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兵朝鲜战争的关键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抗美援朝战争的讨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句诗写出了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士气。
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真正的让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站了起来。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抗美援朝这场战争。
一、抗美援朝发生的时代背景1.朝鲜半岛的分裂1945年2月,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共同托管。
2.金日成欲武力统一朝鲜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1月底,斯大林同意金日成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
3.朝鲜人民军的南进与美国的干涉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
韩国(南朝鲜,大韩民国)军队在朝鲜(北朝鲜,韩国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
韩国向美国等盟国求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
4. 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
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 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
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波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
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
2023版随堂练习——《抗美援朝》1.“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A.为了保家卫国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促进朝鲜统一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2.2022年新年上映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一部作品。
故事延续了上一部电影《长津湖》的情节,以长津湖战役后期的水门桥战役为背景,讲述志愿军第七连战土们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又接到了更艰巨的阻击任务的故事。
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这些战役发生在()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3.疫情突发,成千上万白衣天使驰援湖北,展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则是()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C.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4.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新中国采取的行动是()A.开国大典B.抗美援朝C.“一五”计划D.三大改造5.在党和政府号召下,青年踊跃参军,1950年底,牡丹江市和海林县共有2278名朝鲜族青年参军,吉林市乌拉街参军人员中满族青年占80%。
人民还踊跃捐款,1951年8月底,藏区的康定、甘孜等地捐献50401万元,内蒙古捐献460余亿元。
少数民族的这些表现,说明()A.解放战争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空前支持B.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C.抗美援朝激发了少数民族的家国情怀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6.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用形象的话语给出答案“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
他认为志愿军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A.“联合国军”不团结B.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C.中朝军队密切配合D.英勇顽强的革命气概7.周年热,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2021山东即墨一模,24,☆)2020年,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受到人们的好评。
朝鲜战争各阶段发生的原因摘要:北朝鲜为了统一朝鲜半岛,于 1950年6月25日,突然袭击南朝鲜军队开始了朝鲜战争。
北朝鲜军队趁美韩不备,全线出兵,一直南下,不断压缩美韩势力地图。
美国反应过来之后,组织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很快就击溃北朝鲜军队,并跨过了三八线,持续北上,意图一举歼灭北朝鲜。
中国立于自身安全的着想开始了支援北朝鲜的抗美援朝。
经过五次大型战役,双方各有胜负,最后中国保卫了北朝鲜。
双方见战事僵持不下,无法取得新的利益。
就和谈停战了。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军队联合国军北朝鲜在二战结束以后朝鲜半岛从日本占领下得以解放,但由于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分裂成两个国家北朝鲜和韩国。
但是朝鲜人民希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北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以解救南方的同胞为己任在1949年就提出通过军事手段推进革命,完成统一大业。
然而,此时斯大林在朝鲜半岛的目标是维持三八线现状,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冲突,因此莫斯科严厉禁止金日成发动战争。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尚未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也表示无法援助北朝鲜的军事行动。
而金日成认为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北方军队在技术装备(坦克、火炮、飞机)、纪律、官兵训练素质,以及士气等方面,均优越于南方军队。
如果进攻顺利,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
金日成向斯大林保证,美国不会参与这场战争。
理由是,这是一次果断的突袭,因为将会有20万南朝鲜共产党员进行起义,加上南方游击队对朝鲜人民军的支持,进攻将在三天之内取得胜利。
这样,即使美国有心干预,也没有时间进行军事准备和部署。
