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建非洲水利水电工程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5.04 KB
- 文档页数:2
加纳布维铸丰碑传承友谊达后人——中国水电八局加纳布维项目建设纪实来2013年12月19日加纳当地时间12点38分,加纳国总统马哈马阁下按下布维水电站1号机组启动按钮的那一刻,整个发电厂房掌声鼎沸,整个布维欢欣鼓舞,整个加纳传遍喜悦。
至此,中国电建集团水电八局历经五年半艰苦奋斗,用汗水凝成的加纳布维水电站顺利实现了“一年三投”和竣工的目标。
这是中国电建集团水电八局在非洲欠发达地区的惊人壮举。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前联、澳大利亚和法国即开始介入布维水电站的筹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加纳人的电力梦想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直到2006年11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召开,加纳人的百年梦想才开始变为现实。
2007年4月时任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出访非洲四国,在加纳首都阿克拉敲定了这一援非项目,使之成为中加合作的重要经贸成果之一。
工程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总投资约8亿美元(含追加贷款)。
电站主要建筑物包括:110米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主坝)、60米高的1#黏土芯墙堆石坝(副坝)和7米高的2#均质土坝(副坝)各1座,输变电线路270公里,升压站1座,变电站4座。
电站为坝后式厂房,安装3台单机容量为133.34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另增加一台4MW的小机组、总装机404MW,年发电量约10亿度。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国电建集团水电八局组建了有340多名员工(高峰期)的加纳布维项目部,由其带领100多名巴基斯坦劳务和2200多名加纳劳务风餐露宿、顽强拼搏、夜以继日地建设布维水电站。
公司在建立项目部的同时,建立了项目部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党工委、工会、共青团等党群组织。
还在加纳当地雇员中建立了工会组织。
在进场以来的5年多时间里,项目部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结合国际工程实际,加强与加纳当地政府、酋长和工会组织联系沟通,有理有节地开展工作,为维护项目的稳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做出了努力。
中国电建集团董事长集湘,水电股份副总经理曾兴亮、忠,总经理助理宋东升、周家义,国际公司副总经理田海华、熊立新、凤秋、季晓勇,中国水电八局林修建、正平、朱素华、黄敏等10多位领导分别多次到工地慰问员工并指导工作。
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当前国内外学术界探讨不同政府对非洲的国家政策的文章已有许多。
具体到各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及其成效的文章也有不少。
国内学人对于中国的对非援助进行阐述之时,大多将其放置于中非交往这一大框架之内,继之从对非战略的高度考察国家的对非援助政策,因而文章之中总少不了对中国的非洲援助政策进行一个历时性的梳理,划分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成效进行总结,最后加之以一些建设性意见。
就目前来说,国家间的合作和关联已相当深化,以致于无可分离。
各自国家,无论是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乃至学术研究本身的需求上,都要求一种双边和多边的交往和对话机制,并发挥作用。
这一点可以从学术研究上,不同国家对非援助之政策比较,经验借鉴中看出来。
本篇论文就是对其他国家借鉴中国的援非经验进行考察的。
一、中国援非概述:背景、方式、原则和成效对非援助是当代中国发展同非洲国家间关系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一环。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始于1956年,至今已经历五十多年的岁月。
纵观这五十多年来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界线为1978年的改革开放。
在20世纪50~70年代这一时期里,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更多的是一种对非整体战略的一个辅助性质的选择,基本上是基于政治上和外交上的需要。
其特点可以概况如下:⑴经济利益服从政治、外交需要,经济关系局限于双边和官方;⑵合作领域狭窄,以中国单方面援助为主,双边贸易为辅。
这样一种性质和特点的对外援助是有一种历史的深刻性在里面的,具体而言,就是:这一时间段内的中国,面对的是一种险恶的国际环境,先是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与包围;而后在1969年中苏交恶,双方发生严重的冲突和对抗。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对非援助是作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的重要内容而被执行的,目的是为了共同的反帝、反殖。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对非援助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无偿赠与或无息贷款的方式提供成套的项目援助。
这一时期,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举,自身的经济发展也非常困难,但仍给予非洲国家大量的无私援助,在1956~1977年间向非洲国家提供了超过亿美元的经援,占中国对外援助总额的58%。
中国水电人在尼罗河上的创举概述中国水电人在尼罗河上的创举是指中国工程队在非洲埃及尼罗河流域进行的水电项目建设。
这一创举是中国水利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不仅为尼罗河流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也为中埃两国的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尼罗河流域的水电潜力尼罗河是全球最长的河流,流经十个国家,其中埃及是其下游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尼罗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潜力,对于满足当地能源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尼罗河流域的水电开发利用一直面临着挑战。
传统的水电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这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
中国水电人以其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积极参与到尼罗河水电项目建设中,为当地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水电人的创举中国水电人在尼罗河上的创举主要包括两个重点项目:埃塞俄比亚吉达尔水电项目和苏丹阿图巴水电站项目。
