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案例导入:在延安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这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刚劲有力。
为什么中国革命博物馆生命要保存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呢?因为它非同寻常,它是我们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历史见证。
在延安中国革命纪念馆,保存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
这块石碑,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早在1931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后,党中央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由王明主持,但白色恐怖下的党中央机关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王明等人经常是四处躲避。
恰好此时,共产国际需要中共派一个负责人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于是,“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
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候补书记。
28岁时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然而王明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以他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给我们党带来了惨痛的损失和教训。
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并非易事。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那天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卓越的领导人,就尝试着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向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作斗争。
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王明的时代虽然结束了,可是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肃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还在作祟。
教训如此之多,情况这样复杂,毛泽东认为有必要组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路线,进行认真地学习和清理。
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开始不久,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红色首都”延安的宝塔山下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那字体兼具山海之势,颇见一代伟人的气度与风采。
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
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人们郑重地取下石刻,埋入地下。
案例导入:在延安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这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刚劲有力。
为什么中国革命博物馆生命要保存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呢?因为它非同寻常,它是我们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历史见证。
在延安中国革命纪念馆,保存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
这块石碑,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早在1931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后,党中央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由王明主持,但白色恐怖下的党中央机关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王明等人经常是四处躲避。
恰好此时,共产国际需要中共派一个负责人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于是,“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
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候补书记。
28岁时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然而王明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以他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给我们党带来了惨痛的损失和教训。
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并非易事。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那天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卓越的领导人,就尝试着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向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作斗争。
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王明的时代虽然结束了,可是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肃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还在作祟。
教训如此之多,情况这样复杂,毛泽东认为有必要组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路线,进行认真地学习和清理。
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开始不久,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红色首都”延安的宝塔山下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那字体兼具山海之势,颇见一代伟人的气度与风采。
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
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人们郑重地取下石刻,埋入地下。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什么时期确立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1、1941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在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整顿党风、学风、文风,以解决全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使全党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
中共七大和《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全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2、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2)、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矛盾论》、《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3)、党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实现的。
(4)、毛泽东写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科学著作,在全党发起了一场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5)、经过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得以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贯彻。
(6)、邓小平成为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奠基人党的思想的重新确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旗帜鲜明的反对两个凡是,开启思想解放的先河第二阶段:坚决支持并有力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思想启蒙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三阶段: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作为一种认识路线,处于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之中。
从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冠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映了思想路线绝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发展和不断深化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是逐步形成的,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对与时俱进的含义进行了科学的表述。
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把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实事求是的涵义及基本内容(1)、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2)、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摘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它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能否始终坚持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决定着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的成败,决定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关键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际改革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要有一个过程。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坚持了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929年6月毛泽东在给红4军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当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并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1[1]。
这条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表述和概括。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确立,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实事求是是一个人所共知的词组,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则是毛泽东同志学习和借鉴历史的成果,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和总结革命实践的结晶。
《河南日报》“何平九论”把求实作为领导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进行阐述,更加说明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事求是最早出自于文学典故。
据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意思是说汉景帝的儿子、河间献王刘德勤奋好学,收藏了很多古书,并且努力钻研,经常根据确切的事实,求取正确的结论。
唐代以“考证文字、多所订正”而著称的训诂学家颜师古,曾作《汉书注》,将实事求是注解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即根据实证,求索真理。
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长沙创建了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讲堂正门上方悬一巨幅匾额,书写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以此作为岳麓书院的学风,也成为近代湖南学子追求的学风。
毛泽东同志从1916年到1917年曾两次在岳麓书院居住和学习,熟知实事求是一词之来历,深受此学风之影响。
党中央率领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延安后,于1941年冬天在延安小沟坪建造了中央党校礼堂,党校的负责人请毛泽东同志为此题词。
毛泽东同志沉思片刻,欣然挥笔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直到今天,“实事求是”仍然是中央党校的校训。
中央党校主办的党中央理论刊物也受此启迪,于1988年由《红旗》更名为《求是》杂志。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则经过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20余年的不懈努力。
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毛泽东同志为了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了解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坚持读“无字之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认识中国的国情作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自1927年到1930年,他亲自深入农村,广泛接触农民,考察农民运动,了解中国国情,写出了大量调研文章,特别是在1930年5月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一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与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他还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在延实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之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
他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唐代颜师古对其中“实事求是”作了这样的注释:“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意思是做学问务必详尽地掌握事实材料,以求得真实的知识和符合实际的结论。
毛泽东汲取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成果,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作了新的解释和发挥,赋予了崭新的内容。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必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从毛泽东的这一论述中可以看到,实事求是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2)、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矛盾论》、《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3)、党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实现的。
(4)、毛泽东写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科学著作,在全党发起了一场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5)、经过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得以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贯彻。