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迫使斯大林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
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必须实现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控制,以替代在中国东北丧失的战略地位。
恰在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的关于南朝鲜不在美国防御范围的演说,又为斯大林实现对朝鲜政策的改变创造了条件。
于是,莫斯科决定积极支持北朝鲜发动突击战,迅速统一朝鲜半岛。
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朝鲜战争原因有哪些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朝鲜战争?主要是因为当时形势所迫,下面是详细内容,来看看吧!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朝鲜战争1为什么要参加朝鲜战争1、抗美援朝前夕,台湾尚未解放,我们决不能在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同时迎敌抗美援朝前夕,在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阵营为了抵御解放军如期解放台湾,已将国民党在台湾周边所有的军事力量都集中到了台湾岛,兵力瞬间达到四、五十万。
此时的蒋介石,因美国杜鲁门集团对其的漠视态度而备受打击,已做好了与解放军殊死一战的准备。
此外,蒋介石还拥有相当一部分依旧具备强大战斗力的海军力量和空军力量,并且渡海作战跟陆地作战完全是两码事,1949年10月金门海战的惨败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东南方的台湾在短时间内不太容易解放!台湾尚未解放,恰逢此时东北方的邻居朝鲜又被美国强盗打进了家门,“唇亡齿寒”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如果我们不出手相助,那么朝鲜兄弟必然会被美国反客为主,朝鲜半岛也必然会成为美国人的后花园。
2、东北是我们当时还算比较完整的重工业基地,决不能出任何问题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已经是百孔千疮,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国家建设迫在眉睫。
因为历史的原因,东北地区成为我们当时唯一还算比较完整的重工业基地。
如果我们不出兵朝鲜,让朝鲜半岛成为美国人的后花园,我们的东北地区将会长期处于战争的阴霾之下,在这样紧张和危险的环境下,何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何谈国家的经济建设?2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基础巩固1.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有()①仇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②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③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④包围和封锁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爆发了一场战争,参与国多达18个,关于这场战争的称呼,中国称之为()A.祖国解放战争B.韩国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韩战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见下图),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先后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
其主要客观原因是()①“联合国军”装备落后于苏式装备的志愿军②配备了苏式武器的中朝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③美军指挥官和士兵轻敌④战术上,美军采用分兵冒进是错误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出兵朝鲜的最主要原因是()A.金日成的紧急请求B.苏联的授意C.发扬国际主义精神D.美国的干涉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5.面对朝鲜战争的结果克拉克说:“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
”这说明()①朝鲜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③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美国放弃了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②③④6.“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运动能力提升7.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B.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美国随后的行动导致了朝鲜的分裂D.这种思想体现出了典型的冷战思维8.《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
抗美援朝纪念日是哪一天_抗美援朝的原因及目的抗美援朝这场伟大的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历史,让我们一起缅怀英雄,然后更好地前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抗美援朝纪念日是哪一天_抗美援朝的原因及目的,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抗美援朝纪念日是哪一天抗美援朝纪念日节日时间:1950年10月25日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
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返回目录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及目的1、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原因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唇亡则齿寒”、“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美国一意孤行,不仅“侵朝犯台”,触及到了中国领导人的参战底线。
干涉。
此外,中国政府应朝鲜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派兵参战。
2、目的一、为了稳定军心,团结内部,透过朝鲜战争铲断旧中国与美国的根。
二、战争是人类的灾难,但是战争是国家树立榜样的机会;战争有是非之分,但是战争可以强国强民;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战争也是树立权威的工具。
因此国家领导人希望利用介入朝鲜战争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同时也取得国际外交上的主动权与苏联的信任。
三、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夹杂着借朝鲜战争来提高中国的大国地位,希望美国在台湾独立问题上有所让步,放弃支持“台湾独立”的政策。
