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62例胃癌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2.61 KB
- 文档页数:1
胃癌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最新进展胃癌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癌症,常常给患者和医生带来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崭露头角,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胃癌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最新进展,包括中医治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以及饮食与心理疗法等领域的创新方法。
一、中医治疗的崭露头角在胃癌治疗中,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汤剂、针灸、艾灸、拔罐等。
其中,中药疗法在中西医结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可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癌细胞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此外,中医治疗还注重整体调理,通过平衡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二、靶向治疗的新突破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胃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突破。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一些靶向药物,如赫赛普汀和雷帕替尼,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同时减少了许多化疗的副作用,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
三、免疫疗法的应用免疫疗法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
对于胃癌治疗,免疫疗法的应用也有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主动攻击癌细胞,这一治疗方法已经在一些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免疫疗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使胃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四、饮食与心理疗法的综合应用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饮食与心理疗法在胃癌治疗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合理的饮食对于维持患者的体力和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专业的营养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减轻化疗期间的不适感。
此外,心理疗法也对胃癌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常常伴随着情绪上的波动和压力。
心理治疗和支持团体可以帮助患者应对这些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的效果。
五、结语胃癌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最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30例临床观察
张中建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及客观疗效等方面情况.方法将57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30例在化疗的基础上,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客观疗效方面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较单纯化疗更具有优势,不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减少化疗药物所致的副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张中建
【作者单位】471400 河南省嵩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J], 郑洪昭
2.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J], 王圣庄;鲁燕;周巧林
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74例临床观察 [J], 王仲涛
4.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J], 陆志芳
5.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J], 陆志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2例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6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 en组和pn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7d后,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尿素氮含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en组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为3.8±1.2d,显著低于pn组的5.6±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远期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临床效果胃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后的创伤应激使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营养消耗增多,易导致机体免疫缺陷,使得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严重影响机体的术后康复与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文将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2例胃癌手术患者,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3±3.6岁,所有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治疗,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支持方法 en组术前将肠内营养管和胃管经鼻置人患者胃中,术中将营养管置于空肠上段,术后第1d静脉滴注250ml生理盐水,术后第2d泵入肠内营养剂百普力500ml,第3d将泵入剂量增加至1000ml,第4-7d维持在1500ml。
pn组术后24h通过颈内静脉持续留置管持续输注85g/l复方氨基酸,100g/l葡萄糖,200g/l 脂肪乳剂,同时补充其它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维持补充7d。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53个经典病例分析附答案1: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61岁,渐进性活动后呼吸困难五年,明显加重伴下肢浮肿一个月五年前,因登山时突感心悸、气短、胸闷,休息约1小时稍有缓解。
以后自觉体力日渐下降,稍微活动即感气短、胸闷,夜间时有憋醒,无心前区痛。
曾在当地诊断为“心律不整”,服药疗效不好。
一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咳白色粘痰,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尿少,颜面及两下肢浮肿,腹胀加重而来院。
既往二十余年前发现高血压(170/100mmHg)未经任何治疗,八年前有阵发心悸、气短发作;无结核、肝炎病史,无长期咳嗽、咳痰史,吸烟40年,不饮酒。
查体:T37.1℃,P72次/分,R20次/分,Bp 160/96mmHg,神清合作,半卧位,口唇轻度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两肺叩清,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2次/分,心前区可闻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肋下2.5cm,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脾未及,移动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明显可凹性水肿。
