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长宽比的设计对履带车辆行驶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81.53 KB
- 文档页数:3
履带吊行走垫钢板接地面积计算履带吊是一种专业用于吊装重物的工程机械设备,它采用履带式行走装置,可以在各种地形上进行灵活的移动和操作。
在进行吊装作业时,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通常需要进行接地操作,即在设备底座上使用垫钢板进行接地。
垫钢板的接地面积是指垫钢板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它直接影响着设备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接地面积越大,设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可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同时,接地面积还会对设备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较大的接地面积可以增加设备的承载能力。
接地面积的计算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垫钢板的形状和尺寸、地面的性质和状况以及设备的重量和重心位置。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垫钢板的形状和尺寸。
垫钢板通常采用方形或长方形,可以根据设备的底座形状选择合适的垫钢板形状。
垫钢板的尺寸应该大于设备底座的尺寸,以确保接触面积充分覆盖设备底座。
其次,地面的性质和状况也会影响接地面积的计算。
地面的性质可以分为硬质地面和软质地面两种情况。
对于硬质地面,例如混凝土地面,其承载能力较高,垫钢板可以适当缩小尺寸;对于软质地面,例如泥土地面,其承载能力较低,垫钢板应该选择较大的尺寸以增加接触面积,使设备更加稳定。
最后,设备的重量和重心位置也要考虑。
设备的重量越大,需要使用面积较大的垫钢板以增加承载能力;设备的重心位置越低,可以选择较小的垫钢板尺寸,因为重心位置低可以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在使用履带吊进行吊装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
并在吊装前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吊装设备和配件的完好无损。
吊装作业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环境安全和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和意外。
只有在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完成吊装任务。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综合实践项目项目名称:搬运履带车作者:李文波学号: 1103030123 系别:装备制造系专业:机电一体化指导老师:岑轶浩专业技术职务机械工程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摘要履带式车辆具有接地面积大、接地比压小、附着性能好、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跨沟越埂能力强等特点。
因此,在农业、工程建筑、现代军事等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履带式搬运车辆兼具行走和搬运两种功能,应用日益广泛。
本论文以无电梯楼层间或电梯最大承重低于所搬运物品质量的情况下实现搬运物品为背景,以车辆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理论为基础,对履带式工作车辆的关键机构的设计方法、电机选用等共性问题进行了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履带式工作车辆的总体布局进行研究,分析了履带式工作车辆总体布局的方法和遵循的原则。
2、对与履带式车辆行走装置做了深入研究,设计出一种针对本履带车辆工作条件的行走机构及满足此履带车工作。
3、针对履带式搬运车辆兼具行走和搬运两种功能的特点,利用机械传动技术形成了履带式工作车辆行走系与传动系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履带式车辆电机驱动性能分析设计方法目录摘要 (2)第一章履带式工作车辆的总体布局及性能研究 (4)1.1引言 (4)1.2总体布局原则及形式 (4)1.2.1总体布局的原则 (4)1.2.2总体布局的形式 (5)1.3电机履带式车量的总体布局 (5)1.4履带式车辆的机动性能分析 (6)1.4.1直线行驶分析 (6)1.4.2爬坡行驶的受力分析 (8)1.5本章小结 (10)2.1引言 (11)2.2行走系设计 (11)2.2.1行走系的组成 (11)2.2.2行走装置工作参数确定 (12)2.2.3行走系关键零部件的设计 (12)2.3本章小结 (14)第三章台车架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14)3.1引言 (14)3.2.1车架与履带带轮保持架 (15)3.2.2车架的整体结构 (15)3.3有限元分析方法基本理论 (15)3.4台车架的有限元静力分析 (16)3.4.1台车架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16)3.5本章小结 (16)结论 (17)致谢 (17)参考文献 (18)中文摘要履带式车辆具有接地面积大、接地比压小、附着性能好、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跨沟越埂能力强等特点。
