒过程中的患者难以忍受,诱发躁动。
1.3催醒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在体内残留有一定关系,如应用多沙普伦催醒会提高患者躁动的发生率。
因为多沙普伦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同时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用药后易使患者出现剧烈躁动,而肌松药在体内的残留也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和躁动。
2 躁动程度评价标准
躁动程度评估标准分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
[1]
3 躁动程度分级类
轻度:拔管前,后在吸痰等强刺激下发生躁动,一旦刺激停止或拔管后言语安慰躁动即停止;中度:拔管前无刺激情况下发生躁动,拔管后意识欠清,言语安慰不能主动配合,需制动;重度: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
[2]
4 护理
4.1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有研究表明,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最常见的原因。
[3]对于全麻苏醒期的患者,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适时拔出气管导管,避免过度刺激,对于带气管内导管的躁动患者,根据病情不适合拔管要求的,可根据医嘱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的眯唑安定或少量丙泊酚镇静,继续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因为躁动导致气管内导管脱出,造成患者窒息。
符合拔管要求的患者,应协助麻醉医生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个别拔管后出现躁动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和临床表现,对症处理。
4.2在患者全麻苏醒期,患者应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
对于重度躁动患者要防止因躁动发生坠床,软组织损伤,骨折等以外伤害及自伤发生。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保证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4.3控制疼痛由于疼痛是患者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重度躁动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无痛,无虑和安眠。
因此在处理患者重度躁动问题上,止痛剂的给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应先疼痛控制,再给予镇静剂,唯有疼痛缓解后,镇静剂的作用才能完全发挥。
4.4加强非语言沟通技巧由于气管插管,病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动作,手势,表情等来观察判断病人的需要,并且耐心做好解释,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4.5全麻苏醒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因肌松药残留所致躁动,患者多呈腹式呼吸,呼吸浅,急促而无力,并伴有抽搐样挣扎,表情痛苦,此时,护士应立即汇报给麻醉医生,协助麻醉医生疏通患者气道,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及时运用肌松拮抗剂,同时做好插管急救准备。
患者因催醒药导致的躁动,往往表现患者意识恢复欠佳,此时护士应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防等,防止因催醒药物作用消失后,残留的麻醉药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并同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4.6针对手术类型进行有计划的护理,不同手术类型引起的躁动护理重点应有所不同。
如对于耳鼻喉手术的患者,除了术前访视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外,如病情允许,尽量选择全静脉麻醉;术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避免患者发生误吸引起缺氧而加重躁动;胸外科手术属较大手术,护理重点在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循环系统的稳定;乳腺手术多为女性,因此要针对女性的特点,加强术前访视和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全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35.
[3]华勤学.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16(6):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