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图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28
临清南水北调东线规划方案背景北方地区由于干旱少雨,自然水资源严重缺乏。
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在2002年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中线、东线、西线三大部分。
其中,东线从江苏临清出发,经过山东、河北、天津,终点是北京的密云水库。
该工程是在我国自然条件、水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需求的基础上,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制定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
临清南水北调东线规划方案规划方案概述临清南水北调东线规划方案是指从江苏临清出发,经过山东、河北、天津地区到达北京,在此过程中向北京输送水资源的具体规划方案。
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划,该工程设计年输送水量为20亿立方米,设计工期为八年。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工程已经实现了分步推进,最终每年能供给京津冀地区超过10亿立方米的饮用水和工业水。
临清南水北调东线规划方案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工程性质临清南水北调东线规划方案属于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目的是为了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该工程的输水渠道系统包括引水工程、输水干渠、分水工程等多个部分。
在各个部分的设计中,寻求高效、安全、可靠、环保等原则,并逐步实现对能源、水资源等经济领域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相关设施临清南水北调东线规划方案的设施包括引水系统、输水干渠、分水工程等重要部分。
其中,引水系统负责把江苏境内的水源引入输水干渠,此处引入两条引水隧道,水管直径1600毫米,设计输水能力为每秒280立方米。
输水干渠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自临清开始,全长近1150公里,沿线建有8座调蓄水库,共容水量达到67亿立方米。
分水工程负责将输送的水资源分别引入北京市、天津市及周边地区供应使用。
实施措施临清南水北调东线规划方案自2002年立项以来,已分为三期实施,分别为临清至济南、济南至德州和德州至北京。
在实施过程中,以临清市为中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了实际路线勘探和地形战、地质勘探等科学研究,规划了科学合理的输水干渠建设方案,并且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确保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南水北调一.南水北调的背景: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了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到2050年三条线路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示意图如下: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1.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
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黄淮海平原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2.工程近期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1.东线方案中自北向南沟通的水系分别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2.路线: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江都抽引长江水,基本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主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作为调蓄水库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通过隧洞穿过黄河后可以自流,需新招位临运河进入京杭运河的卫运河、南运河终点到天津。
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里。
规划分三期实施。
3.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由于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所处位置地势较低,受高程限制,主要供水目标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解决苏北、山东东部和河北东南部农业以及津浦铁路沿线和山东半岛的城市缺水,并可作为天津市的补充水源?主要受益地区是苏北和山东的鲁西南及胶东地区。
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优点: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水源丰沛,可利用现有泵站和河道,工程较简单,投资较小,易于分期建设。
郑州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重点归纳笔记选择题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煤B.铁C.石油D.土地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及含义。
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循环使用或者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煤、铁、石油都是矿产资源,用完后短时间内难以再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而土地可以循环使用,属于可再生资源。
2、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多D.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广大答案:BA.南方地区的人口占54.7%,北方地区人口占45.3%,因此我国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故A错误;B.南方地区水资源占80.5%,耕地占35.9%;北方地区水资源占19.5%,耕地占64.1%;因此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故B正确;C.我国南方地区的耕地占35.9%,人口占54.7%;北方地区的耕地占64.1%,人口占45.3%;由此可知,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少;故C错误;D.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故D错误。
故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与北方地区水资源、土地和人口。
3、读漫画,炭火烧烤破坏的主要资源是()A.耕地资源B.矿产资源C.森林资源D.水资源答案:C由图可知,漫画中反映的炭火烧烤所用的材料是树木,破坏的主要是森林资源,与耕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关系不大,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森林资源的有关知识.4、图中的“共享单车”今年2月在百色城内开始使用,它们被安放在人口密集区,打开手机扫车身二维码便可获得自行车的骑行使用权。
关于“共享单车”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低碳环保出行B.受天气影响小C.实现了资源共享D.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答案:B共享单车的设立有利于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资源共享。
所以选项A、B、D是恰当的,共享单车受天气影响较大,如下大雨天,刮大风,下大雪等,都不利于骑单车。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东、中、西三线综合调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实现跨流域调水,以满足中国北方地区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东线工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将详细介绍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
一、方案背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制定是基于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和研究。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逐年增长。
而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相对丰富,通过东线调水,可以合理优化水资源利用,为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二、方案概述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源地选择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考虑,选择合适的水源地作为东线调水的起始点。
同时,在选取水源地时,还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水资源量、水质安全等因素,确保调水工程能够长期稳定供水。
2. 建设通道选择东线方案中,需要确定调水通道的经过地区和线路。
考虑到工程规模、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通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勘察和论证,选择最合适的调水通道,确保工程的实施和运行安全。
3. 工程建设与设施规划按照国家规划的战略思路和技术要求,制定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施安排。
包括水源地的引水工程、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和管理、调水通道的建设、调水站点的设置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等内容。
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设计工程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 工程运行与管理东线方案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工程运行与管理机制。
包括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水资源调度管理机制、水质监测与治理措施等。
通过有效的管理,确保调水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供水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方案的意义与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1. 满足用水需求通过东线调水,可以满足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特别是大城市的供水保障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开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开展和存在。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根底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缺乏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
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那么高达20倍。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
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国家战略东线工程,简称东线工程,是指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提水,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国家级跨省界区域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于2001年修订完成,东线工程通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下游干流提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据1998年统计,区内人口1.18亿,耕地880万公顷。
东线工程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
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千米;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
工程建设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扩大规模,向北延伸。
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
东线工程由输水河道、泵站、蓄水湖泊、穿黄工程以及治污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供电、调度运行管理设施等一系列单项工程组成,在单项工程基础上,组成不同规模的调水方案。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东线泵站群工程,工程实施分三期,第一期工程共计增建泵站21座,工期6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长1467公里,全线共设立13个梯级泵站,共22处枢纽、34座泵站,总扬程65米,总装机台数160台,总装机容量36.62万千瓦,总装机流量4447.6立方米每秒,具有规模大、泵型多、扬程低、流量大、年利用小时数高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