微型农用履带式行走装置的设计方法孙振杰;刘俊峰;李彩风;李建平【摘要】针对履带式行走装置行驶路面特性复杂多变的特点,结合农业机械实际工作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农业履带行走装置的设计思路;以农业机械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对履带式行走装置以及关键机构的设计、参数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就履带式行走装置在水平面内的接地长度、履带宽度和轨距,驱动轮、导向轮及支重轮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又要考虑履带宽度和接地长度的取值不会影响转向性能和整机尺寸.由此为农业用履带行走装置的设计提供了设计思路和方法.【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11(033)010【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履带车辆;支重轮;橡胶履带;接地比压【作者】孙振杰;刘俊峰;李彩风;李建平【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系,河北邢台 054048;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19.032.2;TH1220 引言履带式车辆具有接地面积大、接地比压小、附着性能好、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及跨沟越埂能力强等优点,多数用于复杂地形车辆。
履带式行走装置广泛用于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野外作业车辆,工作条件相对恶劣,要求该机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良好的行进和转向功能[1]。
现针对农业实际需要设计一种适合果园环境使用的履带式行走机械。
1 履带式行走装置的结构履带式行走装置一般由履带、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托带轮和张紧装置构成。
履带与其所绕过的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和托带轮组成所谓的“四轮一带”,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履带式行走机构示意图Fig.1 Sketch of track walking履带式行走装置由连接回转支承装置的行走支架通过支重轮和履带将载荷传至地面,履带呈封闭环绕过驱动轮和导向轮。
履带车辆设计计算说明履带车辆设计计算说明1、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履带车辆设计计算的详细说明,帮助设计人员完成履带车辆设计工作。
1.2 背景履带车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车辆,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和载重能力,因此广泛应用于工程和军事领域。
2、设计参数2.1 载重能力履带车辆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是载重能力,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确定。
2.2 速度要求履带车辆的速度也是设计的重要参数,需要考虑到行驶环境和任务需求。
2.3 尺寸限制履带车辆的尺寸限制可能涉及到运输和操作方面的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条件做出合理的设计。
2.4 燃油效率在设计履带车辆时,燃油效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可以通过优化动力系统和车辆结构来提高效率。
3、动力系统设计3.1 发动机选择根据设计参数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发动机,包括功率输出和燃油消耗等方面。
3.2 传动系统设计履带车辆的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差速器等,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型和设计计算。
4、履带系统设计4.1 履带选择履带的选择需要考虑到载重能力和使用环境等因素,可以根据所需的抓地力和耐用性来确定。
4.2 履带框架设计履带框架的设计需要结合载重能力和尺寸限制等因素,确保框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5、悬挂系统设计5.1 阻尼器选择履带车辆的悬挂系统通常需要配备阻尼器,以提高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
5.2 悬挂布局设计悬挂系统的布局需要考虑到载重平衡和行驶性能等因素,可以通过前、后动臂和扭杆等组件来实现。
6、制动系统设计6.1 制动器选型履带车辆的制动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动器,以确保安全性和控制性能。
6.2 制动力计算根据设计参数和要求,进行制动力的计算和设计,确保制动系统具有足够的制动能力。
7、安全性设计7.1 车辆稳定性在设计履带车辆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稳定性,包括重心高度和悬挂系统等因素。
7.2 环境适应性履带车辆应具备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包括应对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等。
履带接地比压计算公式
履带接地比压的计算公式取决于比压的方向,主要有两种计算方式:
1. 横向接地比压:横向接地比压是指履带垂直于挖掘机方向时产生的比压,计算公式为横向接地比压 = 挖掘机总重 / (履带长度× 履带宽度)。
其中,
挖掘机总重是指挖掘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履带长度和宽度则是指履带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2. 纵向接地比压:纵向接地比压则是指履带平行于挖掘机方向时产生的比压,其计算公式为接地比压 = 车辆重量 / 有效接地面积。
其中,车辆重量是指
车辆整重,有效接地面积则是指履带贴合地面的实际面积,也称为接地面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建议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比压计算方式。