埃塞俄比亚吉达尔水电项目吉达尔水电项目位于埃塞俄比亚尼罗河流域,是中国水电人在尼罗河上的第一个重大水电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超高压输电技术,能够将发电的电能高效传输到消费点。
项目总装机容量约为6万兆瓦,预计可年均发电量达到270亿千瓦时,为埃塞俄比亚及周边地区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
苏丹阿图巴水电站项目阿图巴水电站项目是中苏两国合作的重点项目,位于尼罗河上游的苏丹境内。
该项目利用尼罗河上的丰富水力资源,建设了一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8万兆瓦。
水电站建成后,将为苏丹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并向周边国家输送电能,推动尼罗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创举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水电人在尼罗河上的创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这一创举为尼罗河流域提供了丰富的清洁能源。
传统的水电项目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还能为周边地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这一创举为中埃两国的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埃两国在水电领域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尼罗河流域的水电开发能力,也为两国企业搭建了合作平台,促进了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非洲莱索托高地水利工程2期工程进展顺利为了缩短大坝建设工期,莱索托高地水利工程(Lesotho Highlands Water Project,LHWP)2期工程在修建布蒂哈蒂(Polihali)坝之前,进行了输水隧洞的开挖施工。
两条隧洞从取水口到坝下游出水口平行布置,直径分别为 7 m和 9 m,长度均接近 1 km。
目前,1号隧道已经开始进行混凝土衬砌施工。
通过喷混凝土和锚杆锚固对取水口段和出水口段进行了加固。
布蒂哈蒂大坝为混凝土堆石坝,坝高165 m,将建于莱索托莫霍特龙(Mokhotlong)区奥兰治-森曲(Orange-Senqu)河和库贝鲁(Khubelu)河交汇处下游。
大坝形成水库面积约5 053 hm 2,总库容达 23.25亿m 3。
布蒂哈蒂大坝通过副坝挡水壅高水位,加大水库供水量。
水库预计于2024年蓄水,2027年开始供水。
莱索托高地水利工程由南非和莱索托共同出资建设。
工程可为南非豪登(Gauteng)省居民提供饮用水源,并为该地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
工程1期建成的卡茨(Katse)大坝和穆埃拉(Moha-le)大坝向南非和莱索托供水、供电。
2期输水隧洞建成通水后,向南非的供水量将由每年7.8亿m 3增加至13.7亿m 3。
(编译自)3阿联酋迪拜卢塞利水库建设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72%卢塞利(Lusaily)水库位于迪拜卢赛利地区,库容为27.28万m 3。
工程总投资1.754亿迪拉姆(约合4776万美元),预计于2021年上半年完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2%。
迪拜电力与水资源管理局(Dubai Electricity and Water Authority,DEWA)表示,为了满足迪拜未来发展的需求,需要继续巩固迪拜在水电设施建设和能源产出效率上的领先地位。
目前,在卢塞利地区还有1座在建水库——纳哈利(Nakhali)水库,库容54.55万m 3。
纳哈利水库建成后将主要用于蓄水,以提高阿联酋的水资源储量。
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苏丹麦洛维大坝入选“中国八大援非
工程”
北极星水力发电网讯:日前,中国日报网评选出中国政府援非八大重点工程。
其中,由集团公司承建的苏丹麦洛维大坝作为中国电建海外建设的典范成功入选。
中国政府援非八大重点工程涉及水电、铁路、港口、公路等领域。
除了中国电建承建的苏丹尼罗河麦洛维大坝以外,另外七项工程分别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埃塞俄比亚非洲联盟会议中心、莫桑比克津佩托体育场、塞内加尔达喀尔国家大剧院、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莫桑比克马普托机场新航站楼、马里医院等。
苏丹麦洛维大坝位于尼罗河上,兼有发电、灌溉和环保功能,是当时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史上中国企业承包的最大单项国际工程,坝高65 米,全长9.7 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坝,电站总装机容量125 万千瓦,相当于苏丹现有总发电量的两倍以上。
大坝上游人工水库库容达124 亿立方米,可为尼罗河两岸方圆400 平方公里内的灌溉渠道供水,并利用强大电力在上游建成一系列提灌站,从而在尼罗河两岸形成万顷绿洲和良田,对苏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出色的工程质量也荣获了中国境外工程鲁班奖。
中国电建作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央企和参加非洲建设的主力企业,自2000 年至今,中国水电在非洲的完建及在建项目总计达到近430 个,覆盖非洲近40 个国家,相当于四分之三个非洲大陆,项目分布在电力、水利、房建、市政及交通工程等多个与民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领域,为所在国经济自主发展增添活力,帮助非洲国家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了造血功能。
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历程及其战略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许多海外水利工程项目。
这些项目的建设对于帮助当地人民解决水资源问题,推动中外合作,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程和战略意义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的重要作用。
一、历程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这也是中国对外援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些工程大多集中在非洲、亚洲和拉美等地区,其中最著名的项目包括坦桑尼亚扎格拉水电站、安哥拉鲁安达水利枢纽工程、埃及亚历山大港湾口建设等。
这些工程的建设旨在改善当地的水资源和电力状况,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
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的规模日益扩大,建设质量也逐渐提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已经成为中国扩大外交影响、增进政治信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战略意义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不仅在技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并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合作关系。
