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8
《中药学》中药功效总结第一章解表药(发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麻桂紫姜香荆防,羌白细藁苍辛柳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发表散风、祛风胜湿、止痉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止痒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蝉桑菊,蔓升柴葛淡浮木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散肿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利咽开音、熄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淡豆豉解表除烦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知竹叶芦栀天,淡夏决谷青密蒙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青葙子清泄肝火、明目退翳、扩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三黄芩连柏,龙胆苦。
(黄芩上、黄连中、黄柏下、龙胆、苦参)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除蒸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第三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大青叶连翘银翘穿大板青黛,蒲紫菊重秦黄土,鱼熊血败射马山,垂盆金木白马胆,半边半枝白花草。
《中药二》常用单味中药总结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平喘宜蜜炙,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药理作用:升压、强心。
2.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既走表,又走里。
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
4.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5.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
6.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炒炭)。
解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治风通用药。
8.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上半身风寒湿痹痛,太阳头痛。
9.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少阴头痛,寒饮伏肺要药。
10.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阳明头痛。
11.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颠顶头痛。
12.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治鼻渊头痛要药。
13.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平喘宜蜜炙,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药理作用升压、强心:麻黄既走表,又走里。
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桂枝主治阴暑证,水煎凉服,夏月麻黄: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解鱼蟹毒:紫苏、生姜呕家圣药:生姜疮家圣药:连翘上半身风寒湿痹痛:羌活寒饮伏肺要药:细辛止痒:苍耳子、荆芥透疹:荆芥、西河柳解肌:桂枝、葛根风寒湿痹痛:羌活、白芷、藁本、苍耳子通窍: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鼻渊头痛要药)头痛:少阳头痛:柴胡、阳明头痛:白芷、太阳头痛:羌活、少阴头痛:独活、细辛、颠顶头痛:藁本、项背强痛:葛根第二节辛凉解表药1.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2.牛蒡子(寒):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上清宣肺气而祛痰止咳,下利二便而导热毒外出。
3.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利咽开音。
咽痛音哑。
4.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考点精讲】
1.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2.功效: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兼逐瘀、消癥、杀虫
3.主治: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兼治癥瘕、虫积等。
4.分类
5.注意事项
(1)临床应用时,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正虚者配补虚药。
(2)泻下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3)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
一、大黄
二、芒硝
三、芦荟
四、番泻叶
第二节润下药一、火麻仁
二、郁李仁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一、甘遂
二、巴豆更多视频加百度网盘(可力到)好友领取
三、牵牛子
四、京大戟
五、红大戟
六、芫花
七、千金子。
泻下药 —— 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千金子、玄明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毒、瘀、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
其中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作用缓和。
使用泻下药应注意的是: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
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应当忌用。
应用作用较强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京大戟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来源]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En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含乳汁。
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
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8cm,宽5~13mm,全缘。
伞形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5伞梗,腋生者多只有工梗,伞梗顶生1杯状聚伞花序,其基部轮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苞片5,杯状聚伞花序总苞坛形,顶端4裂,腺体椭圆形;雄花多数,雄蕊1;雌花1,子房球形,3室,花柱3,顶端 2浅裂。
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有疣状突起。
