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教案 公开课 获奖教学设计两首》教案 公开课 获奖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诗经》两首

第一课时关雎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重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问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展示

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 鸠(jiū) 荇(xìng) 芼(mào)

好逑(hǎo qiú) 参差(cēn cī)

窈窕(yǎo tiǎo) 寤寐(wù mèi)

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翻译: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翻译: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三、合作探究

(一)理解主要内容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二)分析写作手法

《关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1)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为中国诗歌树立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艺术法则,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方法,再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兴”的表现方法,只是一种自由联想,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诗歌的景物描写,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谐的鸟鸣,仍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把人带到一片平旷辽远的境地之中,诗因此也显得分外质朴自然。

(2)重章迭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韵,既富于表现力,又朗朗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

四、板书设计

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反思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引导学生了解《诗经》、识记重点词句之后,我还重点讲解了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做到了讲解全面,重点突出。

不足之处:本诗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但是,由于只有一个课时的时间,我没有给学生朗读的机会和时间,这对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课文不利,以后一定会注意这一块。

第二课时蒹葭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重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重点) 3.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文章的主题。(重点)

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课中依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二、预习展示

1.走进作品。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

2.识记字音。

(1)溯洄

..(sù huí)从之

(2)道阻且跻.(jī)

(3)宛在水中坻.(chí)

(4)宛在水中沚.(zhǐ)

3.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能够把它读得这么美呢?(小组讨论)

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朗读时十分投入,也因为诗歌独特的形式。

(1)韵脚

苍、霜、方、长、央

萋、晞、湄、跻、坻

采、已、涘、右、沚

(2)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

总结: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

(一)品味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情感

古人云:“诗源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明确:(1)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

(2)执着、坚贞不渝。(提示:诗人追寻伊人的道路一帆风顺吗?)“道阻且长”“道阻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