具体而言,其战略意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增强国际影响力通过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对外援助国之一。
这也有助于中国增强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权威和影响力。
2. 推动中外合作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实现了中外之间的共赢,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合作。
外援工程不仅使中国企业逐步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也为受援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这些合作关系有助于推进南南合作和全球发展,也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协作。
3. 增进政治信任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不仅帮助受援国缓解了水资源和电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建立了政治互信。
这种互信有助于建立起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同时也可为缓解中外之间的政治矛盾提供帮助。
总之,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不仅在具体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动和增强了中外之间的合作和发展,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对外援建会越来越精细和高效,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例子
1. 建设非洲合作伙伴计划:中国领导于2013年启动“建设非洲合作伙伴计划”,拨款500亿美元用于非洲经济发展、减贫、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援助。
2. 卫生援助:中国领导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医疗援助,建设了医疗设施和培训中非医生、护士和卫生工作者,同时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械。
此外,中国领导还在2014年以来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共计4500人次,支持了多个国家抗击埃博拉病毒等疫情。
3.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领导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如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水利等基本公共设施,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 教育援助:中国领导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非洲国家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许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援助,和数以万计的奖学金和培训机会。
其中包括援建中非著名大学,如加蓬国立大学、撒哈拉大学等。
5. 援助农业发展:中国领导通过农业援助项目,向非洲国家提供支持,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培训、农机具等援助,直接帮助了当地居民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在东非高原肯尼亚边境,驻扎着一支神秘的队伍。
当地居民说,常在密林深处看到他们早出晚归的身影……——中建二局安装公司肯尼亚内罗毕BULK 供水管线项目建设侧记“建”证东非“生命线”文/王东坡 马驰海 本刊助理主笔 李岩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国企管理2024.382穿越东非大裂谷,在肯尼亚边境,原始马赛部落正在为迎接供水“生命线”的到来而欢欣鼓舞。
这条全长近60公里的供水管线从现存的锡卡大坝延伸至内罗毕,建成后,将解决肯尼亚首都和沿线300万居民的用水问题。
水真清,中国人真好!受热带草原气候影响,肯尼亚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都处于旱季,加上可再生淡水资源供应不足,使其成为世界上缺水极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016年,肯尼亚阿斯水务局提出通过建设内罗毕BULK供水项目,解决首都内罗毕及沿线300万居民的用水问题。
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中建二局安装公司接过重任,打响了建设内罗毕供水“生命线”的攻坚战。
茫茫荒原,杳无人烟;蛇蜂鼠蚁,经常出没。
由于项目地处东非高原,取水口平均海拔约2000米,且管线走向复杂,地势落差大,山陡坡峭,测量人员野外作业时刻都会遇到各类危险,而遭受蚊虫叮咬的员工大都得过疟疾……建设者们的工作环境可谓是异常艰辛。
“旱季一嘴土,雨季两腿泥”可以说是建设者们的生动写照。
为了迅速展开作业,有着13年海外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刘海涛和项目团队一起因地制宜制订施工计划——旱季优先完成坑洼处施工,避免雨季雨水聚集无法作业;雨季则选择在较为平坦地点及地势较高点施工,既保证施工安全,也保证施工进度。
几年来,项目团队克服了语言沟通障碍、居住条件艰苦、随时停水停电、网络通信不畅等困难,确保了项目各个节点按时履约。
目前,内罗毕BULK供水项目已打通绝大部分管线,从取水点至捏图水处理厂管线实现全线贯通,进入通水试运行阶段。
试水的那一刻,来自基戈罗村的内罗毕BULK供水项目焊接工人纳瓦度和村民们围着出水口开心地大喊“萨瓦,萨瓦!”当地居民高兴地说:“水真清!中国人,真棒!之前,我们取水要靠山上的小溪,很不方便。
厄瓜多尔总统视察由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TP水电站项目2011年11月17日,厄瓜多尔总统视察了由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TOAQUI PILATPON 水电站项目。
总统对项目进展和施工情况表示满意,并用中文“谢谢”表达了对中方施工人员的问候。
TP项目由两个电站组成,分别为4.9万千瓦的萨拉普约电站与20.4万千瓦的阿尤里金电站,总装机25.3万千瓦,年发电量1100GWH。
投产后每年节约1亿美元的火力发电成本并减少557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本项目预计产生1500人的直接就业机会和4000人的间接就业机会。
援中非博阿利3号水电站项目举行开工典礼11月28日,援中非博阿利3号水电站及其配套输变电工程项目举行隆重开工典礼。
中非总统、议长、总理及其政府成员、项目所在地省长、市长、驻中非外交使团和国际机构负责人、中非政府各级官员、各界群众以及我驻中非使馆、经商处外交官、援中非专家组、中资机构负责人等共计数百人参加仪式。