化验:血常规Hb129g/L,WBC6.7×109/L,尿蛋白(++),比重1.016,镜检(-),BUN:7.0mmol/L,Cr:113umol/L,肝功能ALT 56u/L,TBIL:19.6umol/L.[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3.肺部感染(二)诊断依据1.高血压性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二十余年血压高(170/100mmHg);现在Bp160/100mmHg;心功能IV级3.肺部感染:咳嗽,发烧,一侧肺有细小湿罗音二、鉴别诊断(5分)1.冠心病2.扩张性心肌病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三、进一步检查(4分)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X线胸片,必要时胸部CT3.腹部B超1分4.血A/G,血K+,Na+,Cl-四、治疗原则(3分)1.病因治疗:合理应用降血压药2.心衰治疗: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药3.对症治疗:控制感染等2:左侧肺炎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63岁,工人,发热、咳嗽五天患者五天前洗澡受凉后,出现寒战,体温高达40℃,伴咳嗽、咳痰,痰量不多,为白色粘痰。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98例李中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98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6例胃癌晚期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患者.对照组只采取化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总缓解例数为70例,占71.43%.对照组总缓解例数为50例,占51.0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总缓解例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存活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和副作用方面,实验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但是并不明显.结论针对胃癌晚期患者,可以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可以巩固化疗效果,但是在减轻副作用和延长患者生命的效果有限.【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2【总页数】2页(P130-131)【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晚期胃癌;化疗【作者】李中生【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灵山医院外科,鞍山114042【正文语种】中文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中,胃癌高居首位。
其发病率与地域、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较高,在我国西北等北方地区的胃癌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南方地区,男性的发病率为女性的二倍且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1-2]。
目前,对于晚期胃癌还未出现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为了探究中西医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选择196例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之间收治的196例胃癌晚期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8例,女性患者78例,年龄为26~77岁,平均年龄为(54.7± 12.1)岁。
根据入院顺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胃癌,化疗后赴中医门诊进行中药治疗。
196例患者中包括中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78例,印戒细胞癌30例,未分化癌20例,黏液腺癌36例。
全部患者均出现转移情况,包括肺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腹腔内转移,患者的身体体征完全符合化疗的要求。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8T10:28:31.39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月1期作者:舒耀东[导读]舒耀东(江苏省武进区嘉泽镇嘉泽卫生院;江苏常州213100)【摘要】目的:研究胃肠道功能紊乱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
方法:随机纳入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共计62例,其中实验组纳入31例,实施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纳入其余的31例,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更短,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胃肠道功能紊乱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疗效确切。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疗效Efficacy analysis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Shu Yaodong Jiaze Health Center, Jiaze Town, Wujin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Jiangsu 213100【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which 3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remaining 31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bacteria enteric-coated capsule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remission tim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has a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Combin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Curative effect 对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行临床分析,主要临床症状是便秘、腹泻、腹痛、腹胀等,是胃肠综合征,解释时无法用理化异常、器质性病变来阐述疾病,这一疾病发生率以及就诊率均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摘要】胃癌是我国高发的主要恶性肿瘤,三高一低是其显著特征,即高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早诊率低。
药物治疗进展缓慢,疗效提高不显著。
因此是目前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难点,为此,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许多裨益。
本文对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抗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以供临床与研究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进展期胃癌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居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30%)高的“三高”特点。
胃癌早诊率低,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不足10%[1],胃癌患者多数在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即便是根治性切除,局部复发率仍然高达50%以上[2],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在60%,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3]。
因此,进展期胃癌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
积极探索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几年,国内许多中西医结合学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对于临床治疗进展期胃癌有许多裨益。
现综述如下。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临床研究目前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主要有三种形式:(1)大化疗加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辩证则围绕虚、寒、热、毒、瘀等进行分型辩治;(2)中成药加化疗,中成药则以中药针剂为主;(3)单方(或协定方)加化疗。
化疗以含5-fu方案为多,,大多临床观察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具有提高疗效、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减轻症状等作用。