滩涂车履带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针对滩涂车履带选型的需要,依据车辆地面力学,基于贝克模型,分析了了履带着地长、履带板宽度、履刺高度以及履刺占空比对车辆附着系数、阻力系数的影响,并在载重量最大、通过性最好的原则下对履带进行了优选。
关键词:滩涂车;履带;车辆地面力学;通过性1 前言海洋石油开采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但是因为近海油田作业区域地面环境特殊,普通的救生设备(船、车)很难靠近,因此急需一种可在滩涂地行驶的救生设备,本文基于这一目的,对用于滩涂地的履带车辆行动装置进行分析。
对中石油所属近海作业海域进行了实地勘查和历史资料收集,掌握了海上作业平台周围的地理和气候数据,获得了两栖救援车辆的工作环境信息。
考察了平台周边海域的风浪流、地形情况。
由于水下地势平坦,平台周边地区属一类沿海地貌——滩涂。
地貌学称为“潮间带”,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通常分为岩滩、沙滩、泥滩三类。
通过采样观察,调研区域滩涂基本属泥滩。
按照地域特征和使用需求,要求车辆满载6t ,车底距地高0.5m ,车辆最小转向半径不大于60m 。
2 车辆与地面作用 2.1 地面力学模型土壤的承载能力主要反映了车辆行驶阻力的大小,车辆行驶于松软路面时,其行驶阻力主要是由于车辆压实松软路面而产生的。
土壤的抗剪切强度主要反映了土壤所能提供的最大牵引力,即土壤的附着能力。
目前以车辆机动性能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强度进行评估就其研究方法而言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方法为试验测试和简单的模型分析以及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半经验模型分析,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贝克,所以该方法简称为贝克法。
第二种方法为应用最新塑性理论,有限元分析技术及土力学理论对土壤强度进行描述。
该方法简称为理论方法。
第三种方法为圆锥指数法。
本文采用贝克法进行后续研究。
贝克法是对车辆与松软土壤的相互作用进行力学分析,通过确定和测量适当的土壤性质,推导出压力、剪切力相关方程。
文献综述题目牙轮钻机的履带底盘设计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级**班学号************院(系)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完成时间 201*年 *月 ** 日牙轮钻机的履带地盘设计摘要:履带式底盘的结构特点和性能决定了它在工程机械作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根据整体承重对牙轮钻机的要求,进行履带式牙轮钻机底盘的设计。
项目研究对提高工程机械设计水平和履带行驶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应用农业机械学、汽车拖拉机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理论,对履带式行走底盘的驱动行走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研究,完成了履带底盘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和力学的计算。
利用Auto CAD、Pro/E等工程软件完成了底盘的整体设计,达到了技术任务书的要求。
从而得到了整体机架与其相关配合的结构框架,对以后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一定的资料。
关键词:履带;底盘;行走装置;设计1.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履带式拖拉机的结构特点和性能决定了它在重型工程机械作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支承面积大,接地比压小。
比如,履带推土机的接地比压为0.0002~0.0008N/㎡,而轮式推土机的接地比压一般为0.002 N/㎡。
因此,履带推土机适合在松软或泥泞场地进行作业,下陷度小,滚动阻力也小,通过性能较好。
其次,履带支承面上有履齿,不易打滑,牵引附着性能好,有利于发挥交大牵引力。
最后,履带不怕扎、割等机械损伤。
因此,综合考虑,本设计围绕履带式行走底盘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相应的设计及创新。
主要以参考工程机械为主,结合现有的底盘进行设计。
此款履带拖拉机适用于我国大型露天矿山。
2.履带行走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履带行走装置有“四轮一带”(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拖带轮及履带),张紧装置和缓冲弹簧,行走机构组成。
履带行走机构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拖拉机等野外作业车辆。
行走条件恶劣,要求该行走机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行进和转向能力。
采用履带行走,就象给坦克铺了一道无限延长的轨道一样,使它能够平稳、迅速、安全地通过各种复杂路况.由于接地面积大,所以增大了坦克在松软、泥泞路面上的通过能力,降低了下陷量。
由于履带板上有花纹并能安装履刺,所以在雨、雪、冰或上坡等路面上能牢牢地抓住地面,不会滑转。
由于履带接地长度达4~6米,诱导轮中心位置较高,所以通过壕沟、垂壁的能力较强,一般坦克的越壕宽度可达2~3米,可通过1米高的垂直墙。
履带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在过河时,采取潜渡,在河底行走;若是浮渡履带可以象螺旋桨一样产生推进力,驱使车辆前进。
坦克重量大,用履带的话可以减小单位面积压力,对路面的要求可以小点.且防御性能和越野性能比轮式要好,轮式结构比履带简单,一般都用于轻装甲车辆,公路速度比履带车辆好.维护方面也比履带简单得多,要收紧那该死的坦克履带当过坦克兵的都是到是件头大的事.轮式车辆主要是为了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而再战场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各式各样的路况.为了面对各种路况,而采用履带式车辆.这种车辆的好处是,抓地力强,可以减小坦克对路面的压力,防止陷入路面下,再悬挂系统方面要比轮式车辆要好,这样可以使坦克在各种路况下,行驶的的更平稳.由于轮胎对气压要求比较高,有时也很容易出现暴胎,对作战有很大影响.轮胎和容易陷入泥泞的路面,但是履带就不会陷入,由于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要远远大于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所以它就不会陷入泥泞的路面.因此对于坦克来说要采用履带式而不用轮式.坦克号称“陆战之王”,在机械化战争时期堪称陆地战场的主宰力量。