孙海潮大使在讲话中强调该项目是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部长级会议对非新8项举措中非受益项目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帮助中非政府实施的最大项目。
孙大使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向包括中非在内的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博齐泽总统在讲话中对两国的友好合作表示满意,并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中非政府和人民的良好感情,还表示中非人民一定要向中国人那样努力工作,建设美好家园。
随后,博齐泽总统和孙大使共同为一座铁塔模型培土,象征着项目的正式开工。
最后,博齐泽总统向中方参加典礼人员一一握手问候,并合影留念。
援中非博阿利3号水电站及其配套输变电工程项目于2011年7月22日签署施工合同,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安装2台5兆瓦发电机组、新建C变电站、新建3号至2号电站、C变电站-A变电站、C 变电站-B变电站等3条输变电线路。
项目的建成将大大缓解班吉等地的用电紧张状况。
厄瓜多尔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索普多拉多水电站5.71亿美元融资合同安第斯通讯社10月19日报道,厄瓜多尔战略协调部长豪尔赫•格拉斯本周三在北京与中国进出口银行(EXIMBANK)签署索普多拉多水电站5.71亿美元融资合同。
中国水运工程对外援建历程及其战略意义中国的水运工程建设应该说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排水和调节气候等问题。
在建成后,水利工程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水运工程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中国开始对外援建一些水运工程项目,这使中国水利工程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得到了体现。
中国对外援建水运工程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财政困难、援助收紧,为了求得援助,中国提出了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请求。
1982年,中国首次引进日本的钢闸门,安装在岷江爱家坝水利枢纽工程上。
1985年,中日合作修建了横滨港,为中国港口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此后,中国与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也进行了一些水利工程建设的合作。
其中代表性的项目有:与德国合作修建了黄河下游滨海新区投资2.2亿美元的蓝色海洋码头,与荷兰合作修建了成为中国第二大航空港的江北机场,与加拿大合作在南沟江新力水电站店了850万加元的巨额援助。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对外援建水运工程的规模逐步扩大,领域也逐步扩展到水电、水利、海洋等多个领域。
中国向中亚、东欧、非洲和南美等国家提供水利和水电工程设计、勘察、施工及设备供应等服务,承建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和大型水电站工程。
如中国与尼日利亚合作建设的卡托巴水电站,安装总装机容量为700兆瓦,是非洲第一大水电站;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合作的罗本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00兆瓦,是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水电站。
除此之外,中国在东南亚等地的河口地区开展了环境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等工程项目。
这些水运工程的建设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能够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另一方面更能增强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和海上安全保障能力。
同时,中国也能够通过水电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解决国内的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等问题,提升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
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孙彦华CHINA REPORT | 55为解决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中国水电尽最大程度雇佣本地工人。
在承建的项目中,当地劳动力的数量超过70%。
非洲国家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除了基本的岗前培训外,公司在非洲各项目所在国还成立专门的技术培训学校,在满足公司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当地民众的劳动技能。
此外,公司还不定期组织非洲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管理人员到中国进行短期培训,如水电站、火电站项目等。
目前,部分来自赤道几内亚、苏丹等国家的员工正在中国的丰满水电站进行现场学习。
对于优秀的当地雇员,公司会进行各种形式的表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评选“年度最佳外籍员工”,既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又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拿真情换真心2008年2月19日,中国水电收到了一份来自安哥拉翁吉瓦市市长办公室的感谢信,信中写道:由于连日来我市暴雨成灾,成千上万的灾民无家可归,贵公司与我们市政府联系并为灾民奉献了食品、药品和其他生活物资。
这次特别的援助会永远留在我们每个翁吉瓦市民心中,我们对这次援助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孙彦华告诉记者,在非洲进行的类似的救援活动很多。
2006年,安哥拉本戈省卡希托市丹德河上游出现大面积暴雨,导致灌溉区和居民聚集区的防洪大堤出现6处决口。
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利用所有车辆和施工机械进行封堵,控制了洪水的蔓延。
为了加快灌区排洪,项目部工作人员挖开了已经修好的渠道防护设施,保证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国水电却损失了近30万美元。
在非洲的这些年,有两件事令孙彦华印象深刻。
一次是中国水电十三局的一位项目经理在路上遇到车祸,因手机没有信号而失去了联系,过路的当地人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最终挽救了他的生命。
还有一次,一位项目工程师患病,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不太好,省政府直接用飞机把他送到了首都医院进行治疗。
这样的事情还很多,每次想起来,孙彦华都很感动,“只要我们真诚地对待非洲人,才能真正融于他们的生活,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
