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杭州绿地系统规划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2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筑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活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2.绿道: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自然走廊(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绿色基础设施是:自然和人工的各类绿色要素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第三章城市绿地分类·红线:各种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道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5大类13中类11小类(p69)·服务半径: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带状公园位于规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一般不小于8m·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森林公园: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第四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实现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a吸收有毒气体b净化水体c净化土壤d减轻放射性污染f滞土减尘作用e改善城市小气候g减噪作用h杀菌作用I环境监测作用j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筑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5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观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1.总体规划阶段2.分区规划阶段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观赏性,供人们休闲、游览、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分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游览绿地的出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界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32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思考——以杭州市为例□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钟炜菁 丁小平 王 珏 袁野丰琳 董冠华面对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和新发展阶段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新需求,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绿地系统的规划指标构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转变,亟待梳理研判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发展新要求和趋势,直面问题与挑战,要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的协同,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
一、绿地指标构建面临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一)指标要求上:达标要求逐年提升,但人绿不匹配,绿地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随着中国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绿地的各项指标要求日渐提高。
反观现实,在过去城市快速扩张、人口急剧增长时期,公园绿地的增长却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如在过去十年间,杭州城区人口从2010年的435万增加到2020年的1071万人,但近十年扩绿面积却基本保持稳定,年均扩绿350万平方米,虽然2020年、2021年年扩绿量大幅增长,但扩绿速度仍远落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均公园绿地的面积不增反降。
目前,在未来用地紧约束的存量发展背景下,绿地的实施更是困难重重,指标下行的压力不容忽视。
(二)指标内容上:从单一要素,注重总量达标到多元要素、强调服务均好转变一是对多元要素日益关注。
如最新公园城市指数研究中架构了“一个目标-五大领域-十五个指数”的框架体系,体现了绿地价值和发展要求的多元化。
国内已有研究也普遍认为,当前主要考核的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大指标侧重于城市绿地二维空间的量化,对生态景观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缺乏考量,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应多维综合评价。
对杭州总体规划的综合评价姓名:学号:杭州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是浙江省的省会,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游览胜地。
杭州湾内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中国东南沿海交通枢纽之一,沪杭、浙赣、杭甬和杭长四条铁路线交汇于此。
公路、航运也十分发达,航空有一级民用机场。
杭州市政区包括6个市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半山;7个县:余杭、萧山、富阳、桐庐、临安、建德、淳安,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总人口530余万人。
仅市区面积430平方公里,人口120余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3万人(1984年底)。
城市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塘)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统筹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调整。
——引自百度百科介绍纵观古今,杭州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兼有以西湖美景著称的优美环境和中国东南交通要塞功能的历史文化城市。
而今作为浙江省会合并了七县的杭州更是一个地域和人口的大城市。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这门课的学生更是作为一名出生成长在杭州的本地人,我将尽可能结合所学知识和在这里生活中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和感受,以杭州最引人注目的生态规划和最令人诟病的交通规划,对这个城市的规划做一个简短的评价。
生态规划对于城市规划而言,了解这个城市的背景,抓住城市的特色并对城市的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做出正确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著名的文化古都,交通要塞和旅游胜地,更是拥有钱塘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西湖这样的世界遗产,素享有“丝绸之府”“人间天堂”的美誉。
