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1、背景

•主要沿袭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主要遵循认识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细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

这一模式十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主作,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侧重于本体化的加工信息,即重视从运动技能形成角度来教学,把示范、讲解、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次练习作为教学的程序或过程,从而形成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或程序式教学模式。

•2、指导思想

•主要目标是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3、操作程序

•4、优点、缺点

•教师主导、按运动技术结构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安排细致教学步骤。

•A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直接的正确答案。。

•B教学方法单调、缺乏趣味

•C不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开发,不注重比较同类或相似技术间的区别与联系,造成运动技能的干扰现象。

•D由于运动技术项目的多样性,造成了各运动技术学习时数的严重不足。

•E过多考虑运动技术细节,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适用条件

•运动技术较复杂,学生人数较少,教学时数多,学生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适宜于初中以上学生。

二、启发式(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

• 1、背景

• 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事例)和问题的独立探究,

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和一种教学模式。 • 起源于美国。

• 其特点有: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学习动机

• 2、指导思想

•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思想

• (2)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 (3)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 (4)强调问题情景设置,使学生比较自然地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5)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

(6)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效。

• 3、操作程序

• 4、适用条件 • (1)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初中以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科学知识与原理,如力学、

运动学知识,数学中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原理等,并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与经验 • (2)教学学时要充足,最好是大单元教学学时或选项课教学

• (3)体育教学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与经验,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形式等来设置问题情景,并有效解决教学问题。

三、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

• 1、背景

• 最早由英国学者嘉宾等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改造球类教学的教学过程结构,

是试图通过从整体开始学习(领会)的新教程,改变以往只追求技能而忽略学生对整个运动项目的认知和对运动特点的把握缺陷,以提高球类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 2、指导思想

• (1)先尝试,后学习

• (2)在尝试中了解与明白学习运动技术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先完整后分解教学,在掌握各分解动作的基础上完整,再尝试,比较学习前后效果。

• (4)多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组织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用性。

• 3、操作程序

• 4、适用条件

• 球类教学内容,初中以上的学生,具备一定理解能力,教学场地与器材较充足。

四、选择制体育教学模式

• 1、背景

• 课程具有非常明确的社会系统的功利目标,教育也是如此。体育课程目标有政治,

军事,竞技运动,体质教学等功利性。而体育教学改革体现学生主体,加强学生的选择(内容、方法等)

• 2、指导思想 • 学生主体地位

• 涉及到体育教师的发展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 3、操作程序

• 4、适用条件

• 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初中高年级以上的学生;学校有充足的设备、器材可供选择,教

学设备齐全,能满足学生不同运动项目选择需要。另外,教师应具备运动技术的多样性与全面性。

五、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

• 1、背景 • 社会学范畴

• 源于日本的“不集团学习”理论。二战后产生。在20世纪50年代教学实践成功。 •

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

• 二、指导思想

• 在掌握一定运动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应更多地关怀每个学生的不同体验,以强化

其运动的兴趣和乐趣体验。表现为: • 1、注重整体教学思路,重视单元设计

•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课堂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 • 3、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和改造教学条件和环境

三、操作程序

• 四、适用条件

• 1、体育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善于开发运动项目睥独特灵活的教学方

法。

• 2、教学内容难度较低,或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没有技术难度要求。

• 3、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运动练习手段有一定的基础,并有一定的组织创新能力。 • 4、比较适合高中年级以下的学生。

• 5、教学场地。器材要求比较高,能满足各组的教学与练习活动。

七、体育锻炼类教学模式

• 一、背景

• 在教学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各种身体素质练习,并规定负荷与休息交替时间,以发

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的一种体育教学活动体系,也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 • 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体测发现学生体质多项指标比日本学生差,引起极大

震动。分析原因为教学长期受竞技主义思想影响,忽视学生体质发展,因而提出以学生体质发展为指导的体育教学。形成“体质学派”

• 二、指导思想

• 1、有侧重性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应日常教学的需要。

• 2、坚持长期发展的原则,全面锻炼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 3、运用课课练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可持续性以展。 •

4、采用短时高效的强化练习方法。

三、操作程序