中国援建非洲的事例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合作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特别是中国援建非洲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同非洲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就开始了对非洲的援助和合作。
中国援建非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增强自力更生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坦桑尼亚扎纳和巴林博士医疗中心中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
在坦桑尼亚,中国政府援建了扎纳和巴林博士医疗中心。
该医疗中心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中国还派遣了一批医疗专家前往该医疗中心工作,帮助当地培训医生和护士,提高医疗水平。
2.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援助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例如,中国投资建设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将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港连接起来,减少了货物运输时间和成本,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发展。
3.喀麦隆潮安国际机场中国援建非洲的事例中,还有很多世界级的机场被中国帮助兴建。
喀麦隆潮安国际机场就是其中之一。
该机场是喀麦隆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对非洲援助的重要项目之一。
中国政府在该项目中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喀麦隆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4.尼日利亚阿布贾国家体育场中国还在非洲援建了许多体育设施。
尼日利亚的阿布贾国家体育场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帮助修建了这座座落在尼日利亚首都的国家级体育场,不仅为尼日利亚提供了一个世界级的体育场地,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运动和休闲场所。
除以上几个具体的事例之外,中国援建非洲的事例还有很多,涵盖了教育、农业、水利、电力等各个领域。
这些援建项目对于非洲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的援助也增强了中非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不仅为非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
然而,中国援建非洲的事例也面临一些批评和质疑。
有人认为中国援助是出于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有人担心中国的援助会给非洲国家带来巨额债务和资源殖民。
中国承建非洲最大水利工程
由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和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组成的中国水电联营体7
日在此间与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签定了合作承建非洲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特克泽水电
站的项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24亿美元。
据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总经理郭建堂介绍,特克泽水电站是中国水电施工企业迄今为止在非洲承建的最大的水电项目,也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最大的合作项目,对中非今后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即将建设的水电站位于尼罗河水系的特克泽河上,是一个集水利、发电、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
它的双曲线性混凝土主坝设计高度为185米,是中国水电施工企业在国外承建的最高拱坝,技术难度相当高。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是三峡工程的主要施工者之一,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在全球最大225家建筑承包商中名列第136位,曾经承建国内近8成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
据了解,在此次投标过程中,中国水电联营体是在击败了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联营体后中标的。
新华社 2002年6月8日
中国将承建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记者房宁实习生岳瑞芳)中国的水电施工企业将在埃塞俄比亚承建非洲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特克泽水电站。
以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为首,包括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在内的中国水电联营体在竞标中获胜,将承建这一合同金额为2·24亿美元的水利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这次合作是中埃乃至中非最大的合作项目,对中非未来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影响深远。
他说,这一工程在埃塞俄比亚的影响程度和工程规模相当于中国三峡工程的地位。
中埃双方将于6月7日在埃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合同签字仪式。
埃塞俄比亚水资源丰富,号称“东方水塔”,境内湖泊众多,但利用率不足5%。
即将建设的水电站位于尼罗河水系的特克泽河上,是一个集水利、发电、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
枢纽工程。
它的双曲线性混凝土主坝设计高度为185米,将是中国水电施工企业在国外承建的最高拱坝,技术难度相当高。
三峡主坝高度为175米。
“这一项目对埃塞俄比亚的政治、经济极为重要,这次中标体现了中国水电公司的实力。
”这位负责人说。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是三峡工程的主要施工者之一,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在全球最大225家建筑承包商中名列第136位,曾经承建国内近8成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
据了解,德国、日本、意大利、埃塞俄比亚以及奥地利等国家的联营体也参与了竞标。
(2002-06-04 08:4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