1.1辩证分型治疗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目前较为公认的是1978年全国第一届胃癌学术会议北京市胃癌协作组制定的临床证候分类法,包括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瘀毒内阻、胃热伤阴、痰湿凝结和气血双亏六大证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生存期疗效观察
梁尔斌;陈春燕;庞阮琴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6(027)016
【摘要】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晚期胃癌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姑息性手术治疗联合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生存期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0.74%,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9.63%,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总体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6个月和1年生存期高于对照组(P<0.05)。
对晚期胃癌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病人生存期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总页数】2页(P2990-2991)
【作者】梁尔斌;陈春燕;庞阮琴
【作者单位】茂名市中医院,广东茂名 525000;茂名市中医院,广东茂名525000;茂名市中医院,广东茂名 5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J], 郑丽星;孙宽学
2.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J], 葛姗
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9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郭良耀;陈郭君
4.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92例疗效观察 [J], 武玉华;郭敏
5.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生存期分析 [J], 曹妮达;赵爱光;杨金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62例胃癌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06T11:10:34.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作者:李云霞
[导读] 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经确诊的6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分析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癌;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032-02 胃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转变,胃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
早期胃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中晚期胃癌患者往往已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因此强调包括非手术方法在内的综合治疗,以达到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减少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6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同盟TNM法分期标准,病期为Ⅲ~Ⅳ期,排除转移性胃癌患者。
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为(60.5±3.6)岁。
其中低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30例、高分化腺癌14例;早期胃癌16例、中期胃癌34例、晚期胃癌12例。
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化疗治疗,采用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治疗85mg/m2,持续2h左右;亚叶酸钙持续2h治疗,0.4g/m2;氟尿嘧啶0.4g/m2进行静脉滴注,氟尿嘧啶
2.4~
3.0g/m2静脉滴注48h泵入14d,化疗前后静脉滴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1~3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肝脾不和、气滞血瘀型:给予白芍、桂枝、党参、砂仁、黄芪、白术、防风、茯苓以及五灵脂等,根据患者具体病情5~10g煎服,3次/d;(2)脾胃虚寒、痰瘀交阻型:给予茯苓、白术、淡附子、陈皮、苍术以及党参等中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取5~10g煎服,3次/d;(3)脾胃阴虚、痰热交阻型:给予玄参、昆布、白茅根、生地、海藻、麦冬、仙鹤草等中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取5-10g煎服,3次/d。
患者若同时具有三种证型,则考虑加减人参、炮干姜、生南星、炒白术、生半夏、补骨脂、橘络、茯苓、淫羊藿等植物药和鱼鳔、水蛭、土鳖虫、蚕茧、生牡蛎等动物药。
14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判定标准(1)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肿瘤的可见病灶完全消失;(2)部分缓解:患者治疗后肿瘤可见病灶缩小1/2以上;(3)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可见病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新病灶。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I、II度呕吐合并手脚麻木、1例出现I度腹泻,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I、II度呕吐合并手脚麻木、3例出现I度腹泻、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2例出现I度口腔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恶性肿瘤胃癌主要是由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的,能够发生在胃任何部位。
早期胃癌是指病灶局限于黏膜下层或者黏膜内部,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会伴有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等;进展期胃癌是病灶转移至胃以外区域或者侵犯至肌层深部,患者会出现疼痛、上腹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且患者会伴随病情发展表现为乏力、上腹疼痛剧烈以及食欲下降等[3]。
目前,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抗癌药物也有了很大进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然而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来说,抗癌药物的疗效并不显著,大部分的化疗治疗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临床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会有显著效果,中医领域将胃癌的病因归为肝脾不和、气滞血瘀、脾胃虚寒、痰瘀交阻、脾胃阴虚及痰热交阻等,采用五灵脂、水蛭及党参具有抑制癌细胞扩散、阻断胃癌细胞VFGF、P53和受体表达。
因此,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使药物相互作用,加入相应的中药配合治疗以减少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预防癌组织扩散和增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朱秀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中晚期溃疡型胃癌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05(10):98-99.
[2] 程纬,葛亮,孟宪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64例报告[J].临床医学工程.2014,04(21):467-468.
[3] 王志远,王建国,徐美瑛.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营养不良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分析[J].光明中医.2014,01(29):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