花期4~5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 根长圆锥形或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扭曲纵沟纹及横长皮孔,根头膨大,有多数圆形茎痕。
2023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二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能大补元气的药是A.党参B.人参C.西洋参D.太子参E.刺五加【答案】 B2、九气拈痛丸的功能是A.理气,宽胸,止痛B.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C.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D.理气,活血,止痛E.破血逐瘀,通络止痛【答案】 D3、泻下药的主要功效不包括A.清热泻火B.通便C.攻下积滞D.活血化瘀E.逐水退肿【答案】 D4、小儿内服使君子,每日的最大用量是A.20粒B.25粒C.30粒D.40粒E.50粒【答案】 A5、二陈丸的功能是A.燥湿化痰,理气和胃B.化痰止咳,宽中下气C.清热化痰,止咳D.逐痰降火E.健脾祛湿,化痰息风【答案】 A6、胃阴虚,胃火盛者不宜服用的药是( )A.稻芽B.神曲C.麦芽D.鸡内金E.莱菔子【答案】 B7、桔梗除宣肺利咽外,又能A.利气宽胸B.利气散结C.祛痰排脓D.祛风止痉E.消痰行水【答案】 C8、乳香与没药均有的功效是A.活血止痛,消肿生肌B.活血止痛,引血下行C.活血行气,祛风止痛D.活血止痛,凉血清心E.活血止痛,利胆退黄【答案】 A9、(2018年真题)某女,78岁,患高血压病10年,因感冒发热1天而就诊于中医。
刻下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眩晕、目赤翳障、咽喉肿痛、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医师诊断为风热感冒、肝阳上亢,兼有肠热,遂决定以桑叶配菊花为基础用药组方。
A.葛根B.牛蒡子C.板蓝根D.升麻E.蔓荆子【答案】 B10、石决明除能平肝潜阳外,还能A.镇惊安神B.软坚散结C.清肝明目D.凉血止血E.祛风止痒【答案】 C11、黄连羊肝丸的功能是A.泻火明目B.退翳明目C.明目止痛D.养肝明目E.滋阴明目【答案】 A12、连花清瘟胶囊适用于A.风热感冒B.暑湿感冒C.气虚外感D.风寒感冒E.阴虚外感【答案】 A13、功效活血,利尿的安神药物是A.朱砂B.龙骨C.琥珀D.珍珠母E.磁石【答案】 C14、患某,女,38岁,反复出现黎明前五更时脘腹作痛,肠鸣腹泻,泻后则安,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脉沉细。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三章泻下药概述【性能特点】药性沉降,主归大肠经。
【含义】主要具有泻下通便作用;或有清热泻火,或有逐水退肿等作用。
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适应证】1.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2.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配伍】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使用注意】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性能特点】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适应证】实热积滞证。
部分药物可用于温热病、脏腑火热证等。
大黄【药性】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性能特点】苦寒泄降,作用强烈,素有将军之称。
入脾胃大肠,既善通肠泄热、攻积导滞,又能导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促进黄疸消退。
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实热火毒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脉而活血化瘀。
1【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应用】(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曰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配伍】大黄配芒硝: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千姜:大黄苦寒,功善泻热通便、攻积导滞;巴豆辛热,功善峻下冷积;干姜辛热,功善温中散寒。
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积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5~10g,热结重症用15~20g,生大黄泻下力强,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
酒大黄多用于上部火热证,制大黄活血较好;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脾胃虚寒者忌服。
【药理】本品有泻下、利尿、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降血脂、利胆、保肝、促进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止血、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芒硝【药性】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苦寒降泄,咸能软坚,入胃与大肠,药力颇强。
内服既泻热通肠,又润软燥坚之大便,为治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外用除能清热外,又能消除坚硬之肿块,为治疮肿、痔肿所常用。
【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应用】(1)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药理】本品有泻下、抗菌、利胆的作用。
【鉴别用药】大黄、芒硝:均味苦性寒,一则均善攻下通便泻热,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常相须为用;二则均清热泻火,治目赤肿痛、口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肠痈及痔疮等。
相异的是:大黄大苦大寒,泻热攻积力强,又善治湿热积滞泻痢初起见里急后重者;芒硝则兼咸味,长于润软坚硬燥屎。
此外,大黄兼解毒,善清血分之热而止血,治血热妄行之吐、衄、咯、便血及水火烫伤;清利湿热,治湿热黄疸、淋证涩痛;活血逐瘀,治瘀血磐闭、产后瘀阻腹痛及趺引损伤。
芒硝外用可回乳。
番泻叶【药性】甘、苦、寒。
归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消积健胃。
【应用】(1)热结便秘。
(2)食积胀满。
(3)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温开水泡服,缓下,1. 5~3g;攻下,5~10g,宜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攻下力猛,故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服。
剂量过大,可致恶心、呕吐、腹痛等,故不宜过量服。
芦荟【药性】苦、寒。
贵大肠、肝经。
【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应用】(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 6~1.S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通泻,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第二节润下药【性能特点】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而不致峻泻。