坦克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都源自于它的三大性能:强大的火力、高度的机动性和良好的防护力。
与三大性能相对应,坦克总体上由几大系统构成: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和通信设备等。
履带就属于坦克推进系统的行动装置。
如果说坦克是陆战之王,那么履带就是陆战之王的双脚。
托起坦克的钢铁“路面”虽然坦克火力强大、刀枪不入,但是如果没有了履带,坦克寸步难行,在野战条件下更是如此。
履带式移动底盘设计作者:xx 指导老师:xxxxx大学工学院 11机制3班合肥 230036下载须知:本文档是独立自主完成的毕业设计,只可用于学习交流,不可用于商业活动。
另外:有需要电子档的同学可以加我2353118036,我保留着毕设的全套资料,旨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本次设计对象是田间转运机的履带式底盘。
该型号的田间转运机主要是应用于农田,泥地,雪地等路况下搬运,转运货物。
由于其使用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其通过性,环境适应性要好。
履带式移动底盘具有良好行走平稳性,对地比压小,不会对农田的土壤压实。
针对这一要求,我们使用履带式移动底盘的设计。
第二,该型号的田间转运机设计的行走速度比较小,而动力系统采用农用小型的汽油机,传动装置采用二级圆柱齿轮变速器。
在该次设计中,对齿轮传动装置中两对齿轮进行强度计算,从而确定两队齿轮的尺寸参数,从而是其满足动力需求。
另外就产品设计选择履带底盘的个组件的型号与尺寸,使其满足农机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履带式底盘变速器齿轮强度计算驱动轮引导轮1 引言目前,在农用机械方面,主要存在着轮式移动底盘和履带式移动底盘。
在特殊地形条件下,履带式移动底盘越来越凸显了其优越性。
因为履带式农用车辆的对地比压显然比轮式底盘的要小得多。
我们知道,土地要疏松比较有肥力,如果太板结则影响农业生产。
履带式与轮胎式相比,因履带与地面接触面积大,故对地面平均比压小,可在松软、泥泞地面上作业。
我国生产履带式移动底盘的历史较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履带式底盘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期,相信未来我国的履带式移动底盘的技术会跟上国际上的主流脚步。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路,目前,使用履带式移动底盘在农业机械上也是主流选择。
本次设计的对象是田间转运机的履带式底盘的设计,该机型是小型的多功能农用车辆,适用于田间,能够完成搬运,撒药多种工作。
履带轴距履带接地长和履带中心距
履带轴距是指履带车辆上两个相邻履带轴的中心距离。
这个参数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稳定性和通过障碍物的能力。
一般来说,履带轴距越长,车辆通过凹凸不平的地形时的稳定性就越好。
另外,履带接地长是指履带与地面接触的长度,它也会影响车辆通过不同地形的能力。
通常来说,较长的履带接地长能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通过障碍物的能力。
而履带中心距是指履带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这个参数也会对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较宽的履带中心距可以提供更好的横向稳定性,而较窄的履带中心距则可以提供更好的通过障碍物的能力。
因此,在设计履带车辆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参数,以确保车辆在不同地形和工况下都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同时,这些参数也会根据具体的车辆类型和用途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和设计履带车辆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应用需求。
履带结构设计与参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摘要:根据履带车辆动力学, 分析了履带车辆的接地长宽比, 即履带接地长度与履带中心距的比值对行驶性能的影响。
分析表明,接地面积一定时,长而窄履带比短而宽的履带行驶阻力要小;当履带接地面积相同时,长而窄履带比短而宽的履带有更大的切向牵引力;长宽比设计得太大会增加转向难度, 但是太小会影响行驶稳定性, 设计结果应满足原地中心转向的要求, 同时保证有合理的临界再生转分析结果为整车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履带车辆; 行驶性能; 参数设计中图分类号: u491.