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中出现的十大错误
- 格式:ppt
- 大小:386.00 KB
- 文档页数:27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谨防成语使用十大误区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出能够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 >>> 在线咨询。
在近几年的湖北公务员考试中,成语在选词填空类题型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并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从考查的形式上来看,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特点是公务员考试越来越侧重于综合考查,特别是成语与实词的混合型考查。
在考试中,对考生正确使用成语(选词填空、病句)能力的考查,主要从十个方面来设置错误选项或迷惑项。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结合实例给考生详细讲解如何避免这十大误区,帮助考生成功辨析与使用成语。
(一)形近、音近易误,义近易混遇到形近、音近或义近类成语时,要注意从相近成语的相异语素去分析,找出其差别。
(注: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1.形近、音近有些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众人信服,而与之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却表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其他还有“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 、“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注意区分其含义。
2.义近有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它们的用法仍有细微差别。
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两者意义相近,但前者更偏向主动,后者更偏向被动。
例题: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_____,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前仆后继B.勇往直前C.前赴后继D.发奋图强【答案】A。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形容事物或消息已经过时。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利用去冒险,但最终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由于力不胜任或条件不足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0.不名一文:形容贫穷到极点,没有一文钱。
11.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12.XXX: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3.数典忘祖:比喻忘记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8.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19.别无长物:形容生活俭朴,除了一身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
20.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22.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6.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8.开门见山:比喻直截了当地谈论本题。
2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31.独步天下:形容独一无二,无人能比。
32.独辟蹊径:比喻独立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方法。
第二类对象误用:1."美轮美奂"只能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十大误用成语1.[呼之欲出] 媒体误例: 《机甲世纪》教官系统呼之欲出简析:呼之欲出,是形容绘画或文学作品形象生动形象,就像活了一样;而相当多的媒体望文生义,误解为某某事情、法规等要出现出台的意思。
该成语误用率之高,令人震惊,每天几乎随时可见。
2.[对簿公堂] 媒体误例:黄圣依星爷官司开庭“劳资纠纷”对簿公堂简析:对簿公堂意思是指在公堂受审,而众多媒体误用为双方打官司闹上法庭或告状的意思。
误用率也相当高。
3.[炙手可热] 媒体误例: NBA火箭老板置业世界城酒店式公寓正炙手可热简析:炙手可热的意思是指某人的权势很大,一接近就烫手。
但很多媒体错误地理解为很抢手或非常红火的意思。
4.[长袖善舞] 媒体误例: 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深圳市获得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简析:长袖善舞,是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贬义词;而一些媒体误解为有能力、善于运作的意思。
5.[美轮美奂] 媒体误例:在第一届体育艺术节上,师生的节目真是美轮美奂,和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出都相差不大。
简析:美轮美奂,是形容高大美观,多用于赞美新屋。
一些媒体单从字面上看,误解为美丽而丰富宏大的意思。
轮,是高大;奂,是众多;美轮美奂,就是高大众多,一般用于形容房屋。
同时这个成语中的“轮”经常误写作“仑”。
6.[空穴来风] 媒体误例:你说北京大学教授将要到我校做学术报告的事情,完全是空穴来风嘛,我可以肯定的说,是绝对不可能的,昨天我从校长那里已经证实了。
简析:“空穴来风”指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一些媒体错误地理解为消息、传闻等没有任何来由和根据,而且误以为贬义的用法。
7.[差强人意] 媒体误例:《开创世纪》堪称大手笔但后40集差强人意简析:差强人意,是还算符合人意的意思;而一些媒体错误的理解为因质量不好不怎么符合人意的意思,错用率很高。
(部编版)初中成语误用十大类型一、是否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确定性及习用性。
如果只按照字面去牵强附会,不推求确切的涵义,就会出错。
(1)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2)我本来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分析】(1)中“指手画脚”指站在一旁乱加指点,说话时做出各种手势动作,形容说话放肆或得意忘形,句中误解为练功时既动手又动脚了。
(2)中的“差强人意”表示“还能够使人满意”。
之所以误用,是因为将“强”字误解为“强迫”了,其实,这里的“强”是“勉强”的意思。
命题者设计该题,是检测考生对“差强人意”与“强人所难”意义的区别能力。
【顺口溜记忆:“差强人意”还满意】二、是否分清对象(用错对象)每个成语就其语法来说都有它一定的适用范围、所指对象,如若不加辨析、胡乱套用,极易误用。
(3)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4)《温州日报》曾刊一篇题为“比翼双飞”两“状元”的文章,报道某市男女两位高考状元的事。
【分析】(3)中的“汗牛充栋”是指书多,搬运起来使牛出汗,堆放起来充塞屋栋,不能用来形容其它的事物多,又怎能用来形容古人中刻苦学习的事例多呢?(4)中的“比翼双飞”专指夫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而句中说的是男女中学生,显然是混淆了说明的对象。
【用错对象成语积累】1、适用于特定关系:(1)破镜重圆:只适用于夫妻关系。
(2)青梅竹马:适用于男女两小无猜。
(3)天伦之乐:只适用于家人之间的关系。
(4)萍水相逢:只适用于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5)狭路相逢:特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不肯轻易放过。
2、适用于特定事物:(1)浩如烟海:特指文献、资料等很丰富,不可用来指商品。
(2)不胫而走:特指事物、消息迅速传播、流行。
(3)白驹过隙:特指时间过得飞快。
(4)如雷贯耳:只适用于形容某人名声大,而且一定是好的名声。
行测选词填空成语使用“十大误区”在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成语在选词填空类题型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并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从考查的形式上来看,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特点是公务员考试越来越侧重于综合考查,特别是成语与实词的混合型考查。
在考试中,对考生正确使用成语(选词填空、病句)能力的考查,主要从十个方面来设置错误选项或迷惑项。
下面专家结合实例给考生详细讲解如何避免这十大误区,帮助考生成功辨析与使用成语。
(一)形近、音近易误,义近易混遇到形近、音近或义近类成语时,要注意从相近成语的相异语素去分析,找出其差别。