(6)、邓小平成为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奠基人党的思想的重新确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旗帜鲜明的反对两个凡是,开启思想解放的先河第二阶段:坚决支持并有力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思想启蒙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三阶段: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作为一种认识路线,处于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之中。
从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冠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映了思想路线绝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发展和不断深化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是逐步形成的,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对与时俱进的含义进行了科学的表述。
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把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实事求是的涵义及基本内容(1)、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2)、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回顾作者:李清源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21年第8期李清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断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得以坚持和发展的历史。
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
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必将为第二个百年历程继续坚持正确思想路线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坚持阶段(从1921年至1941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党初期,我们党因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积累,尚未提出明晰的“思想路线”。
1927年,由于党内机械照搬苏联革命的经验,导致大革命失败,革命形势转入低潮。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率先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从国情实际出发相继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论著,着重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问题,昭示着我们党将开辟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无疑,这是实事求是基本思想的早期萌发。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批判了当时党内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
1937年夏,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起到了哲学论证及理论铺垫的重要作用。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之后,我们党完成万里长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再次实现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实事求是”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毛泽东同志,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38、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拔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004年1月,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
扩展资料:
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领导了批评“两个凡是”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且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称作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第一个宣言书。
邓小平对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每当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邓小平都通过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前进。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
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院系:政史系
班级:101班
学号:24
姓名:陆琳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初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是毛泽东对于党的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一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起源
“实事求是”本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书中说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唐朝学者颜师古注“实事求是”四字,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务得事实”是指刘德搜集和研究古籍,务必对历史材料考证翔实;“每求真是”是指刘德力求得到正本,弄清历史事件的真相。
可见,“实事求是”本来是指一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酝酿过程。
自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投身革命起,就高度重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结合统一,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后来,在同党内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实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毛泽东越来越感到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1930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主张和反对本本主义的口号,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的“本本”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决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
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教条主义进行了理论清算。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到了1941年,写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时,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已相当成熟,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字,就特别写下“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二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
它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下述基本观点: 首先,“实事求是”根源于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指出,世界是不依赖于意识、精神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因此,人们在认识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时,就必须如实地了解事物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客观规律,绝不能只凭主观想象,只凭一时的热情,只凭死的书本,去臆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实事求是”根源于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指出,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各自孤立的;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因此,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就必须注意认识事物的内部、外部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状况,把握其固有的规律性,从而使自己的思想理论动态地如实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趋势、过程。
再次,“实事求是”根源于反映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于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一反映过程,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发展
而发展,越来越丰富和深化。
认识辩证运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实现这种统一,就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自觉地做到尊重实践,实事求是。
一定要防止犯脱离具体实践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反映论的有机统一。
它是应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转变为方法论,并加以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2】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如下基本要求:
第一,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
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具体事物,就必须从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出发,要对具体事物做具体细致的调查研究。
这样才能真实的,全面的了解事物的具体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
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
如果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或者什么本本、原则出发,那就会在头脑中产生形成不符合实际的思想理论,由此就会导致方针政策的失败。
第二,要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既是针对具体事物而言的,又强调要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所以,我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既应从具体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又应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为此,就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指导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和研究。
第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也是把认识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的惟一途径。
所以,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自觉地通过实践去认识具体事物,去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注意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检验已有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抛弃过时的、错误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并总结新鲜的实践经验,使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总是保持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先进性,指导实际工作顺利进行,指导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的意义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对于党的建设,对于党的全部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应当肯定,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乃是党的生命线。
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从根本上说,就是依靠能够自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从理论上说,把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政党,只有确保思想理论正确,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合乎历史潮流和民心民意的奋斗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发挥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从而这个党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只有确保思想理论始终符合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骄人的业绩,从而显露出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实事求是确实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我们党在建立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今天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序号文献标题来源年期来源数据库
1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张力——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思考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
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浅谈对改革问题中几个关节点的讲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8/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方法的改革张信先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02期
4 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考蒋盛云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03期
5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需把握的问题思考萨茹拉内蒙古财经学院报20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