<<<返回目录抗美援朝战争的特点(1)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交织进行,复杂尖锐,两军较量异常激烈。
在一个幅员狭小的战场上,战争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
喷气式飞机广泛使用于战场。
战场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轰炸密度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战争双方武器装备优劣相差悬殊。
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介绍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一次群众性运动,那么你了解抗美援朝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抗美援朝是世界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而关于抗美援朝背景则深受人们关注。
1950年,朝鲜战争正式爆发,原本朝鲜战争只是朝鲜内部的战争,但是因为美国的强行加入,最终导致朝鲜战争愈演愈烈。
朝鲜一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向中国请求援助,而中国军队深知美国强行攻打朝鲜的用心所在,于是毅然响应了朝鲜方的请求,而中国加入朝鲜战争的过程,便是抗美援朝。
说起抗美援朝背景,其实可以往前追溯到中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早在此时,美国一方便已经开始对中国心怀忌惮。
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更是想方设法亲密台湾国民党政府,与大陆的关系基本上是处于冷战的。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便立即抓住这一时机,希望能够通过朝鲜战争来控制中国,与此同时,美国军队已经开始强行侵入中国台湾海峡,还遣令联合国军参与作战。
此后,美国开始以战争为由头,不断侵犯中国东北边境,导致中国东北形式千钧一发,最终不得不派兵支援朝鲜,共同抗击美国。
其实,从抗美援朝的战争背景中就可以看出美国只是借助朝鲜为名,借此来威胁中国。
美国一心想要控制中国,但是抗美援朝得到了中国人民以及朝鲜人民的一致认同,最终的胜利也是大势所趋,可以说抗美援朝也是中国人民在微弱军事情况下成功战胜美国军队的实例。
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非常艰难的,那么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抗美援朝是发生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持朝鲜对抗美国的战争。
对于当时刚诞生的新中国来说,支持朝鲜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因为国民经济还没有出现复苏迹象,全国仍然遭受着抗日战争的破坏后遗症。
但是随着朝鲜战争事态的变化,使得中国必须要出兵支持朝鲜,保家卫国。
于是,中国军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经过艰苦卓绝的约3年战斗,终于在1953年7月,中美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甲午战前清政府出兵朝鲜的原因及袁世凯的作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甲午战争是19世纪90年代中叶,经过明治维新刚刚踏上近代化强大起来的日本对近代中国的一场侵略战争。
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之际,东亚的政治。
经济舞台的主宰却依然如故。
因此,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一、袁世凯其驻朝期间表现出的才能及贡献1882年(壬午)朝鲜发生兵变。
袁世凯以“治军严肃,剿抚应机”,得“以同知分发省份,前先补用,并赏戴花翎”。
在1884年(甲申)的变乱中表现不凡。
此后十年间,袁世凯在朝鲜实质上成为代表清政府执行任务的最高代表。
清政府强化中朝宗藩关系的政策,通过袁世凯在朝鲜具体实施。
二、腐败使清王朝在朝鲜失去了人心当时清王朝加强对朝鲜控制的同时腐败泛滥,加速了朝鲜宫廷的离心力。
据当时朝鲜海关总税务司墨贤理关于1885年到1889年朝鲜海关和朝鲜政治情况的记载,“中国驻朝鲜人员,无论官阶大小,都利用地位作掩护,经营人参贸易”,可见当时清王朝各级驻朝官员的腐败。
中国驻朝官员集体在朝失去了人心。
三、清政府出兵的必然性1894年初,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
李朝准备再一次借助于宗主国的力量渡过这一难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国内舆论普遍认为,中日一战不可避免,并坚决主张对日一战。
当时中国新败于西方列强,威信扫地,全民憋着一口气,急需一场胜利的战争来扬眉吐气。
再加上当时国民普遍存在一种轻视日本。
迷信“天朝”威力。
相信“中国必胜”的虚骄的心理。
“方楼事初起,中外论者皆轻视东洋小国,以为不足深忧。
”这也是当时不争的事实。
特别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初期,国民轻视日本之心膨胀到极点,国内报刊认为日本不堪一击的论调铺天盖地,下面仅仅列举几条《申报》资料:“以我堂堂天朝,幅顺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
中国出兵朝鲜战争的关键原因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今天反省历史应尽量从历史本来面目来分析,不应穿凿一些主观想象。
美国政界和学术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朝鲜战争各方的胜负和卷入的原因各不相同,并不是象两大铁板一样的东,西阵营交战那样简单明晰,这个问题主要应从各方的政治和战略目标来分析。
1,从北朝鲜方面看,这场战争是一个失败。
从1950年6月25日发起战争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订,朝鲜半岛局面重新回到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前。
北朝鲜的战争的目标没有实现,政治上没有统一南朝鲜。
但在人员,经济上的损失是巨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北朝鲜失败了。
金日成应为这场巨大的战争灾难负责。
2,从南朝鲜方面看,从1950年6月25日遭到入侵,到停战时恢复战前原状,在战略上和政治上是胜利了。
但是,这个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并在政治,军事上严重依赖美国。
3,从中,美双方这两个在战争中交手的主要力量来看,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中国在人员和物质上付出的代价大大高于美国付出的代价。
但从战争的目标和结果来看,是中国达到了战略的目标,而美国则没有达到。
对于交战的中美双方来说,战争的开始是在鸭绿江边,停战时是在三八线。
这是评判的主要根据。
而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超出原来的战略目标,跨过三八线,意图以南方来统一北方这一根本性战略错误。