因此,杭州市的总体规划中,杭州基于水网生态系统开展的生态建设一直有着重要地位。
可以说,杭州的生态规划是总体规划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早期规划杭州围绕西湖展开的改造和开发是自建国西湖区被正式归入杭州城内(原来西湖在杭州城墙外)后早期的杭州城市规划的重点内容。
这一时期的规划主要围绕现有景观资源展开,以改造扩建项目为主,其中尤以西湖为中心进行大量公园景观的开发。
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调查与分析杭州市作为中国的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其城市道路绿化水平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现状1.绿化覆盖范围:在杭州市区范围内,主城区和郊区的道路绿化覆盖范围普遍较广,街道两旁的绿化带和公园连廊成为了城市生态的一部分。
2.绿化植物种类:杭州市的道路绿化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大量的乔木、灌木和花卉等,其中以梧桐树、樱花树、紫薇等树种最为常见。
3.绿化养护水平:杭州市道路绿化的养护水平比较高,绿化带内有专门的养护人员定期清理杂草、修剪植物,保持绿化带的整洁和美观。
4.绿化效果:城市道路绿化使得整个城市显得生机勃勃,空气清新,给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娱乐环境。
二、问题分析1.绿化带利用率低:绿化带往往只起到装饰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如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
2.绿化带连通性差:城市道路绿化带之间的连通性不够,缺乏步行、骑行和绿道等交通网络,导致市民行动受限,无法充分享受绿化带带来的好处。
3.绿化植物种类不够多样化:杭州市道路绿化植物主要以常见的树种为主,缺乏多样性,导致景观单一化,缺乏变化和新意。
4.绿化养护成本高:绿地的养护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这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加大了绿化工作的难度。
三、建议1.制定全面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杭州市应该出台全面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明确绿化带的布局和功能,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提高绿化带的利用率:绿化带可以设置休闲设施、广场、健身器材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和活动空间,增加绿化带的利用率。
3.加强绿化带之间的连通性:完善步行和骑行道路网络,使各个绿化带之间可以互相连通,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
4.增加绿化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引入更多的本地植物和适应性强的外来植物,增加绿化带的景观变化和新意。
杭州东部高新产业园加速器项目方案设计张瑾【摘要】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design idea and the plan of the Accelerator project in east Hangzhou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the function planning, public space system planning,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rchitectural form and facade,plane function and streamline, design content, architecture form and space form, systemat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design features of the accelerator project.%本文介绍了杭州东部高新产业园加速器项目的设计构思及理念,园区功能规划,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绿化系统规划,建筑形态与立面,平面功能与流线,建筑造型和空间形态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系统的评述与分析了加速器项目的设计特点。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154-155)【关键词】杭州东部高新产业园加速器项目;建筑形态;建筑设计【作者】张瑾【作者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一.工程概况浙江省是我国市场化程度和外向度最高,市场体系最为完备的区域之一,但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结构也使得浙江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与压力。
杭州东部高新产业园加速器项目正是位于杭州市产业升级浪潮的前沿阵地——下沙经济开发区内,总建筑面积129976平方米,产业发展方向为“生物医药及信息科技”。
二.设计构思及理念加速器是近几年来伴随国内高新技术发展而生的一种全新建筑概念,国内较为成熟的项目案例稀少,但从建筑功能分析,加速器实质上是包含了厂房,科研,实验,办公等功能的综合产业园。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2010年第7期总第192期童氏市删学列主管部门是园林文物局(简称园文局)。
然后各分区建设部门及下属各建设主体均可自主建设绿地.这些实施主体的绿化建设计划更能反映实际需求.具有十足的可操作性。
这种规划思路类似于日本的绿地规划。
分为自上而下的“绿地总体规划”以及自下而上的“绿地基本规划”。
使市民更多的参与绿化建设。
因而绿地计划更能解决实际需要.更具实施动力。
小结:城市绿地系统虽为总规层面的规划,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指导空间布局的专项规划。
现有的总规层面的现状深度显然不足以指导其准确定位。
然而.面对动辄上千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对现状的了解与分析不可能如控规般深入.规划可借助已编下层次规划相关信息,并收集各建设主体、市民的计划与意愿.通过“自下而上”的现状信息收集方法.实现“自上而下”的规划统筹目的。
4.1.3量身订做的公园绿地体系规模在对上版杭州绿地系统规划进行规划实施校核的时候发现,除了空间布点不准确以外.影响规划落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园规模不合理,导致下层次规划公园面积缩水或取消。
因此。
针对城市现有空间资源和特征.合理制定公园等级规模是保证公园落实的重要前提。
现有对各级公园等级规模的国家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居住区公园最小规模lhm2:小游园最小规模0.4hm2:组团绿地最小规模0.04hm2: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公示满足宽度不小于8m2,面积不小于400m2。
(2)《公园设计规范》综合性公周不宜小于10hm2:居住区公园宜在5一lOhm2之间:居住小区游园宜大于0.5hm2。
(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明确城市公园的分类等级。