【适应证】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火麻仁【药性】甘、平。
归脾、大肠经。
【性能特点】甘平油润,入脾与大肠经。
既善润燥滑肠通便,又兼补虚,为治肠燥便秘之要药,兼体虚者尤宜。
【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枯肠燥便秘。
【用法】内服:10~15g,外用:适量。
郁李仁【药性】辛、苦、甘,平。
归脾、大肠、小肠经。
【性能特点】辛散苦降,甘平质润,入脾与大、小肠经。
既润肠通便,又利水消肿,还行肠中滞气。
治肠燥便秘,兼气滞者尤佳;治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兼二便不利者最宜。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主治】(1)肠燥便秘。
(2)水肿腹满,脚气浮肿。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性能特点】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
【功效】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
【适应证】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甘遂【药性】苦、甘,寒。
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性能特点】苦寒而降泄,有毒而药力峻猛,入肺肾大肠经。
既善行经隧之水湿而泄水逐饮,又善攻毒散结而消肿结,为治水肿、风痰癫痫及疮毒之猛药。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1)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肋积液。
(2)风痰癫痫(3)痈肿疮毒。
【用法】内服:0. 5~lg。
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醋制可减低毒性。
外用:生品适量。
【使用注意】峻泻有毒,孕妇及虚寒阴水者忌用,体弱者慎服,不可连续或过量服用。
又对消化道有较强的刺激性,服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用枣汤送服或研末装胶囊吞服,可减轻反应。
反甘草,不宜与甘草同用。
巴豆【药性】辛、热。
大毒。
归胃、大肠肺、肺经。
【性能特点】大辛大热,力强毒大,主入胃与大肠,兼入肺经。
生用能峻下寒积、开通闭塞,既能荡涤肠胃之沉寒痼冷、宿食积滞,又能逐水退肿、祛痰利咽,有斩关夺门之功。
压油取霜(巴豆霜)则药力较缓,可温通去积、推陈致新。
此外,外用又善蚀疮去腐。
【功效】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应用】(1)寒积便秘,腹满胀痛,小儿痰食积滞。
(2)大腹水肿。
(3)寒实结胸,喉痹痰阻。
(4)痈肿脓成未溃,恶疮烂肉,疥癣。
【用法】内服:0. 1~0. 3g。
止泻必须炒炭服。
外用:适量。
宜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
【使用注意】辛热峻下有大毒,孕妇及体弱者忌服,以免堕胎或再伤脾胃。
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
服巴豆后如泻下不止者,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或食冷粥以缓解。
畏牵牛子。
京大戟【来源】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
【药性】苦、辛,寒。
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1)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肋积液。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用法】内服:汤剂,1. 5~3g;散剂,0.5~lg,外用:适量。
醋制可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峻泻有毒,孕妇及虚寒阴水者忌用,体弱者慎服,不可连续或过量服用。
又对消化道有较强的刺激性,服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用枣汤送服或研末装胶囊吞服,可减轻反应。
反甘草。
红大戟【来源】茜草科植物红大戟的干燥块根。
【药性】苦,寒。
有小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1)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肋积液。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用法】内服:汤剂,1. 5~3g;研末,0.3~l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峻泻有毒,体虚者慎服,孕妇忌用。
牵牛子【药性】苦,寒。
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应用】(1)水肿,鼓胀,痰饮喘满。
(2)大便秘结,食积停滞。
(3)虫积腹痛。
【用法】内服:汤剂,3~10g;打碎,散剂,每次1.5~3g。
生用或炒用,炒用药性较缓,副作用较小。
【使用注意】峻泻有毒,孕妇忌用,体弱者慎服,不宜多服、久服。
不宜与巴豆同用。
服用大剂量牵牛子,除对胃肠的直接刺激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与黏液血便外,还可能刺激肾脏,引起血尿,重者尚可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
芫花【药性】辛、苦,温。
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
外用杀虫疗疮。
【应用】(1)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肋积液。
(2)寒痰咳喘。
(3)头疮,白秃,顽癣,冻疮。
【用法】内服:汤剂,1. 5~3g;散剂,每次0.5~lg。
醋制减低毒性。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峻泻有毒,孕妇、体虚,或有严重心脏病、溃疡病、消化道出血者忌用,不宜连续或过量服用。
反甘草。
千金子【药性】辛,温。
有毒。
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破血消瘸。
【用法】内服:制霜后入丸散,0. 5~lg,或装胶囊;选用肠溶胶囊,可减轻对胃的刺激。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辛温毒大,泻下力猛,孕妇、体质虚弱,以及患严重溃疡病、心脏病者忌用,不可连续或过两天服用。
【鉴别用药】甘遂、京大戟、芫花:有大毒而归肺、肾、大肠经,均善泻水逐饮,治身面浮肿,大腹水肿及胸胁积液,常相须为用。
不同:甘遂、京大戟源于大戟科性寒,均善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芫花源于瑞香科性温,善杀虫疗疮。
其次,甘遂兼治风痰癫痫;大戟兼治瘰疬痰核;芫花兼能祛痰止咳,最善治胸胁停饮,又兼治寒痰咳喘。
毒性以芫花最烈,药力以甘遂最强。
典型例题【A型题】例题1.功能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的药有 A.牵牛子 B.芫花C.巴豆 D.京大戟E.甘遂【答案】C【A型题】例题2.下列哪项不是大黄的功效A.泻下攻积 B.清热泻火C.凉血解毒 D.活血祛瘀E.软坚散结【答案】E【A型题】例题3.不宜入煎剂的泻下药是A.芒硝 B.芦荟C.巴豆 D.京大戟E.红大戟【答案】ABC【A型题】例题4.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A.桃仁 B.决明子C.火麻仁 D.郁李仁E.柏子仁【答案】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