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crawler structure design also parameters on the vehicle performance impactabstract: 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caterpillar vehicle dynamics, the caterpillar vehicles grounding aspect ratio, namely the crawler grounding length l and crawler center distance of driving the ratio of b properties. analysis shows that certain grounding area, long and narrow than shorter and wider track the crawler driving resistance to small; when the crawler diam-eter grounding area, long and narrow than shorter and wider track the crawler have greater tangential traction; the aspect ratio design too congress too difficult, but increased to affect the driving stability, the designresult shoul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in-situ center steering, while guaranteeing that have reasonable critical regeneration turn analysis results of vehicle structure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signing parameters. keywords: caterpillar vehicles; driving performance; parameter design1. 对车辆外部滚动阻力的影响履带接地长度l和履带中心距b是履带车辆非常重要的两个整车结构参数, 对履带车辆的行驶性能尤其是转向性能有很大关系 , 合理地设计履带车辆的接地长宽比对实现整车良好的行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将工作质量不大于6000kg的挖掘机称小型挖掘机。
它兼具有中型挖掘机的多项功能,又具有运输、能耗、灵活性、适应性等方面优势,而且价格低、重量轻、保养维修方便等优点,广泛用于小型土石方工程、市政工程、混凝土破碎、埋设电缆、园林栽培及河沟清淤等工程。
履带行走装置作为挖掘机的运行部分,也是整台挖掘机的支承基座,承受挖掘机的自重及工作装置挖掘时的挖掘阻力,关系到整机的工作性能。
在新产品开发中,必须合理设计行走装置。
1 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性能参数的选择是挖掘机总体方案设计中的首要环节。
对其履带行走装置而言,主要包括行驶速度、爬坡能力、接地比压、最大牵引力等。
一般这些性能参数都是根据挖掘机的整机质量,由设计人员自己的经验来确定,或是参考现有成熟产品进行类比。
1.1 行驶速度考虑到挖掘机在作业时工地行走的需要,一般将行驶速度设定为高低两档,这样就可以根据行走路面的状况及工作场地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行驶速度。
为了减少挖掘机现场作业的移动时间、提高生产率,根据一些知名品牌(小松、竹内、洋马、久保田建机、日立、石川岛中俊、小桥机械、沃尔沃、特雷克斯、现代、斗山、山河智能、福田雷沃、玉柴、徐工、龙工、柳工、三一,图1~图8数据均来自这些品牌)小挖行驶速度与整机质量关系的数据统计结果(见图1),推荐高速行驶速度为4.0~5.5km/h,低速行驶速度为2.0~3.5km/h。
1.2 爬坡能力履带行走装置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爬坡能力大,一般为50%~80%。
由小挖爬坡度与整机质量关系的数据统计结果(见图2),推荐爬坡度α为30°~35°,即爬坡能力为58%~70%。
1.3 接地比压接地比压指平均接地比压,是履带式液压挖掘机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根据地面条件、挖掘机的附着性能、外形尺寸等进行合理选取。
在设计挖掘机时,在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取小值,在分析小型液压挖掘机履带行走装置性能参数基础上,根据相关参数的数据统计结果给出了其相应的推荐范围,并总结了履带行走装置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为小型液压挖掘机履带行走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履带接地比压取值范围
履带接地比压是指履带车辆在运行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与重量之比,是衡量履带车辆稳定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指标。
正确地掌握履带接
地比压的取值范围,可以确保履带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首先,履带接地比压取值范围与车辆类型、使用环境等因素有关。
通常来说,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履带车辆的接地比压应该在0.6至1.1之间,军用越野车等中型履带车辆应该在0.4至0.7之间,民用越野
车等轻型履带车辆应该在0.3至0.5之间。
在泥泞、草地等复杂路面
行驶的情况下,车辆的接地比压应该适当降低,以增加车辆的稳定性
和通过性。
其次,履带接地比压取值范围与驾驶员的技能和经验有关。
驾驶
员应该根据车辆类型、装载情况、路面情况等因素,合理设置车辆的
接地比压。
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车速和转向
角度,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通过性。
同时,驾驶员还应该定期检查
和维护车辆的履带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转。
最后,履带接地比压取值范围与车辆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有关。
如
果车辆的接地比压过高或过低,会导致车辆的履带系统磨损加剧,甚
至出现故障。
因此,合理设置车辆的接地比压可以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的性能和经济效益。
总之,履带接地比压是履带车辆稳定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指标,需
要根据车辆类型、使用环境、驾驶员技能和经验等因素合理设置。
合
理设置车辆的接地比压可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提高车辆的性能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