而无规定其衰1公园绿地分类裹Tab.1Park柚d铲eensPac嚣clasS进cation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备注大类中类小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GllGlll全市性园GlGll2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G12l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O.5一1.OkmG12G122小区游园服务半径:03_o.5km专类公园G13l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G133植物园G13G134历史名园C135风景名胜公园G136游乐公园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G137其他专类公园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G14带状公园G15街旁绿地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相应的规模(表I)。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探讨摘要:通过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绿地的调查分析,指出绿地系统建设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明确了“一带、三轴、两片”的空间布局结构,并对公园绿地的全市性综合公园、区域性综合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进行了详细的布局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公园绿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s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reen spa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green spa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dominance and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for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goal and the principle,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area, three axis, two pieces of” space layout structure, and the park green space of comprehensive park, regional citywide comprehensive parks, residential park, the village theme park, belt in the garden, and the street park green space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layoutKeywords: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ark green space;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杭州东部、钱塘江北岸,东南濒钱塘江、西至东湖路、北接海宁,范围104.7Km2,地理位置为东经120º 21ˊ33”,北纬30º 16ˊ43”。
某市城乡绿化设计浅思【摘要】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城乡同步快速发展的根本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城市与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措施,本文结合某市进行城乡一体化设计的主要特点,分析城乡一体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乡绿化;措施;建议居民生活舒适度中,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生活环境是否舒适,城乡绿化一体化是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有效措施。
根据城乡绿化一体化的主要特点,运用科学的、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结合某市城乡绿化一体化主要特点,提出了规划建设、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提高绿化标准和增强生态理念的建议。
1、杭州市城乡绿化一体化概述杭州市下达杭州市级专业化村建设方案,总结了大源勤功村毛竹专业村和万市大青村干果专业村实践经验,在2010月底国债造林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今年省林业厅下达造林任务5000亩,实际我市完成植树造林5014亩,完成率为100.2%,质量合格率达到94.2%。
2011年国债封山11000亩。
主要分布在万市、洞桥、新登等重点乡镇。
截止2012年年底建立生态公益林保护区15万亩,主要分布于常绿、湖源、渔山、里山、大源5个乡镇。
计划在5年内种植生态公益林1.2×104平方千米,全市各个县区森林覆盖率比去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45.3%;县城绿化覆盖率由2010年的32.5%提高到现在的38.2%,建成区绿地率为34.36%,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 平方米,到2012年底,全县森林面积达到956.8 平方千米,县城建成区森林面积为566.6平方千米。
县城公共绿地面积为500平方米。
行道树绿地覆盖面积811.2 平方米,单位附属绿地覆盖面积达到686.8m2,居民区绿地面积436.8平方米;风景林地面积12781.6平方米,防护林绿地面积2496平方米,生产绿地面积574平方米。
2、杭州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存在问题2.1 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少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绿地系统规划可操作性很差,很多地方只是把城市绿化一体化建设完成以后,不进行养护,这样就造成了一定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的建设中采取的是高起点、大气魄、快速化的建设思路,在各个区县都先后建成了100米、150 米的绿化带工程,特别是对杭州市森林公园的建设,进行了拆墙透绿、黄土不露天和见缝插绿的绿化工程,这样从总体上与城绿地率相差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相差2.1平方米(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绿地率3l%,绿地覆盖率36%,人均公共绿地7.5平方米)。
一、城市绿地系统绿地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个。
第一,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净化空气、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噪音、提供野生动物所需要的生存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减灾防灾。
第二,使用功能:满足日常休息娱乐活动、观光以及旅游、修养基地、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的需要。
第三,景观形象功能:交通道路景观、滨水城市景观、各区域特色景观。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城市绿地系统分类的科学程度,关系到城市整个绿地系统的建构合理与否,关系到城市绿地的保护、建设、管理水平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将最终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因此,一个统一、科学的分类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I/T85-2002)保证了全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标准的规范化,推动了全国城市绿地的建设、管理与保护,有助于实施国家“生态城市”的战略。