战后,美国对这场战争的反省不是针对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反击侵略,而是集中在美军在三八线以北对中国军队作战上,正说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说美国没有达到战略目标呢?中美在朝鲜正式交战前,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彻底摧毁北朝鲜军队,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
中国出兵前,战火已经抵达鸭绿江边,美国的战略目标已经接近实现。
但中国出兵朝鲜使得麦克阿瑟功败垂成。
从1950年10月19日中国军队进入北朝鲜开始,到1953年7月停战协议签字,事实上是中国军队把美军推回到三八线。
中方达到了政治和战略目标,而美方在仁川登陆后希望通过战争由南方统一北方的意图失败。
有一点可以肯定,战争的每一方在战场上获得一定胜利时,都有可能进一步提出超出自己原定战略部署的目标。
北朝鲜,南朝鲜,美国在朝鲜战争中都是如此。
那么,中国出兵是否在美军跨过三八线之前就决定了呢?这是理解中方战略意图的关键,也是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从历史的记录来看,中国出兵朝鲜是一个被迫的选择,而决定这个选择的关键之点就是美军跨过三八线,准备一举统一南北朝鲜。
认为中方早在1950年10月7/8日美军跨过三八线前就注定了一定会出兵朝鲜是没有根据的。
从朝鲜战争开始不久,中国就开始备战。
周恩来在7月7日和7月10日先后召开军委会议。
7月13日,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
这个决策基本是一种战争准备。
从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升级的过程看,中美双方在走入战场交手的几乎每一步都是美方在先,而中方是对美方行动的反应。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大举入侵南朝鲜。
美方根据联合国章程,根据二战后各方达成的协议,立即宣布保卫南朝鲜,这一点是正确的。
但是,由于冷战后的对立和缺乏沟通,美国把北朝鲜的入侵理解为共产主义阵营在亚洲全面进攻的开始。
在战争爆发后两天,6月27日就命令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直接介入中国内战,改变了先前的国际战略态势,把中国向这场战争推进了一步。
但尽管中国非常愤怒,鉴于自身的实力,并没有想立即进入这场战争。
这从中,苏,北朝鲜往来的电报,中共高层讨论的会议记录可以看出,这里不必再谈。
中方作出出兵北朝鲜的正式决定是在1950年10月4/5日,10月8日正式宣布把东北边防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自愿军,任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
而美军跨过三八线是在10月7/8日,是在中国的出兵决定作出之后三至四天。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即使美军不过三八线,中国也会出兵朝鲜呢?历史的事实证明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军事上,任何一个军事行动,从开始的决心下定,到命令的实际执行都有一个时间和过程。
战争的规模越大,这个时间和过程越长。
从中美双方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略决策来看,美方的行动远远早于中方。
美军跨过三八线是在10月7/8日,但早在9月下旬,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后,就已经开始改变战略目标,把跨过三八线,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作为政治和战略目标。
9月25日,美国的
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作出决议,并得到杜鲁门总统的同意,下令麦克阿瑟率军跨过三八线,彻底消灭北朝鲜部队,统一朝鲜半岛。
从这一事实上看,美方突破三八线的决定比中方作出出兵的决定早了10天,这和美军跨过三八线的时间比中国军队跨过鸭绿江的时间早了10天左右是一致的。
除了中美双方战略决定的早晚有别之外,中方出兵的条件也是很清楚的。
下面是一些基本事实:
1950年7月2日,朝鲜战争刚爆发不久,中国总理周恩来对当时的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谈话时讲到:中国出兵的条件是北朝鲜战败,美军跨过三八线。
当时,北朝鲜正乘胜前进,仁川登陆尚未进行。
显然,中方对北朝鲜能否凭自身的能力统一朝鲜半岛心存疑虑,并预估到北朝鲜军队有可能被美军赶回三八线以北。
1950年9月25日,中国军队代总参谋长聂荣臻通过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向外界宣称:中国对美国突破三八线决不会置之不理。
此时已是在美军仁川登陆之后,美军气势如虹,北朝鲜军队节节败退。
10 月3日,周恩来又通过印度驻华大使再次向美国提出警告:“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
美国军队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周恩来再次明确把美军突破三八线,占领北朝鲜看成是对中国的挑战。
很显然,尽管中方在为战争作紧急准备,但始终是把美军是否突破三八线作为是否出兵的先决条件,在10月4日作出派兵入朝的决定前,中方对此条件三反五次重申,就是不想卷入这场战争。
如果中国真的下定决心,即使美军不过三八线也要出兵朝鲜,就绝不会这样大张棋鼓地声明,而是会不动声色地麻痹美国政府,尽量让美军没有准备而被击溃。
进一步讲,如果认为美军不过三八线,中国还是要出兵,那中国的出兵就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用武力帮助北朝鲜统一朝鲜半岛。
如果是那样,中国早在北朝鲜军队釜山受挫时就会出兵相援,最迟等到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绝不会等到北朝鲜军队失地千里后才出兵,从而付出巨大代价地和美军争夺阵地。
由此分析,中国出兵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晰,就是不能容忍美军陈兵于中国边境。
从美国的根本利益上看,麦克阿瑟率军突破三八线是一个政治和战略的错误,如果战争到此为止,美国是一个绝对的胜利者。
中美之间就不可能打上这么一个大仗。
对于这一点,当时美国著名的冷战专家,“遏制”之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以及查尔斯.波伦(CHARLES BOHLEN)都曾敦促美军不要突破三八线。
可惜当时美国的决策者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在中国军队进入北朝鲜和美军正式开战前,美国的战略决策一直建立在中国不会出兵朝鲜这一假设的基础之上。
为了这一假设的可靠,杜鲁门曾多次征询过麦克阿瑟的意见。
可惜麦克阿瑟的判断完全错误,一口咬定中国不会出兵朝鲜。
当然,后人只能作事后诸葛亮。
在当时的情况下,当事人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是很难避免的。
战后,美国政界和学术界对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突破三八线作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反省。
美国社会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能对自己的政策和行为作出冷静的,实事求实的检讨和反省。
这样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全球战略。
而中国人在谈到历史问题时常常被一些意识型态和感情所支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用政治观点来裁剪历史,这样,很难从历史学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