(注: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1.形近、音近有些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众人信服,而与之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却表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其他还有“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 、“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注意区分其含义。
2.义近有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它们的用法仍有细微差别。
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两者意义相近,但前者更偏向主动,后者更偏向被动。
例题: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_____,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仆后继B.勇往直前C.前赴后继D.发奋图强【答案】A。
【技巧点拨】本题正确答案为“前仆后继”,干扰项是“前赴后继”。
它们是形近成语,相异的语素是“仆”与“赴”。
“仆”是倒下、牺牲的意思,“前仆后继”是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赴”是奔赴、上去的意思,“前赴后继”是前面的人冲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根据“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横线处应填“前仆后继”。
成语运用材料成语使用通常会出现下列错误:(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2、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3、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4、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5、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企图掩盖战争罪行。
上述5例中例1~例4句均应使用带有褒义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处心积虑”、“夸夸其谈”和“振振有辞”却均带有贬义,感情色彩用反了。
例5句的成语使用则与前4例相反。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6、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7、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8、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兴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例6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排列严密;例7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例8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指人多;例9中“与日俱增”一般是指某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例10中“络绎不绝”则是指人、车、马、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三)、成语使用似是而非11、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12、泰州市人民医院,今年又引进了3名博士、5名硕士,真是人才辈出。
13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引起了我丰富的联想,我凝望着窗外的蓝天,不免出神入化。
14、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15、在伊拉克,美国军队和反美武装萨德尔民兵同室操戈,冲突不断发生。
上述5例中的成语使用大致上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某个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不追根溯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成语的错误。
如: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2005年浙江卷)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仰止,指仰望、向往。
成语的意思是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
而此题中将“高山仰止”误解为“面对书山,停止不前”,因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误。
如: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
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相悖。
(三)词意重复成语一般精练警策,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中语义的比较对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意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如:③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句③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的意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的“让人”重复。
句④中“生灵涂炭”的“生灵”是“百姓”之意,与前面的“人民”重复。
(四)形近混淆有的成语与其它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⑤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换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2005年北京春招卷)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成语使用错误例析1.语文教师的作用正是要设法把学生带入作品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专用于代替别人表示感谢。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2.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气宇轩昂,形容人很有气概。
不能形容建筑物。
)3.仅仅靠一双脚板,一块块地搜集,很难包揽天下的奇石,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慷慨解囊”是资助别人,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
)4.在这次“希望之星”中学生绘画比赛中,一幅名为《扬帆》的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一等奖。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不用于绘画作品。
)5..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 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6. 王同亿《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中随心所欲、口若悬河的释义如此之多,到底会把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何方?(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7. 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令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啊。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
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里用反了。
应改为“今不如昔”。
)8. 看到12岁的刘思影受**功毒害而走上自焚的道路,我们无不深恶痛绝。
(对谁深恶痛绝?容易使人误解为对刘思影。
)9.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次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正日益严重,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视同儿戏,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
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不可视同儿戏,就是应该重视,也就是重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或者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威胁。
不合逻辑。
)10.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败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