该标准具有下列三大典型特征:一是以绿地的主要功能作为分类的根本依据;二是取消“公共绿地”传统称谓,启用“公园绿地”的称法;三是采用分级混合型分类代码,例如G1表示大类公园绿地,G11表示中类综合公园。
该标准将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分别为:G1公园绿地、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属绿地以及G5其他绿地。
分类方法一目了然,非常合理,使得科学地编制与审批成为了可能。
三、各类城市绿地的作用与地位多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共同组成了城市绿地系统,它们在系统中的地位与职能各不相同,每种绿地都有自己的特征。
1.公园绿地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市民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在生态环境越发被重视的今天,公园绿地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公园绿地有以下几点特征。
(3)游憩主题性。
公园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供市民游憩。
由于市民的年龄各不相同,喜好也各不相同,规划时需要注意各个区块之间游憩主题的区别。
例如从年龄构成上来看,可将一块公园分为老年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一般活动区;从喜好上来看,又可将其分为疏林草坪区、水景区、体育健身区等。
分析了杭州市自然概况、城市森林现状及城市特色,明确了规划期限、范围、目标及指导思想,提出了基于杭州市自然山水、人文特色的城市森林建设规划,以及重点实施的城市森林建设特色工程。
1 自然概况杭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濒杭州湾,西与安徽省交界,北近上海。
东经118°20′~120°44′,北纬120°09′~120°09′,总面积为16 596k m 2。
其中,山地丘陵65.6%,平原26.4%。
杭州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范义荣 蒋文伟 徐文辉 陶一舟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 浙江临安 311300境域有钱塘江、太湖两大流域,水系分别有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及东苕溪、运河。
亚热带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0℃~17.7℃,年平均降水量1 100~1 600m m,年降雨日为150~16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 800~2 100小时。
杭州市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南部系丘陵山地,西北部山脉连绵,东北部则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杭嘉湖和宁绍平原的组成部分。
杭州市现辖8区3市2县,城市规划区面积3 068km 2。
2 城市森林现状(1)城市建成区绿地资源:杭州市建成区面积327.45k m 2,绿化覆盖面积124.90k m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14%,园林绿地面积113.09k m 2,绿地率34.54%,其中:公园绿地29.26k m 2,公园106个,公园面积8.52km 2。
(2)城郊森林资源:杭州市林业用地119.3万h m 2,占土地总面积的71.2%。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99.8万h m 2,疏林地面积1 826.7h m 2,灌木林地11.3万h m 2,未成林造林地2.2万h m2,苗圃地5560h m2,其他林业用地5.3万h m2。
杭州市森林覆盖率64%,活立木蓄积量3342.03万m3。
3 城市特色杭州城市特色主要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风景旅游城市特色,及江南水乡城市特色。
基于杭州城市特色的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探讨【摘要】本文总结了杭州城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土层土壤等对城市道路绿地规划影响情况,继而介绍了特色鲜明的杭州城市道路绿地规划情况,基于杭州的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详细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断面布置形式和规划设计要点情况。
【关键词】杭州城市现状;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内容;方法形式0.引言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亚热带北缘的杭州,其具备典型亚热带的季风气候,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著名风景旅游城市[1]。
具有城市骨架意义的城市道路在杭州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城市道路绿地规划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是杭州走向国际大都市前进道路上必不可缺的重点建设工程。
本文基于杭州城市特色、城市道路绿地规划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必须注意的设计内容、设计形式及设计方法。
1.杭州城市特色概况1.1杭州城市气候条件杭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湿润温暖且雨量充沛,每年的八月和九月多发生台风和热带风暴。
平均城市温度在15℃至17℃之间,最高气温曾达到42.1℃,最低气温有过-10.5℃,平均每年1899小时日照时长,平均每年1399mm降水量[1]。
每年时有发生干旱、台风、洪涝和冰冻等自然灾害,严重损害着城市道路绿地建设,给规划设计工作提出挑战。
1.2杭州城市地形地貌杭州呈现自西南至东北方向的倾斜地形,西南地区山峦起伏,属于丘陵地带,海拔低于500m,东北部城区则地形平坦,河网交叉密布,连接着杭嘉湖平原。
杭州城市南北宽为36km,东西长为40km,山峦起伏、湖塘交错、河流纵横,纷繁复杂的地形地貌特点决定其城市道路绿地规划必须因地适宜,综合考虑效益。
1.3杭州城市土层土壤土壤土层是植被生存的基础,进行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实地取样分析,清晰了解具体土壤分布情况。
杭州市市区呈典型地带性土壤分布,主要属于红壤、棕黄或者棕红,有着深厚的土层,质地从轻粘至粘,pH值在4.3至5.3之间,部分地段黄壤则呈现非地带性特征,残存石砾和砖块较多,较为影响城市道路绿化的效果。
杭州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图文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初步设计模板(公园绿地及广场)一、主要设计依据1、《公园设计规范》CJJ48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2〕98号)9、《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10、浙江省《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11、《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22】1号)12、《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13、“关于印发《杭州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杭建科发【2022】284号)14、《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15、《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16、各区(管委会)编制的《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实施方案》;17、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适用范围本设计专篇适用于新建、改建城市公园绿地及广场的雨水控制与利用。
三、项目概况及区位情况简述并分析地块规划设计概况及项目所在雨水汇水和雨水排水区域海绵城市规划情况(主要从存在的排水问题、竖向地形条件、外围排水条件等分析说明项目建设的目的要求,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四、各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地块内各种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应以蓝图形式表示,图纸中应注明LID实施的位置、规模以及所对应的汇水面积。
五、海绵城市设计主要内容:1、工程基本情况建设地点(所属地块单元)__________区(市、县)_____________单元_____________地块地块周边市政概况_____路预留市政雨、污水接口,可以接纳本地块雨水及污水。
_______路预留D_______市(雨、污水排水接口、管径、标高等)政雨水接入口,接口标高_______m(85国家高程,余同),预留D_______市政污水接入口,接口标高_______m。
杭州市绿地率计算规则杭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旅游城市,注重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绿地率的计算和监测成为了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那么,杭州市绿地率的计算规则是怎样的呢?一、绿地率的定义和意义绿地率是指城市绿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
它可以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较高的绿地率意味着城市绿化程度高,空气质量好,人居环境优美。
因此,绿地率的计算和监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地率的计算方法杭州市绿地率的计算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绿地面积的测量和总面积的统计。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步骤:1. 绿地面积的测量绿地面积的测量是通过对杭州市各个区域的绿地进行实地勘测和遥感影像解译来完成的。
实地勘测是指对绿地面积进行现场测量和标注,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
遥感影像解译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卫星影像进行绿地提取和分类,包括草地、森林、湖泊等。
2. 总面积的统计总面积的统计是指对杭州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和汇总,包括建设用地、耕地、水域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获取,也可以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
根据绿地面积的测量和总面积的统计,可以得出杭州市的绿地率。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绿地率 = 绿地面积 / 总面积 * 100%三、绿地率的监测和管理为了保护和提升杭州市的绿地率,相关部门对绿地的监测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视。
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定期对绿地面积进行测量和更新,以及对绿地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绿地的规划和设计,确保绿地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
为了提高绿地率,杭州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绿地建设的力度,增加公园和绿化带的建设。
其次,加强绿地保护,禁止非法占用和破坏绿地。
第三,推行绿化义务制度,鼓励居民和企业参与绿化建设和管理。
第四,加强绿地管理和维护,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生态效益。
杭州市作为中国的绿色城市之一,绿地率的计算和监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中由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园林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用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境域。
发展简史古代的园林主要属于皇室、贵族、僧侣、富豪所有,供少数人游乐、狩猎之用。
规模较大的园林大多分布于城市外缘,数量少,分布不匀,对城市环境影响不大。
产业革命后,工业国家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环境日益恶化。
在这种状况下,英国王室首先开放了一些皇家园林供公众享用。
1858年,美国纽约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园之一——中央公园。
一些著名的社会改革者和热心公益的活动家、科学家和工程师纷纷从事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他们都把发展城市园林绿地作为改造城市物质环境的手段,主张增大绿地面积,形成体系,使城市具有田园般的优美环境。
1892年,美国风景建筑师F.L.奥姆斯特德编制了波士顿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方案,把公园、滨河绿地、林荫道连结起来。
1898年,英国霍华德,E.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在霍华德思想的影响下,以后又出现了有关新城和绿带的理论(见新城建设运动、绿带、楔形绿地)。
科学家们也开展了植物对环境保护作用的研究,使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理论有了科学基础。
作用从生态学、环境心理学和环境美学等方面看,绿地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提高空气的含氧量。
植物的根部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蒸发到空气中,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
某些植物能够吸收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从而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
某些植物能够分泌杀菌物质,有助于降低空气的含菌量。
植物枝叶可以滞留、过滤空气中的尘粒,起着净化空气的作用。
植物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热和通过浓荫的覆盖降低地面的热辐射,造成局部地区的温度较低,而周围地区温度较高,这样便会因温差而形成空气对流,可以改善小气候。
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
美化环境,满足精神需要以各类建筑物为主体的城市空间环境,使人感到单调和枯燥。
植物以其纷繁的品种、色彩、线条、造型,丰富城市的景观,有利于缓解人们心理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